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2/03

-

-



教宗方濟各:奉獻生活是天主賜予教會的洪恩

◊  

(梵蒂岡電台訊)教會於2月2日聖母獻耶穌於聖殿日這一天舉行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下午5點30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與男女會士們一同慶祝他們的節日。

彌撒前舉行兩項禮儀:祝福蠟燭和聖燭遊行。教宗在祝福蠟燭和灑聖水之前,誦念經文說:“基督是眾人的真光”。教宗在當天的推文中寫道:“奉獻生活是天主的洪恩:天主將之賜予教會和祂的子民。”教宗懇請眾人為那些選擇了以福音勸諭生活的人祈禱,使他們藉著自己的見證在世界上傳播基督的愛。

然而,奉獻生活目前陷於危機,不但聖召減少,也有許多會士和修女離棄了修道生活。聖座修會部部長若昂·布拉茲·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在奉獻生活日當天接受本台採訪,談到他對聖母獻耶穌於聖殿和奉獻生活日的省思。樞機說:

答:教宗屢次談論獻耶穌於聖殿的奧跡,以及把耶穌帶到聖殿的瑪利亞和若瑟:聖母瑪利亞懷中抱著聖子,卻是她被耶穌帶到聖殿,是天主的聖意引領瑪利亞和若瑟來到聖殿。西默盎和亞納在聖殿迎接了耶穌,西默盎隨後也抱起耶穌。在同樣意義上,也是耶穌把他抱起,引領他認識新的奧跡。

除了與耶穌相遇的需求外,教宗也強調奉獻生活必須懂得在相遇中使自己成為謙卑的人,一如耶穌使自己成為弱小者。換句話說,就如天主子成為弱小者以便與人相遇,度奉獻生活的男女也應成為卑微的人,好能愛人、與天主和其他人相遇。

在這奉獻生活日,我們要向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學習,向西默盎和亞納學習,尤其要向被奉獻於聖殿的耶穌學習,領會天主的這份新意,將之作為我們所繼承的遺產而交付於他人。

問:今年的奉獻生活日是在下屆世界主教會議的願景下舉行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以青年和聖召分辨為主題。那麽,如何能扭轉這種聖召減少的趨向呢?

答:無論是充裕還是蕭條,乃至牧場空蕩,我們都應侍奉上主。我們需要學會在忠貞中生活,即使在我們有困難,在上主沒有彰顯祂的豐厚時也如此。

不過,憑著智慧和極大的愛我們必須尋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也正在尋找。最近修會部召開了全體大會,全世界50多位樞機和主教出席了會議。我們用兩天的時間探討有關忠貞的主題,尋找忠貞陷於困境的原因。教宗出席了其中一天的會議,而且我們也去晉見了教宗且聆聽了他的教導。

教宗談及奉獻生活的忠貞和離棄這種生活的現象。其實,不僅聖召正在減少,離棄修道生活的現象也很嚴重。歐洲的情況尤其嚴重,但其它大洲的聖召卻極其豐盛。有人在修道10年、15年以後這樣說:“我到別的地方去,因為我在這裡不幸福。”我們要設法更好地了解這種現象,秉持希望、坦然及熱忱善度這新時刻。

inizio pagina

教宗2月份祈禱意向:接納需要幫助的人,承認他人是天主的子女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份的祈禱意向為接納需要幫助的人。教宗在視頻訊息中強調,迫切需要接納難民,關懷窮人和受排斥者,尤其是生活在大都會的邊緣人。教宗說:「很多人受到排斥和被邊緣化:沒有工作,沒有前途,沒有出路。你們不要遺棄他們。」教宗祈願「所有憂苦者都能在我們的團體中找到接納與安慰」。

羅馬教區輔理主教暨教區明愛會主任迪托拉(Guerino Di Tora)主教2月2日向本台表示,「教宗再次向我們談論這份特別的關注,我稱之為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今天必須呈現的特色:也就是接納、接近的意義;我們要接近他人,懂得彼此相遇。舉例而言,我們經常在大都會的早晨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每個人都只關心自身私利。為此,接納首先意味著有能力在心靈層面與他人建立關係,承認他人作為人、作為天主子女的身分」。

