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08/11

-

-



教宗公開接見:慈悲始於內心,再到雙手;站起來,走出去!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10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透過“復活納因城寡婦獨子”的福音事跡,講解耶穌對世人的憐憫,即天父對子女的慈愛。教會因耶穌的慈悲和愛的舉動成了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是她的子女。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在納因城所行的一個大奇跡,但福音的重點不在奇,而在跡,在於耶穌對這位喪子之母的溫柔。正是這位母親的悲痛感動了耶穌,促使祂行了慈悲之舉,復活了她的獨生子。聖史路加的敘述強調幾個細節:耶穌在進入納因城的城門時遇到了為獨子送葬的母親,“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路七13-14)。

教宗把福音中的納因城門和慈悲聖門聯繫起來,指出:“來到聖門前,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生活,把箇中的喜悅和痛苦,計劃和失敗,懷疑和恐懼,全部託付於上主的仁慈。我們確信,到了聖門,上主將走到我們每個人身邊,給予我們那安慰人心的有力話語:‘不要哭了!’(路七13)這是人類苦難與天主憐憫的相遇之門。”

在福音中,耶穌對死者說:“我對你說:起來吧!”今天,當我們跨越聖門時,耶穌也對我們每個人說:“我對你說:起來吧!”教宗對此即席表示:“天主願意我們起立,祂創造了站立的我們。‘可是神父,我們常常跌倒’。耶穌定會對我們說這句話:‘起來吧,繼續前行!’讓我們在跨越聖門時試著傾聽我們內心的這句話:‘起來吧!’耶穌的這句話將使我們重生,給予我們希望,振作我們疲憊的心,為我們開啟那超越苦難與死亡的世界觀和生命觀。在聖門上銘刻著天主對我們每個人取之不盡的慈悲寶藏。”

福音繼續敘述道,“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15節)。教宗說,那位母親重獲兒子。她從耶穌手中接過兒子,第二次做了母親。藉著耶穌有力的話語和愛的舉動,母親再次成為母親,兒子再次成為兒子。同樣地,“藉著聖洗聖事這一恩寵的力量,教會成了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是她的子女”。

面對死而復活的事實,“眾人都害怕起來,遂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祂自己的百姓’。”就這樣,耶穌把祂對這位寡婦和她兒子所行的事,即祂的救恩行動,也延伸至全體天主子民。教宗說,“透過耶穌的慈悲救助,天主眷顧了祂的子民;藉著耶穌,天主一如既往地向人類顯示祂全部的恩寵。我希望慈悲禧年慶祝活動能在每個地方教會,在全世界所有的教會內展開,而不僅在羅馬,這就猶如散布在普世的教會同唱一首讚美天主之歌”。

教宗強調,“慈悲是始於內心,再到雙手的行程,對於耶穌和我們而言都是如此”。教宗進而解釋道:“這是什麼意思?耶穌注視你,以祂的慈悲治癒你,對你說:‘起來吧!’你的心從而得到更新。‘那麼,我現在該怎麼做呢?應該懷著這顆更新的心、被耶穌治癒的心,用自己的雙手實行慈悲善舉,努力幫助和照顧有需要的人。’”

教宗最後在問候朝聖信友時講述了一件趣聞。有一位主教在他的主教座堂和別的聖堂內設置了一進一出兩個聖門。教宗於是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做呢?”他答道:“一個門是入口,進去祈求寬恕,獲得耶穌的慈悲;另一個門則是走出去的慈悲之門,通過我們的慈悲善行把慈悲帶給他人。”教宗讚賞道:“這位主教真聰明!讓我們也這樣做,走上這條從內心到雙手的旅程:從慈悲聖門進入聖堂去領受耶穌的寬恕,祂會對我們說:‘起來!去吧,去吧!’;帶著這一聲‘去吧’,我們站起來,從慈悲出口走出去。這就是走出去的教會:慈悲之路始於內心,再到雙手。你們走這條路吧!”

inizio pagina

教宗私下訪問意大利阿布魯佐大區和拉齊奧大區兩座女修會會院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9日先後私下訪問了意大利阿布魯佐大區和拉齊奧大區的兩座女修會會院。與教宗同行的有列蒂教區主教蓬皮利(Domenico Pompili)。

