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04/29

-

-



教宗清晨彌撒:面對教會的新挑戰,不要抵拒聖神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28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教會面對新的挑戰時,內部今天仍有阻力抵拒聖神賜予我們的驚喜。但聖神會幫助我們克勝阻力,令我們安穩地在耶穌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講述所謂的「耶路撒冷大公會議」。教宗評論這段經文,強調「教會的主角」是聖神。「聖神從起初便賜予宗徒宣講福音的力量,聖神使一切完成,即使在困難和迫害時期仍把教會向前推進」;聖神「賜予信徒力量,讓他們保持信德」。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中有抵拒聖神行動的雙重阻力:一重阻力是有人以為「耶穌只為選民而來」;另一重阻力是有人想把梅瑟法律,包括割損在內,全加諸在已歸化的外邦人身上。教宗指出,當時「這一切極為混亂」。

「聖神使人的心靈展開新的道路:這是聖神的驚喜。宗徒們處於難以置信的全新境況。這些新的境況要如何管理呢?關於這一點,今天的第一篇讀經開頭便寫道,宗徒們『辯論多時』。那是個熱火朝天的討論。他們一方面擁有聖神的力量,聖神這位主角敦促他們不斷向前邁進;但聖神給他們帶來某些新穎的事,某些前所未有的事,他們連想都沒想過的事,例如外邦人也領受了聖神。」

宗徒們面對這塊燙手山芋,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他們在耶路撒冷召開會議,每個人得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即聖神如何也降臨在外邦人當中。「他們最終達成共識。但在此之前有一件很美的事:『眾人都緘默不語,靜聽巴爾納伯和保祿述說天主如何藉著他們在外邦人中行了怎樣大的徵兆與奇跡。』要靜聽,不要害怕靜聽。當一個人害怕靜聽時,他的心中就沒有聖神。要靜聽別人的想法和理由,謙虛地靜聽。宗徒們靜聽後,決定派幾位門徒去到希臘團體,也就是去那些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那裡,予以安慰並對他們說:『這樣很好,你們就照樣做吧!』」

歸化的外邦人不必受割損。這項決定透過一封信函通傳,其中的「主角是聖神」。事實上,宗徒們寫道:「聖神和我們決定……。」這是教會面對「新穎之事」的方法。「新穎之事並非世俗的新奇事物,諸如服裝的時尚。新穎之事是聖神的新穎、驚喜,因為聖神總是令我們驚喜。教會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是藉著會議、靜聽、討論、祈禱,以及最終的決定」。

「這是教會至今採用的方法。當聖神令我們感到驚喜,帶來某件看似全新或『從未如此做過』的事,我們就該跟隨聖神的驚喜行事。你們想想梵二大公會議,以及梵二所面對的種種阻力;我提出梵二是因為它離我們最近。有多少的阻礙啊!今天仍有許多阻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聖神卻不斷向前邁進。教會的方法是齊聚一堂,召開會議,彼此靜聽,互相討論,同聲祈禱,然後作出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教會的眾議精神,它表達出教會的共融。締造這共融的是誰呢?是聖神!祂總是主角。上主對我們作出什麼要求?順從聖神。當我們察覺聖神在召叫我們時,不要害怕。」

教宗表示,「聖神有時也會阻止我們」,如同祂對聖保祿做的那樣。聖神這麼做是為了讓我們朝另一個方向前行。聖神不會讓我們孤獨前行,祂總是「賜給我們勇氣和毅力,使我們安穩地在耶穌的道路上前行,幫助我們克勝阻力,令我們在磨難中堅韌剛毅」。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上主賜下恩寵,「叫我們明白教會該如何向前邁進,如何面對聖神的驚喜,並幫助我們每個人順從聖神」。

inizio pagina

聖座財務信息局2015年報告:繼續推進金融透明工作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4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聖座財務信息局(AIF)2015年的報告。報告指出,聖座財務信息局在去年共接收到544起可疑活動報告,是2014年的三倍。

聖座財務信息局的目標是繼續推進梵蒂岡金融活動的透明度。局長布呂爾哈特(René Brulhart)表示,內部規定的“全面推行和實施”表明“聖座和梵蒂岡城國的監管框架非常有效”。

