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2/18

-

-



教宗訪問羅馬第三大學:大學是在差異中對話的場所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17日上午訪問羅馬第三大學,看望大學師生及工作人員。教宗即席談到學生們關注的議題,指出移民“不是一種威脅”,而是“成長的挑戰”,我們應對這項挑戰的方式就是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羅馬第三大學是意大利首都最年輕的大學,今年才25歲,註冊學生約4萬人。教宗聆聽了四位學生的見證,把他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交給學生,即席談到他們關心的議題。有一位手語翻譯員在現場為聾人服務。

教宗在回答學生朱麗亞的提問時,談到暴力的議題。教宗說:“暴力是一個使我們越來越冷漠的过程。暴力使你喪失名字,我們的關係似乎是無名的交往。是的,確實有一個人站在我面前,他有一個名字,但是我在問候他時就像是跟物體說話。這是我們所能看見的現象,這種情況不斷滋長,最後變為全球的暴力。今天,沒有人可以否認我們正處在戰爭中,這是零零散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應該降低嗓音,少說多聽。”

對抗一切暴力的良藥就是對話。教宗繼續說:“在沒有對話的地方,就會出現暴力。但戰爭不是始於戰場,而始於你的內心,我們的內心。當我沒有能力向他人開放、尊重他人、與他人交談、與他人對話時,就會爆發戰爭。”

教宗也談到他對大學的理解,強調大學是“可以對話、能容納所有人”的地方,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相反地,“精英大學,通常被認為是意識形態的大學。在那裡,你被教導唯一的思路和意識形態,你被訓練成這種意識形態的代理人。這不是大學!大學裡若沒有對話、沒有討論、沒有聆聽、不尊重其他人的思想、沒有友誼,缺乏遊戲的快樂、體育等這一切,它就不是大學。”

教宗在回答另外兩位學生理卡多和尼科洛的提問時,勉勵他們“不斷尋求合一”。教宗指出,合一的概念與整齊劃一截然不同,合一指的是“異中求同”。在世界層面上,今天的危險在於我們把合一視為“整齊劃一的全球化”。在此,教宗借用幾何學中多面體概念來解釋合一,說道:“有一種多面體的全球化,既有統一,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每種文化又能保留自己的身分。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異中求同的全球化。”

教宗然後談到移民的問題,表示移民“不是一種危險”,而是“成長的挑戰”。教宗沉痛提及地中海的移民悲劇,譴責移民販子把地中海變成了“墓地”。教宗說:“首先,作為人類弟兄姐妹,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其次,每個國家都應該考慮自己的接納能力。這是真的:如果辦不到,就不能接納他們,但每個國家都能有所作為。此外,我們不僅要接納,還要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首先從學語言、尋找工作和房子開始。”

教宗列出融入的正反例子。比利時發生的恐怖襲擊是個負面例子,扎芬特姆(Zaventem)悲劇的肇事者原本是比利時人,是“移民的孩子,但他們生活在貧民區,沒有融入當地社會”。相反地,瑞典人對阿根廷移民的接納就是正面的榜樣。

教宗最後說:“移民帶著一種文化,對我們而言文化是財富。然而,他們也應該接受我們的文化,在文化上交流,相互尊重。這能消除彼此的恐懼。恐懼確實存在,但它不僅來自移民。我們在報紙和新聞報導中看到,犯罪分子既有本地人也有移民,什麼人都有,不是嗎?因此,融入非常重要,融入非常重要!”

inizio pagina

教宗致函美國人民運動成員:我們應效法慈善撒瑪黎雅人,醫治社會的創傷

◊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人民運動全國聚會於2月16日至18日在加州莫德斯托召開。教宗方濟各致函與會者,表明社會的創傷是普遍不人道的經濟體系所造成的;我們應該效法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成為需要幫助者的近人,醫治這些社會創傷。

教宗向與會者指出,我們長期面對主流體系的危機,「它給人類大家庭帶來莫大的痛苦,攻擊人類和我們共同家園的尊嚴,支持金錢無形的專橫霸道」。現在到了「人類歷史的轉捩點」,我們基督徒和所有善心人士必須有所行動。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效法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而非那兩個不顧垂死傷患的司祭和肋未人(參閱:路十30-37)。「上主的法律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有提供救援的義務,但他們兩人卻繞開傷患,沒有停下腳步」。

教宗說:「經濟體系以財神為中心,時而像這比喻中的強盜那樣施暴,造成許多創傷;我們則錯誤地忽略這些創傷。全球化的社會中存在一種優雅轉移目光的態度,我們經常這樣做:我們披著政治正確或意識形態的外衣,遠觀苦難卻不伸手觸摸它;我們在電視上直播這些苦難,在表面寬容、言詞迂迴的討論中提及這些苦難,卻從未有系統地醫治這些社會創傷,處理那促使許多人被拋棄在路旁的結構。這是虛偽的態度,與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大相徑庭。」

教宗直言不諱地稱之為「道德的欺詐,早晚會煙消雲散,如同幻想破滅」。然而,創傷卻是「現實」:「失業是真的,暴力是真的,腐敗是真的,認同危機是真的,民主流失也是真的」。

教宗強調,「體系的壞疽無法從外表粉飾太平,因為它早晚會發出惡臭,當人們再也無法予以否認時,導致事態如此的權力遂起而操縱人民的恐懼、不安、慍怒、甚至是義憤,把所有的罪責都嫁禍給『非近人』」。這是「世界許多地方正在發生的社會進程,蘊藏著一個嚴重的人類危機」,總是把他人分類為「近人」和「非近人」,區分哪些人可以做我的鄰居,哪些人不行。

