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1/13

-

-



聖座文化委員會和意大利主教團發起有關教會藝術培育的調查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文化委員會和意大利主教團發起“培養美感,聖職人員和藝術家在基督徒敬禮藝術品方面培育程度的調查”。聖座文化委員會將於1月19日公布這項計劃。屆時委員會主席拉瓦西(Gianfranco Ravasi)樞機和意大利主教團秘書長加蘭蒂諾(Nunzio Galantino)主教將發表講話。

這項調查活動由聖座文化委員會“藝術與信仰”研究室、意大利主教團教會文化遺產及聖所建設全國辦公室具體負責,得到了“教會遺產和藝術活動基金會”(Fondazione per i Beni e le Attività Artistiche della Chiesa)的支持,旨在了解教區及修會聖職人員、教區牧靈與文化工作者,例如宗教老師、要理教員、導遊和志工們,在美學和藝術史方面的培育程度,以及在教會領域內為敬禮場所和為禮儀使用的藝術品創作的藝術家們受到哪些培育。調查將在意大利境內展開,藉以繪製一張有關教會藝術培育的“地圖”,以便了解為教會創作藝術品的人是否受到培養,得到哪些培育。

inizio pagina

梵蒂岡一帶的無家可歸者將享用一千份免費餐食

◊  

(梵蒂岡電台訊)許多無家可歸者從元月16日起,連續10個週一可以在聖伯多祿廣場享用一千份免費的餐食。這套餐包括一個雙層吉士漢堡、一袋新鮮的切片蘋果和一瓶飲用水。這是教宗救濟所、醫療互助組織(Medicina Solidale Onlus)和麥當勞共同合作的新舉措。

醫療互助組織長期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廊柱下提供義診。該組織的醫療負責人埃爾科利(Lucia Ercoli)女士向本台介紹這項合作供餐的舉措,說:「如果我們共有一千份餐食,每週發送一百份,那麼這項目將能延續10週,撐過寒流的緊急危難期。這只是對話的開始,以後我們再看還能做些什麼」。

關於這項舉措的起源,埃爾科利女士表示,「這舉措源於省思當前如此嚴峻的寒流緊急危難、貧窮加劇,以及露宿街頭和在我們的街頭診所就診的人數都有所攀升。麥當勞在梵蒂岡一帶開幕的事雖然引發爭論,但我們認為:與其唇槍舌戰,不如嘗試規劃一個網絡,在有能力者與受苦者之間搭建橋樑,使其中一部分的利益能惠及一無所有的人。再者,我們的組織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廊柱下顯然是為教宗救濟所服務:我們看到前來就診的人,以及教宗救濟所如何努力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

inizio pagina

聖座常駐歐安組織代表:各宗教應成為促進和平與彼此尊重的動力

◊  

(梵蒂岡電台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應把和平當作首要之務。聖座常駐歐安組織代表烏爾班奇克(Janusz Urbańczyk)蒙席元月12日在維也納該組織常務理事會大會的發言中作了上述表示,而且強調各宗教應成為促進和平與彼此尊重的動力。

烏爾班奇克蒙席提到,歐安組織地區在2017年之初就處在許多衝突和暴力的陰影下,“這種令人擔心的現實催促我們採取行動;和平與和睦共處必須是歐安組織的首要之務”。他引用教宗方濟各今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思想,強調“非暴力有時被理解成屈服、推脫和被動,但並非如此,因為武力具有欺騙性”。

烏爾班奇克蒙席接著表示,聖座願意再次重申各宗教能擔任具有建設性及重要的角色,尤其能在預防衝突、促進修和以及在戰後的社會重建方面作出貢獻。“事實上,宗教能夠用來作為一種固有的積極力量,幫助信徒努力為自己的團體和社會作出貢獻”。

此外,聖座代表也提到那些逃離戰爭、迫害和貧窮的人民遭受的悲劇,闡明各國有義務確保移民和難民的基本權利,包括宗教權利。正如教宗方濟各所指明的,“我們不僅要對這種現象的影響,也要對其導因採取行動”。“移民的許多導因本來在不久前就可應對,許多災難因此能避免,或至少能減輕其影響。今天,在尚未太晚之前,仍可為結束這些悲劇及建設和平而有所作為”。

奧地利從今年1月起擔任歐安組織輪值主席國,聖座代表對此表示,歐安組織主席國即將面對的挑戰除了環境緊急情況外,也要應對那些滋養不容忍和歧視的危急因素,穆斯林、基督徒和其它宗教信徒也遭受這樣的歧視。烏爾班奇克蒙席最後表示,聖座代表團極其強調各宗教間的對話與合作,共同促進彼此尊重與和平的重要性。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元月12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表示,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今天一去不復返。教宗也勉勵信眾不要心硬,沒有信德,而要向上主開放。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一開始便說:“今天你們如果聽從他的聲音,不要再心硬了”(希三7)。教宗圍繞兩個關鍵詞“今天”和“心”,展開他的講道。

