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10/27

-

-



教宗公開接見:人類歷史本是一部移民史;應接納移民,使心靈散發馨香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0月26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天氣欠佳,但依然有許多朝聖者參加了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論身體上的慈悲善舉,勉勵眾基督徒接納逃離非人處境的移民。教宗說,移民現象自亞巴郎以來就一直存在於人類的歷史。真正的解決移民危機之道乃是團結互助,這將使我們心靈散發馨香。

有人認為移民現象只出現在我們的時代,這是對歷史的無知。教宗引用耶穌的話說:“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瑪廿五35-36)。我們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多個移民的例子:亞巴郎蒙天主召叫離開故鄉,前往天主指給他的地方;以色列子民離開埃及,進入天主許諾的福地;聖家為躲避黑落德王的迫害而流亡埃及。教宗說:“人類歷史本是一部移民史。沒有哪個地球緯度的人民不了解移民現象”。

今天的經濟危機促使人們以“封閉的態度”對待移民。然而,真正的解決移民危機之道乃是團結互助。教宗表明:“世上某些地方豎起了隔牆和壁壘。有許多人以不同方式慷慨幫助和支援移民與難民,他們默默無聞的行動時而被其他人本能自私的喧鬧所掩蓋。然而,封閉不是解決之道,反而會引發人口販賣的罪行。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團結互助。”

教宗強調,今天一如既往,基督徒在這方面的使命依然極其迫切。生活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聖弗蘭切斯卡·卡布里尼(Francesca Cabrini)就是一個榜樣,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美國的移民。因此,教宗勉勵眾基督徒接納這些逃離戰爭、饑餓和暴力等非人處境的人。教宗呼籲道:“教區、堂區、修會、協會和運動組織,以及基督徒個人,我們都蒙召接納他們。”

教宗然後講述了一個生動、具體的故事。“幾天前,在羅馬城發生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難民在街上問路,一位太太迎上去問他:‘您要去哪裡?’這個難民光著腳,回答說:‘我打算去聖伯多祿大殿跨聖門’。太太心想:‘這人連鞋都沒有,怎麼走路啊?’於是她叫來一輛計程車。然而,由於那個難民滿身臭味,計程車司機打算拒絕他上車,但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這位太太坐在那位難民旁邊,一路上問了些他的故事。到這裡需要十分鐘的時間。這個人講述自己經歷悲痛、戰爭和饑餓的故事,解釋他為何離開故鄉來到這裡。他們抵達目的地後,這位太太打開錢包要付車費,可是一開始嫌棄移民滿身臭味而不願讓他上車的司機卻說:‘不必了,太太,倒是我應該付您錢,因為您讓我聆聽了一段改變我心靈的故事’。這位太太了解一個移民的痛苦,因為她擁有亞美尼亞的血統,她知道自己的民族所受的苦難。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一開始我們會拒絕,因為我們有些不舒服,‘這味兒太臭了!’但是到最後,苦難的故事可以使我們心靈散發馨香,改變我們。你們想想這個故事,省思一下我們可以為這些難民做些什麼。”

實際上,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穿,意味著“把一個人所失去的尊嚴重新歸還給他”。我們應該關心赤身露體的人,但也要想到那些被人犯拐賣而被迫成為站街女郎的受害者、那些自己的身體被當作商品使用的人,其中有些甚至是未成年人。教宗解釋道,赤身露體的形式有很多:“沒有房子、工作、合理的工資,或者受到種族和宗教歧視”。

教宗最後總結道:“基督徒應該採取行動,不要只顧自己的利益。我們只有向他人開放,生命才能富饒,社會才能重獲和平,百姓才能重享完整尊嚴。你們不要忘記那位太太,不要忘記那位滿身臭味的移民,不要忘記那個被移民改變心靈的司機。”

inizio pagina

教宗叮囑教友們多多誦念玫瑰經,因耶穌的愛和寬恕而歡欣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0月26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提醒教友們10月是玫瑰經月,再次叮囑他們多多誦念玫瑰經。

教宗方濟各曾於10月7日發布推文:“《玫瑰經》是常伴隨我生活的祈禱。它是普通人和聖人的祈禱,也是我發自內心的祈禱。”

