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2/01

-

-



帕羅林樞機:有建設性的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努力尋求一種真理的集成和可行的途徑,以此回應中國國内外的信友們合情合理的期待。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1月31日接受意大利《新聞報》訪談,強調了上述觀點。他說:“在中國沒有兩個教會,卻有兩個蒙召逐步走向修和的信徒團體。”

新聞室主任伯克前一天1月30日發表聲明,指出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教宗與聖座沒有不一致的思想和行為。帕羅林樞機對此説明,教宗“親自關注目前與中國政府當局的接觸,所有他的合作者都與他同心合意,沒有任何人私自行動”。

樞機解釋道,“正在展開的談判”所遵循的路線是“有建設性地敞開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同時也考慮到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寫給中國天主教徒信中的指示,即“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並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

聖座國務卿並不迴避在中國的教會生活中繼續存在“許多問題”,它們“無法同時得到解決”。針對最近出現的爭論,樞機強調:“若主教的人選是個關鍵問題,我們就不能忘記教會的自由和主教任命經常是聖座與其它國家關係上的主要議題。”

“透過目前的接觸與中國開啟的進程正在逐步展開,當然還會出現許多意外和新的緊急情況。但任何人都不能聲稱對一切問題都持有完善的解決途徑。需要時間和耐心,讓這兩個團體内彼此造成的許多個人創傷得以癒合。”

帕羅林樞機也表達了他的期望,説道:“若上主願意,我們談的將不再是在中國教會的‘合法’與‘非法’、‘地下’與‘官方’的主教,而是弟兄彼此相遇,重新學習合作與共融的言語。倘若缺乏這樣的經驗,在中國的教會又如何能重振福傳旅程,將上主的慰藉帶給他人呢?倘若沒有寬恕的意願,便意味著還有其它需要維護的利益,但這不是一種福傳願景。”

至於有人擔心在這種情況下過往和現在的苦難會遭到遺忘,帕羅林樞機回應道,此刻務必在“天主的助祐下,將經歷許多嘗試的人力和精神資本,投注於創造一個更祥和、友愛的未來”。樞機保證,“教會絕對不會忘記中國天主教徒過往和現在的磨難與痛苦,這一切為普世教會是一大珍寶”。

帕羅林樞機接著對中國天主教徒說:“我們與你們同在,不僅藉著祈禱,也藉著每天在這圓滿共融旅途中陪伴和支持你們的努力,與你們同在。為此,我們懇請你們,任何人都別緊抓著對立精神譴責弟兄,或是利用過往為藉口,煽動新的怨恨和封閉。相反地,我們期許每個人都懷著信賴之情展望教會的未來,超越各種人的限度。”

最後,關於教會內部批評聖座對中國當局政策的聲浪,聖座國務卿支持不同意見的合理性,但必須“力求建設共融,而非製造分裂”。倘若抱持不同意見是合情合理的,那麼就“沒有任何個人觀點”可以“被當成唯一解讀中國天主教徒益處”的方法。為此,“聖座竭力找出一個真理的集成和一條可行的道路,以滿足中國內外信友的種種合理盼望。為能一同發現天主對於在中國的教會的計劃,需要更大的謙卑和信德的精神。所有人需要更加謹慎和克制,以免陷入無益的爭論,這會傷害共融並奪去我們對更好未來的希望”。

inizio pagina

教宗公開接見:在彌撒中不能用報紙代替讀經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1月31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當天以彌撒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中,展開關於聖道禮儀的小單元,強調天主藉著《聖經》與祂的子民對話,因此,在禮儀中不可忽略讀經或用其它文章代替讀經,例如閱讀報紙上的消息。此外,讀經員應當得體,在彌撒前做好準備。

教宗表示,在彌撒聖道禮儀時﹐天主聖言成了活的話語,“向那以信德聆聽的人提問”。我們聚在一起聆聽天主對我們做過什麼,還將打算做些什麼,我們不能迷失在無聊的評論或喋喋不休中,卻應在沉默中敞開心扉聆聽聖言,然後將我們所聽到的“付諸實踐”。

教宗說:“我們需要聆聽聖言!這其實是一個生活的問題,有一句聖經金句精闢地表達了這個觀點:“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四4b)。天主的話賜給了我們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稱聖道禮儀就是耶穌為滋養我們精神生活而擺設的‘宴席’。”

