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2/22

-

-



聖座四旬期第六場避靜默想:耶穌接納世界上所有的淚水

◊  

(梵蒂岡電台訊)淚水表達出對生命和建立關係的渴望。托倫蒂諾(José Tolentino de Mendonça)神父2月21日上午在四旬期第6場避靜默想中向教宗和聖座部會首長們闡述了上述主題。神父以《福音》和幾位作家為依據,重申淚水在人的生命及人與天主的關係上所具有的意義。

神父提到,《福音》記述了許多婦女的事跡,她們在生活環境、經濟狀況及年齡上彼此相異,卻以各自的方式傳播福音。她們的方式就是服務,從來不提出給耶穌“設圈套”的問題。但傾注淚水卻是她們的共同點,以此表達她們因興奮、矛盾、喜樂及創傷而抒發的情感。

“淚水所道出的乃是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祂臨在於我們的挫敗中,與我們相遇。《福音》也記述了耶穌哭泣的情景。耶穌承受了我們的狀況,成了我們當中的一員,因此我們的淚水也與祂的淚水匯合在一處。耶穌的確攜帶著這些淚水。祂哭泣乃是與我們為伍,接納且承受了世界上所有的淚水。”

托倫蒂諾神父指出,正是《福音》中的婦女給予了淚水名正言順的地位,闡明這種表達的重要性。無信仰者心理分析學家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曾說,當一名憂鬱症病患撲到沙發上痛哭時,這正是在發生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他開始遠離自殺的誘惑,因為淚水道出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對生命的渴望”。

自孩童起,我們的哭泣就已表達對建立關係的渴求。許多聖人,如聖依納爵也曾流了不少眼淚。哲學家喬蘭(Cioran)表明,在最終審判時只有淚水具有分量,因為眼淚使我們的形成具有永恒意義。宗教的恩典正在於教導我們懂得哭泣:在我們經過了人性生活後,淚水能讓我們成聖。

“我們的生平也能透過淚水來敘述。我們有喜樂、歡慶和激動萬分的時日,也有感到陰暗、内心痛苦、被遺棄和懺悔的黑夜。我們思量我們所傾注的淚水,那些令我們喉頭哽塞的淚水,而那未曾流出的淚水又使我們心情沉重,或仍舊讓我們感到壓抑。我們因那些未哭出的淚水而痛苦。天主知道這一切,將這些淚水視為一份祈禱而加以悅納。我們因此要信賴,別在祂面前收起眼淚。”

托倫蒂諾神父接著表示,傾注淚水也是一種尋求建立關係的表達。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監獄内已耗損了雙眼,失去傾注淚水的能力,但他並未失去對正義的渴望。

我們在哭泣時儘管努力不讓別人看到,但事實上我們卻總是在哭泣,希望別人能夠看到。“正是對別人的渴求令我們哭泣”。試想,一位朋友來了,我們感受到能夠讓自己内心深處的情感自由奔放。

托倫蒂諾神父最後提及那個在耶穌面前哭泣,用自己的淚水為耶穌洗腳的婦人。這個令人難忘的場面卻引起宴請耶穌作客的主人西滿的批評,但他沒有為耶穌做任何事。“耶穌意欲贊許的正是那婦人未曾有過的款待”,因為“淚水表達了她的渴求,我們應當向她學習”。

inizio pagina

聖座四旬期避靜第五場默想:耶穌在加爾瓦略山的渴今日依然具有真實意義

◊  

(梵蒂岡電台訊)在加爾瓦略山上,耶穌生理上的口渴是“祂降生成人的證據”、“祂的死亡具有真實意義的標記”。這一象徵性和精神上的渴是我們把握祂生命和死亡之深刻意義的“關鍵所在”。葡萄牙籍神學家托倫蒂諾(Josè Tolentino de Mendonça)神父2月20日下午在羅馬近郊阿里恰(Ariccia)第五場四旬期默想中如此表示。在這場默想中,教宗方濟各和聖座神長們一同省思了“耶穌的口渴”。

托倫蒂諾神父解釋說,除了加爾瓦略山的敘述,聖史若望還三次提到“口渴”。首先在遇見撒瑪黎雅婦人時,耶穌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若四13-14)。之後在關於生命食糧的聖訓中,耶穌宣稱:“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六35)。最後在帳棚節期間,耶穌宣布:“誰若渴,到我這裡來喝罷!”(七38)。

講道神師對這三次口渴一一解釋說,“在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中,我們絕不能忽視角色的轉換”:耶穌要求給祂喝的,但恰是祂能提供喝的。“然而,撒瑪黎雅婦人沒有立即明白耶穌的話,認為耶穌指的是生理上的口渴。但從一開始耶穌就在談論靈性的意義。祂的渴始終指向另一種渴,正如祂向婦人解釋的:‘若是妳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妳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妳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賜給了妳活水’(若四10)。”

同樣地,在加爾瓦略山上,耶穌表明祂想要喝水,人們並沒有馬上理解,給了祂醋而非水。耶穌一嚐了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帶領默想的神父對此評論道:“口渴是耶穌完成祂救世工程的封印,同時也表明祂強烈渴望賜予聖神的恩典,也就是能夠從根本上為人心止渴的真正活水。”

再回到關於帳篷節的福音章節。福音明確指出,口渴“指的是相信耶穌”,要喝水“就去基督那裡”。“事實上,耶穌所說的渴是一種生命的渴,這種渴因著把我們的生命歸向祂的生命而止息。口渴就是渴求祂。因此,我們蒙召把基督作為生活的中心:走出自己,在基督內尋找給我們止渴的水,同時克勝那導致我們患病和暴虐的誘惑,即自我參照的誘惑。”

