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08/31

-

-



教宗方濟各為本篤十六世生平傳記作序:我與他的精神聯繋極為深厚

◊  

(梵蒂岡電台訊)《天主和人類的僕人:本篤十六世的生平》(Servitore di Dio e dell’umanità. La biografia di Benedetto XVI)一書8月30日在意大利各家書局與公眾見面。這本新書由意大利知名的米蘭蒙達多利(Mondadori)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埃利奧·圭列羅(Elio Guerriero)。教宗方濟各為新書作序。

作者圭列羅在上個世紀80年代與當時的拉青格樞機相識,負責拉青格許多作品的翻譯工作。他在新書中寫道:“本篤十六世在青年時代,以及在慕尼黑擔任主教時就已經意識到,在歐洲的信徒團體將會成為少數群體。但他認為,人數減少不要緊,卻應積極參與禮儀和聖事生活,隨時為自己的信仰作見證。唯有這樣的信仰團體才會有前途。”

教宗方濟各在序言中寫道,這本生平傳記讓我們看到“我的前任本篤十六世”的整個生活和他那可靠及穩健思想的發展。教會所有的人都因若瑟·拉青格—本篤十六世深湛與平穩的神學思想而對他感激不盡。他活著總是為服事教會,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很長的牧職期間擔任教義部長,後來又成為普世教會的牧人。

教宗方濟各繼續表示:“在我牧職的這頭幾年,我與本篤十六世的精神聯繋極為深厚。他恰當的臨在和他為教會的祈禱都在不斷地支持及鼓勵我的服務。我常牢記他離開梵蒂岡前向樞機們道別時的講話:‘在你們當中會有未來的教宗﹐我今天就向他承諾無條件的尊敬與服從’。”

“那時,我無法知道未來的教宗就是我。在我與他隨後的所有接觸中,我不但感受到他的尊敬與服從,也感受到他在精神上的親切臨近、一起祈禱的喜樂、真誠的友愛、理解和友情,以及樂於提供建議。”

教宗方濟各最後總結道:“我非常感謝本篤十六世出席了慈悲禧年的開幕禮,並在我之後立即跨越了聖門。他在最近的訪談中強調,‘讓天主慈悲日益成為中心和占主導地位的思想乃是時代的標記’。他的話再一次清晰表明,天主的慈悲大愛是近幾位教宗的共同思想,是走出去的教會帶給世界邊緣地區的最為迫切的訊息。”

inizio pagina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和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心思意念不謀而合

◊  

(梵蒂岡電台訊)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與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有如同胞手足,心懷同樣的情操。他們雖然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卻因著對耶穌和對近人的愛而極其相似。聖座新聞室前主任納瓦羅(Joaquin Navarro-Valls)博士曾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身邊服務20年,親身參與若望保祿二世和德肋撒修女的多次會晤,見證他們的共通點。

納瓦羅博士於8月30日向梵蒂岡電台表示,「我們時代的這兩位大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他們所接受的培育、經歷和生平大不相同,根本是南轅北轍,但他們的心思意念卻不謀而合」。不論是德肋撒修女前來梵蒂岡晉見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或是教宗於1986前去印度加爾各答探望德肋撒修女,「只要他們兩人相會,就能看到他們之間莫大的共通點」。

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探訪德肋撒修女在加爾各答的窮人接待中心後,也希望仁愛傳教會修女在梵蒂岡從事這項善工。一間名為「聖母瑪利亞之恩」的接待中心便應運而生。納瓦羅博士回憶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和德肋撒修女在梵蒂岡首次談及這項舉措的情景:「當時教宗沉思片刻後,說道:『就這麼做!可以這麼做!』這當然令人驚訝,因為在梵蒂岡城內接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重病纏身的人是前所未聞的事。」

納瓦羅博士認為,「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牧靈訪問印度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他在梵蒂岡開設窮人接待中心。雖然加爾各答和羅馬差異甚遠,但也有雷同之處,也就是有許多受苦的人、病患、無家可歸者,以及遭眾人遺棄的人。教宗毫不遲疑地作出這項決定,意識到這對梵蒂岡而言必會是新穎的大事」。

inizio pagina

世界水週:各宗教應共同捍衛全人類的水資源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席圖爾克森(Peter Turkson)樞機8月29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召開的“世界水週”研討會上發表講話,強調水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更是一個神聖的元素;我們在使用水資源時應該懷有尊敬和感恩之心。

