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04/15

-

-



聖座新聞室:教宗訪問萊斯沃斯島純屬人道和大公性質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4月14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宗方濟各4月16日前往希臘萊斯沃斯(Lesbos)島的訪問行程。教宗此行旨在探訪那座島嶼收容的難民,與東正教會領袖共同表達對難民的關懷,因此是一項人道和大公性質的訪問。

隆巴爾迪神父指出,萊斯沃斯島位於歐洲的邊陲,距離土耳其海岸只有數公里,是逃離戰爭的人,尤其是敘利亞難民的途徑之地。教宗在移民和難民處在人道危機的嚴重時刻去探望他們,再度令眾人驚訝,一如他當初探訪蘭佩杜薩島那樣。

教宗此行既無任何政治目的,也無意批評歐洲聯盟在移民管理上的措施。“教宗與大公宗主教和雅典總主教一起探訪難民,他的訪問純屬人道和大公性質。教宗不會採取任何政治或其它性質的立場,只求以大公行動表達人道關懷”。

隆巴爾迪神父接著表示,難民問題顯然沒有找到解決之道,許多人因此受苦。這種嚴重的人道局勢需要得到關注,意即為找到合乎人性的解決之道還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教宗這次訪問是出於他對移民和難民處境的牽掛。眾所周知,與教宗深有默契的巴爾多祿茂宗主教和希臘東正教會也願分擔他的掛慮。顯然,希臘東正教會正親身體驗這極為嚴重的處境。”

教宗在前一天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也提及他將前往萊斯沃斯島探訪難民的事。教宗邀請眾人為他祈禱,説:“我將與我的弟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爾多祿茂和雅典及全希臘東正教總主教希羅尼穆斯一起表達對難民和萊斯沃斯居民,以及希臘全體人民的關懷,他們那麽慷慨地接待了難民。我請求你們以祈禱來伴隨我,呼求聖神賜予光和力量,以及童貞聖母瑪利亞的代禱。”

在介紹了教宗訪問的目的和性質之後,隆巴爾迪神父談到教宗訪問的行程。教宗將於4月16日上午10點20分抵達萊斯沃斯,在機場接受希臘總理齊普拉斯(Tsipras)、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以及雅典及全希臘東正教總主教希羅尼穆斯二世(Hieronimus II)的歡迎。在機場與希臘總理舉行私人會晤後,教宗將與兩位東正教領袖前往莫里亞(Moria)難民營,那裡收容了大約2500名難民。

教宗一行抵達難民營後,將首先問候難民營的150名兒童,然後在一個為難民進行登記的帳篷内接見250名申請避難者,問候他們每一個人。三位宗教領袖將在那裡發表講話,然後簽署一份聯合聲明,表達致力於人道性大公行動的心願。

中午,教宗和兩位東正教領袖將在一個集裝箱内與莫里亞難民營的8名難民一起用午餐。之後,三位宗教領袖將前往萊斯沃斯島首府米蒂利尼(Mytilene),會晤該城居民和希臘天主教小團體。教宗將在這個機會上發表講話,三位宗教領袖將為遇難的移民祈禱,靜默一分鐘,把三個花圈投入大海以示哀悼。教宗在返回梵蒂岡之前,將在機場分別會晤希羅尼穆斯總主教和巴爾多祿茂宗主教,並再次會晤齊普拉斯總理。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見宗座蘇格蘭公學:在此仇視福音的時代,我們需要殉道者的勇氣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4日中午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接見了羅馬宗座蘇格蘭公學的神長和修生們。蘇格蘭天主教會今年慶祝兩項重大事件的400週年紀念:一項是將羅馬宗座蘇格蘭公學改為培育司鐸的修院;另一項是在天主教會受迫害時期,16名司鐸勇敢返回蘇格蘭宣講福音。教宗鼓勵今日的基督徒在經常仇視福音的文化中,效法殉道者的勇氣。

1615年3月,蘇格蘭耶穌會士聖若望‧歐吉威(John Ogilvie)在反天主教的迫害中飽受折磨並被殺害。他因忠於教宗而被控犯下叛國罪:這位司鐸時常暗地主持彌撒,慰問被關在監獄的天主教徒。聖歐吉威殉道隔年,16名勇敢的司鐸決定返回蘇格蘭宣講福音,儘管危險至極。教宗方濟各稱「這是源自殉道者鮮血的決定」。

「處死聖若望‧歐吉威是為了叫天主教信仰不再作聲,但他的殉道卻成了一股動力,激勵蘇格蘭天主教會促進並捍衛自己與伯多祿聖座保持共融的自由。」教宗指出,400年前那16名司鐸冒著生命危險宣講福音的勇氣,已經在蘇格蘭「結出碩果」。

