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5/19

-

-



教宗接見亨廷頓症患者:你們在天主和教會的眼中何其珍貴!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8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15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亨廷頓症(Huntington’s Disease)患者及其家屬和醫護人員。教宗祈願這些病患「不再東躲西藏」,證實他們在天主和教會的眼中非常珍貴!

教宗與亨廷頓症患者們的擁抱令人感動。他將患病的長者、孩童和青年緊緊擁入懷裡,親吻他們,俯身慰問坐在輪椅上的患者;很多人不禁淚流滿面。亨廷頓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的遺傳性疾病,患者會不自主地抖動,出現認知障礙和精神問題,飽受病痛折磨,而且目前無法醫治。這疾病在拉丁美洲的發生率很高,那裡的村莊經常排斥患者,迫使他們不得不「東躲西藏」。

教宗與在場眾人首先一同觀賞了一部紀錄片,內容是亨廷頓症患者日常的悲慘處境、孤立無援和社會歧視。隨後,教宗在致詞中疾呼,別讓病患繼續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長期以來,亨廷頓症患者生活中的恐懼和困難使他們被誤解、隔閡,以及不折不扣的排擠。很多患者及其家屬都經歷了恥辱、孤立和遺棄的悲劇。然而,我們今天在這裡是為了向我們自己和全世界說出:『我們再也不躲藏了!』這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我們要將所有人視為主角的承諾。」

面對在座的科學家和遺傳學家,教宗期勉他們繼續努力找出治療亨廷頓症的方法,並且強調任何理由都無法替人類胚胎的銷毀作辯護。他說:「我鼓勵你們運用那些不會助長『丟棄文化』的方式再接再厲,這種文化有時也滲入科學研究領域。事實上,某些研究學派使用人類胚胎,無可避免地導致這些胚胎的銷毀。然而,我們都知道,任何目標都無法替人類胚胎的銷毀作辯護,即使它是個崇高的目標,諸如科學、其他人或社會預計將能從中獲益。」

在亨廷頓症患者的艱難旅途中,家人是他們的首要陪伴者。教宗鼓勵這些病患的家屬切莫陷入感到恥辱的誘惑,因為只有家庭才能確保患者得到關懷。醫護人員和志工則提供了寶貴的服務。教宗勉勵他們在「一個不符合人性尊嚴的社會-醫療環境」中,成為病患及其家屬的參照點。

「伴隨疾病而來的往往是貧困、強制隔離和普遍的迷惘及不信任感。因此,全國和國際的協會與機構至關重要。你們是天主用來撒播希望的臂膀;你們是這些病人重獲他們權利的呼聲!」

耶穌主動與病人相遇,擊倒排斥的高牆。祂教導我們,連疾病也無法抹滅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尊嚴。為此,教宗對亨廷頓症患者說:「與耶穌相遇的病人重獲了新生,首先便是這個意識。他們感到被傾聽、受尊重、得到愛。願你們當中沒有人感到孤獨,沒有人感到負擔,沒有人覺得需要逃離。你們在天主的眼中何其珍貴!你們在教會的眼中何其珍貴!」

教宗最後總結道:「一條善果纍纍的道路也經由苦難而來,我們可以在這條路上並肩同行。」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見幾位駐聖座新任大使:共同促進和平與對話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8日上午接見了前來梵蒂岡呈遞到任國書的幾位駐聖座新大使。教宗強調,外交與對話能幫助世界解決當前痛苦的問題。這些新大使分別代表的國家是:哈薩克斯坦、毛里塔尼亞、尼泊爾、尼日爾、蘇丹,以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當前的國際舞台既複雜又不明朗,唯有走上和平路程才能緩解緊張的局勢。教宗解釋說:“在使得問題更加嚴重的諸多因素中,就包括經濟和金融。它們非但不為具體的人服務,反而竭盡全力為自己謀求利益,逃避公職機關的監控。公職機關具有維護公益的責任,但缺乏必要的途徑來管制少數人從不滿足的欲望。”

此外,訴諸武力的現象日益嚴峻。使用武力的人不把武力作為最後辦法,而是隨意使用的途徑,不考慮其後果。教宗對此表示憂慮,指明解決許多危機的辦法在於努力建設一個更加正義和公道的世界。

“我們要為人類和我們所生活的團體建立一種負責任的經濟和金融,以此回應這些墮落和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我們要讓人而非金錢重新成為經濟的目標!”

