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4/21

-

-



教宗致函聖母昆仲會士:教育關乎心靈,幫助每個青年發揮潛力

◊  

(梵蒂岡電台訊)聖母昆仲會今年慶祝創會兩百週年,並將於9月在哥倫比亞召開第22屆修會大會。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致函聖母昆仲會會士,勉勵他們以愛施教,幫助每個青年發揮自己的潛力。在這封寫給該修會總會長圖魯‧羅費斯(Emili Turú Rofes)修士的信函中,教宗強調了該修會的教育神恩,並指出今日社會需要可信的見證人,以建設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稱教育是「天主美善與慈悲的表現」。青年教育至關重要,誠如聖母昆仲會會祖馬塞林‧尚巴納(Marcellin Champagnat)所言:「教育之於兒童,猶如耕種之於土地。不論土質有多好,若不耕種,它就只會長出荊棘和雜草。」對此,教宗表示,「教育者的使命在於不斷奉獻,作出犧牲;然而,教育是關乎心靈的事,這使得教育有所不同且崇高」。

教宗指出,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會士而言,首要之務是栽培自己。「你們必須意識到你們所耕耘和培植的土地是『神聖的』,你們必須在其中看到天主的愛與印記」。

關於「分辨」的課題,教宗解釋道:「分辨是秉持客觀性和愛德承認現況,以創會的精神予以應對」。教宗鼓勵聖母昆仲會士敞開心門,「對未來抱持希望,懷著創新的精神向前邁進。今日社會需要原則堅定的人為他們的信念作出見證,為眾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教宗引用聖母昆仲會的座右銘:「透過聖母瑪利亞,將一切獻於耶穌;為了耶穌,將一切獻於聖母瑪利亞」,以此勉勵他們跟隨聖母的指引。聖母的特色是謙遜、熱心和服務,「稱職的會士和教育者」也該如此。這樣一來,「青年便會承認你們為人處世之道有其獨特之處,明白這些價值觀不僅值得學習,更要把它內化,加以效法」。

此外,教宗方濟各曾於4月10日在梵蒂岡接見聖母昆仲會總會長圖魯修士。該修會的網站報導,教宗與圖魯修士談論了聖母昆仲會的神恩,以及教權主義可能扼殺平信徒聖召的危險。教宗也感謝聖母昆仲會士培育青年,讚賞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教育那些因戰亂而離鄉背井的兒童和青年。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和本篤十六世致函在波蘭舉行的研討會

◊  

(梵蒂岡電台訊)一場專題研討會4月19日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討論“若瑟·拉青格樞機-本篤十六世有關國家理念的訓導”。在這場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90歲生日的研討會中,波蘭主教團、若瑟·拉青格梵蒂岡基金會、波蘭總統和天主教新聞社提供了贊助。

教宗方濟各特別致函與會人士,讚許這項活動“承認他這位敬愛的前任的功績”,同時期勉“研討會激發新動力,促進國家與教會互敬互重以及富有成效的對話,共同建設愛的文明”。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也寄發信函,寫道:“研討會的主題帶動國家和教會當局在一個關乎歐洲大陸未來的緊要問題上對話。我們既面對徹底的無神論國家理念,也看到在伊斯蘭運動中興起十足的宗教國家,二者之間的較量把當今時代引入一種爆發性局勢,使我們每天都承受其後果。”

“面對這些激進主義,我們迫切需要發展一種令人信服的國家理念,使它能應對這些挑戰,而且予以克勝。在近半個世紀的痛苦中,憑著維辛斯基(Wyszyński)樞機和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見證,波蘭給了人類兩位偉大人物。他們不僅反思了這個問題,也親身經歷了它的苦楚。因此,他們能繼續為我們指明走向未來的道路。”

若瑟·拉青格梵蒂岡基金會主席隆巴爾迪神父在研討會的開場白中強調,本篤十六世深信“一種能保護人性尊嚴及價值制度的真正基礎和最穩固的保障,在於人的理性承認一種客觀道德秩序的真理,這真理以天主創造的理性為最終依據”。