總言之,耶穌的渴“讓我們理解居住在人心中的渴望,讓我們為這渴望服務”,並對“天主的渴、意義和真理的缺乏,以及每個人心中想要得救的願望”作出回應,“即使這個渴望是模糊不清的或被生活的碎片所掩埋”。

一如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所教導的,耶穌所說的“我渴”寄居於每一間仁愛傳教女修會的聖堂,它們“不僅發生在過去,也活在今天”。為此,這位葡萄牙籍的神父特別告誡道,我們必須不斷地重新發現聖神,因為有時候我們是一個缺乏“活力”、“青春”和“喜樂”的教會,而這些都是聖神所賜的,“能使我們成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

托倫蒂諾神父最後總結了耶穌口渴的意義,說道:“祂的渴是打破了把我們封閉在內疚和自私中、阻止我們在內心的自由中前進和成長的鎖鏈。祂的渴釋放了隱藏在我們最深處的能量,讓我們可以成為和祂一樣的慈悲男女、和平工匠,不逃避我們破碎世界中的痛苦和衝突,卻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創建一個愛的團體和場所,為這個世界帶來希望。”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2月25日訪問羅馬聖哲拉旭一世堂區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將於2月25日主日下午4點訪問羅馬的馬莫羅橋聖哲拉旭一世教宗聖堂。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輔理主教迪托拉(Guerino di Tora)、聖哲拉旭一世本堂和副本堂神父屆時將迎接教宗。

教宗訪問堂區時將會見孩童、要理班的青少年、家庭、病患、年長者、窮人和明愛會工作人員。隨後與該堂區所接待的兩位來自甘比亞共和國的青年會談,為幾位信友聽告解,並大約在六點左右主持彌撒聖祭,結束此次訪問。

聖哲拉旭一世堂本堂神父若瑟·拉奇蒂(Giuseppe Raciti)日前向羅馬教區週刊(Roma Sette)表示,“得知教宗來探訪我們時,我無法以言語來形容我的興奮之情。我們的堂區團體也非常激動,正在作大量的準備工作,也為此祈禱,好能以最好的方式迎接教宗”。

該堂區建於1972年,平時有很多青年積極地參與堂區活動。要理班的孩子中有一位名叫朱莉亞的孩童,她是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地震的受害者。當時,朱莉亞在她們的住家倒塌時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妹妹焦爾賈尼。孩子們學要理的地方因此以朱莉亞命名。

聖哲拉旭一世堂區也在幫助250多名窮人,每週四為他們分發衣服和物品包。每週四開放食堂,為50多人提供早餐和午膳,他們中有很多人是在阿涅内公園附近的臨時避身所生活。每月的第二個主日完全奉獻於家庭,堂區家庭在上午10點的彌撒後聚集起來,共同面對各種問題。該堂區為回應教宗的呼籲成為“走出去的教會”,成立了4個基層教會團體,每個團體每週在家中聚會,閱讀和默想福音。  

inizio pagina

巴拿馬主教們呼籲為和平與青年付出努力

◊  

(梵蒂岡電台訊)巴拿馬主教們於2月5日至8日召開第207屆常規全體大會,在福音和教會訓導的光照下,省思教會及社會在2018年內的現況與挑戰。在會議結束的公告中,巴拿馬主教們鼓勵天主子民參與2月23日的祈禱守齋日活動,勉勵教會聆聽所有青年的聲音,並感謝教宗方濟各選擇在該國舉行下一屆世青節全球聚會。

面對世界許多地方曠日持久的衝突悲劇,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民不聊生,巴拿馬主教們表示:「我們堅信,祈禱的力量必使我們的希望不被奪走,始終期盼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天主的助祐下成為可能的:彼此對話與修和,以找出有效的解決之道來化解人類當前的危機。」

有鑒於教會將於今年10月召開第15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主題為「青年、信德與聖召分辨」,巴拿馬主教們強調,教會此刻迫切需要聆聽所有青年的聲音,不分天主教徒與否,以便於了解他們的渴望、夢想和挑戰。巴拿馬主教團青年事務負責人奧喬加維亞(Manuel Ochogavía B.)主教將出席本屆世界主教會議。

此外,對於教宗方濟各滿懷信任地選擇在巴拿馬舉辦2019年元月的世青節活動,巴拿馬主教們向教宗致以感激之情,並寫道:「世青節是提供給青年們應享有的空間的獨特時機。我們知道,倘若沒有青年作主角,任何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計劃都無法實現。我們務必提供給他們各種機會,讓他們得以在社會和教會中推動他們所要求的變革。人類的當下和未來在於青年。」

inizio pagina

美國製造人羊混合胚胎,引發新的倫理與科學質疑

◊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某些科學研究員在加州製造了一個人與羊的混合胚胎,也就是羊的胚胎裡帶有人類幹細胞的前分化細胞,以期在動物體內製作人類器官移植可能需要的組織和器官。意大利臨床遺傳學家、羅馬天主教大學醫學系教授、宗座生命科學院成員科隆博(Roberto Colombo)神父對此表示,「這些研究引發種種科學困惑,人們嚴重質疑其道德正當性,因為那注入羊胚胎的人類幹細胞,可能來自為此製作並刻意銷毀的人類胚胎」。

這種科學研究不同於蘇格蘭此前的一個案件,即:從接受腫瘤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的婦女身上取出卵母細胞,在試管中培養成熟。科隆博神父指出:「在治療後保留生育力的立意固然良善,但是將卵細胞用來人工受孕,乃至於可能複製人類,則是無法接受的結果,因為生育必須透過一男一女愛的結合達成,並尊重胎兒的尊嚴。」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