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2/25

-

-



方濟各會士將帶領教宗和聖座各部會神長作避靜:瑪竇記述的耶穌受難、死亡與復活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5日至10日在羅馬附近的阿里恰(Ariccia)小鎮與聖座各部會的神長們舉行四旬期避靜。方濟各小兄弟會會士朱利奧·米凱利尼(Giulio Michelini)神父應邀帶領這次避靜,默想“瑪竇記述的耶穌受難、死亡與復活”。

米凱利尼神父是亞西西神學院《新約》釋經學教授,專門研究《瑪竇福音》,尤其是耶穌受難史。神父接受教宗的邀請後,2月23日在《羅馬觀察報》的訪談中,説明他為何選擇耶穌受難作為這次避靜默想的主題。

“四旬期的開端已經把我們引向聖週,我們慶祝基督奧跡的核心,即耶穌受難、死亡與復活。這是其中一個理由。另外,我的培育、工作和深入研究都是關於瑪竇記述的耶穌受難史。我下了很大功夫研究這個主題,願意對此作一些有益的分享。”

談到這次默想主題的現實意義,米凱利尼神父表示將對比拉多的夫人展開省思,在這方面他得到了一對夫妻的協助,因此會加入關於家庭的課題。

“我也會談到窮人,因為耶穌在伯達尼被塗抹香液後,對門徒們的疑惑回答說:‘你們常有窮人同你們在一起’(瑪廿六11);我也會談到處於苦難中的人,他們如同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那樣:那裡聚集了所有正在經受考驗的人,他們就像耶穌那樣在順從天主的旨意時偶爾會感到吃力。”

在默想取材方面,米凱利尼神父稱他的選擇將不局限於福音主題。“我將談到卡雷爾(Emmanuel Carrère)的《天國》、奧玆(Amos Oz)的《猶達斯》,以及卡夫卡(Franz Kafka)的《變形》,透過這些作品來默想耶穌的復活。此外,斯蒂倫(William Styron)的《蘇菲的抉擇》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我將用它來論述耶穌和巴辣巴。”

在教會歷史上,教宗方濟各是擇取“方濟各”為牧職名號的首位教宗。關於教宗的這項選擇,米凱利尼神父談到他的感想說:“我立即直覺到這是跟隨伯多祿行走的一個特徵,這位教宗不僅以訓導,也藉著行動來宣講基督,效法亞西西聖方濟各的生活風範。”

“我們方濟各會士都對教宗的這項選擇引以為榮,而且明白這是今日教會的一個機遇。換句話說,就是要像耶穌和聖方濟各那樣宣講福音,與人群打成一片。”

inizio pagina

聖伯多祿善會召開年度大會,關注青年

◊  

(梵蒂岡電台訊)聖伯多祿善會於2月22日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召開第148屆年度隆重大會,關注青年。據《羅馬觀察報》報導,該善會主席托洛尼亞(Leopoldo Torlonia)神父向善會成員們表示:「教宗方濟各明確呼籲眾人積極參與世界主教會議的進程,因為下屆世界主教會議正是為青年而召開,為那些自然傾向於拒絕丟棄的文化,為打擊冷漠做好準備的『年輕心靈』。」

托洛尼亞神父指出,「在一切價值觀都是相對而論的世界中」,青年需要得到「堅定且真實的見證,可信的參照」。聖伯多祿善會成立之初的名稱是「意大利公教青年會」,很多成員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從事各種善工。此外,今年也適逢「聖伯多祿善會青年團」成立25週年,托洛尼亞神父讚嘆道:「看到當年的青年今天在我們可愛的善會內擔任領導角色,是多麼美好啊!」

聖伯多祿善會的網站顯示,該善會在本屆大會上獲贈青年主保聖鮑思高的聖髑。善會輔導司鐸卡馬爾多(Franco Camaldo)神父祝願「所有人,特別是青年都能透過敬禮聖鮑思高,汲取力量和堅毅之恩」。

inizio pagina

梵蒂岡圖書館推動「書籍的外交」:書籍是真正普世友誼的指望

◊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和秘密檔案館與塞爾維亞、古巴和土耳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議後,正在規劃新的協議。羅馬聖教會圖書館和檔案館總負責人布呂蓋斯(Jean-Louis Bruguès)總主教2月23日向本台透露,梵蒂岡圖書館館藏的中國清代珍貴手稿在北京展出的籌備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

布呂蓋斯總主教談論梵蒂岡圖書館正在推動的「書籍的外交」說:「我們可以說,書籍的外交與書籍本身一樣古老。但在此時此刻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我認為書籍能夠搭建橋樑,而許多人類活動反倒在建築高牆,製造障礙和分裂。對我而言,書籍是真正普世友誼的指望。」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在天主內正義就是慈悲,我們切莫陷入判斷可否的邏輯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2月24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在基督徒的道路上真理不容妥協,但我們應該成為慈悲的義人。教宗也提醒我們警惕偽善和欺騙,切莫把信仰簡化為“判斷可否的邏輯”。