原教旨主義則是加重衝突的另一個因素,它濫用宗教來渴求權力,不擇手段地假借天主的聖名來推行自己的霸權。教宗表明,誰若把一種歸屬感和一種宗教認同當作仇視其他人的理由,我們就應透過對話和外交途徑將之孤立。

“我們要一致努力抵拒那些損害天主形像的人,藉此表明:敬畏天主聖名的人總是保護而非摧毀生命;他帶來的是修和與和平,而不是分裂和戰爭;他懷有慈悲和憐憫,而非冷漠和殘忍。”

教宗最後總結道,若我們果斷地走上這條道路,和平與正義的事業就能向前邁出具體的步伐。教宗也透過在座的各位大使,問候了他們各自國家天主教團體的牧人和信友們,鼓勵他們繼續見證信仰,為公益效勞。

inizio pagina

教宗將於6月18日主日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而非往年的星期四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禮儀處5月18日上午公布了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份主持的禮儀日程。教宗將於6月4日主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神降臨節大禮彌撒,然後於6月18日主日傍晚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的廣場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隆重禮儀,其中包括彌撒聖祭、聖體遊行和聖體降福。6月29日星期四,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教宗將於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祝聖新任教省總主教將使用的羊毛肩帶。

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5月18日表示,教宗方濟各“決定把原本在今年6月15日星期四慶祝的基督聖體聖血節移到6月18日主日慶祝,以便天主子民、羅馬教會的司鐸和信友能更踴躍地參加禮儀。此外,星期四在羅馬不是假日,因此不在這天舉行禮儀就不會給城市帶來不便”。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耶穌的愛不可限量,正是天父的愛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8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表示,耶穌的愛不可限量,不同於那些追求權力和虛榮的世俗的愛。教宗強調,基督徒的使命是把喜樂帶給人,而天主的愛則是每位基督徒生活的核心。

耶穌說:“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教宗從耶穌向我們肯定的愛展開彌撒講道。教宗說,上主要求我們存留在祂的愛內,因為那是天父的愛,並要求我們遵守祂的誡命。當然,十誡是生活的基礎和根基,但是我們需要跟從“耶穌教導我們的一切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誡命標示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我們可以列舉“很多”耶穌的命令,“但其核心只有一個:天父對祂的愛和祂對我們的愛”。教宗說:“還有其它的愛,世界給我們提出的其它的愛:諸如愛金錢,愛虛榮,愛炫耀,愛驕傲和權勢,甚至做許多不公正的事只為得到更多權力。還有其它的愛,但這些都不是耶穌的愛,也不是天父的愛。耶穌要求我們存留在祂的愛內,也就是天父的愛内。讓我們也想想這些使我們遠離耶穌的愛。另外,還有計量的愛,比如愛一半,但這不是愛。愛並不等同喜歡”

“愛要比喜歡更強”。教宗問道:“愛的計量是什麼呢?愛的計量就是不可限量地去愛。所以,遵守耶穌給予我們的這些命令時,我們就將存留在祂的愛內,也就是天父的愛内。這兩者是同樣的,都是不可限量的,而非不冷不熱或別有企圖的愛。‘可是上主,為什麽祢向我們提起這些事呢?’我們可以問問祂。‘這是為使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內,使你們的喜樂圓滿無缺’。天父把愛給了耶穌,耶穌則給我們指示愛的道路:即敞開心扉,沒有計量地去愛,把其它的愛擱置一旁。”

教宗說:“耶穌偉大的愛就存在於這愛內,並有喜樂。愛和喜樂是一項恩典”。這是我們要向上主懇求的恩典。

“不久前,有一位司鐸被任命為主教。他去看望自己的父親時,便把這消息告訴了年老的父親。這位老人已退休,是位謙虛之人,做了一輩子的工人,沒有上過大學,卻具有生活智慧。他只給了兒子兩個建議:‘服從和把喜樂帶給人’。這個人明白了這一點:服從天父的愛,沒有其它的愛;服從這份恩典,然後把喜樂帶給人。而我們基督徒、平信徒、聖職人員、度奉獻生活者和主教呢?我們必須把喜樂帶給人。但是,為什麼呢?只為這個,為了愛,沒有任何私利的愛;只因為愛。我們基督徒的使命是把喜樂帶給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願上主保護這份存在耶穌的愛內的恩典,好使我們能把喜樂帶給人。”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5月18日

◊  

天主在最乾旱的石頭地長出祂最美的花朵。

Dio fa crescere i suoi fiori più belli in mezzo alle pietre più aride.

God makes His most beautiful flowers grow in the midst of the most arid of stones.