2015年共接收到544起可疑活動報告,比前些年大幅增加,相較於2014年更是如此。過去三年可疑活動報告的總數僅為893起。聖座財務信息局主任迪盧扎(Tommaso Di Ruzza)博士解釋道,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犯罪率急劇升高導致,而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包括“報告系統的加固”。

此外,聖座財務信息局與聖座及梵蒂岡各部門的“信息交換”也有所增加,共計108次;財務信息局在國際層面的合作也得到了提升,從2014年的113個案例增至2015年的380個案例,翻了3倍之多。

在反恐方面,聖座金融管理局考慮到國際現況,與那些可能遭受恐怖襲擊的國家的金融機構加強了合作關係。在與意大利銀行對話方面,雙方正在互信互敬中不斷前進,有望達成最終的共識。

梵蒂岡在交易方面的監管也明顯提高。2015年有超過800萬歐元和170萬美元的交易被取消。自2012年以來,超過一萬歐元以上的出境和入境聲明數量均有所減低。這些都是梵蒂岡加大監管力度的結果。

inizio pagina

羅馬特萊維噴泉將被“染紅”以紀念基督徒殉道者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駐聯合國紐約總部使團籌辦的“保護基督徒研討會”4月28日下午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召開。聖座常駐聯合國紐約總部觀察員奧薩總主教和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有關人士出席本次研討會。在敘利亞遭到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綁架並殺害的美國年輕的人道救援工作者凱拉·米勒(Kayla Mueller)的雙親在研討會上作見證。

與此同時,“援助苦難教會”組織將於4月29日晚上舉辦“染紅”羅馬特萊維(Trevi)噴泉活動。這座有名的建築物將藉著一系列光束變為紅色,以呼喚大家記住許多基督徒殉道者的鮮血。據“援助苦難教會”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有2億基督徒遭受迫害。

意大利“援助苦難教會”組織發言人瑪爾大·彼得羅西洛(Marta Petrosillo)女士向梵蒂岡電台解釋這個活動的意義,說:“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宗教迫害,尤其是迫害基督徒的議題。正如教宗方濟各曾提醒我們的,今天的殉道者比初期教會還多。我們通過製造場景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感到震驚”,進而關注宗教迫害問題,令公眾輿論反思這個課題,並關注當今世界上眾多基督徒遭受迫害的現象。我們選擇特萊維噴泉做場景,這樣,噴泉的水便真正象徵了基督徒殉道者流出的血。”

彼得羅西洛表示,全球各地的人都非常支持這項活動,並得到很多媒體、新聞機構、天主教協會和各地教會團體的關注。他們向我們保證會在祈禱中與我們同在。我們號召全球基督徒團結起來,一起紀念基督徒殉道者,讓遭受迫害的基督徒知道他們沒有被遺棄。

藉著這個強而有力的舉措來克勝冷漠是本次活動的願景,彼得羅西洛對此表示,“這是我們組辦活動的原因之一。我們也將特別紀念一些今天的殉道者,其中包括上個月在也門遇害的4位修女。教宗方濟各曾說,公眾輿論對基督徒遭受迫害的現象甚少關注。為此,我們冀望透過我們的活動能打破這種冷漠”。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4月28日

◊  

在人類精神與道德的深淵之前,唯有天主能以無限的慈悲賜予我們救恩。

Di fronte alle voragini spirituali e morali dell’umanità, solo Dio con la sua infinita misericordia può darci salvezza.

Before the spiritual and moral abysses of mankind, only God’s infinite mercy can bring us salvation.

Hominibus, gurgite voluptatum carnalium studiorumque inanium in abyssum compulsis, nihil fert salutem nisi infinita misericordia Dei.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6年4月27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你去也照樣做罷!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要理講授以《路加福音》的慈善撒瑪黎雅人為題,勉勵我們把愛近人的教導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像那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與苦難者共患難。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我們省思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參閱:路十25-37)。一個法學士試探耶穌,向祂提問:“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25節)。耶穌要他自己回答,而他的回答無可挑剔:“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27節)。耶穌總結道:“你這樣做,必得生活”(28節)。

那人接著又提出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極其寶貴:“誰是我的近人?”(29節),其背後的含義是:“近人是我的親戚嗎?我的同胞嗎?與我信奉同一宗教的人嗎?”總之,他希望得到一個明確的規則,把他人分為“近人”和“非近人”,分為能夠成為近人的人和不能成為近人的人。