教宗今天加以解釋說:“《玫瑰經》是天主慈悲的概括。在玫瑰經奧跡中,我們與聖母瑪利亞一起默觀散發著天父慈悲的耶穌的生活。讓我們因祂的愛和寬恕而歡欣,在陌生人和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接納耶穌,每天活出祂的福音。”

教宗問候在場的青年、病患和新婚夫婦時說:“親愛的年輕人,願這簡單的玫瑰經祈禱在你們的生活中給你們指出一條明白天主旨意的道路。親愛的病患,你們要真誠熱愛誦念玫瑰經,因為它能給你們的心靈帶來慰藉。親愛的新婚夫婦,願誦念玫瑰經在你們新的家庭中成為精神上親密的特殊時刻”。

inizio pagina

教宗應邀前往瑞典紀念宗教改革5百週年:從衝突走向共融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牧靈訪問瑞典,參加天主教和信義會共同舉辦的宗教改革5百週年紀念活動。這將是教宗方濟各的第17次國際牧靈訪問。聖座新聞室於10月2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介紹教宗此行的大公意義。

教宗此行的格言是「從衝突到共融:同持希望」。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介紹說,這格言表達出「教宗本次是應瑞典天主教會和政府,以及世界信義會聯盟之邀」前去訪問。此外,教宗還將與世界信義會聯盟主席尤南(Munib A. Younan)主教及秘書長容格(Martin Junge)牧師同坐一輛廂型車,從倫德信義會主教座堂前往馬爾默體育場。伯克表示,這是個大公合一的同行標記。

世界信義會聯盟秘書長容格牧師也出席了聖座新聞室的記者會。他說:「我們深知,由於我們的對話,由於我們之間與日俱增的信任感,以及我們已能移除因我們的信理差異而產生的某些障礙,此刻時機已然成熟,我們可以嘗試從衝突走向共融。」

聖座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Kurt Koch)樞機指出,天主教會「於1967年結束梵二大公會議後,立即與信義會展開首次雙邊對話。這也是一個感恩的標記,我們得以重新發現天主教徒和信義會信徒之間的一切共通點。」

inizio pagina

聖座與越南聯合工作小組第6次會議:促進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與越南聯合工作小組於10月24日至26日在梵蒂岡召開第6次會議,落實該工作小組第5次會議所達成的協議。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秘書長卡米萊里(Antoine Camilleri)蒙席和越南副外長裴青山(Bui Thanh Son)共同主持了本次會議。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指出,本次會議的氣氛既親切坦率又互相尊重。「雙方針對聖座和越南的關係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意見交流,包括有關越南天主教會的諸多議題」。

越南代表團重申,該國「正在不斷具體改善立法與政策計劃,促進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並且鼓勵及持續幫助天主教會積極謀求該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聖座代表團則再次肯定,越南天主教會「享有推進其使命的自由,得以增進全社會的福祉」。聖座代表團也讚賞「越南政府關注天主教會的所需,諸如近期落成的越南天主教學院,並協助教會籌辦重要的宗教禮儀和活動」。

雙方代表團一致同意,「越南天主教會將繼續遵循教會訓導行事,實踐『在國內活出福音』,同時做個好天主教徒和好公民」。聖座期許越南天主教團體「持續提供寶貴的貢獻,與社會中的其他成員攜手合作,推動國家發展,促進公益,奉公守法」。

教宗方濟各熱切關注聖座與越南的關係發展。雙方代表團表明,聖座與越南的關係已有所進展,「雙方定期接觸,互相協商,舉行高層代表團的交流活動;聖座非常駐越南代表吉雷利(Leopoldo Girelli)總主教也時常牧靈訪問越南」。

聖座與越南決心維持有建設性的對話,秉持善意「加深互相理解,增進雙邊關係」。聖座與越南聯合工作小組決定在河內召開第7次會議,開會日期將通過外交渠道另行商議。

此外,越南代表團還禮貌會見了聖座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Paul Gallagher)總主教,以及聖座的若干宗教機構。

inizio pagina

聖座教義部公布《與基督一同復活》訓令,對土葬和火葬作出聲明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教義部10月25日公布了《與基督一同復活》(Ad resurgendum cum Christo)訓令,重申基於教義和牧靈理由,教會依然提倡將亡者葬在與基督信仰有關的地方,同時也不禁止火葬並針對保存骨灰作出明確規定。