教宗在視頻訊息中提及大都會中的摩天大樓。他顯然是在期勉我們「敞開大門」,而非建築高牆。這高牆不僅是國界上的圍牆,有時也是我們城市裡無形的心靈之牆。

關於這一點,迪托拉輔理主教指出,「在有形的封閉出現之前,心理的封閉已先存在。封閉始於人的心靈深處。如果我對他人沒有興趣,我就會在自己的心中建起一座圍牆、一道籬笆,接著我也會表現得漠不關心,築起真正的圍牆。不幸的是,我們正看到並聽到許多國家正在興建這些鐵絲圍牆,拒絕接納他人,這些國家可能也遺忘了自己的歷史和自己原本的處境。我們確實需要深刻反省,這必須從我們每個人、每個基督徒的良心做起」。

inizio pagina

里爾科樞機感謝教宗任命他為羅馬聖母大殿總鐸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平信徒委員會榮休主席斯坦尼斯瓦夫‧里爾科(Stanisław Ryłko)樞機2月2日就任羅馬聖母大殿總鐸。教宗方濟各去年12月28日任命這位現年71歲的里爾科樞機為聖母大殿總鐸,接替桑托斯‧阿夫里爾‧卡斯特略(Santos Abril y Castelló)樞機的職位。

里爾科樞機是波蘭人,他在就任前向本台談了他的感受。他說:“我恰好是在2月2日聖母獻耶穌於聖殿日,開始我的新牧職,擔任聖母大殿總鐸一職。我非常感激聖父對我的信任,同時也意識到教宗賦予我的重任。聖母大殿是西方最古老的聖母朝聖地,可追溯到公元431年厄弗所大公會議,在那次大公會議中欽定了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的信理。這座極其美麗的大殿是所有聖母朝聖地之母,的確也是世世代代基督徒對聖母瑪利亞的信德和孝愛之情的歷史建築物。聖母大殿內恭奉著有名的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保存了15個世紀的巨大精神遺產。至於今天如何活出這寶貴的精神遺產,如何把它通傳給後代子孫,我想這是此刻我要面臨的主要牧靈挑戰。”

教宗方濟各在國際牧靈訪問前後都會來到聖母大殿祈禱,這已是教宗的一個傳統,這樣的約定有何意義呢?里爾科樞機對此表示:“教宗方濟各和羅馬人民救援之母之間有著一種非常親密而濃厚的關係。眾所周知,教宗方濟各當選後第二天就來到這座大殿,把他的牧職託付給聖母瑪利亞。從那刻起,教宗先後40次拜訪了聖母大殿,通常是私下來的。當教宗還是樞機時,每次他來羅馬都會到聖母大殿,在羅馬救援之母聖像前祈禱。對他而言,這裡一直是他在羅馬停留時的必到之處。教宗有一個強烈渴望,祈願聖母大殿一直保持其原有的目的,也就是道道地地的聖母朝聖地,天主子民熱切虔誠恭敬天主之母的地方。我認為,這是聖母大殿新總鐸面臨的另一項牧靈挑戰。”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為幾個教區任命了新主教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新聞室2月2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的幾項新任命。

教宗方濟各接受美國亞曆山德里亞教區主教羅納德·保祿·赫爾佐克(Ronald Paul Herzog)辭去治理教區牧職的請求,同時任命達味·普雷斯科特·塔利(David Prescott Talley)主教接替他的職位。塔利之前是該教區的助理主教。

教宗方濟各接受菲律賓利巴教省總主教拉蒙·卡夫雷拉·阿圭列斯(Ramon C. Argüelles)辭去治理教區牧職的請求,同時任命吉爾伯特·阿爾梅阿·加爾塞拉(Gilbert A. Garcera)主教接替他的職位。加爾塞拉之前是達特教區主教。

