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1/25

-

-



教宗期勉傳播界:傳播好消息,傳播希望與信任,不要允許惡充當主角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元月24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1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是:“在當今時代傳播希望與信任”。教宗在文告中期勉基督徒傳播人員成為福音的“活頻道”,讓“喜訊”也光照最悲慘的處境;打破負面新聞的循環,報道好消息。

教宗勉勵傳播人員致力於一種“建設性的傳播”,抵拒“對別人的偏見”,“促進相遇文化”。這要求他們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不緊緊盯住“壞消息”,卻要報道“好消息”。傳播人員每天都要“咀嚼”大量新聞,因此“應提供芳香可口的麵包,滿足那些以他們的傳播果實為食糧者的需要”。

教宗極力強調,必須杜絕“恐懼的循環”,它總是習慣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壞消息上”。這樣做當然“不是提倡一種誤傳,不理會痛苦的悲劇”,也非“落入一種天真的樂觀主義,不去碰觸邪惡醜聞”,而是盡力“超越不滿和認命的情緒”。

教宗指出,“在一種認為好消息不能打動別人,因而不是好新聞的系統中,我們就會受到誘惑,良知麻木,或陷入絕望”。更何況,在這種系統中“痛苦的悲劇和邪惡的奧秘很容易引人注目”。

在這種情況下,教宗建議傳播人員“尋找一種開放和有創意的傳播風格,不要允許惡充當主角”,而要設法“在消息的受眾中激發一種主動和負責的態度”。因此,傳播人員受邀為當今人類提供“以好消息為特徵的新聞”。

教宗闡明,現實“沒有單一含義”,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用什麽觀點去領悟,選用何種目光去了解”。那麽,看待現實的“正確目光”是什麽?對基督徒而言,“闡述現實的恰當目光”必然要從“卓越的喜訊,耶穌的福音”著手。

“這喜訊就是耶穌自己;喜訊並非因為沒有痛苦,而是因為痛苦也具有深遠的意義”。事實上,藉著基督“天主與人類的各種狀況聯繫在一起”。教宗引述依撒意亞先知說:“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依四三5)。“這是天主安慰的話,祂始終參與祂子民的歷史”。

希望便由此而生,如果我們總能關愛近人,則歷史的每一個“新悲劇”也能轉變成為好消息。教宗強調,“為能傳播天國的謙卑大能”,圖像和隱喻也很重要,就如同耶穌藉著比喻宣講天國那樣。今天,對傳播在基督内的“新生命”而言,“圖像比概念”更是絕佳的途徑。

教宗最後表明,聖神即使在今天仍繼續不斷地“經由許多活頻道在我們心中撒播對天國的渴望”,透過在歷史的悲劇中讓福音的喜訊來引領自己的人,他們猶如現世黑暗中的燈塔,“照亮航向並開啟信任和希望的新道路”。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任命范康仁為主業會新監督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月24日批准了主業會第三屆大會的選舉結果,任命費爾南多·奧卡里斯(Fernando Ocáriz;中文名:范康仁)蒙席為主業會監督。這位聖施禮華的第三任繼承人在此之前是主業會的副監督。前任監督蔡浩偉主教於去年12月12日安息主懷。

新任監督范康仁1944年10月27日生於巴黎,他的家庭因西班牙內戰而逃難至法國。1966年畢業於巴塞羅那大學物理系,1969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取得神學碩士學位,1971年在西班牙那瓦勒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於同年晉鐸。晉鐸後最初幾年,他的牧靈工作主要針對年輕人和大學生。

自1986年起,他先後在聖座教義部、聖職部和新福傳委員會擔任顧問。從1989年起,他成為宗座神學院的成員。80年代宗座聖十字架大學成立之初便在該校任教,是基本神學的正式教授,現已成為榮休教授。他的作品豐富,涉及基督學、神學、哲學,曾有幸獲得拉青格樞機作序。

1994年4月23日范康仁被任命為主業會副監督,2014年12月被任命為主業會輔理監督。22年來,他陪伴前任監督蔡浩偉主教牧靈訪問了70多個國家。在60年代,他在學習神學時曾與主業會創始人聖施禮華一同生活。范康仁自幼熱愛網球,至今仍在持續這項運動。

新監督將在近幾天向主業會大會提名未來8年協助他管理主業會的副手和委員會成員。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主,我在這裡,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元月24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承行天主的旨意並不表示禁止跟祂討論或對祂生氣,重點在於真心實意,毫不虛偽,最後心甘情願地對祂說:「我在這裡。」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希伯來書》。基督進入世界時說:「犧牲與素祭,已非祢所要;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祢所喜。看,我已來到,為承行祢的旨意」(參閱:希十5-7)。教宗解釋道,耶穌的這席話終結了接連回應「我在這裡」的歷史:「救恩的歷史即為回應『我在這裡』的歷史」。

亞當犯罪後因畏懼上主而躲起來,從此天主便開始召叫男男女女,並聽見他們回應說:「我在這裡,求祢差遣。」教宗指出,從亞巴郎、梅瑟、厄里亞、依撒意亞、耶肋米亞的「我在這裡」,直到聖母瑪利亞的意義深遠的「我在這裡」,再到最後一個由耶穌回應的「我在這裡」,都是真實的對話,而非「機械式的回應」,因為「上主與祂所召叫的人對話」。