當天的《馬爾谷福音》記述,耶穌在猶大地區講道時,尾隨祂的法學士再一次以試探的口吻問耶穌:“許不許丈夫休妻?”教宗說:“耶穌沒有回答可否休妻。祂不進入他們判斷可否的邏輯,因為他們僅僅以‘可以’或‘不可以’的方式思考信仰,只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耶穌不進入他們的判斷邏輯,反而問他們:‘梅瑟吩咐了你們什麼?你們的法律是怎麼寫的?’他們答說‘梅瑟准許寫休書休妻’,進而落入了自己的圈套。耶穌於是斥責他們‘心硬’,對他們說:‘這是為了你們的心硬,梅瑟才給你們寫下了這條法令。’耶穌說的是真理,不判斷可否,毫不妥協,只講真理。”

“耶穌永遠說真理”,並且解釋了《聖經》的真理及梅瑟法律的真理從何而來。當祂的門徒又問及休妻的問題時,耶穌明示:“誰若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就是犯姦淫;若妻子離棄自己的丈夫而另嫁,也是犯姦淫。”

如果這是真理,那麼姦淫可是“重罪”。我們又如何解釋耶穌常常與“罪婦”交談,與撒瑪黎雅“外邦人婦女”交談呢?祂不但“喝了不潔婦人瓢中的水”,最後還對罪婦說:“我也不定妳的罪,不要再犯罪了!”這如何解釋呢?

教宗解釋道:“顯而易見,耶穌的道路是從判斷可否,轉向真理和慈悲的道路。耶穌不理會判斷可否。對於那些想要試探耶穌的人,那些以‘可否’邏輯思考的人,耶穌在《聖經》的另一處稱他們為假善人。他們甚至利用第四誡的規定拒絕贍養父母,藉口說已經給教會很多獻儀。假善人啊!判斷可否就是偽善。”

基督徒的道路不可屈服於判斷可否的邏輯,而應該以真理回應。按照耶穌的榜樣,真理應當伴隨著慈悲,“因為祂是天父慈悲的化身,祂不能否定自己。祂不能否定自己,因為祂是天父的真理。祂不能否定自己,因為祂是天父的慈悲。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的道路”。

教宗也表明,這條路在生活的誘惑面前難以行走。“當誘惑觸及你的心靈時,你很難從判斷可否轉向真理與慈悲。這需要天主的恩寵,需要求天主幫助我們繼續前行。我們應該常常祈求這一恩寵:‘上主,我願意是正義的,因慈悲而正義,不是由可否論所判定的正義。我要做慈悲中的義人,就像祢一樣。一個持可否論的人會問:‘在天主看來,正義和慈悲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它們不是兩回事,而是一體,同一個事實。怎會有哪個更加重要一說?在天主看來,正義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正義。”

教宗最後祈求道:“願上主幫助我們走上這條路,它雖然不易行走,卻能給予我們幸福,帶給許多人幸福。”

inizio pagina

托朗樞機:基督徒與穆斯林決心共同打擊宗教極端主義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與阿茲哈爾重申他們打擊宗教極端主義的決心。埃及開羅阿茲哈爾大學和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代表團2月23日在一場研討會結束時如此聲明。本研討會的主題為「阿茲哈爾與梵蒂岡在遏止狂熱主義、極端主義,以及假借宗教之名施暴的現象上的角色」。阿茲哈爾是伊斯蘭遜尼派的主要學術機構。

聖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托朗(Jean-Louis Tauran)樞機參加了這場研討會後向本台指出,聖座與阿茲哈爾已邁入「新的階段」。雙方在這場研討會上沒有觸及過往的種種議題,「而是深思熟慮地商討今後要合作的事項。這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具體實際的」。

托朗樞機說:「我們都承認目前暴力情況的嚴重性,以及向年輕世代傳遞價值觀的必要性。我們試圖一同尋找暴力的根源,我們每個人,尤其是穆斯林都很認同,以宗教之名為暴力作辯解是不正當的行為。我們必須持續這條路線:暴力越是升級、加劇,就越需要多召開這種聚會。一如我所說的,這種聚會對全人類而言實在是一項恩典,因為它展現出眾人有可能攜手合作。相反地,恐怖分子所要呈現的是人們不可能和睦共處;我們的理念則截然不同。」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2月24日

◊  

基督徒心中常有喜樂。永存常在。喜樂當被珍視為恩典,珍存以便與眾人分享。

Nel cuore del cristiano c’è sempre la gioia. Sempre. La gioia accolta come un dono e custodita per essere condivisa con tutti.

The Christian heart is always full of joy. Always. Joy received as a gift and kept in order to be shared with everyone.

En el corazón del cristiano siempre hay alegría, siempre: la alegría acogida como un don y custodiada para compartirla con todo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