耶穌用一個比喻作答,把一個司祭、一個肋未人和一個撒瑪黎雅人搬上舞臺。前兩個人都與聖殿的敬禮有關;第三個人是一個猶太旁支,被視為外族、外邦人,不潔之人,即撒瑪黎雅人。在耶路撒冷到耶里哥的路上,司祭和肋未人遇到一個遭強盜襲擊、劫掠和丟棄的垂死之人。上主的法律規定,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義務給予援助,但這兩個人卻繞道而行,沒有停下來。他們匆匆離開,司祭或許看看手錶,心想:“哎呀,彌撒要遲到了,我得去做彌撒”。另一個人則心想:“嗯,不知法律是否允許我去幫他,因為他滿身是血,我將成為不潔之人”。於是,他們從另一條路走了,都未靠近那人。

這個比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導:並非經常出入天主聖殿的人就必然熟悉天主的慈悲,懂得愛近人。絕無必然關聯!你或許通讀整部聖經,知曉一切禮規,精通百家神學,卻不一定懂得愛;愛是另一門學問,它不僅需要理智,也需要其它諸多的品質……。司祭和肋未人視而不見,見而不行。敬禮若不轉化為服務近人的行動,就不是真正的敬禮。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面對這麼多人因饑餓、暴力和不義而備受煎熬的苦難,我們不能以觀眾自居。忽視人類的苦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忽視天主!如果我拒絕走近那受苦的男人、女人、兒童或老人,我就是拒絕走近天主。

現在到了比喻的高潮部分:撒瑪黎雅人,就是那個被鄙視,被眾人不齒的人,他必定也有自己工作,有自己的事要做。當他看見受傷者時,沒有像先前那兩個經常出入聖殿的人那樣繞道離開,卻“動了憐憫的心”(33節)。福音中說,“動了憐憫的心”,是說他的心,他的心腸,受到了感動!這就是區別所在。其他兩個人雖然“看見了”,他們的心卻自我封閉,冷漠無情。相反地,撒瑪黎雅人的心與天主的心一樣。實際上,“憐憫”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徵。天主憐憫我們,這是什麼意思?意思是祂與我們一同受苦,對我們的苦難深有體會。憐憫意味著“同患難”。這個動詞指的是,面對人的苦難內心翻滾、顫動。

在慈善撒瑪黎雅人的舉止與行動中,我們認出了天主在整個救恩史中的慈悲作風。主耶穌也懷著同樣的憐憫來與我們每個人相會:祂不忽視我們,祂了解我們的痛苦,知道我們多麼需要幫助和安慰。祂來到我們身邊,絕不遺棄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問問自己並在心裡回答:“我相信嗎?我相信上主對我懷著憐憫之心嗎,即使像我這樣的人,是罪人,擁有諸多問題和缺點?”想想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們每個人應該認真省思自己的信德是否具有天主的憐憫。這個好天主走近我們、治癒我們、安慰我們。當我們拒絕祂時,祂依然等待我們,耐心地始終陪在我們身邊。

撒瑪黎雅人以真正的慈悲之心對待傷者,為那人包紮傷口,帶他到客店,親自照料他,為他提供救助。這一切教導我們,憐憫與愛不是某種模糊的情感,而要求我們呵護他人,甚至不惜代價;要求我們受到牽連,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走近”他人,甚至與他同生死、共患難:“愛近人如你自己”。這是上主的誡命。

在比喻的最後,耶穌反問法學士:“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36節)。最終的答案無可辯駁:“是憐憫他的那人”(37節)。在比喻一開始,司祭和肋未人的近人是那垂死之人;到了最後,近人成了那救助傷者的撒瑪黎雅人。耶穌顛覆了法學士的視角,沒有停留在將他人歸類的層面去判斷哪個人是、哪個人不是近人。你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你所遇到的求助者的近人;如果你的內心擁有憐憫,即與之共患難的能力,你就是他的近人。

這個比喻對我們大家而言是一份令人驚歎的禮物,也是一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複耶穌向法學士所說的:“你去,也照樣做罷!”(37節)。我們蒙召走上慈善撒瑪黎雅人的道路,他是基督的形象;基督垂顧我們,做了我們的僕人,藉此拯救了我們,好使我們也能彼此相親相愛,如同祂愛了我們一樣。谢谢!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