教宗繼續說,答唱詠的作用乃是幫助我們在聆聽聖言後進行默想。為此,“聖詠應該透過歌唱,或最起碼是重複誦念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樣地,在禮儀中宣讀相同的讀經,彰顯和促進了教會的共融,伴隨我們每個人的旅途。“我們於是就能明白,有些主觀的選擇,例如忽略讀經或以非聖經文章替代讀經是被禁止的。我聽說有人讀報紙是因為當天有新的消息。不!天主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報紙我們可以隨後再讀,在禮儀中我們只誦讀天主聖言,因為上主在和我們說話。若用其它東西代替天主聖言,將減弱和損害天主與祂子民在祈禱中的對話。”

此外,讀經台要莊重,需使用讀經本,要有好的讀經員和歌詠員。教宗強調:“我們要安排得體的讀經員,需要那些讀得懂,而不是讀完也不知所云的人。好的讀經員應該在彌撒前做準備和排練”,這樣才能營造便於靜默的氣氛。“我們知道上主的話語是我們不迷失自我的必要幫助,是照亮我們腳步的燈,是我們旅途中的一道光明”。

教宗最後總結道:“倘若在禮儀中得不到天主聖言定期的滋養和啟發,我們怎能面對塵世的朝聖之旅,以及旅途中的辛勞與考驗?我們沒有在內心接納聖言的種子並讓它結出果實而只是用耳聽,是不夠的。天主聖言在我們內形成一個路徑。我們用耳朵聆聽聖言,聖言則進入我們內心。我們不應把聖言留在耳邊,而應當讓它深入心靈,再由心而轉向手,最後落在善行上。這就是天主聖言的路徑:從耳朵到內心,再到雙手。我們要學會這麼做!”

inizio pagina

教宗頒布《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改革公教高等教育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1月29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真理的喜樂》(Veritatis gaudium)宗座憲令。藉著這道憲令,教宗要求教會高等院校實施改革,尋求真理。教宗強調,真理“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耶穌自己,那身為生命和人類之光的天主聖言”,“這正是教會不斷以常新的熱忱履行自己的使命,在耶穌的激勵下進行見證和宣講的喜樂”。

教宗首先指出,在全球性社會-文化改變的背景下,人類學和社會-環境呈現危機,教會高等教育因此急需進行“明智和勇敢的更新”,好能在這歷史時刻履行“一種更加有效的使命”,如同《福音的喜樂》勸諭所倡導的那樣。

一個走出去的教會必須讓全體天主子民參與更新的使命,因此教會學術機構今天“不應只是培育司鐸、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積極分子的場所,也應成為一所上天安排的文化實驗室,讓教會藉此詮釋那來自耶穌基督的事實,從聖神藉以充實全體天主子民的智慧和知識的恩典中汲取養分”。

教宗指出,這需要實行“一種徹底的轉變”,“一種勇敢的文化革命”,“全世界的公教高等院校都蒙召成為福音的酵母、鹽和光,守護教會的聖傳,促使教會日益向新前景和新倡議開放”。哲學和神學能使我們獲得及增加智慧,啟迪我們的意志,但惟有藉著開放和謙卑的心智,它們才能結出碩果。

教宗於是指出公教高等教育能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作出貢獻的4項準則。首先,宣講基督的核心應具備默觀與靈性、知識與生活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以常新和永遠充滿魅力的耶穌的福音喜訊為準則,使福音在教會和人類生活中越來越能更好地實際生活出來。

其次,公教教育應與信友或無信仰者進行“全方位對話”。但這“並不是一種純屬策略上的態度”,而是一種“相遇的真正文化”。“所有真實和充滿活力的文化在天主愛所有受造物的光照下,彼此交換各自的恩典”。

第三個準則,乃是遵循“知識的整體性原則,在天主啟示的光照下以智慧和創意從事跨學科的研究”。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的愛德》通諭中指出,今天“缺乏智慧和思考,沒有能力提供一種具有指導性綜合能力的思想”。教宗方濟各解釋道,具體地說,這就是公教教育能發揮作用的特殊使命,好能在文化和人文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第四,也是最後一個準則。教宗要求教會學術機構在世界各地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建立聯絡網,培養和促進教會學術研究,與不同國家及不同文化和宗教傳統的學術機構攜手合作,共同研究今日人類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inizio pagina

