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09/09

-

-



教宗接見「美洲對話」與會者,鼓勵眾人攜手照料受造界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8日上午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接見了「美洲對話」首次會議約200名與會者。這會議於9月7日至8日在羅馬召開,旨在促進多項聯合舉措,提升我們照料及守護共同家園的意識,建設一個更符合人性的世界。教宗鼓勵各宗教信徒深入合作,捍衛生命和受造界。

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宗教交談機構(IDI)和美洲國家組織(OEA),贊助單位是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與會者來自美洲各國,他們雖然信奉不同的宗教信仰,卻一同研讀教宗方濟各的《願祢受讚頌》通諭,為愛護、照料及守護受造界而尋找共同方針。

教宗方濟各表明,他在這道通諭中呼籲眾人「愛護、尊重並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受造界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好使我們能在祂的化工中尋獲祂、默觀祂。」教宗強調「整體生態」的重要性,因為整體生態不僅尊重受造物,重視其富饒,更將人類視為「創造的巔峰」。

教宗鼓勵各宗教信徒秉持「整體生態」的原則促進環境保護,尊重受造界,「在各層級推動真正的教育,推廣負責任且謹慎的處事態度」,尤其是保護、促進並捍衛人的權利。

「信徒是受造界和生命的捍衛者。面對許多權利被踐踏卻有罪不罰的現象,信徒不能沉默以對、袖手旁觀。有信仰的男女蒙召捍衛所有階段的生命、身體的完整性和各項基本自由,諸如良心、思想、表達和宗教自由。這是我們的本分,因為我們相信天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而我們則是天主手中的管理工具,用以確保每個男女的尊嚴和權利都得到尊重,實現自己作為人的身份。」

各宗教信徒不僅要互相合作,也要與無信仰的善心男女合作,有效地應對今日世界的許多災難,包括戰爭、飢荒、貧窮、環境危機、暴力、貪腐、道德淪喪、家庭危機、經濟危機和希望的匱乏。面對假借宗教之名施暴的亂象,教宗指出,「我們必須果斷地同聲譴責這些可惡的行徑,遠離那些企圖毒害靈魂、挑撥離間並摧毀和睦共處的一切」。

教宗最後解釋在慈悲禧年期間舉行本次會議的意義,指明「這次會議具有普世價值,對於信徒和無信仰者皆如此,因為天主的慈愛無邊無際,超越文化、種族、語言和宗教。祂擁抱所有身心受苦的人」。

inizio pagina

教宗勉勵本篤會隱修士:隱修傳統是教會的珍寶,世界的精神綠洲

◊  

(梵蒂岡電台訊)本篤會全球各隱修院的院長9月8日中午前來梵蒂岡覲見教宗方濟各。他們目前正在羅馬參加定期舉行的國際性會議,省思聖本篤傳授給他們的神恩,以及如何在一個變遷的世界中忠於這個神恩。教宗在接見活動中表明隱修院是精神上的綠洲,從中世界能不斷汲取天主的慈悲。

教宗表示,“今日世界越來越明顯地需要慈悲”。慈悲不是“一個口號或一紙良方”;慈悲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促使基督徒“關懷需要幫助的人並與他們打成一片”。這是愛的具體行動,令教會宣講的訊息變得真實和可信。

“在當今時代和蒙召越來越注重基本要素的教會中,男女隱修士們因著他們的聖召而守護著一份獨特恩典和一項特別責任:保持精神綠洲的茂盛,使牧人和信友們能汲取天主慈悲的泉水。”

教宗強調,聖本篤傳統的座右銘“祈禱與工作”始終有效,它訓練會士們“在尋求天主和每日應盡的本分之間保持平衡”。因此,瞻仰耶穌的慈悲面容能激勵他們為人群服務。

“你們要憑著天主的恩寵在各自的團體努力做慈悲的人,讓你們分布在世界各角落的所有隱修院都宣揚福音的友愛。你們要藉著那結出碩果及意義深遠的靜默,在喧嘩熱鬧和心不在焉的塵世生活中聆聽天主的話語。”

教宗解釋說,“你們雖然與世隔離,但你們的隱修生活不僅結出果實,甚至為渴望天主的人乃是一項富饒”。“你們能以熱情好客去接觸那些迷惘和疏遠的心靈,會晤那些在人性和靈性上陷於嚴重貧乏處境的人。”

教宗勉勵他們,“即使隱修團體的人數有所減少或人員老化”,也不要洩氣,反而更需要忠於自己的神恩並為之作出見證,同時也應有勇氣在較為困難的國家建立新的團體。

“你們為教會的服務非常寶貴。當今時代也需要有愛基督超越一切的男女(參閲:《聖本篤會規》四21、七二11);他們以天主聖言為日用糧,以相稱的態度舉行神聖禮儀,在與受造界的和諧中快樂及勤奮地工作。”

