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5/07

-

-



教宗接見新慕道團:傳教使命源自你們的DNA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5日前往羅馬郊外的托爾韋爾加塔(Tor Vergata)大學參加新慕道團抵達羅馬50週年國際聚會。來自134個國家的成員出席活動,其中至少有16位樞機主教和90位主教。教宗強調,“使命要求我們走出去”向眾人宣講天主的愛是“忠信”的,祂的愛不會消退。

教宗概述了新慕道團的神恩和該團體在這50年以來所結出的果實。教宗指出,喜悅和生命的永恆訊息不能被關閉在抽屜裡,而應讓世界各個緯度和經度的人都聽到。因此,“使命是今日教會的優先事項”。

教宗繼續說,“使命要求走出去”,因為耶穌邀請我們成為“世上的朝聖者,去尋找那些仍未品嘗天主之愛的喜樂的兄弟姐妹”。教宗也表明,“為了宣講,我們必須有所捨棄”、“輕裝上陣”。“教會只有擺脫權力和金錢的束縛”、“擺脫凱旋和教權主義,才能以可信的方式見證基督使人獲得釋放”。

此外,使命“是複數的”,它要求我們培養一同前行的藝術,不屈服於“指點他人該怎麼走”的誘惑。教宗強調,“正如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走的路完全相同”,“在信仰和使命的道路上同樣如此”。“我們要一同前進,不一意孤行”,“不超前他人,不抱怨誰走得比較慢”。我們只有懷著這樣的耐心關切,才能“與他人分享自己領受的恩典”,重新發現自己屬於一個“門徒的教會”。

教宗說:“不要指望用論點來說服人,而要關注生活的吸引力;不要追求強加於人的能力,卻應具有服務的勇氣”:這就是“宣講的力量所在”。新慕道團具有這種“效法聖家之謙卑、簡樸和讚美的榜樣,在家庭中活出宣講聖召”的DNA。迄今為止,已經有600個家庭在世界各地履行傳教使命。

教宗最後勉勵新慕道團成員“對人類充滿熱情,成為每個人獲得喜悅的合作者,因關愛近人而具有威信,因親切友好而深得人心”。

教宗乘座車問候信眾前,新慕道團發起人基科·阿圭略(Kiko Argüello)介紹了每一個國家的代表團。在慶祝活動期間,教宗方濟各舉行了派遣禮,34個新傳道團(missio ad gentes)的負責人領受了教宗降福的十字架,之後他們將把福音帶到世界各地。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探訪宗座外交學院:在祈禱中找到外交活動的力量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3日下午私下訪問了宗座外交學院,在那裡主持晚禱並會晤了學院的師生們。目前有35位司鐸在此接受特殊培訓,準備在分布於全世界的聖座大使館和使團履行牧靈職責。

在公開交談中,該學院的學生們提出問題,教宗予以答覆。教宗強調,聖座的代表必須具有對話、調停和相遇的精神,向各方建議秉持開放態度。這項工作被稱為“祈禱的外交”,因為他們首先應在祈禱中找到力量和養分。

教宗坦承,聖座代表們推動修和與合一的工作經常在出現問題和困窘的環境中進行,實為不易。因此,這就需要一種扎實的培育。對每位司鐸而言,這項培育必須具備4個幅度,即靈性幅度、知識幅度、牧靈幅度,以及團體幅度。

在非正式會晤中,教宗與師生們談了各種議題,包括:下屆泛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性侵犯未成年人、與其它基督信仰教會及其它宗教的關係、教會的眾議精神和羅馬主教的角色,以及教會在世界各地的情況。教宗與學院師生共進了晚餐,然後返回梵蒂岡。

inizio pagina

桑德里樞機:若條件允許,教宗會立即前往敘利亞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將於7月7日前往意大利南部巴里(Bari),邀請中東地區各教會領袖和基督信仰團體一起為該地區的和平祈禱。聖座東方教會部部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5月5日接受本台採訪,談到他對這個事件的期望。