“因此,否認或忘卻天主,把宗教排除在公眾生活之外,以及從文化中消除各種超性的展望,其實就是導致非常負面進程的起因,它嚴重危害社會生活,而每個人的尊嚴也得不到保護”。

inizio pagina

教宗主持樞密會議:法蒂瑪兩位牧童將於5月13日封聖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20日上午在梵蒂岡宗座大樓主持公開樞密會議,討論了37位真福的封聖案,並確定於5月13日為法蒂瑪的小牧童,真福方濟各·馬托(Francisco Marto)和雅欽達·馬托(Jacinta Marto)舉行封聖彌撒。教宗將於5月12日至13日前往法蒂瑪慶祝聖母顯現百週年,他將在這個機會上冊封方濟各和雅欽達兩位牧童為聖人。其他35位真福將於今年10月15日被冊封為聖人。

聖母瑪利亞在1917年顯現給方濟各、雅欽達和他們的表姐路濟亞。聖母首次顯現恰好是5月13日。路濟亞於2005年去世,享年98歲,而方濟各和雅欽達在聖母顯現後數年,因為得了“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不治死亡,分別年僅11歲和10歲。他們是牧童,未受過教育,但他們短暫的一生卻充滿了信仰、愛和祈禱。

其他35位將被封聖的真福當中有30位是巴西教會的司鐸和平信徒,他們於1645年,荷蘭人占領該國東北部期間,在巴西被仇教者殺害。另外3位是墨西哥的青少年,他們於16世紀上半葉殉道。他們在方濟各會士那裡接受教育,遠離當地崇拜偶像的習俗。他們正是因為反對崇拜偶像而被殺害。

按照時間順序,離我們最近的新聖人是生活於19世紀至20世紀的西班牙司鐸,福斯蒂諾‧米格斯(Faustino Míguez)神父。米格斯神父創立了牧羊聖母孝女會,好讓貧窮和被遺棄的孩童也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

另一位即將封聖的是真福安傑洛·達阿克里(Angelo da Acri)神父。這位方濟各加布遣會士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在那不勒斯王國不知疲倦地傳播天主聖言,保護弱小者免遭權勢者侵犯。

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在介紹這些新聖人時說:“新聖人當中有5位孩童和青少年。我們對此特別感動,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往往成為剝削和商品化的對象,而這些孩子卻出類拔萃,是真理和自由的見證人,和平的使者,以及在愛內修和的新人類。”

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樞機最後表示,這些新聖人的生活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共同宣講天主溫柔和慈悲的面容。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4月20日

◊  

基督復活了,我們因而可以用新的眼光和心靈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甚至那些最負面的事。

Se Cristo è risuscitato, possiamo guardare con occhi e cuore nuovi ad ogni evento della nostra vita, anche a quelli più negativi.

Since Christ is resurrected, we can look with new eyes and a new heart at every event of our lives, even the most negative ones.

Si Christus surrexit, licet nobis oculis cordeque novis quemlibet eventum vitae nostrae inspicere, etiam illum haud felicem.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7年4月19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復活的基督是我們的希望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9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指出基督徒希望的依據正是基督復活的事實,因此勉勵我們默觀耶穌的空墳墓,意識到基督真的復活了,祂就在我們身邊。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復活的光照下相聚,我們已經慶祝了復活節,並將繼續舉行復活期的禮儀。因此,在我們關於基督徒的希望系列要理講授中,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基督的復活是我們的希望”,一如聖保祿在格林多前書中所敘述的(參閱十五章)。

保祿宗徒想要解答當時格林多團體中一個熱點的議題。復活是保祿書信中最後談到的問題,但從其重要性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所有的一切都以這個論據為前提。