「如今,我們也生活在殉道的時代和經常仇視福音的文化中。我鼓勵你們秉持你們先人的奉獻精神。你們要愛耶穌勝過任何事物!」教宗最後期勉在場眾人效法那16名蘇格蘭司鐸的熱火,為天主的慈悲作見證,尤其向青年作見證,在日常生活中與他們相遇,接近「那些離基督比較遠」的青年。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上主請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4日清晨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彌撒時強調,我們應該順從聖神,不要抗拒聖神。教宗也請所有信徒祈求順從聖神的恩寵。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講述斐理伯向厄提約丕雅女王甘達刻的太監宣講福音的事蹟。教宗以這引人入勝的篇章逐步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詳談順從聖神。

教宗說,在這篇讀經中,相遇的主角不是斐理伯,也不是厄提約丕雅的太監,而是聖神:“是聖神在做這些事,是聖神使教會誕生和成長”。“過去幾天,教會向我們提到抗拒聖神的悲劇:內心封閉,心硬、扭曲的心”。我們看到一些事情,例如:伯多祿和若望在聖殿前治好一名瘸子;斯德望所說和所做的一切事。可是,看到這些事的人卻對聖神的跡象封閉自己,抗拒聖神。他們企圖以忠於法律,即法律條文作為抗拒聖神的藉口。

教宗說,“今天,教會給我們提出積極的建議,不要抗拒聖神,卻要順從聖神。這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我們順從聖神,便使得聖神能有所作為,繼續建設教會”。教宗表示,斐理伯是宗徒中的一位,“他就像主教們那樣忙碌。那一天,他肯定有自己的工作計劃”。可是,聖神叫他放下手邊的一切工作,去找厄提約丕雅的總管;“而他服從了”。

教宗接著概述斐理伯和厄提約丕雅人的相遇。斐理伯宗徒向厄提約丕雅的太監解釋福音和福音的救恩訊息。聖神則“在厄提約丕雅人的心中工作”,賜予他“信德的恩寵,讓他心中感受到一些新穎的事”。最後,他要求領洗。這位厄提約丕雅人順從了聖神。

教宗評論說:“兩個人,一個是福傳者,另一個是對耶穌一無所知的人。聖神在他內撒播了健康的好奇心,而不是閑聊的好奇心。”厄提約丕雅人之後就喜喜歡歡地走上自己的路,他擁有了“聖神的喜樂,順從聖神的喜樂”。

“前幾天,我們聽了抗拒聖神的事。今天,我們卻有兩個順從聖神聲音的人的榜樣。喜樂是聖神的標記。順從聖神是喜樂的源泉。‘我想要做這件事。可是,我覺得上主要我做另一件事。我會在那裡找到喜樂,在有聖神召喚的地方找到喜樂!’”

在《撒慕爾紀上》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極其美好的祈禱,教導我們如何順從聖神。這是司祭厄里建議給小撒慕爾的祈禱。若他再聽到上主的呼喚,應答道:‘請上主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

教宗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祈禱,我們也可以一直這樣祈禱:‘請上主發言,我在此靜聽’。懇求順從聖神的祈禱和順從神聖,能讓我們成為聖神的工具,使教會繼續前行。當我們有疑惑時,當我們不了解或只想祈禱時,讓我們這樣祈禱,每天這樣多次祈禱:‘請上主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我們藉著這個祈禱,向上主祈求順從聖神的恩寵。”

inizio pagina

菲律賓主教回應《愛的喜樂》勸諭:慈悲接納困境中的家庭

◊  

(梵蒂岡電台訊)菲律賓主教團主席暨林加延-達古潘總主教比列加斯(Socrates Villegas)4月9日發表牧函,回應教宗方濟各的新勸諭《愛的喜樂》。比列加斯總主教表示,「菲律賓主教們將提出更具體的指南來實踐這道宗座勸諭」。然而,慈悲不能等,整個教會團體從此刻起就應身體力行這道勸諭的核心思想,懷著慈悲的精神接納困境中的家庭。「心靈的開放既不需要法律,也不必等待指南」。

這封牧函寫道:「當我們的弟兄姊妹因為破碎的關係、破裂的家庭和生活,膽怯地站在我們聖堂的門口,站在我們生活的外圍,不確定自己是否會被接納時,讓我們走出去迎接他們。」菲律賓主教同時也警惕信友們切莫被世俗媒體誤導。世俗媒體試圖叫人只關注這勸諭中有關困難處境的章節,諸如離婚或不正常的結合,讓人誤以為教宗方濟各修改了教義。

