Logo 50

2016/02/26

-

-



教宗清晨彌撒:敲我們心門的窮人正是耶穌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25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表示:真正的信仰是注意到我們身邊的窮人,因為耶穌正在那裡敲我們的心門。

當天的福音記載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這位富翁“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根本沒有注意到家門前有一個滿身瘡痍,名叫拉匝祿的乞丐。教宗邀請我們捫心自問:“我是一名走謊言之路的基督徒呢,只說空話,還是一名走生命之路的基督徒,也就是做事的基督徒?”這富翁“知曉誡命,每個安息日肯定進會堂,每年一次上聖殿”。他擁有某種程度的宗教情愫。

“但他是一個封閉的人,封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一個宴樂、服裝、虛榮和朋友的世界之中。他是一個封閉的人,封閉在虛榮的泡沫裡。他沒有能力看向遠方,只能看到自己的世界。這個人沒有注意到他封閉的世界之外所發生的事。比如,他不去想到很多人的需求,或者病人需要陪伴,他只想到自己,他的財富,他的好生活。他只過自己的好生活”。

教宗表明,這是“表面的宗教情愫”,“不認識任何邊緣地區,只懂自我封閉,就連自己的家門外也不認識”。他走的是“謊言之路”,因為“他只相信他自己,他的事物,而不信賴天主”。他是一個不會留下遺產、不會留下生命的人,因為他只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教宗接著說:“奇怪的是,這個富人失去了名字。福音沒說他叫什麽名字,只說他是一個富人。當你的名字只是一個形容詞時,那是因為你丟失了名字,失去了作為人的本質,失去了力量。”

“這是一個富人,這是一個有權勢的人,這個人可以做到一切;這是個野心家神父、主教…。多少次,我們用形容詞來稱呼一個人,而不是用他的名字,因為他們沒有作為人的本質。但是我要自問:‘天主父沒有憐憫過這個人嗎?沒有敲過他的心門,感動他嗎?’有的,天主敲了門,就在門外,就在拉匝祿那個人身上。拉匝祿有名字。拉匝祿和他的需求、他的困苦、他的疾病,就是在敲那人心門的上主,為使那人敞開心門,讓慈悲得以進入。可是,他沒有看到,只是一味地封閉自己,對他來說門外什麽也沒有。”

教宗最後提醒說,在四旬期我們要自問自己正在哪條路上行走,這對我們非常有益:“我走在生命之路,還是謊言之路?在我心中究竟還有多少封閉?我的喜樂在哪裡,在做事之中呢,還是在空言之中?是在走出自我與他人相遇、幫助他們的善舉之中嗎?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常能看見在我們的門前敲我們的心門的拉匝祿,並以慷慨和慈悲的態度走出自我,讓天主的慈悲能進入我們的心中。”

inizio pagina

梵蒂岡電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評論電台的變革發展

◊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廣播電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即將於2月底卸任。他在教宗的電台奉獻長達26年,自1990年起擔任節目部門主任,2005年獲任命為電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從2001年起也擔任梵蒂岡電視中心主任超過11年,並於2006年起接任聖座新聞室主任一職。他告別電台後,將繼續在聖座新聞室主任的崗位上為教宗效力。

梵蒂岡電台是隆巴爾迪神父在聖座的首項使命。他進入電台前,曾在耶穌會《公教文明》期刊服務十餘年。隆巴爾迪神父形容《公教文明》期刊是「最佳的預備學校」,訓練他後來「為教宗和聖座服務時,懂得應對大眾傳媒的種種問題」。

隆巴爾迪神父對梵蒂岡電台的情感深厚。他坦承在同時兼任梵蒂岡電台台長、梵蒂岡電視中心主任和聖座新聞室主任時,「工作非常繁重」,但他從未興起離開電台的念頭。隆巴爾迪神父吐露說:「電台是我的修會長上派我到梵蒂岡服務的使命。我總是將電台放在首位,視之為根本。我自認一向忠於最先託付於我的人們。當然,我也竭盡所能完成其它重大使命,但電台永遠是我在梵蒂岡的『家』。」

隆巴爾迪神父深知傳媒科技已開啟了新的重要領域,今日迫切需要將許多資源重新定位。對此,他提醒道,「自梵蒂岡電台成立至今,尤其在教會受到獨裁政權壓迫的年代,電台的使命始終是為受迫害的基督徒服務,為窮人和困境中的少數群體服務,而非一味追求廣大的閱聽率。閱聽率當然要受到適當的評估,但它不是一切。我希望未來在分辨梵蒂岡傳媒的發展時,也不要忘記這一點。艱鉅的挑戰在於如何真正為窮人著想,如何在新傳媒的新世界裡對抗『丟棄文化』」。