“我看到教宗自開始他的牧職起,就關注世界的苦難。這次將中東的天主教會和東正教會的宗主教們召集到巴里,著實是一項極具敏覺力的舉動,將世界的苦難,尤其是敘利亞、伊拉克和中東的苦難扛在自己肩上。教宗以此方式希望與各教會的領袖們一起祈求上主,如同兄弟一般。同時,他也向世界表明這個苦難,號召眾人追求正義與和平、尊重人性尊嚴,尤其是捍衛基督徒、遭受迫害的人,以及那些每日處於轟炸、屠殺、恐怖行動、復仇及分離環境的人。”

桑德里樞機也表示,一旦情況允許,教宗必會訪問敘利亞。“我堅信教宗必會前往那裡訪問。教宗擔心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在那個機會中所有聚集在一處,以及可能接近他的人會遇到不幸!為此,他還不能走出這一步,暫時無法訪問敘利亞和像伊拉克這樣的其它中東國家。”

“教宗訪問埃及時一切都很順利!我們需要看看安全條件是否允許他前往中東,因為若來到那裡舉行禮儀,卻與人群隔離,這無非會是一個‘戲劇性’事件,無法獲得將喜樂和希望帶給當地子民的成果。”

inizio pagina

貧窮耶穌聖嬰會會祖加辣‧菲修女榮列真福品

◊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Angelo Amato)樞機5月5日在德國亞琛為加辣‧菲(Clara Fey)修女主持了冊封真福典禮。亞琛是這位新真福的出生地,但她在文化鬥爭的年代不得不離開故鄉,前往鄰近的荷蘭,並在那裡蒙主恩召。

加辣修女經常對她的同會姊妹說:「我需要隨時依附著耶穌,就像葡萄的枝條那樣,否則我的信德就會枯竭。」她見證了唯有祈禱和服務近人能供應信德所需的持久生命力。對加辣修女來說,生命必不可少的兩個幅度就是祈禱和服務近人。她將二者融合為一,總是以基督為中心,在遇到的每個人身上看見基督,完全落實「存留在基督內」這句話。

阿馬托樞機對此強調:「加辣修女的芳表和教導至今仍鮮活地留在她姊妹們的心中。她們照顧貧困弱小者,實踐耶穌所說的『存留在我內』。只有當我們對有需要的人施行愛德時,我們才存留在基督內,基督也存留在我們內。」

加辣修女生長在一個富裕、虔誠又關懷人群的家庭裡。她的家人先後回應了上主的召叫,兩個兄弟是司鐸。此外,她的老師漢瑟爾(Luise Hansel)女士是皈依天主教會的詩人,為基督信仰的恆久孝愛作出生活見證。這當然對加辣的聖召有所貢獻,可是她的聖召實際上扎根於一個奇特的夢境。

加辣在11歲那年,夢見了一名貧窮的少年邀請她照顧城內的眾多弟兄姊妹;當加辣詢問這少年的身份時,他指著天空答說:耶穌聖嬰。正因此,加辣一成為修女就決定把她新成立的修會獻給貧窮的耶穌聖嬰。

當時正值工業化時代,亞琛的窮人也日益增加。年幼的加辣不久便接觸到她父親的紡織廠工人的貧窮和痛苦,所以開始接待孤兒和經濟拮据的孩童。她為孩子們開設了一所學校,贈送給他們夢寐以求的鞋子,然後她獲得了雅各伯路(Jakobstrasse)一間古老的道明會隱修院的使用權。

加辣和其她修女雖然身穿道明會的白衣黑斗篷,但加辣宣發終身願後,卻成了一個以聖奧斯定會規為基礎的新修會的會長,她推展的工作包括女子教育。阿馬托樞機說:「當時的社會大力鼓吹物質進步,而這個真正為基督的福音英勇奮鬥的人,關心的卻是促進貧窮青年的尊嚴,教育及保護他們,以免他們遭到遺棄和排斥。」

由於基督新教的反教宗行動,德意志聯邦發生了文化鬥爭等事件,而且在普魯士格外激烈。天主教的男女會士不得從事教育工作,加辣和她的同會姊妹於是遷移到鄰近的荷蘭辛佩爾費爾德(Simpelveld),並在那裡創建了洛雷托之家。因著那次機遇,該修會拓展到全球許多地方,今日臨在於哥倫比亞、秘魯、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英國和印尼。