比列加斯總主教澄清,「教宗絕對沒有遠離信理、大公會議文獻和《天主教教理》中的教會訓導。教宗在撰寫這道通諭時,意識到家庭所面對的許多挑戰、困難,甚至是威脅,以及有時導致家庭不幸喪失功能的各種原因」。

《愛的喜樂》勸諭「敦促牧者及其團體努力使家庭成為慈悲的場所」。教宗敦促的對象是所有的人,包括聖職人員和平信徒。「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促進改變,為家庭教會從事新福傳工作」。比列加斯總主教最後表示,「當家庭失敗時,我們大家都必須捶胸痛悔,因為每個天主教團體、堂區和教區都跟家庭的愛、忠誠和凝聚休戚與共」。

inizio pagina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特瓦爾介紹聖地基督徒的艱難處境

◊  

(梵蒂岡電台訊)耶路撒冷天主教拉丁禮宗主教福阿德·特瓦爾(Fouad Twal)4月14日在宗座聖十字大學主持座談會,介紹了“聖地基督徒的處境”。

基督徒和教會機構繼續臨在於聖地,做救恩史的活見證人。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強調,他們將一如既往地阻止聖地減化為純粹的考古遺址。

聖地基督徒人數不足當地總人口的2%,在約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生活的1800萬居民中僅有45萬名基督徒,但他們“深切地感到今天他們依然是耶穌歷史的活記憶”。

特瓦爾宗主教解釋說,聖地基督徒“好似兩大多數群體之間的滾軸”,穆斯林和猶太人中的“小羊圈”。中東的衝突、“軍事占領”、“相互爭鬥”,以及猶太人和穆斯林之間“日益增長的宗教狂熱”使他們在聖地的生活艱難重重。

長700多公里、高8米的隔離牆孤立了巴勒斯坦人,限制了遷徙、學習、工作、旅行和醫療護理的自由。整體的不安定氣氛導致大量基督徒離開聖地。

2015年6月26日聖座與巴勒斯坦簽署的協議,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以及它在聯合國中成為觀察員國。此外,協定也為基督徒的良心和宗教自由、建立愛德機構的自由提供了保證。唯一一個反對這項協議的國家是以色列,這項協議簽署後不久,它便在克雷米森山谷(Cremisan Valley)開始建立新的隔離牆。

在加沙地帶生活的各宗派基督徒共計一千多人。他們的處境非常艱難:缺乏工作,子女眾多,房屋簡陋。在巴勒斯坦,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係整體而言“保持良好,即使發生了幾起原教旨主義事件”。基督徒“在阿拉伯社會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得到了普遍認可。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特瓦爾繼續說,教會在以色列也面臨猶太世界的挑戰,尤其是從菲律賓、非洲某些國家和印度來到以色列的基督徒移民。他們的子女在猶太人學校只受到猶太宗教教育,面臨失去基督徒根基的危險。

特瓦爾宗主教最後呼籲,通過教育、合作和在真理中對話的方式建設橋樑,凝聚聖地基督徒的希望,推倒人心中充滿仇恨的無形高牆。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4月14日

◊  

愛是光明──其實是唯一的光明──不斷地照亮黑暗的世界。

L’amore è in fondo l’unica luce che rischiara sempre di nuovo un mondo buio.

Love is the only light which can constantly illuminate a world  grown dim.

El amor es en el fondo la única luz que ilumina constantemente a un mundo oscuro.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6年4月13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3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到耶穌召叫瑪竇並與罪人同席的事跡,解釋天主為何“喜歡仁愛勝過祭獻”。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們聆聽了瑪竇蒙召的福音。瑪竇曾是個“稅吏”,即為羅馬帝國收稅的人,因此被視為公開的罪人。但耶穌召叫他跟隨祂,成為祂的門徒。瑪竇接受召叫,並邀請耶穌及眾門徒去他家裡吃晚飯。於是,這引發了法利塞人和耶穌門徒關於他們同稅吏和罪人同席的爭論。法利塞人說:“祢不能去這人家裡!”實際上,耶穌從不遠離罪人,反而常常光顧他們的家,與他們同坐;這意味著他們也可以成為耶穌的門徒。同樣地,成為基督徒也不會使我們完美無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稅吏瑪竇那樣,信賴上主的恩寵,即使我們有罪。