全球本篤會聯合會現任首席院長沃爾夫(Dom Notker Wolf)神父代表全體與會院長向教宗致詞。他提到全球本篤會的會士約有7000名,修女則是會士的雙倍之多。會士和修女在3個領域服務:培育青年、接待移民和難民,以及跨宗教交談,尤其與佛教徒和穆斯林對話。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血的大公主義加強合一

◊  

(梵蒂岡電台訊)有關東正教靈修的第24屆國際大公研討會9月7日至10日在意大利博塞召開,主題為“殉道與共融”。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給博塞隱修院發電報,強調“血的大公主義先於任何的意見分歧,它促進人們走向合一的道路”。這是基督信仰教會之間對話的一條“特殊道路”。

在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電報中,教宗降福所有與會者,祝願“這幾天的研討和省思能成為友愛聚會、交換意見和真誠分享的有利時機,大家一起聆聽天主聖言,深入研究東正教會的靈修傳統”。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心中若有戰爭,再大的國際會議也開不出世界和平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8日聖母誕辰慶日恢復了他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的清晨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我們應祈求天主賜予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和睦共處的“智慧”,因為實現世界大和平必須從小事做起。

和平並非大型國際會議能開出來的。和平是天主恩典;它在小地方誕生,小到一顆心、一場夢,就像聖若瑟的夢。在當天的彌撒福音中,天使告訴若瑟不要害怕娶瑪利亞為妻,因為她將為世界誕生“厄瑪奴耳”,意即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主與我們同在就是“和平”。禮儀中的《集禱經》也說:“願我們能在合一與和平的層面不斷成長”。這裡使用“成長”一詞,因為和平是“具有生命歷程”的恩典,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和平“出力”,促進和平的發展。

教宗說:“我們應該接受這份和平的恩典,並在自己的生活中建設和平,使和平進入我們的心,進入我們的世界。和平不能一蹴而成;和平雖是恩典,卻是一個需要被接受和日益建設的恩典。因此我們可以說,和平是人們用雙手締造的恩典。我們每天都要把和平向前推進一步,這是我們的工作。建設和平是我們領受了和平恩典後應當做的工作。”

然而,我們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教宗指明,當天禮儀讀經中還有另一個關鍵詞“小”:童貞聖母瑪利亞的“弱小”和耶路撒冷城的“渺小”。教宗解釋說:“和平是一項恩典,是我們每天必須用手締造的恩典,但要從小事,從日常生活瑣事做起。倘若我們在小事上不和睦,即便張貼宣傳和平的巨幅海報、召開大型國際會議也無法實現和平。再者,你可以就和平發表華麗的演講,召集大型會議,但是如果你在小事上不和睦,在你的心裡、家裡、社區內、工作場所中沒有和平,世上也不會有和平。”

因此,我們應該祈求天主賜予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保持和睦的“智慧”,“著眼於全人類”,因為今天“我們正生活在戰爭之中,人人都渴望和平”。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好好省思以下幾個問題:“今天,你的內心如何?平安嗎?如果不平安,那麼在你談論和平前,請先平復自己的內心。今天,你的家庭怎樣?和睦嗎?如果你沒有能力保持家庭、堂區和修會的和睦,光靠和平闊論是無法實現世界和平的。這是我今天願意省思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何?平安嗎?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如何?和睦嗎?如此,我們才能實現世界和平”。

inizio pagina

新真福拉迪斯勞神父給我們留下喜樂、友愛和希望的訊息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將於9月11日在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主持拉迪斯勞·布科文斯基(Ladislao Bukowiński)神父的冊封真福大典。阿馬托樞機9月8日向本台表示:“在聖德和使徒職務上,拉迪斯勞神父確實是一位極不平凡的司鐸。聖若望保祿二世也認識他,稱他是信德的英勇見證人和受迫害者的保護人。對教宗方濟各而言,拉迪斯勞神父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福音使徒。”

阿馬托樞機介紹這位真福的生平說:“拉迪斯勞神父於1904年12月22日出生在烏克蘭別爾基切夫一個天主教家庭。為逃離十月革命後蘇聯軍隊的進入,他與家人搬到波蘭居住。1931年6月28日拉迪斯勞在克拉科夫晉鐸,一生投身於教會牧靈工作。在第二次大戰期間,他照顧病患,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被邊緣化的人。他被告發、坐監,並多次被下放勞教,先後在勞改營度過了13年。1955年拉迪斯勞神父成為蘇聯公民;翌年,他獲准在蘇聯境內走動。隨後20年,他一直在暗地裡做使徒工作,在遼闊的哈薩克境內穿梭,照顧不同禮儀和民族的天主教徒。1974年12月3日,拉迪斯勞神父在卡拉干達逝世,所有人都悼念他。人們尊敬他是一位聖賢。他的墳墓很快成了朝聖地。”

