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5/30

-

-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為埃及科普特信徒祈禱,呼籲恐怖分子悔改

◊  

(梵蒂岡電台訊)“願上主改變恐怖分子的心”。教宗方濟各5月28日主日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中向日前遭襲擊的埃及東正教科普特教會表達關懷之情。教宗也特別念及英國曼徹斯特體育場襲擊案的遇害者。在念經前的省思中,教宗強調,耶穌升天提醒我們,耶穌留給了我們向世界宣講祂的尊嚴與責任。

上週五5月26日一輛駛向聖撒慕爾隱修院的大巴遭到聖戰分子的襲擊。埃及科普特信徒所遭受的創傷一直令教宗深感悲痛,他在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中再次向科普特教會的宗主教,“親愛的塔瓦德羅斯弟兄”和整個埃及表達關切之情。教宗說:“遇難者中也有孩子,這些信徒前去一個朝聖地祈禱,他們因拒絕背棄自己的基督信仰而被殺害。願上主以祂的平安接納這些勇敢的見證人、這些殉道者,改變恐怖分子的心。”

上週一5月22日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正在舉行音樂會的體育場內發生“恐怖襲擊”,教宗借此機會再度呼籲信眾為遇難者祈禱。教宗說:“許多年輕的生命被殘酷地毀滅。我與他們的親屬和為他們的去世哭泣的人同在。”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前,教宗講解了耶穌升天節的意義。主日節選的《瑪竇福音》記述了耶穌對門徒們最終的使命託付。“門徒們雖然經歷了耶穌的受難和復活之火,卻依然疑惑。耶穌留給他們一個“巨大的任務”:“向世人宣講福音”,教導並給他們付洗。教會的傳教使命由此開始。

教宗說:“實際上,從這一刻起,從耶穌升天的這一刻起,基督藉著祂的門徒,以及那些相信並宣講祂的人,臨在於世界。這項使命將持續到歷史的終結,每天都會得到復活主的助佑,因為祂曾保證道:‘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基督的臨在讓我們在迫害中獲得剛毅,在磨難中獲得安慰,在傳教和宣講福音陷入困境時獲得支持。教宗說:“耶穌升天節提醒我們:耶穌和祂聖神的助佑令我們在現世的基督徒見證可信而可靠。它揭示了教會存在的原因。教會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宣講福音,只有這個目的!此外,教會的喜悅在於宣講福音。教會就是我們所有受洗者。今天我們受邀清楚地意識到,天主賜予了我們偉大的尊嚴和向世人宣講祂的責任,讓人類可以尋得天主。這是我們的尊嚴,這是我們每位受洗者最大的榮譽!”

在這個節日,讓我們仰望天鄉,加快腳步去履行我們的傳教使命。教宗特別提醒道:“但我們要牢記,這不取決於我們的力量、組織的能力或人的資源。我們只有藉著聖神的光照與力量,才能有效地完成我們的使命,讓他人認識並越來越深刻體驗到耶穌的慈愛與溫柔。”

inizio pagina

教宗在熱那亞主持彌撒:基督徒要做溫和及有創意的使徒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27日牧靈訪問了意大利西北部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va)。當天下午,教宗在該城海洋會展中心的肯尼迪廣場主持彌撒,這是他此行的高峰。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統計,8萬多名信友參加了這台彌撒,他們以熱那亞人特有的熱情歡迎了教宗。

普世教會於今年5月28日主日慶祝耶穌升天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解釋耶穌升天的意義。他說,耶穌為了我們每一個人把“地下和天上”連接在一起。“耶穌上升到天父跟前時,我們的人性肉體也跨過了天上的門檻”,“天主永遠不會離開人類”。

教宗接著談到祈禱和傳教這兩個重點。關於祈禱,教宗使用“説情”這個詞解釋道:“耶穌在天父面前每天每時都為我們説情。在我們每次祈禱,每次祈求寬恕,尤其在每台彌撒中,都有耶穌的介入。”

因此,祈禱是把一個“人”,一種重要“情況”託付於天主的途徑。教宗指出,“世界和我們自己都需要祈禱”。我們每日辛苦操勞,“但到了晚上就可能會疲憊不堪,心情沉重”。“我們總是四處奔忙,事務纏身,這樣我們便會迷途,封閉自己,平白無故變得焦躁”。

教宗對此指明解決之道,就是“投奔天主”,把“重軛、人和事交給祂”且全心信靠祂。教宗說:“這就是祈禱的力量,它將天上和地下連接在一起,讓天主進入我們的時間。”

然而,“基督徒的祈禱並非為了讓自己心情更安寧,或找到内心的和諧”。若祈禱在於説情,那麽祈禱便存有一種體現“愛德”的全部動力。這愛德不濫用職權,不“依循這個世界的思維”而呼喊,而是運用“祈禱的溫和力量”,藉此“也能阻止戰爭,獲得和平”。

因此,“就如耶穌在天父面前常為我們説情那樣,我們作為祂的門徒,也應不知疲倦地為拉近塵世和天鄉的距離而祈禱”。

教宗提出的第二個重點是宣講,以基督之名傳福音。教宗說:“福音不能被鎖起來及貼上封條,因為天主的愛生氣勃勃,願意抵達所有人。因此,為了宣講,就需要前行,走出自己。與上主在一起,我們就不能安於現狀,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上主總是號召我們,希望我們走出去,當我們處境良好,掌控一切,卻要警惕切莫陷於自滿自足的誘惑”。“基督徒不可停止不前,卻要行走:與上主一起走向他人”。