聖神在這段聖經章節中所說的今天,事實上就是“我們的整個生命”,一個“包含許許多多日子”的今天,但“這今天一去便不復返”。“在今天我們領受了天主的愛”。教宗說,這是一個我們能更新自己忠於天主盟約的“今天”。然而,“我們的生命只有今天”,誘惑卻如此說:“是的,我明天再做。”這是明天的誘惑,明天並不存在,就如耶穌在十童女的比喻中親自解釋的:五個糊塗的童女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她們去買油,等她們回來時門卻關上了。教宗也提及比喻中敲門的人對上主說:“我曾與祢一同吃飯,曾與祢在一起”。祂卻答說:“我不認識你,你來遲了”。

教宗解釋道:“我這樣說不是為了嚇唬你們,而僅僅是說我們的生命在於今天。我是這樣認為的:明天將是永恆的明天,沒有黃昏,永遠與上主同在,如果我忠於今天。我問你們的這個問題也是聖神問的問題:‘我今天如何生活?’”

讀經中重複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心”。我們以心“會晤上主”,耶穌很多次責備說:“心太遲鈍了”,明白太慢了。為此,這是叫人不要再心硬,而要自問有沒有“信德或罪惡的誘惑”。

教宗說:“在我們的今天,心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我們的心是否向上主開放?每當我聽到有老神父或老修女跟我說:‘神父,請為我能堅持到最後祈禱。’我總是深受感動,會對他們說:‘可是,你已善度一生,你所有的今天都在服事上主,你還會害怕嗎?’‘不,不是的,我的生命還沒有走到盡頭,我希望圓滿地度過這一生。請你祈禱,使今天得以圓滿,心也信德堅固,不被罪惡、惡習和腐敗毀壞。’”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省思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心。今天“包含許多的日子”,但今天“一去不復返”。日復一日前行直到上主說“夠了”。“今天不能重複,生命就是如此。而心,要敞開心扉,要向上主敞開,不要封閉,不要心硬,不要沒有信德,不要知錯不改,不要被罪惡誘惑。上主曾遇到很多心靈封閉的人:經師們,這些人迫害祂,為定祂的罪而考驗祂,最後他們做到了。讓我們帶著這兩個關鍵詞回家:我的今天怎樣?生命盡頭可能就在今天,這一天或很多天以後。在天主的臨在中,我的今天如何呢?我的心又如何呢?是開放的嗎?信德堅固嗎?有讓上主的愛來引領嗎?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我們每個人所需的恩寵。”

inizio pagina

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關懷脆弱、無聲的移民兒童

◊  

(梵蒂岡電台訊)教會將於元月15日主日慶祝第103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本屆主題為「年幼、脆弱和無聲的移民」。許多人因戰爭、飢荒和暴政而遠走他鄉,尋求更美好的未來,但在險惡的圓夢之路上,兒童格外無力保護自己,經常淪為人口販子的首要目標。

在接納移民與難民的國家中,意大利付出很大的心力。明愛會和移民基金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意大利境內目前有5百萬名移民,其中1百多萬名是未成年人。2016年有大量的移民經由意大利海岸入境;在18萬的總人數中,無成人陪伴兒童多達2.6萬,這數字是前一年的兩倍多。

移民基金會主席迪托拉(Guerino Di Tora)主教指出,「在2016年的前六個月內,有5222名無成人陪伴兒童被申報為失蹤人口,我們不知道他們的下場如何,是生是死,是否遭受剝削」。

教宗在本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中強調,未成年人尤其暴露在各種剝削和暴力的風險下。教宗元月9日接見各國駐聖座外交使團時,也念及未成年人。他說:「兒童和青年就是未來,他們創造未來,建設未來。我們不能自私地忽視他們,遺忘他們。」教宗為此呼籲各國仔細考慮移民融入社會的情況,為他們制定安全返國的計劃,尋找長久的解決之道,徹底解決移民問題,根除在他們本國導致移民的原因。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1月12日

◊  

未成年移民尤為無助,特別是無成人陪伴兒童。讓我們所有人都向他們伸出援手。

I migranti minorenni, specialmente soli, sono particolarmente indifesi. Diamo loro tutti una mano.

Young migrants, especially when unaccompanied, are especially defenceless. Let everyone offer them a helping hand.

Migrantes minore aetate, soli potissimum, plus patiuntur. Aliquid tribuamus eis adiumenti.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7年1月11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信賴偶像的人將與偶像同亡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月11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論基督徒的希望,以《聖詠》第115篇中的警言教導我們不要把希望寄託於偶像。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上旬我們慶祝了將臨期和聖誕期。禮儀年的這段時期意在喚醒天主子民的希望。希望是人的基本需求:盼望未來,相信生命,即所謂的“積極思想”。

然而,我們的希望應該寄託於真正有助於我們生活和賦予我們生命意義的事物。因此,《聖經》要我們警惕現世提供的“虛假希望”,揭露它們的無用和荒謬。《聖經》以多種方式予以警示,最主要的是譴責偶像的虛偽,而人類卻持續不斷地信賴偶像,把它當作希望的對象。

