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8/04

-

-



教宗致函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應聆聽中東基督徒的呼喊

◊  

(梵蒂岡電台訊)哥倫布騎士團第135屆大會8月1日至3日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St.Louis)召開,主題是“堅信天主的愛與大能”。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與會者,呼籲人人都應關懷中東受苦的弟兄姐妹,他們因“自相殘殺的戰爭和宗教狂熱而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或被強制放棄自己的土地”。教宗這封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教宗首先向哥倫布騎士們表達敬意並頒賜降福,衷心感謝他們給予這些受迫害者的支持。教宗也邀請他們“為需要幫助的人祈禱;為人的心靈皈依祈禱;為停止在中東不斷增長的暴行、仇恨和不義祈禱”。

教宗指出,正是藉著體驗天主的愛和大能,以及這個善會的歷史傳統,我們認出哥倫布騎士們的真正神恩,即“平信徒、勞動者、丈夫和父親的友愛及慈善同盟”。

“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八31)。教宗以這句聖保祿宗徒的話,勉勵哥倫布騎士們“繼續對抗那種丟棄弱小弟兄姐妹的冷漠全球化文化的增長”。透過確信天主的無窮力量,他們就能“慷慨地回應上述挑戰”,增進“自己的平信徒聖召,為了聖化世界而奮鬥”。

“哥倫布騎士們也應以福音精神負起每日的責任,以自己的生活見證彰顯基督。如此,他們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新社會的穩固基礎,轉變人心,締造和平。”

教宗最後讚許哥倫布騎士們努力不懈地維護家庭,推動婚姻的聖化、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尊嚴。他引用《愛的喜樂》勸諭的訓導再次表明,“家庭生活的聖德與整個社會的聖德”彼此緊密相連。

“我們在家庭中學習把世界當成自己的家,在這家中我們必須共同生活,學習接近、尊重和照顧他人,把所領受的天主的恩典當作一份善而奉獻於眾人的福祉。”

inizio pagina

黎巴嫩馬龍尼禮主教為敘利亞難民回國發出呼籲

◊  

(梵蒂岡電台訊)黎巴嫩馬龍尼禮主教8月2日在宗主教府夏宮舉行月度會議,本次會議由拉伊(Bechara Boutros Rai)宗主教主持。主教們在會議結束時發表一份公告說,黎巴嫩政府機構應迅速實施“綜合計劃”,事先安排那些來到黎巴嫩尋求庇護的敘利亞難民返回自己故鄉的事宜。馬龍尼禮主教們指出,由於缺少處理移民緊急情況的綜合計劃,黎巴嫩已受到巨大損失。

拉伊宗主教7月16日主日在聖沙爾貝勒慶日的彌撒講道中,曾向黎巴嫩總統奧恩(Michel Aoun)發出類似的呼籲。在那個場合中,宗主教還說:“儘管我們極其關懷難民,黎巴嫩人民還是希望當局撇開不同政治立場,重新考慮確保難民能安全返回自己國家的進程。”

據《信仰通訊社》報道,在黎巴嫩聯合國辦公室和其它機構登記的敘利亞難民有一百多萬。但這個數字僅是一部分,有很多難民沒有在國際組織和黎巴嫩機構做任何登記。

inizio pagina

智利聖地亞哥主教座堂成了一間團結互助的食堂

◊  

(梵蒂岡電台訊)在“關懷月”開始之際,智利聖地亞哥主教座堂一夜之間成了一間寬敞的團結互助的食堂,接待了350位年長者和無家可歸者。這是个相遇、接納和感恩的時刻。聖地亞哥總主教埃扎蒂(Ricardo Ezzati)表示,“愛能夠創造奇跡。我們以善舉來增加耶穌所行的奇跡”。

慈善活動於8月2日下午開始,入座前舉行了禮儀和降福。聖地亞哥管理不同接待中心和窮人食堂的義工籌備了這項活動。這些在關懷和接待上有經驗的40來位義工與社會牧靈和明愛會合作,關注需要幫助的人、無家可歸者、陌生人、老年人,以及生活上有困難的人,例如失業者。

埃扎蒂總主教向在場的人致歡迎詞時指出,關懷是體現我們彼此是弟兄姐妹的一種方式。“我們不分膚色和社會地位。我們成為弟兄姐妹,因為我們有同一位父親,祂是天主;我們有同一位兄弟,祂是耶穌,祂交出了自己的生命,使我們成為弟兄姐妹”。