教宗方濟各任命歐塞維奧·拉莫斯·莫拉萊斯(Eusebio Ramos Morales)為波多黎各卡瓜斯教區主教。莫拉萊斯原是法哈多-烏馬考教區主教。

教宗方濟各接受老撾萬象宗座代牧若望·坎西·維達翁(Jean Khamsé Vithavong)主教辭去治理宗座代牧區牧職的請求,任命巴色宗座代牧路易斯·瑪利·林·曼坎昆(Louis Marie Ling Mangkhanekhoun)主教為萬象宗座代牧區的宗座署理,代管轄區內事務。     

inizio pagina

伊拉克的和平初露曙光,基督徒家庭開始重返尼尼微平原

◊  

(梵蒂岡電台訊)伊拉克的和平初露曙光,尼尼微平原特列斯庫(Telesku)村已有首個基督徒家庭返回家園。由於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占領,他們兩年半前被迫離鄉背井,逃到代胡克(Dohuk)避難;許多遭遇同樣不幸的家庭也渴望重返故里。

關於伊拉克基督徒返鄉的好跡象,巴格達加色丁禮宗主教薩科(Louis Sako)2月2日向本台表示,「對我們而言,人們重返這座曾有14000居民的村莊是一個新生。特列斯庫和其它五座村莊的居民都是加色丁禮信徒。我上週親自探訪了這座村莊,與一個委員會、一名司鐸、加色丁禮協會的多名成員和附近村莊的百姓一同為重建家園貢獻己力。我們大家同心協力,鼓勵民眾回家」。

薩科宗主教指出,「尼尼微平原的所有村莊原本共有12萬居民,現今只剩下9萬人,因為很多人都逃走了。不少人逃到約旦、黎巴嫩和土耳其,申請西方國家的庇護」。加色丁禮團體正在協助所有願意返鄉的伊拉克家庭重回家鄉,呼籲伊拉克裔基督徒,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的教會團體和教區提供相關的援助。

inizio pagina

帕羅林樞機抵達剛果首都布拉柴維爾,慶祝雙方建交40週年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2月1日下午抵達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受到該國總理穆安巴(Clément Mouamba)的款待。帕羅林樞機此行旨在參加聖座與該國建交40週年的慶祝活動,並簽署雙方合作的框架協議。樞機於2日探訪了首都布拉柴維拉的幾間孤兒院和安老院,並將於4日在聖亞納大殿主持謝恩彌撒,剛果總統薩蘇(Denis Sassou Nguesso)也將到場參禮。

剛果共和國是帕羅林樞機本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此前,他訪問了馬達加斯加,出席聖座與該國建交50週年的慶祝活動。他不僅拜會了馬達加斯加總統埃里(Hery Martial Rajaonarimanampianina),也探望首都塔那那利佛市郊的一間天主教接待中心。約25000名窮人,其中有12000名未成年人在這間中心尋求物質和精神上的援助,包括餐食、醫療和教育。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2月2日

◊  

奉獻生活是天主的洪恩:天主將之賜予教會和祂的子民。

La vita consacrata è un grande dono di Dio: dono di Dio alla Chiesa, dono di Dio al suo Popolo.

Consecrated life is a great gift of God: a gift of God to the Church, a gift of God to His People.

Magnum est Dei donum vita consecrata: donum scilicet Dei pro Ecclesia, pro eius populo Dei donum.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7年2月1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望德的頭盔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1日週三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當天展開新的系列要理講授,論述新約聖經的“基督徒希望”。他首先從《得撒洛尼前書》談起,勉勵我們要堅信主耶穌的復活,好能在死後“時常與主同在”。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們前幾次的要理講授開始了以希望為主題的旅途,重讀了舊約聖經中有關希望的篇章。今天讓我們轉而談談這份美德,在新約聖經中當我們與耶穌基督和復活奧跡的新意相遇時,基督徒的希望具有怎樣的非凡意義。我們基督徒是有希望的男女。