這份文件首先回顧了教會關於埋葬亡者的有關條文。聖座教義部在1963年7月5日的訓令中規定“應忠實地保持埋葬信徒遺體的慣例”,同時表明“火化本身並不違背基督信仰”;教會不再拒絕對那些要求身後火化的信徒施予聖事和舉行葬禮,但選擇火化的理由不應“違背基督信仰教義,或敵視天主教信仰和教會”。

文件接著闡明了亡者土葬的信仰依據,重申耶穌復活是基督信仰的至高真理。藉著祂的死亡和復活,基督從我們的罪惡中拯救了我們,賦予我們新生命:“基督怎樣藉著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也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羅六4)。復活的基督是我們日後復活的起因與根源。

依循基督信仰的悠久傳統,教會一再提倡應把亡者的遺體葬在墓地或其它聖所。為了紀念主耶穌的死亡、埋葬及復活這個關乎基督信仰的死亡奧跡,土葬乃是表達相信和期待肉身復活的最恰當形式。

關於埋葬已故信徒的肉身,教會重申肉身復活的信德,以及人的身體具有極高的尊嚴。因此,教會不允許在行為和禮儀上對死亡造成錯誤觀念。這些錯誤觀念包括:死亡徹底消除了人的存在;死亡是回歸於大自然或宇宙的時刻、是輪迴進程的一個階段;死亡使人從肉體的“牢獄”中徹底解脫。

文件指出,教會主張在墓地、教堂内或相關場所埋葬亡者的遺體,藉此保持生者與亡者共融的基督信仰傳統。因此,教會不贊成隱瞞死亡事件或把死亡當作私人的事;教會也反對那種避而不談基督信仰對死亡的意義的傾向。

針對亡者的火葬,文件表明,教會不禁止火化,“除非選擇火化是出於反對基督信仰教義”。教會特別制定了火化應遵行的禮儀和牧靈準則,以期避免各種形式的惡表或宗教冷漠主義。

首先,在正當選擇了火化的情況下,亡者的骨灰必須按照常規保存在一個聖所内,即墓地或教堂内,或教會當局指定的地方。教會視已故信友仍屬於信仰團體,相信“塵世旅途中的信友、處在淨化中的亡者以及天上的真福者彼此相通,共同形成一個教會”。

此外,骨灰應保存在一個聖所内。這樣一來,親屬和基督徒團體便能為亡者祈禱和紀念他們,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亡者被親屬遺忘或缺乏尊重。

有鑒於此,教會不允許在住宅内保存亡者的骨灰。只有在受到地方文化特性限制的嚴重例外情況下,當地主教與主教團或東方教會主教會議協商後,方可准許在住宅内保存骨灰。不過,骨灰不可被不同的家庭成員瓜分;應常常確保骨灰受到尊重且存放環境適宜。

文件強調,為避免存在泛神論、自然宗教或虛無主義的誤解,教會不允許將亡者的骨灰撒入空氣、大地、水中或其它地方,也不允許將骨灰當作紀念物、首飾配件或其它物品。

最後,若亡者生前基於反對基督信仰的理由而公開表明將自己遺體火化並把骨灰撒入大自然界,教會則依照法典條文拒絕為其舉行葬禮。

inizio pagina

教宗將於11月2日追思已亡節在羅馬城外公墓主持彌撒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Greg Burke)10月26日向記者們證實,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2日下午4點在羅馬城外“第一門”公墓主持彌撒聖祭,追思所有亡者。

此外,11月4日上午11點30分,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彌撒,紀念過去一年中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10月26日

◊  

愛要求人耐心,親近和傾聽他人。

L’amore è opera paziente di persone che si spendono ascoltando e avvicinandosi agli altri.

Love is a patient effort by persons who dedicate themselves to listening and drawing closer to others.

Amor est opus patientiae quo auscultamus alios et appropinquamus ei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