梵蒂岡電台台長認同梵蒂岡媒體改革的必要性。他分享電台於90年代後期為走入數字傳播和多媒體世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說道:「我們不再只規劃音頻節目的製作,還發展了多語言的網站,以不同方式臨在於互聯網中,包括最近密集運用社交網絡。如此一來,電台就從單向媒體轉變為互動媒體。」梵蒂岡電台在2006年慶祝成立75週年時,已經不再是狹義的電台,「而成了重要的新聞中心,擴充了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透過諸多恰當的科技和方法推廣其服務,抵達世界許多地方的民眾」。

在梵蒂岡電台的語言和文化多樣性方面,隆巴爾迪神父指出:「梵蒂岡電台在其歷史中發展並保護了多種語言和文化傳播的珍貴財富,好使歷任教宗和教會的訊息能融入許多不同的文化中。梵蒂岡電台約有40個語言組,15種文字符號系統。從教會的角度,這是個寶貴的經驗,是求同存異的實驗室,也就是追求同一項使命,保存語言的差異。電台有如一所天主教會至公性的學校。我認為,這是必須加以保護的財富,媒體改革的路線也承認這一點,令我深感欣慰。」

此外,隆巴爾迪神父也對梵蒂岡電台與電視中心的合併感到高興。他表示:「我擔任電視中心主任期間的使命是促進電台與電視中心的合作,但從未考慮要整合。因此,我當時努力在不改變這兩個機構的特色下發展良好的合作關係,但整合是極其自然的事。當我們觀看教宗活動的電視直播時,我們同時看到畫面,也聽到教宗說話。而梵蒂岡至今卻由梵蒂岡電視中心負責畫面製作,由電台負責音頻,這不是很奇怪嗎?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討論『廣播電視台』,這必然有其道理。」

在梵蒂岡電台與電視中心的合併上,隆巴爾迪神父唯一擔憂的是「梵蒂岡電視中心目前職員人數不多,所以它向來在行動、計劃和決策上快速敏捷。一個較為龐大複雜的組織可能會顯得笨重。改革的挑戰在於整合及協調不同的媒體機構,但不能使之變得笨重或複雜」。

隆巴爾迪神父卸任梵蒂岡電台台長一職是個劃時代的事件,因為電台的章程明言規定交由耶穌會管理。梵蒂岡電台於1931年成立至今已有85年,眾多耶穌會士在電台無私奉獻。隆巴爾迪神父指出,「教宗方濟各表明希望耶穌會士持續在傳播界服務。但梵蒂岡電台將不復存在,所以還必須明確分辨未來託付給耶穌會士負責的新領域」。

inizio pagina

意大利同性結合修正案排除領養子女:婚姻與同性結合不可相提並論

◊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參議院2月25日晚間通過了同性民法結合修正案。該國參議員以173張贊成票對71張反對票,通過這項排除領養子女的同性民法結合修正案。此前,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再三強調,婚姻與同性結合不可相提並論。

意大利政府與聖座國務院為慶祝拉特朗條約的週年紀念,於2月23日舉辦了一項會晤活動。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2月24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他與意大利政府官員在會晤中不僅談到雙邊關係,也稍微討論了同性民法結合的議題。帕羅林樞機明確指出,「同性民法結合修正案排除了領養子女的問題,顯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我曾經提出這個想法,卻遭人誤解:有人引用我的話時,完全曲解了本意。我要表達的重點是,婚姻與同性結合不可相提並論,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意大利所通過的同性民法結合修正案,刪除了領養子女的權力。這法案同時排除同性民法結合具備由婚姻所產生的互相忠誠義務,但保留了在結合期間的扶養義務。新中右黨對此大致滿意,因為這個新版本不再將同性結合類比為婚姻。

與此同時,意大利憲法法院2月24日駁回了兩名女性伴侶領養子女的上訴案。這對女性伴侶在美國登記同性結合後,遷居至意大利博洛尼亞,並要求意大利政府承認她們領養子女的權利。憲法法院新任院長格羅西表明,駁回該案件的判決與參議院正在討論的同性民法結合修正案無關,而是「這上訴案本身明顯令人無法接受」。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6年2月24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慈悲與權力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聖經》中的禧年,他以納波特葡萄園事件為主線,結合耶穌的教導與現實生活中濫用權力的情況,闡明慈悲與權力的關係。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們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聖經》中的禧年。其中有些章節談到權力、國王、居於“高位”的人,也談到他們的傲慢和溢用權力。財富和權力如果本著公正和愛德的原則用於服務窮人和大眾,就可成為促進公益的積極因素。但是,它們若在自私和專橫下被當作特權來使用,就會成為腐敗和死亡的工具。這事發生在《列王紀上》第二十一章記載的納波特葡萄園事件中,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事件。