這在新約聖經最早成書的《聖保祿宗徒致得撒洛尼人前書》中已有明確記載。透過我們之前聆聽的章節,我們可以體會到最初基督徒訊息之坦率和美好。得撒洛尼團體當時是個年輕的團體,剛成立不久;雖然遇到困難、面臨考驗,他們依然信德深厚,熱情和喜悅地慶祝主耶穌的復活。宗徒發自內心地為大家高興,因為他們在基督的復活中重生,藉著與基督圓滿共融的力量成為“光明之子和白日之子”(五5)。

保祿在寫這封信時,得撒洛尼團體剛剛成立,距離基督的復活不過幾年而已。因此,宗徒試圖讓所有人明白,這項獨一無二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即主耶穌的復活,給歷史和每個人的生命帶來怎樣的效果和影響。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得撒洛尼人的困難不在於是否承認耶穌的復活,大家都相信祂復活了,而在於是否相信死人的復活。是的,耶穌復活了,但他們難以相信死人的復活。在這層意義上,聖保祿的書信非常切合現實。

我們每次面對自己或一位親人的死亡,都會感到我們的信德受了考驗。我們所有的疑問,所有的脆弱便油然而生,不禁自問:“人死後真的會有生命嗎?我還能見到並重新擁抱我曾愛過的人嗎?”一位女士在數天前的接見活動中就向我提出這個問題,説明了她的疑惑:“我還能見到我的親人嗎?”在當前的環境中,我們也需要重新回到信仰的根源和基礎,這樣才能領悟天主藉著耶穌基督為我們所行的作為,以及我們的死亡有何意義。我們都對死後的不確定感到恐懼。我想到一位老者,他很優秀,他說:“我不怕死,只是有些害怕看到死亡來到”。他對此感到恐懼。

面對團體的恐懼和猶豫,保祿勉勵他們把“救恩的望德”之盔緊緊戴在頭上,尤其在經歷考驗和歲月的坎坷時。頭盔,這就是基督徒的希望。當我們談到希望時,我們會被誘導,按通常的字面意思理解,視之為一件我們所渴望的美好事物,它或許可以實現,或許不行。但願可以,這好似一個願望。例如人們會說:“我們希望明天是個好天氣!”但我們知道第二天也可能不是好天氣。基督徒的希望卻非如此。基督徒的希望在於期待一件已經完成的事。那裡有個門,我希望走到門口。我應該怎麼做?向門走去!我確信自己一定能走到那裡。這就是基督徒的希望:堅信我正在走向一個已經存在、而非一廂情願的事實。這就是基督徒的希望。

基督徒的希望是等候一件已經完成的事,而且這事必定也將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實現。我們和我們已故親人的復活並非一件能或不能實現的事,而是一件肯定的事實,因為它以基督的復活為依據。望德意味著要學會期待。我們要學會在期待和尋找生命中生活。當一個女性意識到自己懷孕時,她每天都在學習期待,盼望著看到那即將誕生的嬰孩的目光。我們也應如此生活,學習這些人性的期待,渴望看見上主、與上主相遇。這雖不容易,卻能學會,在期待中生活。只有一顆赤貧的心靈才曉得等待;而自滿和擁有充足財物的人卻只會相信自己,不相信其他任何人。

聖保祿還寫道:“祂[耶穌]為我們死了,為叫我們不論醒寤或睡眠,都同祂一起生活”(得前五10)。這句話始終是我們深感欣慰與平安的緣由。因此,我們也蒙召為那些離開我們的親人祈禱,好使他們在基督內生活,與我們圓滿共融。有一件事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那是聖保祿的一句話,依然是他寫給得撒洛尼人的話。這句話使我充滿了對希望的把握。他說:“這樣,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得前四17)。這真好,一切都將成為過去,但死後我們將永遠與主同在。

這是對希望的全然信賴,很早之前,約伯也呼喊道:“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親眼要看見祂”(約十九25,27)。這樣,我們将永遠與主同在。你們相信嗎?我問你們:你們相信嗎?我邀請你們與我一起說三遍:“這樣,我們将永遠與主同在……。”在那裡,與主在一起,我們將會見。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