教宗表示,基督徒是“一個朝聖者,一個傳教士,一個滿懷希望的馬拉松賽跑運動員”。他在行走中“溫和而果斷;信賴而活躍;有創意而謙恭;肯闖蕩且開放;勤勞且懂得團結關懷”。

教宗最後勉勵信友們,我們要肩負起傳教的“迫切使命”,好能以清爽及溫和的力量宣講喜樂,見證基督,別管“風言風語”和“只聽從自己的人在虛假討論”。我們要實際努力“促進公益及和平,勇於投注,堅信施予比領受更為喜樂”(參閲:宗廿35)。

inizio pagina

全世界最長壽的修女坎迪達‧貝洛蒂安息主懷,享年110歲

◊  

(梵蒂岡電台訊)全世界最長壽的修女坎迪達‧貝洛蒂(Candida Bellotti)於5月27日安息主懷,享年110歲。她的葬禮將於5月30日下午在意大利盧卡舉行。教宗方濟各曾於2014年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會見坎迪達修女,並於今年2月20日,坎迪達修女110歲生日之際,向她賀壽及祝福。

坎迪達‧貝洛蒂於1907年出生在意大利維羅納省,在10名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父親是名鞋匠,母親是家庭主婦。她於1931年,芳齡24歲時加入靈醫修女會,一生以專業護士的身分全然奉獻於病人,總是面帶笑容,手拿玫瑰念珠。

靈醫會修女們說:「坎迪達修女安寧地與世長辭,這安寧始終是她110年生活的特色。」坎迪達修女秉持聖加彌祿(Camillus De Lellis)的神恩,為他人服務超過一個世紀,橫跨了10位教宗的牧職時期,從庇護十世到教宗方濟各。

坎迪達修女曾透露:「長壽的秘訣在於順其自然。」她近年尤其勉勵青年說:「你們要對未來有信心,盡力實現你們的願望。」關於她喜樂的秘訣,她說:「傾聽基督的聲音並順從祂的聖意。我一生都在想:上主把我放在哪裡,那裡就是最適合我的地方。」對那些請她提供建言的人,她答道:「除了愛,還是愛,而且要喜樂地去愛。」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基督徒應聆聽聖神,分辨內心的感受

◊  

(梵蒂岡電台訊)我們必須讓聖神來呼喚我們,學習先聆聽聖神再作決定。教宗方濟各5月29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如此勸勉信友們。教宗表示,一個人若不分辨所發生的事,他的信仰就成了意識型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論及聖保祿宗徒在厄弗所傳教的事跡。厄弗所團體雖然接受了信仰,卻不知道聖神的存在。教宗指出,「他們是好人,有信仰的人」,但他們還不認識天父賜予的這份恩典。當保祿給他們覆手時,「聖神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開始講各種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為「厄弗所的聖神降臨節」。

聖神觸動人心。一如福音所記載的,尼苛德摩、患血漏的婦女、撒瑪黎雅婦女和罪婦等,許多人正是在聖神的催促下接近耶穌。教宗因此勉勵我們自問: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何等地位?

「我是否能夠聆聽聖神?我是否能夠先祈求啟示,再作決定、發言或做事?還是我的心靈靜如止水,毫無激情?我們如果拍一張心靈層面的心電圖,某些心靈的結果可能是一條直線,毫無情緒起伏。福音中也有這種人,讓我們想想經師:他們信奉天主,通曉一切誡命,但是心靈封閉、靜止,不會焦急不安。」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聖神的催促下焦急不安,也就是讓聖神呼喚我們;切莫擁有一種意識型態般的信仰。有人會說:「我有這種感受。可是,神父,那不是多愁善感嗎?」教宗答道:「你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它就不是多愁善感。」

有人還說:「我感到想做這件事,想去探訪病患、改變生活,或是放棄這個。」教宗解釋說:「感受和分辨:分辨我心中的感受,因為聖神是分辨的導師。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這些波動,沒有分辨所發生的事,他擁有的就是一種冷淡的信仰、意識型態般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個意識型態,如此而已!」

教宗最後期勉眾人反省自己與聖神的關係,說:「我是否每天祈求聖神指引我該選擇哪一條人生道路呢?我是否祈求聖神賜予分辨善與不善的恩寵?因為善惡能立即分辨出來,但存在著隱而不見的惡,它是不善,暗藏了邪惡。」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5月29日

◊  

聖母瑪利亞母親般的臨在提醒我們,天主永不知倦地以慈悲垂顧人類。

La presenza materna di Maria ci ricorda che Dio mai si stanca di chinarsi con misericordia sull’umanità.

The motherly presence of Mary reminds us that God never tires of lowering himself in mercy over humanity.

Cum Maria adest mater, tunc memoria renovatur Deum misericorditer homines contueri numquam desinere.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5月28日

◊  

我籲請人人投入具有建設性的傳播,不對他人持有偏見,而在今日傳遞希望與信任。

Esorto tutti ad una comunicazione costruttiva che rifiuti i pregiudizi verso l’altro e trasmetta speranza e fiducia nel nostro tempo.

I encourage everyone to engage in constructive forms of communication that reject prejudice towards others and foster hope and trust today.

Cohortamur omnes ut cum ceteris beneficia communicent, de aliis praeiudicia abicientes ac spem item fiduciamque in nostra aetate habente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