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9/29

-

-



教宗方濟各與哥倫比亞耶穌會士談話:恩寵不是一種意識形態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在今年9月6日至11日牧靈訪問哥倫比亞的機會上,於10日在卡塔赫納(Cartagena)會見了當地的耶穌會士,與他們進行了親切交談,主題之一是關於“天主子民”的思想。《公教文明》期刊9月28日刊登了教宗那次談話的内容。

教宗指出,我們有時持有為子民和向子民福傳的心願,卻沒有接觸天主子民。“一切為子民,但與子民沒有半點關係。這種態度終究還是一種自由主義和啟蒙運動的福傳觀念。《教會憲章》給這種觀念當頭一棒,闡明教會是天主的聖潔子民”。

“因此,如果我們願意感受到教會,我們就必須感受到天主子民。當我們今天談及子民時,我們必須當心!因為有些人會說:‘你們終會成為民眾主義者。’他們於是就煞費苦心地加以論證。”

“不過,我們需要明白,‘子民’的概念並不屬於一種邏輯範疇。誰若想以邏輯公式談論子民,他就會陷入一種帶有啟蒙運動和自由主義,甚或‘民眾主義’色彩的意識形態,最後把子民封閉在一個意識形態的公式内。子民屬於一種奧秘範疇。為能了解子民,我們需要深入其内,需要從内部陪伴他們。”

教宗於是闡明:“成為教會,做行走中的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這要求牧人隨從子民的現實行走,這種現實並非意識形態,而是具有生命力和活的現實。天主在子民生命中彰顯的恩寵不是一種意識形態。”

 “當然,許多神學家可能會對如何認識這個課題作出許多重要的解釋。但我要說的是,恩寵絕不是一種意識形態:恩寵是一種擁抱,一種更偉大的事物。”

教宗說:“當我經過如同卡塔赫納這樣的地方時,看到人們盡情地表達,我意識到這正是天主子民的表達。當然,也有些人會說那是民眾迷信。我奉勸這些人去閲讀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的教導,其中的第48號提到這危險,但也指出民眾的許多美德。”

“保祿六世說,民間宗教情愫有它的限度,容易走向迷信。但他也說,‘如果善於疏導,它會擁有豐富的價值,表現一種對天主的渴望,祂是只有單純和貧窮的人才能認識的天主’。”

“天主子民有嗅覺。他們有時可能表達得不好,有時也會出現錯誤。然而,我們當中是否有人能說:‘上主,我感謝祢,因為我從未犯過錯誤’?沒有人能這樣說。”

教宗最後指出牧人應有的態度,説道:“天主子民有嗅覺。我們牧人的職責有時也得跟在子民後面走。牧人必須秉持這3種態度:走在前面,標明應走的道路;走在中間,好能認識子民;走在後面,不讓任何一個人落在後面,而且讓羊群去尋找道路。羊群能覺察出好牧人。牧人必須以這3種態度不斷行走。”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良心的懊悔是救贖的症狀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28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勉勵信徒說實話,意識到自己的罪過,向上主懺悔,求得寬恕。

當天福音記述黑落德聽到有關耶穌的事後,心感不安(路九7-9)。教宗說,有些人把耶穌與洗者若翰和厄里亞聯繫起來,也有人說祂是一位先知。黑落德不知道該想什麼,但是他“內心有所感觸”,“不是好奇”,而是“一種良心的懊悔”。他想要見見耶穌,“好讓自己心安”。他想要看耶穌顯奇跡,但是耶穌不在他面前“表演”,他於是把耶穌交給了比拉多。耶穌付出的代價是死亡。良心的懊悔不只是“單純的記得某些事情”,而是“一個傷疤”。

教宗說:“我們在生命中做了壞事,傷害了人,這就是一個傷疤,一個隱藏的傷疤,別人看不到,甚至連我自己也看不到,因為我對它已習以為常,時間久了就麻木了。但它在,在裡面,有人去觸碰它。當傷疤有痛感時,我們就感到良心不安。不僅意識到自己做了壞事,也感覺到傷痛。我的心,我的身體和我的靈魂都感覺得到。為了不再感到這些傷痛,就會出現一種掩蓋傷痛的誘惑。”