隨後,聖地亞哥總主教要求大家始終敞開大門,不僅僅在“關懷月”而已,讓“最需要幫助的弟兄姐妹能夠找到情感的尊嚴、接納和尊重。這些是福傳和讓天主的愛臨在的舉動,可以透過提供一杯咖啡、一頓午餐表達出來”。

inizio pagina

中東基督徒人數銳減,薩科宗主教呼籲開放

◊  

(梵蒂岡電台訊)近15年來,中東基督徒,尤其是伊拉克北部地區的基督徒蒙受了巨大苦難,遭到所謂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的嚴厲迫害和殘暴襲擊。上世紀90年代,在伊拉克生活的基督徒人數超過100萬,到2006年這一數字僅為30萬人。

其實,基督徒在中東的處境都很惡劣。由教宗庇護十一世1926年創立、致力於幫助窮人的天主教近東福利協會(Catholic Near East Welfare Association)最近發表報告稱,在塞浦路斯、埃及、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約旦河西岸地區、加沙地帶和土耳其生活的基督徒人數,截至2017年6月共有1453萬人,相較於2010年銳減了21萬人。

伊拉克加色丁禮宗主教薩科(Louis Raphael Sako)8月3日向本台表示:“我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幫助基督徒留在這些國家。我們現在面臨諸多問題,悲劇仍在繼續。然而,我們擁有一項極為重要的聖召和使命:我們應該談論我們的希望、我們的開放和倫理,這些價值觀對穆斯林世界十分重要。我們也可以幫助我們這些極端主義的穆斯林弟兄稍微開放些,意識到在世上人人應當受到尊重,因為人不可能一無是處。我認為,基督徒能在這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

inizio pagina

斯里蘭卡明愛會促進不同宗教和睦共處

◊  

(梵蒂岡電台訊)斯里蘭卡科倫坡明愛會正在推動該國境內不同種族及宗教的和睦共處。許多僧人、佛教徒、穆斯林、興都教徒和天主教徒7月29日前往尼甘布安吉爾卡拉姆拉(Angurukaramulla)佛寺參加聯署活動,徒步繞城十公里,拜訪多個宗教場所,懇請眾人為和睦共處的呼籲署名。

斯里蘭卡經歷了30年內戰後,此刻才逐漸崛起。泰米爾人與僧伽羅人當年的戰爭是興都教徒和佛教徒衝突的普遍寫照,而今佛教、基督教和穆斯林的極端團體之間仍時而劍拔弩張。

尼甘布佛教高僧亞塔瓦特(Yatawatte Ganarama Thero)表示,「我們必須克勝斯里蘭卡多處以宗教和種族之名而行的暴力,我們必須示範如何能在我們這個種族和宗教多元的國家內活出唯一的大家庭」。

尼甘布穆斯林代表對此解釋道:「我們以前展現了良好的和睦共處,但諸多的暴力事件卻造成和諧的土崩瓦解。然而,我們要在彼此之間重新實現精誠團結,這將敦促人們省思並接受所有的宗教和種族,視之為一體。我們祝福並讚賞天主教會為促進各宗教和睦共處所採取的行動。」

科倫坡明愛會自2015年起推動了5個跨宗教論壇,不同宗教的領袖都熱烈參與。在這個計劃的框架下,他們組織了許多共同的活動,在團體內促進宗教間的和諧,支持和平與修和。

參與論壇的天主教徒拉克馬利(Indika Lakmali)見證說:「此刻我們國家沒有各大宗教的真團結,但我們可以向社會表明我們必須和睦共處,教導我們的子女尊重所有宗教,與眾人結交朋友。」

論壇的佛教徒與會者費爾南多(Priyanka Fernando)強調,「人人互為弟兄姊妹」,務必活出這友愛精神。為此,該論壇鼓勵人們一同慶祝主要的宗教節日,諸如天主教聖誕節和佛教新年,好能「加深彼此的關係」。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017年8月2日週三要理講授全文:教會生活是光明的感染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8月2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基督徒的希望,透過古老的聖洗禮儀解釋基督徒希望與基督光明的關係。教宗稱教會生活就是光明的感染。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曾經有一段時間聖堂都是朝東而建的。人們從西邊的門進入聖所,朝東走向祭台。這對古人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是一種寓意,但在歷史演進中漸漸消失了。我們現代的人非常不善於領悟宇宙的偉大標記,幾乎從未覺察到類似的細節。西方是日落之處,是光明消失的地方。東方則是黑暗被第一縷曙光打敗的地方,這讓我們想到基督,由高天向我們照耀的旭日(參閱:路一78)。

古代的聖洗禮儀要求候洗者首先面向西方宣誓自己的信仰。在這樣的姿勢中他們被問道:“你們棄絕魔鬼,及魔鬼的一切行為和誘惑嗎?”候洗者一起答道:“棄絕!”然後,他們面向後殿,朝向東方,光明誕生的地方,候洗者再次被問道:“你們信天主聖父、聖子及聖神嗎?”他們答道:“我信!”