經文寫道,以色列王阿哈布打算購買一個名叫納波特的人的葡萄園,因為這座葡萄園就在王宮旁邊。國王的提議似乎合情合理,甚至十分慷慨,但在以色列時代,土地擁有權幾乎被視為“不可剝奪”的權力。《肋未紀》確實寫道:“土地不可出賣而無收回權,因為地是我的,你們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廿五23)。土地是神聖的,因為它是上主的一項恩典,理當得到保護與保存,它象徵了代代相傳的天主祝福和人人得享尊嚴的保障。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納波特對國王的否定回答:“上主決不許我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列上廿一3)。

國王阿哈布面對這一拒絕感到苦惱與憤怒。他覺得被冒犯,他可是國王,是當權者。他覺得自己的至高權威被蔑視,自己的佔有欲得不到滿足。看到國王如此沮喪,國王妻子依則貝耳,這個曾經提倡偶像崇拜、殺害上主先知(參閱:列上十八4)的外邦人王后,打算採取行動。她不是壞人,而是惡人!她對國王說的話意味深長。你們聽聽這婦人之言背後的惡意:“你就是這樣統治以色列的嗎?只管起來吃飯,心情愉快,我必將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交給你”(7節)。她把重點放在國王的威望和權力上,在她看來,王權因納波特的拒絕而被質疑。她認為王權是絕對的,因此當權者國王的一切願望都是命令。偉大的聖盎博羅削(Sant'Ambrogio)關於這個事件寫了一本小書,名為《納波特》。在四旬期間讀這本書對我們大有助益。寫得很好、很具體。

耶穌關於這些事教導我們:“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瑪廿25-27)。權力如果失掉服務的層面,就會變為傲慢,成為統治與壓迫。這正是納波特葡萄園事件中發生的事。依則貝耳王后肆無忌憚,竟然打算除掉納波特,開始實施她的計劃。這需要以欺騙的方式合法殺人,於是她以國王的名義下書城中長老和官紳,命令他們找幾個假證人公開控告納波特辱罵天主和君王,這可是一條死罪。如此,納波特死後,國王就可佔有他的葡萄園。這不是一個過去的故事,也是一個仍在今天發生的故事,有權勢者為了擁有更多金錢而剝削窮人、壓榨百姓的故事。這是販賣人口、奴役勞工、貧苦人打黑工或拿最少工資而當權者斂財的故事。這是腐敗政客貪得無厭的故事!因此,我說閱讀聖盎博羅削關於納波特的書對我們大有益處,因為那是一本極具現實意義的書。

這就是不尊重生命、不講求正義與慈悲來行使權力的後果。這就是渴求權力的後果,這種渴求成了想要佔有一切的貪婪。《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有一段特別談到這一點;其中寫道,上主提出警告,譴責地主富豪想要佔有更多房屋與田地的貪婪。依撒意亞先知說:“禍哉,你們這些使房屋毗連房屋,田地接連田地,而只讓你們自己單獨住在那地域內的人!”(依五8)

依撒意亞先知不是共產主義者!然而,天主遠勝過罪惡,以及人類的骯髒遊戲。祂懷著慈悲之心派遣厄裡亞先知去幫助阿哈布悔改。現在我們翻開下一頁,看看故事怎樣發展?天主目睹了阿哈布面的罪行,也敲響了他的心門,國王面對他的罪惡,意識到自己犯了錯,於是謙卑地請求寬恕。今天的當權剝削者如果也能這樣做,該有多好啊!上主定會接納他的悔改。可是一個無辜者已被殺死,這一罪行必然會帶來後果。事實上,惡行必會留下它的痛苦痕跡,人類歷史必會因此而遭受創傷。

慈悲在這個例子中也為我們指出了當行的陽關大道。慈悲可以醫治創傷,可以改變歷史。敞開心靈接納慈悲吧!天主的慈悲遠勝過人的罪惡,更為強大,阿哈布就是例子!我們只有牢記降生成人的無辜天主聖子如何以祂的寬恕消滅罪惡,才能認識慈悲的力量。基督是真正的君王,但祂的權力與眾不同。祂的御座是十字架。祂不是一個殺人的君王,而是給人帶來生命的君王。祂親近所有的人、尤其是最弱小者,以此戰勝罪惡導致的孤獨和死亡的命運。耶穌基督以祂的關懷與溫柔把罪人帶入恩寵與寬恕的空間。這就是天主的慈悲。謝謝!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