“感覺到良心在指責我們,並對我們說些什麽,是一份恩寵”。然而,“我們都不是聖人”,但我們卻都在注視“他人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罪過。

教宗說:“我們應該給傷疤‘施洗’,請允許我用這個詞彙,就是說給它起個名字。你的傷疤在哪裡?‘神父,我如何做才能把它拔出來呢?’‘首先要祈禱:上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上主會聆聽你的祈禱。之後,你要審查你的生命。‘如果我沒有發覺疼痛或不知道疼痛在哪裡,症狀從哪裡來,我該如何做呢?’‘你要請人幫助你走出來;讓傷疤出來,然後給它取個名字’。我在良心上懊悔,因為我做了這件真實的事。這是在天主前真正的謙卑,天主會為具體的事感動。”

教宗解釋道,這種具體性在孩子們的告解中清楚地體現出來。說出做過的具體的事能引出“真理”。“這樣就能獲得痊癒”。

“我們要學會指責自己。我指責自己,感覺到傷疤的疼痛,盡力去發掘這疼痛的症狀來自哪裡,然後指責自己。你不要害怕良心上的懊悔:這是救贖的症狀。我們要害怕的是遮蓋、掩藏和隱瞞良心的懊悔。這樣上主就會治癒我們。”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使我們“有勇氣指責自己”,好能走在寬恕的道路上。

inizio pagina

聖座出席聯合國打擊人口販運會議:各國應檢視國家內部助長此罪行的因素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Paul Richard Gallagher)總主教9月27日出席聯合國大會有關打擊人口販運的高級別會議,呼籲各國真心誠意檢視國家內部助長全球人口販運的因素。全世界有數千萬名人口販運受害者,他們被強迫勞動,遭到性剝削,受雇為童兵,或者受到其它各種形式的剝削。

加拉格爾總主教呼籲國際社會透過誠實的分析,勇敢指認所有剝削形式,尤其是傷害婦女和少女的剝削形式的「文化因素」,諸如色情影像和賣淫。這類因素「助長性衝動,將他人貶低為取樂的物品,而非視之為人」。

聯合國2010年通過了《打擊人口販運的全球行動計劃》後,此罪行仍日益猖獗。雖然民眾在這段期間愈加意識到人口販運的挑戰,但「這是個微乎其微的安慰,因為我們的承諾和努力,與受害者的現實處境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而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169項目標中有3項表明要剷除這個反人類的罪行」。加拉格爾總主教引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鄭重宣言固然必要,但還不夠。我們必須將打擊這可憎罪行的承諾化為行動,儘快終止人口販運等弊端。」

國際社會在「辨識人口販運現象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上,已取得長足進展」。然而,「使人變得脆弱的因素正在不斷惡化,其中包括導致強迫移民和難民危機的武裝衝突」。

加拉格爾總主教說:「由於受害者深受創傷,我們必須更加承認重建工作不能只是短期計劃,更需要長期投資,方能為受害者提供所需的治療和培育,幫助他們回歸自力更生的正常生活。」

至於把人口販子繩之以法,加拉格爾總主教指出,國際社會雖然在這點上有所進步,但仍有太多有罪不罰的情況。不過,各國政府、政府機構、學術單位、媒體、公民社會、私營部門和宗教團體已增進夥伴關係,攜手打擊人口販運現象。天主教會積極投入這項使命,舉例而言:許多國家的警長和主教同心協力,組成國際聯盟「聖瑪爾大團體」;修女們成立的「塔里塔古木」組織已遍布全球70個國家。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9月28日

◊  

與耶穌相遇會轉變我們的生命,使之充滿意義。

Incontrare Gesù può dare una svolta decisiva alla nostra vita, riempiendola di significato.

Encountering Jesus can give a decisive direction to our life, filling it with meaning.

Iesum cum nos convenimus vitam nostram prorsus commutamus eamque usquequaque complemu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vatiradio.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