在現代,這個禮儀的魅力有所減少,我們失去了對宇宙語言的敏覚。但這種依循洗禮詢問傳統而舉行的信仰宣誓被保留了下來,成了幾件聖事的固定部分。無論如何,它的意義始終不變。那麼,成為基督徒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注視光,在光中繼續宣認信仰,即使世界被籠罩在黑夜和陰暗時依然如此。

基督徒並未免於內外的黑暗,並未脫離世界,但藉著聖洗聖事所領受的基督的恩寵,他們成了“定出方向”的男人和女人:他們不相信陰暗,但相信陽光;不屈服於黑夜,卻希望黎明;不被死亡所擊敗,卻渴望復活;他們不被惡所折服,因為他們始終信賴善的無限能力。這正是我們基督徒的希望!耶穌的光,耶穌以祂的光帶給我們的救恩將我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

我們相信天主是父親:這就是光!我們不是孤兒,我們擁有一位父親;我們的父親是天主。我們相信耶穌降臨在我們當中,走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陪伴窮人和脆弱者:這就是光!我們相信聖神為了人類和世界的益處日夜勞作,即使是歷史上最大的痛苦也將被消除:這就是每天清晨重新喚醒我們的希望!我們相信每個情感、每個友誼、每個善意,以及每個愛,即使再微小和不起眼,有一天也能在天主內達致圓滿:這就是推動我們熱情接納每天生活的力量!這是我們的希望:生活在希望中,生活在光明中、在天主父的光明中、在救主耶穌的光明中,推動我們在生命道路上不斷前行的聖神的光明中。

此外,聖洗禮儀的另一個美好標記提醒我們光明的重要性。在禮儀結束時,嬰兒受洗者的父母,或成年受洗者本人領受一支蠟燭,並從復活蠟燭點燃。在復活前夕彌撒中,復活蠟燭進入漆黑一片的聖堂,以彰顯耶穌復活的奧跡;眾人紛紛從復活蠟燭上點燃自己的蠟燭,並把這燭光傳給周圍的人。這象徵著耶穌復活的喜訊在眾基督徒生活中漸漸傳揚開來。我用一種較為強烈的語氣說,教會生活是光明的傳染!我們基督徒擁有多少耶穌的光明,教會生活中就有多少耶穌的光明,教會生活就有多麼活躍。教會生活是光明的傳染!

我們對彼此最美好的勉勵就是始終牢記自己的洗禮日。我問你們:你們中有誰記得自己受洗的日子?你們不必回答,因為有人會感到慚愧!你們想想,如果忘記了,今天我給你們留一個家庭作業,回去問你的媽媽、爸爸、嬸嬸、叔叔、奶奶、爺爺:“我是哪天受洗的?”之後再不要忘記了!明白嗎?你們會做嗎?今天的功課就是弄清楚並記住自己領洗的日子,自己重生的日子,光明的日子。請允許我這麼說,在那一天我們被基督的光明感染。

我們誕生了兩次:第一次是本性的生命;第二次是在聖洗池與基督相遇的生命。我們在那裡死於死亡,好在這世界上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在那裡成了未曾想像過的新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大家應該散發在受洗那天被傅予的聖油的馨香。在我們內,耶穌的聖神在生活和工作,祂是眾弟兄姐妹的長兄,是所有反對黑暗與死亡必然性的人的長兄。

一個基督徒若能成為真正的“克里斯託福羅”(cristo-foro),意思是世上“攜帶基督的人”,這將是多大的恩寵!對於那些正在經歷哀傷、絕望、黑暗和仇恨境況的人而言更是如此。我們可以從諸多細節中意識到這一點:例如一個基督徒眼神中閃爍的光芒,即使在最複雜的情況中依然從容不迫,經過多次沮喪後始終願意重新去愛。在未來書寫我們今天的歷史中,人們會怎樣敘述我們呢?他們會說我們有希望的能力,還是說我們把自己的燈放在斗底下?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聖洗,傳播希望之光,聖洗聖事就是希望的開端,那份對天主懷有的希望,我們就能把生命的意義傳給後代子孫。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