教宗當天首先訪問了位於阿布魯佐大區拉奎拉省卡爾索利的賠補主耶穌基督聖容本篤女修會(Congregazione Benedettina delle Suore Riparatrici del Santo Volto di Nostro Signore Gesù Cristo)會院,然後再訪問拉齊奧大區列蒂省彼得雷拉薩爾托的聖女菲莉帕‧馬雷里方濟各女修會(Suore Francescane di Santa Filippa Mareri)隱修院。

inizio pagina

可持續生活的對話呼召:以宗教交談遏止原教旨主義

◊  

(梵蒂岡電台訊)第4屆亞太地區耶穌會士會議於8月8日至10日在印尼日惹聖那塔達瑪大學召開,主題為「在東南亞國家聯盟內可持續生活的對話呼召」。來自亞太地區各國的150餘名與會者齊聚在這所由耶穌會創辦的大學,旨在找出共通點來攜手應對環境問題、打擊貧窮,以及促進宗教交談。

印尼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長期以來包容不同文化。然而,近年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不斷滲入社會,危害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和睦共處。聖那塔達瑪大學副校長烏達‧泰達‧埃納(Ouda Teda Ena)教授於8月10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本屆會議討論的一項主題是宗教交談,因為從宗教的觀點看,東南亞國家的人口組成相當多元,同時我們也希望藉由宗教交談促使人們更加互相理解。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遏止原教旨主義的某些幅度」。

教育有助於促進不同文化和宗教間的對話。埃納教授指出,本屆會議在大學校園內舉行,「能使我們更明白該如何推動教育工作。舉例而言,為能促進宗教交談,學校不只講授主要宗教,也講授其它宗教的教導。印尼政府承認6大宗教,因此我們大學開設了一門課程來研究印尼憲法所承認的所有宗教」。

inizio pagina

哥倫比亞教會:性別意識形態摧毀社會

◊  

(梵蒂岡電台訊)哥倫比亞教育部最近決定修訂學校教科書,引入性別意識形態的内容。波哥大總主教魯本‧撒拉薩爾‧戈麥斯(Rubén Salazar Gómez)樞機予以強烈譴責,稱“性別意識形態摧毀社會”。樞機在近日召開的記者會上解釋說:“我們反對在國家教育領域推行性別意識形態,因為這種意識形態摧毀人類,剝奪男女相輔相成的基本内涵”。

樞機強調,教會尊重不同性取向的人,但認為“個人權利不能違背團體權利。每一個人都應受到尊重,但不能強迫別人接受任何一種意識形態”。我們應大力支持家庭,因為家庭是“社會生命的細胞”。

不久前,哥倫比亞主教團針對修訂教科書問題發表了一份公告。主教們承認,“尊重每一個人,不分種族、性別、性取向、出身、語言、信仰或政治見解”,為社會共存是“基本重要的價值”。不過,令他們遺憾的是,教育部正在社會上推行性別意識形態,甚至曲解憲法中關於家庭的定義。

主教團的公告表示,教育部的做法“與家庭是社會基本體制的原則格格不入,違反學校教學自主權,剝奪父母為子女選擇接受教育種類的權利並違背良心自由”。主教們繼續表示:“提倡尊重社會各界的每個人是絕對必要的,但不可因此而強制推行性別意識形態。”

8月10日,哥倫比亞各地舉行眾多示威活動,維護以一男一女婚姻為基礎的家庭,要求社會不受意識形態的擺布。主教們呼籲哥倫比亞全體司鐸“幫助信友們培養針對這個主題的良知”;要求政府“聆聽數百萬人的聲音,他們不分宗教信仰正在全國公開示威,抵拒強迫推行的性別意識形態”。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8月10日

◊  

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社會應該在互敬中尋求團結。

Una società con culture diverse deve cercare l’unità nel rispetto.

A society made up of different cultures must seek unity in respect.   

Societas humana, quamvis diversas gentes complexa, reverentiam ad invicem debet fovere.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