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3/13

-

-



聖座教義部部長:教宗方濟各教導我們接近民眾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傳播秘書處3月12日下午舉行新書發布會,介紹梵蒂岡書局出版社發行的“教宗方濟各神學”論集,以此慶祝教宗方濟各當選5週年。幾位國際知名神學家在會上發言,其中包括聖座教義部部長,耶穌會士路易斯·拉達里亞(Luis Francisco Ladaria Ferrer)總主教。

拉達里亞總主教日前接受梵蒂岡新聞網專訪,談到他作為耶穌會士與教宗方濟各的往來、作為教義部部長與教宗的合作,以及當今教宗對他的啟迪。以下是訪談內容。

問:拉達里亞總主教,您與教宗方濟各都是耶穌會士,您認為這有助於你對教宗的了解與合作嗎?
答:顯然,教宗與我在接受培育和所相識的人方面具有相似之處,這對我必然會有所幫助。實際上,過去我們彼此並不熟悉。在教宗當選之前我們只見過一面,當時他與阿根廷的其他主教們來羅馬述職。就如往常那樣,所有主教團在述職的機會上也會前來教義部,那時我還是這個部會的秘書長,我們在那個機會上初次見面。

至於我與教宗的相似之處是有的,這使我們的交往來得更加容易。不過,這是個偶然情況:教宗就是教宗!無論他是不是耶穌會士,這對於我都沒有改變,因為教宗乃是教宗!因此,我們雖都是耶穌會士,這對我們的工作能有所幫助,但這只是偶然情況,並非本質上的。

問:教宗方濟各今年1月底會見教義部的成員時曾表示,你們的使命具有“以牧靈為優先的面容”。這對您和你的助手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答:我認為,教宗的話並非直接涉及我們的工作本身,而是進行工作的方式。我們的工作顯然具有一種牧靈幅度。我們的任務是推動和捍衛信仰,宣講信仰。可想而知,這就是一個以牧靈為優先的角色。這個角色在於推動公教信仰,使這信仰越來越得到認識,而且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也要捍衛這信仰。

我多次聽說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擔任教義部部長時曾說,“我們必須捍衛信徒大眾的信仰,而非神學家們的信仰”。我認為這句話是一種非常有效和極為正確的直覺。因此,教宗方濟各要求我們的使命具有“以牧靈為優先的面容”,這句話的意義極為明確。

我們當然也負責對許多人都深有影響的教規問題,因此,這項工作也具有一種以牧靈為優先的角色。當然,這並非說我們不必下很大功夫研究檔案,而是說我們應經常牢記“救靈魂”這件事,始終將之作為我們工作的首要目標。

問:在紀念教宗方濟各擔任伯多祿牧職5週年之際,這位教宗對您作為司鐸、主教和聖座教義部部長的個人恩澤是什麼?
答:作為司鐸,我看到教宗這麼接近民眾,這麼接近天主子民。他是一位首先具有牧人面容的教宗,這對我和我們眾人而言是一份邀請,即我們也應成為及感受到自己是天主子民的牧人。教宗常說,牧人必須帶著羊的味道,這大大幫助我們感受到自己接近天主子民,為子民服務。

教宗也說,教會是一座金字塔,眾人都在基層,之上有某些人,但這些人理應服事眾人,而非眾人服事他們。否則,這就成了一座倒立的金字塔!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直覺。如果我們予以認真對待,使我們的牧職以牧靈為優先,我相信這對我們大家都會有助益。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加入耶穌會60週年:他的社會敏銳度打動人心

◊  

(梵蒂岡電台訊)自由、分辨、祈禱和社會敏銳度乃是教宗方濟各的卓越特質。耶穌會總會長蘇薩(Arturo Sosa)神父在貝爾格里奧教宗入會60週年之際向本台如此表示。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於1958年3月11日加入耶穌會,1969年12月13日祝聖為神父,1973年4月22日矢發末願。蘇薩神父強調,教宗方濟各是「全球性人物當中少數」真正意識到當前形勢的一位,他特別重視「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

教宗的這些特質反映出耶穌會的發展。耶穌會士尤其在梵二大公會議後遵循保祿六世教宗的訓導,致力於促進信仰、為社會正義奮鬥、與所有文化交談、向世界開放,並且格外關注保護大自然與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教宗方濟各在牧靈訪問期間,總是抽空會見耶穌會士。蘇薩神父指出,貝爾格里奧教宗「喜歡感到置身於耶穌會士弟兄們當中」,呼吸「家庭的空氣」;這「對眾人有所裨益」。

inizio pagina

教宗三鐘經:天主深愛著世人,即使我們身陷困境

◊  

(梵蒂岡電台訊)天主確實與我們同在,即使在我們感到孤單,陷入人生的困境,受到認命的誘惑之際也不例外。教宗方濟各3月11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如此表示。當天是四旬期第4主日、「喜樂主日」,彌撒禮儀的進堂詠邀請眾人滿心歡喜,因為「天主對人類的深情大愛」藉著基督的到來得到證實。

教宗解釋道,縱使情況看似「絕望」,天主仍會介入,賜給人「救恩與喜樂」;換言之,天主不會「袖手旁觀」,而是「參與我們的生活」,進入人類的歷史,藉由祂的恩寵給予人類「活力」與救恩。這是基督信仰宣報的深層主題。