先知和智者關於這一點作了特別的論述,觸及信徒們信仰旅程中的核心要素;因為信仰就是信賴天主,有信仰的人,必信賴天主。然而,在遇到生活的艱難時,人也會經驗信賴的脆弱,覺得自己需要不一樣的安全感,那可觸摸、具體的安全保障。我信賴天主,但情況有點糟,我需要更為具體的安全感。危險即在於此!這時我們被誘使去尋找曇花一現的安慰,這安慰似乎可以填滿孤獨的空虛,緩解信仰的艱難。我們以為能在賺得金錢的安全感,在與權勢者的結盟,在塵世以及虛假的意識形態中找到安慰。我們有時在一個偶像身上尋求安慰,讓它聽從我們的要求並魔術般地改變現實,使之符合我們的意願。然而,這個偶像一事無成,無能為力,而且是撒謊者。但我們卻喜愛偶像,非常喜愛!

有一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時候,我必須從一個聖堂去另一個聖堂,距離1公里左右。我是走路去的。途經一個公園,公園裡擺放著一張張小桌子,桌旁坐著算命先生。人很多,甚至要排隊。你把手伸給他,他開始幫你算命,套路總是一樣:你命中有一個女人;你會遇到麻煩,但必能逢凶化吉。然後你就付錢。這就能讓你感到安全嗎?請原諒我的用詞,這是一種愚蠢的安全感。占卜和算卦是拜偶像的行為!這就是拜偶像,若我們對其極度依戀,我們便是購買虛假的希望。反之,耶穌基督帶給我們的是不求回報的希望,但我們有時卻不那麽信任祂為我們白白地奉獻生命而帶來的希望。

現世讓我們把希望寄託於偶像,各個時代的人都面臨信賴偶像的誘惑。有一篇充滿智慧的《聖詠》生動地描述了偶像的虛偽,就是《聖詠》第115篇,寫道:

“他們的偶像無非金銀,
不過是人手中的製造品:
偶像有口,而不能言,
偶像有眼,而不能看;
有耳,而不能聽,
有鼻,而不能聞,
有手,而不能動,
有腳,而不能行,
有喉,而不發聲!
鑄造偶像的人,將與偶像同亡;
凡信賴偶像的人,也將是一樣!”(4-8節)

《聖詠》以略帶諷刺的口吻為我們闡釋偶像必定轉瞬即逝的現實。我們應該明白偶像不僅是用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作的形象,也包括我們用大腦構想出來的形象,例如:我們相信有限的事實並使之絕對化,或者我們把天主限制在我們的計劃和我們對神的觀念中,把天主變為肖似我們,可以理解、可以預料的神,一如《聖詠》中所說的偶像。人是天主的肖像,卻以自己的形象造神,而且造了一個有缺陷的形象:聽不見、不能動、更不能說話。然而,我們卻更喜歡朝拜偶像而不是上主。我們總是傾向於虛假偶像給予我們的短暫希望,無視上主賜予我們的有保證的大希望。

生命的上主以祂的聖言創造世界,引領我們的生命,對這樣一位上主的希望與對啞巴偶像的希望截然不同。意識形態及其武斷的言論,財富——這是一個大偶像,權力和成就及其虛幻的永恆和全能,虛榮,身材美麗和健康的價值觀,當它們成為不惜一切代價的偶像時,必將擾亂思想與心靈,它們非但不促進生命,反而導致死亡。有一次,許多年前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區時,聽到一次很不好且令人心痛的談話:一位能幹及非常漂亮的女郎誇耀自己的美麗,說起話來似乎合情合理:“哎,我不得不墮胎,因為我的形象非常重要。”這就是偶像,它把你帶到錯誤的路上,不讓你幸福。

《聖詠》的訊息十分明確。如果我們把希望寄託於偶像,我們將和它們一樣,空有其表:有手不能動,有腳不能走,有嘴不能說。它們再也說不出一句話,無法提供幫助、改變現實,也不能微笑、自我奉獻,而且失去愛的能力。我們這些教會的人也如此,倘若我們流於“世俗”,就會有這種危險。我們需要入世,卻也要抵禦塵世的錯覺,這些就是我所提及的偶像。

《聖詠》接著說,要常信賴天主,天主必將賜下祝福。《聖詠》這樣寫道:

“以色列家族信賴上主……,
亞郎的家族也信賴上主……,
敬畏上主的人信賴上主……,
上主眷念我們,也必給我們祝福。”(9-12節)

上主總是記得,即使在困難時刻祂也記得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希望。希望不叫人失望,絕不會,從來就不會。偶像總叫人失望,它們是幻覺,而非事實。

這才是希望的美妙事實:我們若信賴上主,就會肖似祂;祂的祝福將把我們轉變成為祂的子女,叫我們分享祂的生命。可以說,天主的希望使我們進入祂的記憶範圍,進入祂那帶給我們祝福與救恩的記憶。這樣,我們就能高唱阿肋路亞,讚美活著的真天主,祂為了我們由童貞瑪利亞誕生,死在十字架上並光榮地復活。我們就是對這個天主懷有希望,這個天主不是一尊偶像,祂絕不叫我們失望!謝謝!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