保祿向他的教友們解釋復活時,他從一個無可辯駁的情況開始,這個情況不是某個智者思考的結果,而是一個事實,一個介入某些人生活的絕對事實。基督信仰即誕生於此。基督信仰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不是一套哲學體系;它是始於一個事件的信德旅程,耶穌的首批門徒們為此作了見證。聖保祿宗徒概括這個事件說:耶穌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在第3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伯多祿和12宗徒(參閱:格前十五3-5)。祂死了,被埋葬了,復活了,又顯現了。這是事實:耶穌活著。這乃是基督信仰訊息的核心。

保祿在宣報這個信仰核心事件時,特別強調了復活奧跡的最後一個要素,即耶穌復活的事實。若一切皆以死亡告終,祂對我們而言就只是一個至高奉獻的榜樣,而這不可能產生我們的信仰。祂不過是一個英雄。不!祂死了,但又復活了。信德源於復活。接受基督死了且死在十字架上,不是一個信德之舉,只是一個歷史動作。反之,相信祂復活了卻是信德之舉。我們的信仰誕生於基督復活的清晨。保祿列舉了蒙受復活耶穌顯現的人的名單(參閱:5-7節)。我們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所有與基督復活有關的敘述和與復活耶穌相遇的人。名單一開始是刻法即伯多祿,其次是那十二位,之後是“五百多弟兄”,其中多半在當時還活著,隨後是雅各伯,最後一個似乎是最不值一提的,就是保祿自己。保祿稱自己是“像流產兒的人”(參閱:8節)。

保祿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因為他個人的故事充滿戲劇性。他先前並不是一個追隨者,而是迫害教會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充滿了自豪;覺得自己是個功成名就之人,清楚知道他應該在生活中做什麼。對保祿而言一切都是那麼完美,他什麼都知道。然而,就在這完美的情景中,有一天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他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到了復活的耶穌。在那裡,他不僅是個跌落在地上的人,更是被某個事件徹底改變生活意義的人。迫害者成了使徒。為什麽呢?因為我看見了生活的耶穌!我看見了復活的耶穌基督!這是聖保祿的信德依據,也是其他宗徒的信德依據,教會和我們的信德依據。

基督信仰的本質就在於此,這麼想實在美好!不是我們尋找天主,而是天主尋找我們。我們的尋找其實是如此的猶豫不決。耶穌捕獲了我們,抓住了我們,征服了我們,為的是不再離開我們。

基督信仰是恩寵,是驚喜。為此,我們必須具備一顆有能力接受驚訝的心。封閉的心,注重理性的心無法領受驚訝,也無法明白什麽才是基督信仰。因為基督信仰是恩寵,所以只有恩寵才能讓我們覺悟,而且能讓我們在相逢的驚訝中相遇。

因此,即使我們是罪人,我們都是罪人,雖然我們的美好願望都還留在紙上,抑或當我們檢視自己的生活時發現自己累積了許多失敗的經驗;但在復活的清晨,我們可以像福音中敘述的那些人一樣,前去基督的墳墓,看一看被滾開的巨石,想一想天主正在為我、為我們眾人實現一個料想不到的未來。我們要到自己的墳墓前: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小墳墓。我們要到那裡,看看天主是如何在那裡復活的。在這個眾人都以為只有憂傷、失敗和黑暗的地方,確實存在幸福、喜樂和生命。天主在最貧瘠的石頭間長出最美的鮮花。

做基督徒意味著不從死亡開始,卻以天主對我們的愛為起點,這愛擊敗了我們的死敵。天主大於一切,只要一根點燃的蠟燭就能驅散最黑暗的黑夜。聖保祿宗徒引用先知的話高呼道:“死亡,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你的刺在哪裡?”(格前十五55)。在這復活期,讓我們把這呼喊存留在心裡。倘若有人問我們為何面帶微笑和耐心分享,我們就能回答說:耶穌仍在這裡,祂繼續不斷地在我們當中生活;耶穌就在這裡,在廣場上與我們同在:祂活著,祂復活了!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