我們都是罪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罪。耶穌召叫瑪竇,向罪人顯示祂不看他們的過去、社會環境和外表俗套,而是為給他們開啟一個新前景。有一次我聽到這句美妙的諺語:“沒有一個聖人是沒有過去的,沒有一個罪人是沒有未來的”。這話真美:這就是耶穌所行的事跡。沒有一個聖人是沒有過去的,沒有一個罪人是沒有未來的;只要以謙卑真誠的心回應邀請即可。

教會不是一個完人的團體,而是在行走中的門徒的團體。他們跟隨主耶穌,因為他們承認自己是罪人並需要祂的寬恕。因此,基督徒生活是培養謙卑的學校,謙卑為我們開啟恩寵之源。這樣的態度不被那些自命“義人”、覺得自己比他人優秀的人理解。驕傲和自滿讓人無法承認自己需要救恩,阻礙人看到天主慈悲的面容,不容人施行慈悲善舉。驕傲和自滿猶如一堵牆,隔絕人與天主的關係。但耶穌的使命即在於此:祂來尋找我們每個人,醫治我們的創傷,召叫我們懷著愛跟隨祂。祂明確表示,“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瑪九12)。耶穌儼然以良醫自居!祂宣報天主的國,以清楚跡象顯示天國的來臨:祂醫治疾病,使人脫離恐懼、死亡和魔鬼的束縛。

在耶穌面前沒有一個罪人遭到排拒,沒有一個罪人被排拒!因為天主的醫治力量從未遇到不可治癒的疾病;這使我們懷有信心並向上主敞開心靈,祈願祂來治癒我們。耶穌召喚罪人赴祂的宴席,醫治他們,恢復他們自己以為已失去,並被法利塞人遺忘的聖召。這是受邀赴天主盛宴的聖召。依撒意亞先知說:“萬軍的上主在這座山上,要為萬民擺設肥甘的盛宴,美酒的盛宴;肥甘是精選的,美酒是醇清的。到那一天,人要說:看!這是我們賴以拯救我們的天主;這是我們所依賴的上主,我們要因祂的救援鼓舞喜樂”(廿五6,9)。

倘若法利塞人在受邀者當中只看到罪人,拒絕與他們一起坐席,耶穌則提醒罪人,他們也是天主的同席者。就此而論,與耶穌同席便意味著被祂改觀和拯救。在基督徒團體中,耶穌的筵席有雙重含義:既是聖言的筵席又是聖體的筵席(參閱:《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21號)。這宴席是天主神醫治癒和滋養我們的藥物。藉著聖言的筵席,祂啟示自己,邀請我們展開友好對話。耶穌不怕與罪人、稅吏和妓女對話。不,祂不害怕!祂愛眾人!祂的話猶如一把手術刀直驅我們內心,從根源下手,讓我們擺脫那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惡。

聖言有時令人疼痛,因為祂剖開偽善,揭穿虛假的辯白,揭露隱瞞的真相;但聖言同時也有光照及淨化的作用,賜予力量和希望,在我們的信仰行程上是一劑寶貴的補藥。聖體聖事則使我們以耶穌的生命為食糧,它有如一種極有效的治療方法,神奇般地不斷更新我們領受聖洗的恩寵。藉著領受聖體聖事,我們以耶穌的聖體聖血為食糧,同時也看到耶穌在我們內把我們與祂的聖體合而為一!

耶穌結束與法利塞人的對話時,借用歐瑟亞先知的話(歐六6)提醒他們說:“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瑪九6)。先知斥責以色列子民,因為他們的祈禱誇誇其談、言行不一。以色列子民雖然享有天主的盟約和慈悲,卻經常生活在“表像”的宗教信仰中,沒有切實遵守上主的命令。這就是為何先知強調“喜歡仁愛”,即一顆承認自己罪過的赤膽忠心,能改過自新,重新忠於與天主建立的盟約。“勝過祭獻”則表示,若沒有一顆懺悔之心,各種信仰行為均無效力!耶穌也將先知的這句話應用在人的關係上:那些法利塞人在外表上非常虔誠,卻不願意與稅吏和罪人同席;不承認他們有可能悔改,即得到治癒。他們沒有把慈悲放在第一位:他們雖是天主法律的忠實守護人,卻表現出不懂天主的心!他們好似一件包裝好的禮物,叫人不去開包尋找禮物,反而只注視包裝紙。他們只注視外表、形式,不注重恩寵,忽視恩典的核心!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都受邀入座上主的筵席。讓我們接受這邀請,與祂的眾門徒一起坐在祂身旁。讓我們學會以慈悲待人,將他們視為我們的同席者。我們眾門徒都需要體驗和活出耶穌的安慰之語。我們大家都需要被天主的慈悲滋養,因為我們的救恩源自這慈悲之源。謝謝!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