1891年,德國反天主教會的浪潮結束,加辣卻已年老體衰,無法返回故鄉;三年後,她在荷蘭蒙主恩召。她的遺體2012年才運回亞琛,長眠在主教座堂。不過,在這次冊封真福的機會上,她的遺體遷移到雅各伯路的會院小聖堂,讓信友們得以瞻仰,與她「一同」祈禱。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5月5日

◊  

任何對我們近人身體的冒犯、傷害或暴力都是對造物主天主父的侮辱。

Ogni offesa, ferita o violenza al corpo del nostro prossimo è un oltraggio a Dio Creatore e Padre.

Every insult, injury or act of violence inflicted upon our neighbour, offends God our Father and Creator.

Omnis offensio, vulnus vel violentia corporis in nostrum proximum iniuria est contra Deum.

 

inizio pagina

與中國對話:絕非揮舞魔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  

(梵蒂岡電台訊)關於「中國問題」,有一連串的訊號顯示,聖座和中國正在達至一個重要階段,儘管──如同聖座新聞室今年3月29日的公告所言──聖座與中國似乎沒有任何即將簽署的協議。

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很久以前就展開了接觸,試圖以有建設性、而非爭鋒相對的態度找出某些教會問題的解決方法,首先便是棘手而重要的主教任命議題:這關乎牧靈的方針,意在開啟一個能惠及眾人的合作模式,而且並不假設只要魔杖一揮,幾乎就能解決所有現存的問題。

關於這點,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在接受意大利報紙《新聞報》的訪談時,講的顯然很恰當。他回答記者的提問,說:「眾所周知,隨著『新中國』的到來,教會在那泱泱大國的生活有過嚴重受阻和劇烈苦難的時刻。

然而,自上世紀八零年代起,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們展開了接觸,經歷了時代的更迭、事件的變化。聖座向來秉持牧靈的途徑,試圖跨越對立,樂意與政府當局進行互相尊重又有建設性的對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07年致中國天主教徒的信函中已闡明這種對話的精神:『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並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4號)在教宗方濟各的牧職期間,當前的談判就是遵循這個路線:有建設性地敞開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

隨著共產黨在中國建立新政權,開啟了格外艱難的歷史階段,許多牧者和信友遭受了劇烈的苦難。這個政權是毛澤東革命的成果,他的理想目標是解放人民,使之擺脫西方控制、貧窮、無知、舊領導階層的壓迫,卻也排除天主的概念和宗教。

隨後,從八零年代起,中國也開始有所改變。當然,意識型態依然存在,近來出現某些強硬的徵兆,特別是在負責安全和社會-文化生活條例的機關方面。然而,或許這也是在經濟的急遽成長中需要稍微維護秩序的徵兆。一方面來說,經濟成長增進福祉,創造新的機會和新的生活空間,讓世界上所有的人萌生共同的盼望;另一方面來說,如此的成長導致某種混亂,勞工界出現社會失根現象、富裕階層的腐敗比例增加、傳統價值觀日益薄弱,在年輕世代之間尤其嚴重。但是,面對這些同樣衝擊到宗教生活領域的劇烈改變,意識型態上的嚴苛或許無法成為一個適切的回應。

今天,聖座樂意在互相尊重的交談氣氛中,為促進中國和社會的利益作出貢獻。對全世界的天主教徒而言,他們也不得不感受到這個事實與他們密切相關,因為這不是一個遙遠國度的事件,而是至一教會的生活和使命;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無論我們生活在何處。為此,切莫激發爭辯,卻要以祈禱陪伴在中國的教會當前的微妙時刻,以期帶給福傳事業新的動力。耶穌的訊息對於如此一個泱泱大國的人性及靈性願景不能毫無關聯。

從本文開始,我們就相關主題將陸續發表系列報導。

inizio pagina

教宗公開接見:不可在接受基督時又提出條件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2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聖洗聖事的主題,論述了“在聖洗池旁舉行的主要禮儀”。教宗指出,誰若想真正效法天主聖子,就“必須脫離某些束縛”,“必須隔斷某些連結,將之拋在腦後,好能走上基督的新道路”。