相反地,耶穌教導我們另一條道路。祂教導我們「做需要幫助者的近人」,慈悲為懷,與他人同悲共苦。教會則要成為接受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囑託,細心照顧受苦者的店主。「主耶穌每天都將身心受苦的人託付於你我,好使我們在他們身上傾注上主無限的慈悲與救恩」。

教宗最後重申他上次接見人民運動時提及的重點,說道:「沒有任何民族是罪犯,沒有任何宗教是恐怖分子。既不存在基督教恐怖主義,不存在猶太教恐怖主義,也不存在伊斯蘭教恐怖主義;這些都不存在。沒有任何民族是罪犯、毒梟或是暴力分子。『窮人和貧窮的民族被指控是暴力分子,但若沒有公平的機會,不同形式的侵略和衝突就會找到滋長的溫床,早晚會爆發出來。』再者,所有民族和宗教都有激進、好鬥的人,不寬容的概念使他們更強硬,仇恨和排外心態助長他們的傾向。我們要以愛回應恐懼,為和平效勞。」

inizio pagina

第二屆大都市牧靈國際會議計劃已呈交給教宗方濟各

◊  

(梵蒂岡電台訊)第二屆大都市牧靈國際會議將於今年7月13日至1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討論教宗方濟各關於照料共同家園的《願祢受讚頌》通諭。這次大會由安東尼·高迪大都市牧靈(Antoni Gaudí per le Grandi Città)基金會主辦,里約熱内盧教區提供協助。

安東尼·高迪大都市牧靈基金會主席,巴塞羅那榮休總主教路易斯·馬丁內斯·席斯塔賀(Lluís Martínez Sistach)樞機2月16日晉見教宗方濟各,向教宗呈上牧靈會議的計劃。這第二屆大都市牧靈國際會議將針對拉丁美洲的情況,依照《願祢受讚頌》通諭,重點討論教宗方濟各關於生態問題的訓導。

屆時,生態問題專家、宗教領導人、名牌大學校長和大都市市長將在圓桌會議和專題演講中分享經驗,共同省思三個生態主題:用水問題、大城市居民區汙染問題,以及廢物管理問題。

馬丁內斯樞機曾於2014年5月和9月在巴塞羅那籌辦了首屆大都市牧靈國際會議。他在巴塞羅那總教區公告中表示,教宗方濟各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時就一直關心都市牧靈課題。“貝爾格里奧樞機從那時起就已表明教會關注大都市人口集中的問題”。

在首屆大都市牧靈國際會議上,教宗向與會人士發表的講話也提到他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大都市的總主教所面對的困難,要求主教們加深認識“都市牧靈的挑戰和可能的遠景”,其中包括:“勇敢無畏的福傳牧靈”、“與多元文化對話”、“民間宗教情愫”的力量,以及關懷“窮人、遭排斥者和被丟棄者”。

inizio pagina

法國通過打壓維護生命網站的“封閉話語權法律”

◊  

(梵蒂岡電台訊)法國國會2月16日最後地通過法律,把“阻礙自願中斷妊娠”的罪行擴展至維護生命的網站,其中包括許多幫助婦女不訴諸墮胎的天主教網站。這項法律通過後,許多有信仰和無信仰者都稱之為侵害了言論自由。

法國官方網站只提及那些希望知道有關墮胎消息的婦女,泛泛地提供關於妊娠的“内容”,卻從不提及胎兒和胚胎。法國每年都有20萬宗墮胎案。維護生命網站的誕生旨在成為聆聽的場所,幫助那些因選擇墮胎而焦慮不安,或者希望知道更多關於墮胎風險和資訊的婦女。

如今依照剛通過新法律,誰若在這樣的網站上寫文章,就會被判不超過2年有期徒刑和3萬歐元的罰款。法國公教家庭協會稱這是“生命權利黑暗的日子”,“言論自由黑暗的日子”。

新法律的鼓吹者則輕描淡寫地表示,那些維護胎兒的網站不會受到處罰,只有那些傳布假消息的網站才會。然而,法律的内容含糊不清,具有伸展性。諸如《世界報》這樣的世俗媒體甚至都稱新法律扼殺言論自由,封閉話語權。

法國主教團主席蓬捷(Georges Pontier)總主教致函奧朗德總統,闡明“自願中斷妊娠,不管願意與否,都是一種良知深受質疑的嚴重行為。在許多婦女不知是否繼續完成妊娠,需要與人交流、尋求建議的困境下,這些如今被定罪的網站則填補了缺乏聆聽場所的空白。它們的成就證明,它們回應了人們的期待”。

蓬捷總主教接著表示,這些網站是聆聽所有人的地方:“有的婦女在墮胎後需要交談,有的婦女固執於她們的墮胎計劃,其餘的則選擇保留胎兒。這些不同情況和做法之所以能夠存在,那是因為這些網站總是保障了自由的空間”。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2月17日

◊  

一顆年輕的心無法容忍不義,不能向丟棄文化低頭或屈服於冷漠全球化。

Un cuore giovane non sopporta l’ingiustizia e non può piegarsi alla cultura dello scarto, né cedere alla globalizzazione dell’indifferenza.

A youthful heart does not tolerate injustice and cannot bow to a “throw-away culture” nor give i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indifference.

Iniusta non tolerat florens cor atque abicientem cultum in se non recipit neque universalem neglegentiam.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