為此,教宗勉勵眾人聆聽這個宣報,「抵抗誘惑」,切莫「過於自信、想要拒絕天主,主張完全脫離祂和祂的聖言」,因為當我們重拾「勇氣」、承認自己的原貌時,才能覺察到自己的脆弱和限度。

「我們可以理解,對明天的焦慮不安、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占據人心。這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尋求出路,有時走上危險的捷徑,諸如毒品、迷信或者招致災難的巫術儀式之類的旁門左道。認清自己的限度和脆弱大有助益,我們必須擁有自知之明,但不是為了灰心喪志,而是為了將這一切奉獻給上主;上主在治癒的道路上扶助我們,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從不讓我們孤立無援。天主與我們同在,因此我滿心『歡喜』,我們今天滿心『歡喜』。」

我們的喜樂在於對天主父的莫大望德,祂富於慈悲,賜給了我們祂的聖子,以拯救我們。教宗最後總結道:「儘管我們有許多憂傷,但我們若是真正的基督徒,那份望德就會存在,它是日漸成長的微小喜樂,帶給你安全感。當我們看到自己的限度、罪過和軟弱時,不該垂頭喪氣:天主在那裡親近我們,耶穌在十字架上治癒我們,這是天主的聖愛。我們要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在心中對自己說:『天主愛我。』你們別忘記這一點:天主的愛勝過於我們的軟弱、不忠和罪過。讓我們牽起上主的手,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然後向前邁進。」

inizio pagina

教宗訪問聖艾智德團體:跨越邊界和圍牆而重新凝聚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3月11日主日在聖艾智德團體成立50週年之際前往羅馬越台伯河聖母大殿(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訪問了該團體的總部。教宗勉勵他們“為福音而勇於履行新使命”,恢復邊緣地區的人性,透過友誼傳播福音,向世人展示“與最貧窮的人生活在一起時”生命才真正具有人性,創建一個誰也不是外鄉人的社會。

3月11日下午4點30分左右,教宗冒著傾盆大雨抵達越台伯河聖母大殿,聖艾智德團體主席因帕利亞佐(Marco Impagliazzo)在大殿前廣場迎接教宗。教宗方濟各感謝廣場上人們的慷慨,稱讚他們說,你們的心總是向每個人敞開,不按照個人喜好將人加以區分。教宗祝願眾人家庭幸福、夢想成真。

在越台伯河聖母大殿內舉行的會晤首先從聖道禮儀開始。之後,本堂神父(Marco Gnavi)尼亞維作了默想,四位代表向教宗述說了他們的經歷。與會代表包括聖艾智德團體的青年和貧窮朋友,透過人道走廊抵達羅馬的難民、老年人、“和平學校”的孩子們。這些人代表聖艾智德團體散佈世界各地的6萬名成員。

教宗勉勵他們在慶祝這個週年紀念時,不僅要回顧過去,更要“喜樂地表達對未來的責任”。談及聖艾智德團體的才華時,教宗將其概括為“祈禱、窮人與和平”,他在2014年6月15日訪問該團體時也使用了相同的詞語。教宗強調,在塔冷通的比喻中,有一個僕人因為害怕而沒有用他的塔冷通做投資。一如今天的世界,它“常常被恐懼和憤怒所困擾”,這恐懼總是針對“陌生人、與我們不同的人、窮人,把他們當作是敵人”。

教宗說,如果我們孤身一人時,即使我們是基督徒也“很容易陷入恐懼”。然而,你們的團體生活可以幫助你們與教會一同注視未來,因為你們的團體是梵二大公會議的女兒。教宗方濟各也關注諸多正在進行的戰爭,念及“敘利亞人民”的痛苦。

教宗然後談及該團體成立50週年,勉勵他們說,你們千萬不可說“這與我何干”,因為我們是所有人的兄弟姐妹,為此也是新世界的先知。你們要把這個週年紀念當作“一個基督徒的週年紀念”,而不是做預算的時間。“在這時期,信仰蒙召為福音變得更加勇敢無畏。勇敢不是一天的勇氣,而是每天耐心地在城市和世界履行使命。這使命指的是耐心地恢復邊緣地區被暴力和貧困撕裂的人性;通過人與人的友誼傳播福音;向世人展示與最貧窮的人生活在一起時生命才真正具有人性;創建一個誰也不是外鄉人的社會。這是跨越邊界和圍牆而重新凝聚的使命。”

教宗最後勉勵他們在這條路上勇敢地繼續前行。教宗說:“你們要繼續以‘和平學校’陪伴邊緣地區的孩子;繼續陪伴年長者,他們有時被視為遺棄者,但對你們而言是朋友。你們要為戰爭和饑餓難民繼續開通新的人道主義通道。窮人是你們的寶藏!”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3月11日

◊  

倘若天主沒有常常給予我們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Cosa sarebbe di noi se Dio non ci desse sempre un’opportunità per ricominciare di nuovo?

What would happen to us if God did not always give us the chance to start over again?

Quid esset de nobis si Deus usque non daret nobis opportunitatem denuo incipiendi?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3月12日

◊  

體驗與耶穌的相遇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向震懾人心的恩寵敞開自己。

Vivere l’incontro con Gesù è aprirsi al quotidiano scompiglio della grazia.

Living the encounter with Jesus means allowing yourself to be turned inside out by Grace every day.

Iesu occursum vivens cotidianae perturbationi gratiae patet.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