在聖洗聖事中,我們在倒水的時候“呼求聖神的大能賜予重生和更新的力量”。水是“生命的泉源”,失去了它就會“導致生命喪失延續的各種活力”。水也“具有洗滌、清潔和和淨化的能力”,但它“在形成巨浪時也能造成死亡”。

教宗從水,“這個大自然的象徵”談起,闡明“聖經描述天主的介入和許諾正是透過水的標記來實現”;“教會呼求聖神藉著水施展作為,使那些由水領受聖洗的人與基督同死同葬,又與祂一同復活,進入不朽的生命”。

教宗表明,為了領受聖洗聖事,受洗者在“已被聖化的泉水”面前“必須預備好心靈”。因此,“棄絕撒旦和宣認信仰,這兩個彼此緊密相連的禮節正在此時進行”。撒旦“製造分裂”,“天主總是使團體、人群結合為一個子民”。因此,不能“在接受基督時又提出條件”。

我們“必須脫離某些束縛,好能真正地接受別的事物;我們或是與天主相處得好,或是與魔鬼合得來。為此,棄絕魔鬼和宣認信仰應同時進行。需要隔斷某些連結,將之拋在腦後,好能走上基督的新道路”。

信仰的宣認“可作為聖洗聖事的一項承諾,將能幫助我們在生命的各種境遇和考驗中堅韌不拔”。聖神的臨在“賜予我們勇於奮鬥的力量”。因此,每當我們走進一個聖堂,觸摸聖水時,我們都應以“喜悅和感恩的心情回顧我們所領受的聖洗聖事”,重溫我們的“阿們”,好繼續“沉浸在至聖聖三的愛內”。

結束要理講授後,教宗在問候講阿拉伯語的信友時說道:“你們要永遠牢記,要棄絕罪過和邪惡的誘惑”,這並非“一時的行為,而是陪伴整個基督徒生命成長和成熟的態度”。

inizio pagina

教宗在天主聖愛之母朝聖地公唸玫瑰經,為敘利亞的和平祈禱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日下午5點左右抵達羅馬郊外的天主聖愛之母朝聖地,成千上萬的羅馬信友聚集在當地初顯奇跡的高塔前迎接教宗的到來。教宗今年選擇了在這個廣受羅馬居民愛戴的朝聖地開啟聖母月。在進入古老的朝聖地聖堂前,他首先問候了廣場上的信眾。

教宗說:「我感謝你們的歡迎!你們多麼地歡欣鼓舞啊!我十分感謝你們,並懇請你們從這裡跟著祈禱,讓我們同聲祈禱。我們等會見,但是要一同祈禱,好嗎?謝謝你們的迎接!」

教宗接著步行了約1百米的距離,逐一問候夾道的信友們,然後進入聖堂,在奇跡之母的聖像前靜默祈禱。與此同時,領唸玫瑰經的修女以教宗今年《復活節文告》中的呼籲為開頭語,展開公唸玫瑰經活動。

在這篇文告中,教宗為全世界呼求和平、修和與希望的果實,「首先是那可愛和飽受煎熬的敘利亞,其人民遭受沒有盡頭的戰爭摧殘」。「願復活基督的光照耀所有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良心,好能立即終止正在進行的大屠殺,遵守人道法律,人道救援順利抵達我們有急需的弟兄姊妹們那裡,同時確保有適切的條件,幫助顛沛流離的人返回家園。」

隨後,教宗偕同聖堂內的百來名信友,以及在聖堂外同聲祈禱的成千上萬人默想了痛苦五端:耶穌在革責瑪尼山園痛苦地祈禱,「汗水如同血珠滴在地上」(參閱:路廿二44),直到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公唸玫瑰經後,教宗再次來到聖堂前的廣場,邀請成千上萬信友與他一同誦念一遍《聖母經》,並頒賜宗座降福。然後,他就搭乘座車返回了梵蒂岡。

inizio pagina

佩爾樞機將在澳大利亞出庭受審

◊  

(梵蒂岡電台訊)佩爾(George Pell)樞機被指控多年前曾涉入性侵犯案件,因此他將在澳大利亞出庭受審。墨爾本法院5月1日作出了這項裁定。該法院4週前舉行了預審,地方法官沃林頓(Belinda Wallington)駁回了其中幾項最嚴重的指控,同時也裁定有幾個證據足以在陪審團面前進行辯護。這位現年76歲的澳大利亞籍樞機堅決表明自己「沒有犯罪」;他目前擔任聖座經濟秘書處處長,教宗去年6月已准許他休假,好能為自己申辯。