聖座桑德里樞機:落實宗教自由的奮鬥離成功還很遙遠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桑德里樞機元月30日傍晚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出席一場有關宗教自由的會議,並發表開幕致詞。樞機指出,「落實宗教自由的奮鬥離成功還很遙遠」;宗教自由的殉道者鼓勵我們「以信徒的態度」應對這些挑戰。本次會議是由英國駐聖座大使館舉辦,英國外交與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艾哈默德勛爵(Lord Ahmad of Wimbledon)也在場。

桑德里樞機首先分享了一個令他刻骨銘心的經驗。樞機於2015年在伊拉克巴格達拉丁禮主教座堂遇見了一個名叫優素福(Youssef)的青年:他的父親拋棄他的母親後,母親被迫改嫁給一名穆斯林;當年未滿18歲的優素福雖然自幼領洗,並以基督徒的身分成長,戶口登記處卻把他註記為穆斯林。

樞機解釋道,在伊拉克一名青年或成年人無法更改宗教。「在我們的西方環境中,很多人或許會勸勉這名青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信仰,文件上寫什麼無所謂,甚至可能有人會建議他說,不做基督徒比較容易求職就業,尤其是在公家機關」。然而,這對優素福而言不是被歸類為哪個宗教的問題,而是關乎他的「歸屬感」:「我是一名基督徒,並且爭取我的這個身分得到認同。為達成這目標,我要請求協助!」

這個強烈經驗令桑德里樞機明白,「誰若感到這項基本人權受到懷疑,就為我們見證了對天主的深切依附,並從他的內心深處激發一種『將自己奉獻於天主』的能力;這對我們過於安逸的西方信仰有所裨益」。

此外,桑德里樞機也提及,聖座曾多次以觀察員的身分在不同國際組織發表有關宗教自由的講話。「這些講話不僅是為保護許多成為迫害目標的基督徒」,更要促進所有人的這項權利得以落實。這是一場「屬於全人類並為了全人類」的戰役,其根基扎在福音內。在西方必須思索的則是,「面對某些違背個人最深信念的生物醫學案件,良心反對權應當得到尊重」。

inizio pagina

意大利明愛會:全球飢餓人數有所增長

◊  

(梵蒂岡電台訊)聯合國2017年的報告顯示,世界上營養不良和因饑餓而死亡的人數再次出現增長。報告指出,全球饑餓人口有8.15億,他們中很多是孩童。這數字比上一年多出3800萬,其中23%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在這情況下,意大利明愛會元月30日在甘地遇害70週年的機會上發布了一份資料,指出全球經濟體系不斷出現矛盾的現象,並再次推動已宣布和建議的“人類大家庭,人人有食物”的活動。這活動是2015年由世界各地教會所推展的。

該資料也指出,未解決的“食物的權利”問題是與暴力和以“丟棄文化”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分不開的。這種文化造成世界上不公平的現象,為此有必要在這方面加以介入。非洲聯盟第30屆首腦會議近日在世界糧農組織的支持下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迪斯阿貝巴召開,教宗方濟各在此機會上致函與會者,呼籲非洲各國團結互助和彼此合作,使非洲人民免於饑餓威脅,重新恢復人們的尊嚴,尤其是通過特設的策略和計劃來推動農業活動、糧食生產和資源重新分配。

非洲地區的衝突和緊張情勢是導致人民面臨挨餓的一個原因。自2017年初起,明愛會網絡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南蘇丹和烏干達等東非國家,透過120多個項目幫助了350多萬人,總計1.14億歐元。除了糧食安全和獲取飲用水需要幫助外,正如甘地所教導的,還可通過尊重、對話、調解和藉由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來進行協助工作。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1月31日

◊  

耶穌是我們的中保,祂不僅使我們與天父修和,也與彼此和好。

Gesù è il nostro mediatore e ci riconcilia non soltanto con il Padre, ma anche tra di noi.

Jesus is our mediator, who reconciles us not only with the Father but also with each other.

Iesus Mediator est noster et nos reconciliat non solum cum Patre, sed etiam inter nos.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