Deus flores colit pulcherrimos aridissima inter silices.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7年5月17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瑪利亞瑪達肋納是希望的使徒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7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闡明基督徒希望的基礎在於基督復活了:“我看見了主!”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這幾週我們的省思可以說駛入了復活奧跡的軌道。今天我們遇到的這位女性,按照福音記載,是第一位看見復活耶穌的人,她就是瑪利亞瑪達肋納。安息日剛剛過去。主受難的那一天不夠時間完成安葬禮儀,於是在那充滿悲傷的黎明,婦女們帶著香料前去耶穌的墳墓。瑪利亞瑪達肋納最先到達,她是陪伴耶穌抵達加里肋亞的門徒之一,為剛誕生的教會服務。她前往耶穌墳墓的路程反映了許多婦女的忠貞,她們長年累月走在墳地間的小徑上,緬懷一些已不在人世的人。最真實的關係連死亡也無法隔斷;雖然摯愛已經永遠離去,但對他的愛始仍在繼續。

《若望福音》在描述瑪達肋納時首先表明(若廿1-2,11-18),她不是一個容易激動的女性。實際上,當她第一次探望墓穴後,失望地回到門徒們躲藏的地方,報告說墓穴入口的石頭被挪開了,而她的第一假設就是她所能構想的最簡單的情況:一定是有人偷走了耶穌的遺體。所以,瑪利亞最先報告的不是復活,而是偷竊,有人趁著整個耶路撒冷入眠後做了壞事。

然後,福音又敘述了瑪達肋納第二次前往耶穌的墳墓。她很固執!往而復返,因為她無法相信!這一次她走得很慢,腳步十分沉重。瑪利亞瑪達肋納忍受著雙重的悲傷:首先因為耶穌死了,其次是祂的遺體神奇地失蹤了。

當她眼裡掛著淚水走近墳墓時,天主以最出乎意料的方式給了她一個驚喜。《若望福音》強調她的盲目是多麼的頑固:她沒有意識到有兩個天使在問她話,更沒有在她看到身後之人時產生絲毫的懷疑,卻認為那是看守墓園的人。最後當有人喊她的名字“瑪利亞”時,她才發現這件徹底扭轉人類歷史的事件(參閱:若廿6)。

設想耶穌復活後的首次顯現竟然如此的人性化,這多麼美好啊!有人認識我們,看得見我們的痛苦,憐憫我們,呼喚我們的名字。我們在許多福音章節中都能找到這條令人深刻的定律。在耶穌周圍有許多人尋找天主,但殊不知天主在很早之前就在為我們的生命操勞,願意挽救我們的生命,為此祂呼喚我們的名字,認得我們每個人的面容。每一個人都是一部天主寫在這個世界上的愛的歷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部天主之愛的歷史。天主呼喚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祂知道我們的名字,祂注視我們,等待我們,寬恕我們,並且耐心對待我們。天主難道不正是這樣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耶穌呼喚她:“瑪利亞!”這是她生命的革命,這場革命終將改變每個人的生命,從空墳墓園中迴蕩的名字開始。福音為我們描述了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喜樂:耶穌復活帶來的喜樂不是透過滴管一點一滴流出來的,而是有如瀑布般傾注在我們整個生命中。基督徒生命的幸福感並非如軟軟細絲,而是好像橫掃一切的巨浪。此刻,你們每個人也試著想一想,帶著自己內心失望和失敗的包袱:我們有一位接近我們且呼喚我們名字的天主,祂對我們說:“起來,別哭了,因為我來釋放你了!”這多美好!

耶穌不是一個順應世界的主,祂不允許世界上持續存在著死亡、悲傷、仇恨,以及人的道德被摧毀。我們的天主並不呆滯;請允許我這樣說,我們的天主是一個夢想家:祂夢想改變世界,而且藉著復活奧跡實現了這夢想。

瑪利亞瑪達肋納希望擁抱她的主,但主耶穌先得升到在天之父那裡去,而她被派遣向弟兄們報告消息。這個婦女,在遇到耶穌之前,曾被魔鬼控制(參閲:路八2),現在卻成了新而最大希望的使徒。願她的代禱能幫助我們也活出這樣的經驗:在哀痛和被遺棄的時刻,聆聽復活的耶穌呼喚我們的名字,滿懷喜樂地去宣報說:“我看見了主!”(若廿18)。我的生命改變了,因為我看見了主!現在的我與從前不同了,我成了另一個人。我能脫胎換骨,因為我看見了主。這就是我們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的希望。謝謝!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