聖座新聞室主任伯克5月1日在聲明中表示,「聖座注意到澳大利亞司法當局對佩爾樞機作出的裁定。教宗去年已准許他休假,好能對這些指控進行申辯。這個休假許可至今依然有效」。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見《前途報》:教育如何思考,從邊緣出發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5月1日勞工主保大聖若瑟瞻禮接見了意大利天主教媒體《前途報》的管理層與員工。教宗談及聖座媒體和意大利主教團所面臨的技術變革與整合過程的議題,指出“留戀過去可能是一個致命的誘惑”,因此我們必須“開闢新的路徑”。

天主教的報紙必須“教導如何思考”,而不是提供容易消化的訊息。為了不把現實簡化為“諷刺漫畫”,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首先從邊緣開始。50年前《前途報》在保祿六世教宗的意願下誕生,今天教宗方濟各則指出基督徒出版業應當遵循的基本軌道。

向數字文化和新技術載體的過渡是媒體重組的中心,這已經是一種全球化趨勢。這一大背景促使《前途報》與意大利主教團的其它重要媒體,例如宗教信息社(Sir)、TV2000、藍色廣播電台(Radio inBlu),進行合作與重組。

教宗對此表示,“聖座的媒體部門正在面臨同樣的情況,關於這個問題,數字平台所帶來的融合和交互性必須有利於協作、整合與統一管理。這種轉變需要經歷培育與更新,並要意識到對過去的依戀可能是一種有害的誘惑。傳統的真正僕人是那些牢記傳統並能辨別時代訊號、開闢新路徑的人。”

教宗向《前途報》的與會代表指出編輯的路線,即尋找真理,勉勵他們保存父輩的遺產。教宗說,編輯的路線必須是不厭其煩地“以謙卑尋求真理”,常常以福音的“好消息”為出發點。這能避免將現實簡化為“諷刺漫畫”。

今日訊息的傳播速度超過了人們反思的能力。關於這一點,教宗勉勵與會者“拒絕那些不需要動腦筋的容易消化的訊息”,卻要“重建事件的背景並解釋其中的原因”,促進人與人的相遇。

教宗說:“教會也面臨著匆忙和膚淺文化的衝擊和影響:我們所看重的是及時、觸手可及、能夠馬上理解的訊息,而不是經驗;我們更容易陷入牧靈工作中的掌聲、思想的平衡,以及缺乏觀點碰撞的普遍迷失,而不是探討和深入反思。”

教宗也希望記者深入報導所發生事,並對其進行自我省思。大聖若瑟也是個願意照顧他人的人,他的態度勉勵“教會不允許把信仰局限於個人和隱私的領域,或者屈服於不辨方向、不擔責任的相對主義倫理觀”。因此,我們要“在大家的集體記憶中,在人民的文化和精神儲備中”為具體的價值觀發聲,“在闡釋和見證教會社會訓導方面以身作則,將它的敏銳性和指導方針帶入社會、政治和經濟領域。”

此外,大聖若瑟也是一位教育家,他能夠“養育生命並傳遞工作”,這是一個與今日的瞻禮具有相關性的維度。教宗說:“事實上,與人性尊嚴密切相關的是工作,不是金錢,也不是外表或權力。工作讓每個人產生企業家的精神,無論他擔任什麼樣的角色,這種企業家精神指的是‘人的行為’,其中的勞動者和他的家人比效率本身更重要。”

大聖若瑟作為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教導我們傾聽是“一切交流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需要關閉世界的喧囂和我們自己的喋喋不休。教宗最後指出,事實上,對話能發展相互關係,而“教會既是對話的創造者,又因對話獲得淨化,並在對話的幫助下更加認識自身的信仰”。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5月1日