教宗說:「上主總是與那些祂邀請踏上這段旅途,並回應『我在這裡』的人對話。祂很有耐心,非常有耐心。我們誦讀《約伯傳》時,看到不明事理的約伯提出的所有論證和答覆,上主則向他解釋,糾正他的想法,約伯最後說了哪句話呢?他說:『啊,上主,祢是對的:以前我只聽見了關於祢的事,現今我親眼見了祢』(約卌二5)。這句是心甘情願說出的『我在這裡』,不是嗎?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句:『我在這裡』;為承行上主的旨意,不斷回應『我在這裡』,一而再,再而三。誦讀聖經,尋找人們對天主的回應,看他們如何回應,是件美好的事:我在這裡,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當天的禮儀邀請我們省思自己如何向上主回應「我在這裡」。「我是像亞當,躲起來不回應呢?或是,當上主召叫我時,我非但不回應『我在這裡,祢要我做什麼』,反而拔腿就跑,如同約納那樣不肯承行上主對他的要求?抑或是,我假裝承行上主的旨意,實則陽奉陰違,有如耶穌嚴厲譴責的法學士?他們虛情假意地說:『一切都好,沒有任何問題:我只做這件事,其它的我不管。』再不然,我轉面不顧那被強盜打傷,半死不活被拋棄在路上的可憐人,就如肋未人和司祭的所作所為?我是如何回應上主的呢?」

教宗最後總結道,上主每天都在召叫我們,鼓勵我們回應「我在這裡」,但我們可以跟祂討論。「上主喜歡跟我們討論。有人對我說:『可是,神父,我經常在祈禱的時候對天主生氣。』但這也是祈禱!祂很高興你對祂生氣,當著祂的面傾訴你的感受,因為祂是父親!而且,這也是回應『我在這裡』的一種方式。我究竟是躲起來呢?還是拔腿就跑,虛情假意,轉面不顧?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答:我是如何回應上主『我在這裡』,在我的生活中承行祂的旨意?願聖神賜予我們找到這答案的恩寵。」

inizio pagina

加布遣會士阿塞尼奧神父即將被冊封為真福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元月20日下午接見了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在這次會晤中,教宗授權該聖座部會頒布法令冊封阿塞尼奧·達特里戈洛(Arsenio da Trigolo)神父為真福,並承認七位可敬者天主的忠僕的聖德。

阿塞尼奧神父1849年6月13日生於意大利克雷莫納省的特里戈洛,一生在不穩定中度過。新真福原是耶穌會士,因一連串的不被理解和困難,最後在長上的要求下離開了耶穌會。在諸多困難中,阿塞尼奧神父創立了安慰之母修女會,但他在這裡也無法得到理解。在他的勞碌中,仍遭到嫉妒和流言蜚語的攻擊,迫使他離開了他所創立也使他受了很多苦的修會。

新真福曾說,十字架是走向天堂的重要道路。他在沉默中服從,53歲時請求加入加布遣會。阿塞尼奧神父說,“擁有一顆偉大的心的人,將做偉大的事”。這確實使人難以相信,他在失敗中,至少是在外觀上,仍能接受一切。

阿塞尼奧神父決心即使失去一切也要獲得天主,所以在內心中已對這些不幸做好準備。然而,他的痛苦非常大,他只希望在加布遣同會弟兄中沉默和隱蔽,讓大家忘記他,並藉此能夠毫無保留地“隱藏在天主的心中”。阿塞尼奧神父因動脈瘤於1909年12月10日在他的房間靜默地與世長辭。他說:“直通天堂對我們而言並不難;只要我們一直保持讓天主引導的意願,只做天主喜歡和光榮祂的事,天堂就是我們的。”

聖座封聖部頒布的法令中也承認了七位可敬者天主的忠僕,他們是:

天主的忠僕雷蒙多·哈爾東·埃雷拉(Raimondo Jardón Herrera),教區神父;1887年1月21日出生,1934年1月6日去世。

天主的忠僕若望·薩埃茲·烏爾塔多(Giovanni Sáez Hurtado),教區神父;1897年12月18日出生,1982年8月8日去世。

天主的忠僕依納爵·貝斯金(Ignazio Beschin)神父,方濟各小兄弟會會士;1880年8月26日出生,1952年10月29日去世。

天主的忠僕若瑟·班多爾( Giuseppe Wech Vandor)神父,慈幼會士; 1909年10月29 日出生,1979年10月8日去世。

天主的忠僕方濟各·孔韋爾蒂尼(Francesco Convertini)神父, 慈幼會士;1898年8月29日出生,1976年2月11日去世。

天主的婢女,痛苦的聖蒂納·瑪利亞(Santina Maria Addolorata),聖心使徒修女會創始人;1897年6月10日出生,1981年5月19日去世。

天主的忠僕若望·泰拉諾夫斯基(Giovanni Tyranowski),平信徒;1901年2月9日出生,1947年3月15日去世。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1月24日

◊  

讓我們提供今日時代的人們具有“好消息”思路的叙事。

Offriamo agli uomini e alle donne del nostro tempo narrazioni contrassegnate dalla logica della “buona notizia”.

Let us offer the men and women of our time stories marked by the logic of the “good news”.

Viris mulieribusque nostri temporis narrationes praebeamus, “boni nuntii” sigillo munita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