世界水週(World Water Week)研討會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舉辦,今年的討論著眼於《2015年後發展議程》中確立的發展目標,主題為:“水與可持續發展”。圖爾克森樞機強調“水不是單純的商品”,並透過“信仰和發展”的關係,指出二者已經促使“各宗教在不同領域,例如醫療、食品安全、投資、教育、自然資源管理和救助移民等方面,展開富有成效的合作”。

樞機表示,“如果我們的地球,以及它資源和生態系統是一份奇妙恩典”,那麼“人的生命也同樣如此”。一如教宗方濟各所說的,各宗教領袖和廣大信眾“應該始終具有憂患意識,努力活出各自的信仰精神,不做違背信仰的事”。

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席繼續說,實際上,信仰賦予並肯定我們的人性尊嚴。“我們比那些衡量國民生產總值的資料和數據重要得多,我們不是生產和消費的因素。當人類僅僅淪為人力資源時,人將不再是衡量政策是否成功的標準”。相反地,人將成為‘一次性’商品,必然被丟棄,為使水資源的消耗帶來更大的利潤”。

在聖經和宗教傳統中,水是“寶貴而神聖的財富”。圖爾克森樞機藉此機會為所有宗教機構提出幾點關於水資源利用的行動方針。首先,我們要教導青年團結、利他和擔當精神,因為“這些美德有助於他們做個誠實的管理者和政治家”。其次,我們應發起保護水資源的運動,“恢復被汙染的水源”,“淨化河流和湖泊”,促進“不同群體間的互敬、和睦與友誼”。再者,“我們要肯定人性尊嚴和人類大家庭的共同利益”,明智地確立使用水資源的優先順序,尤其是在水資源用戶較多和相互競爭的地方。

圖爾克森樞機最後表示,“人人及世世享有飲用水的目標將在這一切努力下成為現實”。

inizio pagina

基督徒受邀同聲祈禱,善度「受造界時期」

◊  

(梵蒂岡電台訊)歐洲主教團委員會(CCEE)、歐洲基督教協會(CEC)和歐洲基督徒環境網絡(ECEN)於8月29日發表一份聯合聲明,鼓勵歐洲所有的基督徒同聲祈禱,欣賞並照料受造界的恩典,善度「受造界時期」,即9月1日至10月4日。簽署這份聯合聲明的代表們分別是歐洲主教團委員會秘書長庫尼亞(Duarte da Cunha)蒙席、歐洲基督教協會秘書長胡圖寧(Heikki Huttunen)神父,以及歐洲基督徒環境網絡秘書帕夫洛維茨(Peter Pavlovic)牧師。

這份聯合聲明寫道:「面對環境惡化與氣候變化的迫切挑戰,並受到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的激勵,我們明認我們共同肩負重責大任。我們熱切鼓勵歐洲的所有基督徒、歐洲基督教協會的成員團體、歐洲主教團委員會旗下的主教團、堂區、教會團體,以及各位善心人士善度『受造界時期』,按照各自的禮儀傳統攜手慶祝『受造界時期』,堅守對造物主的同一份基督信仰。我們籲請你們在各自的環境中為受造界的恩典祈禱。」

這些基督徒領袖指出,「根據福音,我們對環境的責任與對他人的責任密不可分,都具備真正的團結互助精神與愛。尊重受造界不僅意味著保護和守護大地、水源及大自然的其它部分,同時也表達對人的尊重。人類共享這些受造界的恩典,並對它們負有責任」。

此外,世界基督教協會秘書長特韋特(Olav Fykse Tveit)牧師也於8月29日發表視頻訊息,邀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同為「天主的美妙化工」祈禱。特韋特牧師說道:「身為基督徒,我們心懷希望,堅信天主不會遺棄受造界,相信我們能成為希望的燈塔,播下改變未來的種子。」

特韋特牧師鼓勵基督徒採取行動,「呼籲我們的政府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要求採用更適當的發展指標來衡量團體與生態系統的健全。我們可以在使用化石燃料上減少投資,而在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上增加投資」。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