◊  

(1)讓我們慶祝勞工主保大聖若瑟瞻禮,永遠不忘勞動是人性尊嚴的基本要素。
Celebriamo san Giuseppe lavoratore ricordandoci sempre che il lavoro è un elemento fondamentale per la dignità della persona.
We celebrate St Joseph the Worker, never forgetting that work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human dignity.
Celebramus sanctum Ioseph opificem memoria semper tenentes opus esse   praecipuam rem personae dignitatis.

(2)今天,在天主聖愛聖母朝聖地,我們誦念玫瑰經,特別為敘利亞和全世界和平祈禱。我呼籲大家在整個五月都為和平而誦念玫瑰經。
Oggi, al Santuario della Madonna del Divino Amore, reciteremo il Rosario pregando in particolare per la pace in Siria e nel mondo intero. Invito a prolungare per tutto il mese di maggio la preghiera del Rosario per la pace.
Today, at the Sanctuary of Our Lady of Divine Love, as we recite the Rosary, we pray especially for peace in Syri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I invite you to pray the Rosary for peace during the entire month of May.
Hodie, in Sanctuario B.M.V. Divini Amoris, Rosarium recitabimus, pro pace potissimum in Siria et in toto orbe precantes. Invitamus ad hanc precem per totum mensem Maium pro pace producendam.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5月2日

◊  

祈禱就是與天主同在,與天主生活在一起,並且愛天主。

La preghiera è stare con Dio, è vivere con Dio, è amare Dio.

Praying means being with God, experiencing God, loving God.

La oración es estar con Dios, es vivir con Dios, es amar a Dios.

 

inizio pagina

教宗清晨彌撒:分辨好奇心的好壞,向聖神敞開心扉

◊  

(梵蒂岡電台訊)我們必須懂得分辨好奇心的好壞,向聖神敞開心扉,祂必會賜給我們確信。教宗方濟各4月3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講述耶穌和門徒之間的對話(若十四21-26),教宗稱之為「好奇心與確信的對話」。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生活充滿好奇心」,但好奇心有好壞之分。舉例而言,孩童擁有好的好奇心,成天在問「為什麼」。他們提問是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明白某些事物,進而尋找解答。這是好的好奇心,因為它有助於個人發展,「培養自主能力」;這也是個「沉思的好奇心」,因為「孩童看見事物,加以沉思,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提出疑問」。

相反地,「東家長西家短」就是壞的好奇心。擁有這種好奇心的人想要「探聽別人的生活,以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最終卻玷汙別人的名聲」,把眾人沒有權利得知的隱私透露出去。這種壞的好奇心「在我們的一生中如影隨形,它是我們將不斷面對的誘惑」。

教宗說:「我們不要驚慌失措,卻要小心謹慎:『這件事我不問、不看、不期望。』比方說,在虛擬世界裡就存在著很多讓人好奇的事物。透過手機等物件,孩童們進入虛擬世界,好奇地觀看,在那裡發現許多醜陋的東西,缺乏規範好奇心的紀律。我們必須協助孩子們在這個世界裡生活,把求知欲和好奇心區分開來,以免孩子受到壞的好奇心所束縛。」

當天福音中門徒的好奇心是好的:他們渴望知道未來將發生什麼事,耶穌的答覆帶來確信,祂「從不騙人」,卻向他們許諾說: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聖神在生活中賜給我們確信。聖神不會把確信的恩典包裝成箱,要我們直接領取。不是這樣的。我們走到人生的某個境況時,向聖神祈求恩典,敞開心扉,然後在那一刻祂才會賜給我們確信。聖神是基督徒在旅途中的友伴。」