談到拉迪斯勞神父的聖德,阿馬托樞機說:“在宗教迫害時期,他在信德和天主的旨意中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港。拉迪斯勞神父有深厚、扎實和堅實的信德,一如亞巴郎那樣。有證人見證說,拉迪斯勞神父在監獄中也沒有忘記他的司鐸職務。他不斷祈禱,隨身攜帶一個小的聖母像。每逢慶日,儘管被禁止舉行活動,他都會唱聖母讚歌。勞改營對拉迪斯勞神父而言是一個講道台,教導人們投奔天主的愛和與他人修和。他經常重複一句話:‘信德能打破牆壁’。”

關於這位真福對我們的教導,阿馬托樞機說:“拉迪斯勞神父曾寫道:‘我因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快樂’。他給我們留下的是喜樂、友愛和希望的訊息。他時常重複聖保祿的話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相隔絕呢?我深信:無論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權者,是現存的或將來的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羅八35-39)。總之,聖人們邀請我們始終保持平安,信賴天主的上智安排。”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9月8日

◊  

在今日世界為慈悲作見證是一項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可推卸的任務。

Offrire la testimonianza della misericordia nel mondo di oggi è un compito a cui nessuno di noi può sottrarsi.

To offer today’s world the witness of mercy is a task from which none of us can feel exempted.

Nemo excluditur ab opere misericodiam orbi testandi.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6年9月7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慈悲使人得救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到洗者若翰對耶穌默西亞身份的疑惑和耶穌另闢蹊徑的回答,表明天主的作風是慈悲的作風,勉勵信眾不要阻礙天主的慈悲,而應努力做天主慈悲的工具。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們聆聽了一小段《瑪竇福音》(十一2-6)。聖史瑪竇意在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耶穌的奧跡,領悟祂的良善和慈悲。事情是這樣的:洗者若翰派他的門徒去耶穌那裡——若翰當時被關入監獄——向祂提出一個非常明確的問題:“你就是要來的那一位,或是我們還要等候另一位?”(3節)。那確實是一段黑暗的時刻。若翰焦急等待默西亞,在宣講默西亞時予以重彩渲染,將祂描繪為審判者的形象,這位審判者最終將建立天主的國度,通過賞善罰惡淨化祂的子民。若翰這樣說:“斧子已放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三10)。現在耶穌開始了祂的公開使命,但作風卻截然相反;若翰感到萬分痛苦,他處在雙重黑暗中:牢獄的黑暗和心靈的黑暗。他不理解耶穌的作風,想要知道祂是否真的是默西亞,或者還須等待另一位。

耶穌的回答乍聽來好似答非所問。耶穌說:“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4-6節)。耶穌的意思在此清晰可見:耶穌表明祂是天父慈悲的具體工具,祂來為帶給眾人慰藉和救恩,並以這種方式彰顯天主的審判。瞎子、瘸子、癩病人、聾子,重獲尊嚴,不再因他們的疾病而受排斥;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這成了耶穌作風的綱領,而耶穌以這種方式也讓我們看到並觸摸到天主本身的作風。

教會從這段記載耶穌生活的敘述中得到的訊息非常明確。天主打發祂的聖子來到世界上不是為懲罰罪人,也不是為消滅惡人。相反地,天主邀請他們悔改,期望他們看到天主仁慈的標記後能夠找到回頭的路途。一如《聖詠》所唱的:“上主,祢若細察我的罪辜,我主!有誰還能站立得住?可是,祢以寬恕為懷,令人對祢起敬起愛”(一三零3-4)。

若翰在宣講中強調正義,這正義在耶穌身上首先以慈悲的形式彰顯出來。先驅者的疑惑即在於預示耶穌的言談舉止必將引起騷動。於是,我們明白了為什麼耶穌的回答以這句話結束:“凡不因我而絆倒的,是有福的!”(6節)。“絆倒”就是受到“阻礙”。因此,耶穌要我們警惕一個特別的危險:“如果耶穌的慈悲之舉阻礙我們相信祂,那麼我們所持有的便是虛假的默西亞形象。反之,那些聽聞耶穌的言談舉動而光榮在天之父的人,是有福的。

耶穌的告誡始終具有現實意義:今天人也會捏造一個阻礙人們體驗天主真實臨在的天主形象。有些人自己動手剪出一個信仰的形態,把天主抑制在個人願望和信念的狹隘空間內。但這種信德不僅不是皈依啟示自己的天主,甚至阻礙天主激發我們的生命和良知。另有些人把天主貶抑為一個虛假的偶像,使用天主的聖名為自己的利益,甚至為仇恨和暴力辯護。還有些人只把天主當作心理庇護所,在困難時刻讓自己有安心之處:這是一種只顧及自己的信仰,把耶穌的慈悲大愛和促使我們愛弟兄的力量擋在門外。其他的人則認為基督只是一名優秀的道德訓誨導師,眾多歷史人物中的一個。最後還有一種人,他們把信仰封閉在個人與耶穌純粹的内心關係中,廢除祂那能改變世界和歷史的使命。我們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的天主;我們的渴望就是要體驗祂愛的奧跡並在其中成長。

因此,我們不要試圖阻礙天父的慈悲行動,而應求祂賜予我們大信德,好能成為慈悲的標記與工具。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