事實上,聖神令我們「想起上主的話,並加以啟發,帶領我們進入永恆不變的真正喜樂的所在地」。教宗最後總結道:「今天讓我們祈求上主兩件事:首先,在我們接受或好或壞的好奇心時淨化我們,使我們懂得分辨什麼不該看、什麼不該問。第二個恩寵是向聖神敞開心扉,因為祂就是確信,祂賜給我們確信,祂有如我們旅途中的友伴,令我們確信耶穌對我們的教導,叫我們想起一切。」

inizio pagina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基督徒的愛德並非出於意識形態,而是源自耶穌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29日復活期第五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教宗勉勵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在各自的生活中活出聖德,“與耶穌契合,秉持愛和服務的態度”。

當天的《若望福音》記述,耶穌自稱是“真葡萄樹,邀請我們存留在祂內,從而結出許多果實”。教宗指出,基督徒生活的秘訣正是“保持”與基督的契合。

“這意味著與主同在,從而有勇氣走出自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們狹隘和受保護的空間,轉向他人需求的開闊大海,在世界各地作出我們的基督徒見證。這種敢於走出自己和轉向他人需要的勇氣,源於我們相信上主復活了,我們堅信祂的聖神陪伴著我們的歷史。”

與基督共融所結出的最成熟果實,正是“向近人行愛德”,愛兄弟姐妹,“忘卻自我”,“直到承受最終的後果”,如同耶穌所做的那樣。

教宗說:“信徒的愛德活力不是戰略的結果,並非源於外力、社會需求或意識形態的驅使,卻是源自與耶穌的相遇以及存留在祂內。祂是我們吸取養分的生命,這‘生命’為社會帶來不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把弱小者置於首位。”

如果我們與主“親密”同在,我們就如葡萄樹和葡萄枝,就能“因著上主的復活結出新生命、慈悲、正義與和平的果實”。教宗引用宗座勸諭《你們歡喜踴躍吧》指出,聖人們“圓滿活出了基督徒的生命和愛德見證”。

“為了成聖,我們‘沒有必要成為主教、司鐸、修女或會士。我們所有人都蒙召成為聖人,以愛生活,在各人日常的工作中,在所處的環境中作出自己的見證’。我們所有人都蒙召成聖;我們必須帶著從復活主那裡得到的財富成為聖人。每項活動,無論勞動還是休息,無論家庭生活還是社會生活、行使政治責任、文化和經濟活動等,每項活動,無論規模大小,如果與耶穌契合,秉持愛和服務的態度,就是圓滿活出聖洗聖事和福音聖德的機會。”

天皇后喜樂經活動的最後,教宗提到前一天在克拉科夫被冊封為真福的漢娜·赫扎諾夫斯卡(Hanna Chrzanowska)。教宗說,新真福致力於照顧病患,從病人身上看到了“耶穌受苦的面容”,祈願大家效法這位“病人使徒”的榜樣。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見“一種罕見生命”協會成員:在黑夜中也要守護生命的火花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30日中午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了60幾位“一種罕見生命”(Una vita rara)協會的成員,其中包括罕見疾病病患的雙親和協會的義工。這個協會以支持對罕見疾病的科學研究,關懷這些病患的健康為宗旨。教宗指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若疾病是罕見或極其罕見的,生命則首先就是罕見的。”

教宗對這些病患家庭的痛苦和辛勞表示理解,同時也“極為讚賞”他們能組織起來,一起面對這種現實狀況並採取行動使之得以改善。該協會主席喬治(Giorgio)和他的妻子羅西塔(Rosita)都在場,他們15歲的兒子達味(Davide)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腦疾。

教宗對喬治和羅西塔說:“你們感到内心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著,要為這個兒子和患有極罕見疾病的人和他們的家庭做些事情。”即使每日的現實生活並不樂觀,“你們給這個協會取的名稱‘一種罕見的生命’反映了達味的現實,也表達了你們以積極而非消極的方式與他的相處”。“這積極的目光是一種典型的愛的‘奇跡’”。

教宗最後指出,愛也創造另一個奇跡:它有助於我們向他人保持開放,即使因一種疾病或一種日常生活中令人感到沉重和厭煩的處境,我們也能夠與人分享及團結互助。

inizio pagina

教宗為朝鮮半島的和平而祈禱

◊  

(梵蒂岡電台訊)朝韓兩國領導人上週五4月27日在板門店達成歷史性協定後,教宗方濟各4月29日藉主日天皇后喜樂經祈禱的機會,為半島和平發出衷心祝願。

教宗說:“我以祈禱的方式陪伴上週五朝韓首腦會議的積極成果,以及雙方領導人為展開真誠對話以實現半島無核化所作的勇敢承諾。我向上主祈禱,祈願未來和平與更加友愛的希望不會落空,願這種合作能繼續為心愛的朝鮮人民和整個世界帶來豐碩的果實。”

inizio pagina

匈牙利教會將新添一位殉道真福

◊  

(梵蒂岡電台訊)匈牙利殉道者亞諾什·布倫納(János Brenner)神父將於5月1日在松博特海伊(Szombathely)榮獲真福品。新真福於1931年在匈牙利松博特海伊出生,1955年在地區修院完成學業後領受鐸品,繼而擔任副本堂,負責向兒童講授要理。1957年,亞諾什神父被仇教者殺害,當時他還未滿26歲。

本台請聖座封聖部部長阿馬托(Angelo Amato)樞機談談亞諾什神父殉道的情景。

答:在亞諾什神父的生平中有一個先知性的標記。他還是孩童時,就已在學校的演出中扮演殉道聖人泰西修(Tarcisio)的角色。這位聖人是公元第三世紀的講道員,在羅馬皇帝迫害教會期間為病人送聖體時遭殺害。

亞諾什神父的殉道正是重演這個事件。1957年12月14日夜晚,一名曾是他的輔祭員的青年前來請他為一個瀕臨死亡的伯父付臨終聖事。年輕的副本堂亞諾什神父把聖體放在胸前便立即上路。然而,那是一個陷阱。他在途中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挨了30多刀。隔天黎明時,他的屍體才被找到,左手護住放在胸前的聖體,如同聖泰西修那樣。

問:當時的匈牙利怎會如此野蠻地對待一位手無寸鐵的司鐸呢?
答:不幸的是,在那個離我們並非很遙遠的年代,匈牙利共產政權對天主教會展開了猛烈攻擊。教會的牧人和信友受到了折磨和侮辱。例如,1948年,敏真諦(József Mindzenty)樞機被逮捕,判了無期徒刑;1950年夏,約有2500名會士遭放逐,布達佩斯的神學院也於8月份被關閉。當局還創建一個司鐸和平運動,意圖在聖職界當中製造不和與分裂。

問:那麼,導致亞諾什神父殉道的原因是什麼?
答:亞諾什神父不顧當局的禁止,教育青年善度福音生活、尊重近人、幫助有需要者,並推動社會和諧及家庭和睦。他深受眾人的愛戴,無論大人和小孩都喜愛他那清澈的目光和開朗的性情。這樣一來,便激怒了實行無神和反基督信仰教育的執政黨。

問:我們要捫心自問,為什麼這個善良和無辜的人被殺害?
答:這就是敗壞歷史、腐蝕人心的惡的奧秘。那惡伸出魔掌殺死亞伯爾,又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它是侵害好麥子耕作的莠子,但必將在火中被燒毀。

歷史和信德教導我們,無神和殘暴政權的粗野終將會消失,愛的文明則必會長存,在我們心中增強天主賦予受造界的真正人性意識,即自由、真理、友愛、尊重及平和。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4月29日(化學戰受害者紀念日)

◊  

我們真的想要和平嗎?那就讓我們禁止所有武器吧,這樣我們就不必懼怕戰爭了。

Vogliamo veramente la pace? Allora bandiamo le armi per non dover vivere nella paura della guerra.

Do we really want peace? Then let’s ban all weapons so we don’t have to live in fear of war.

¿Queremos verdaderamente la paz? Entonces prohibamos las armas para no tener que vivir con el miedo a la guerra.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4月30日

◊  

你們要藉著祈禱、照顧最弱小弟的兄姐妹、尋求和平,永遠屬於基督。

Siate sempre di Cristo nella preghiera, nella cura dei fratelli più piccoli, nella ricerca della pace.

Be one with Christ when you pray, take care of your most vulnerable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work for peace.

Precantes, minimos ex fratribus curantes, pacem persequentes semper Christi estote.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