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6/21

-

-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不是一個主宰者,而是一位父親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6月2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他以天主十誡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教宗指出,十誡源自天主與祂子民的關係,在《聖經》中誡命被稱為‘話語’,十句話,即使它們具有法律的形式。

關於二者的區別,教宗解釋說,“誡命是一種不需要對話的傳播,話語則是構建關係的基本工具,例如對話”。“愛以言語為食糧”,一種是接受命令,另一種“是意識到有人試圖與我們交談”。魔鬼從一開始時就試圖灌輸給人暴君的天主的形像,“使人認為愛的言語就是命令”。

教宗說:“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正是如此:天主給人的第一條誡命,是一個暴君給予禁止和強迫的命令,還是一位父親照顧他的孩子並保護其免於自我毀滅的殷情?在蛇對厄娃說的各種謊言中,最惡劣的是牠暗示天主嫉妒與專橫。事實證明蛇撒了謊。”

教宗在公開接見中詢問與會者,他們眼中的天主形象是怎樣的?是一個主宰者,還是一位父親?教宗勉勵他們省思這個問題,並告誡他們說:“天主是父親: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你們也要想到你們擁有一位愛我們眾人的父親”。

教宗繼續問道:“我們覺得自己是臣民,或是子女?”“奴隸的精神只能被迫接受法律,而這會產生兩個相反的結果:要麼出於義務和責任的生活,要麼是採取強烈的反抗。整個基督信仰是一個轉變過程,即從法律書邁向賦予生命的聖神。耶穌是天父的聖言,而不是天父的判決。耶穌來是為了以祂的話語拯救我們,而不是審判我們。”

有些基督徒以子女自居,有些則自命奴隸,其他基督徒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強調“誡命是通往自由的道路”。教宗最後總結道:“世界不需要法律主義,卻需要呵護的態度。世界需要擁有赤子之心的基督徒。世界需要有孩子般心靈的基督徒:你們不要忘記這一點。”

在前往聖伯多祿廣場之前,教宗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不同的病人團體,尤其是一些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漸凍人),隔天6月21日將是世界漸凍人日。教宗方濟各感謝他們的來訪,保證將為他們祈禱,並請他們為他祈禱。教宗在要理講授前再次提到他們說,病人透過大屏幕參與活動,但“我們共同組成一個團體”。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請你們為我在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祈禱

◊  

(梵蒂岡電台訊)「請你們為我祈禱,為我明天在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祈禱。」教宗方濟各6月2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德語的信友時如此表示。教宗提及他的第23次牧靈訪問,也就是隔天21日將前往世界基督教協會總部所在城市日內瓦;該協會今年慶祝成立70週年。

意大利博洛尼亞衛理公會牧師沙博尼耶(Michel Charbonnier)向本台解釋道,教宗此行的意義在於「參加世界基督教協會70週年紀念、全球層級的眾教會朝聖之旅」。沙博尼耶牧師說:「我相信,教宗的訪問在某種程度上是個並肩前行的參與,世界基督教協會的所有成員教會和羅馬天主教會攜手走向合一。」

inizio pagina

教宗會見意大利“漸凍人”協會患者和義工

◊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漸凍人”協會(Associazione Italiana Sclerosi Laterale Amiotrofica)成員6月20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首次蒙教宗方濟各接見。在場350名成員中包括病患、他們的親人,以及協會義工,他們在全球漸凍人日的機會上前來羅馬晉見教宗。

“漸凍人”是指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和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患者,至今無法醫治。該協會主席馬西莫·茂羅(Massimo Mauro)向本台講述了他們與教宗會晤的情景。他說:“教宗讓所有的人都能與他握手。在大約1個小時的會晤中,他都是步行來到所有病人的行列前,問候他們每一個人。”

“這項會晤極其重要,因為漸凍人是一種無法醫治的疾病,因此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仰賴科學研究和他們的信德。從這個觀點看,教宗猶如使我們增強信心的注射劑,甚至也對漸凍人的日常生活產生效果。這項會晤給我們帶來了安慰和希望。”

茂羅主席繼續說道:“教宗方濟各最關心的是與病人面對面地接觸,而不是發表言論。他的話語不多,因為他以自己的臨在給予我們的支援更為重要。教宗透過他的舉止表明,他確實接近受苦的人,而對一名漸凍症患者來說,知道教宗願意透過一個安慰的舉動與你會晤,這確實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為了活出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面對這個疾病的困難,今天的會晤極為有益。感謝教宗,我們每個人將會有更大的力量。”

全世界大約有45萬人罹患漸凍人疾病。在“漸凍人”協會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Als / Mnd Associations)的倡議下,每年6月21日舉行全球漸凍人日,藉此喚醒世人關注這些病人的需要,使他們得到相應的協助,同時支持對這疾病進行科學研究的所需。

inizio pagina

世界難民日:每個敲我們家門的人都讓我們看見耶穌

◊  

(梵蒂岡電台訊)希望、信任和友愛。這些是教宗方濟各談及移民和難民時反覆重申的關鍵詞。他於6月20日世界難民日發表推文,寫道:「讓我們透過窮人、被遺棄者和難民與耶穌相遇。我們不要讓恐懼來阻礙我們接納有需要的近人!」聯合國訂定這個日子,以期世人不忘全世界有6600多萬人因戰爭、暴力和不幸,被迫逃離祖國的悲劇。

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中指出:「每個外鄉人敲我們的家門都是一次我們與耶穌基督相遇的時機。」接著教宗著眼於接納,要求協助家庭團聚;他論及保護,呼籲推動各種行動來捍衛移民和難民的權益與尊嚴;他強調務必讓難民有條件實現自我;最後是要促進他們融入當地,使社會「反映出天主賜給人類的多元恩典」。

在這五年牧職期間,教宗方濟各親手觸摸了移民的悲慘處境。他在蘭佩杜薩聆聽移民的經歷,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尋找一扇敞開的大門、迎向未來。教宗給予他們中的一些人希望,提供展開新生活的機會。誠如他2016年6月22日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所言,難民不該受到排斥,卻要視之為弟兄姊妹。「基督徒給所有人騰出位子,讓所有人前來。」

inizio pagina

失竊的哥倫布信件重回梵蒂岡圖書館

◊  

(梵蒂岡電台訊)梵蒂岡珍藏的哥倫布信件失竊案的國際追查工作已告結束。美國駐聖座大使金里奇(Callista Gingrich)女士6月14日將這位意大利航海家、探險家的信件歸還給梵蒂岡圖書館。金里奇女士與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表、國家安全調查人員一同將文物交給羅馬聖教會圖書館和檔案館總負責人布呂蓋斯(Jean-Louis Bruguès)總主教,以及梵蒂岡宗座圖書館館長帕西尼(Cesare Pasini)蒙席。

哥倫布的信件描述了發現美洲的事跡。1493年,他在寫給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和王后伊莎貝爾的信件中,將美洲誤認為「印度」。隨後,信件內容被翻譯成拉丁文,許多份複印本在全歐洲廣為流傳。梵蒂岡宗座圖書館1921年收到其中一份,珍藏在稀有古書和手稿藏書閣。這位熱那亞航海家在薄薄幾頁的文件裡詳述了新世界的人種、動物和植物,以及他如何在33天的航行後抵達那裡。

2011年,一位精通古書和手稿的行家聯繫了美國國家安全調查部門,指出梵蒂岡的那份館藏可能是贗品。通知梵蒂岡後,在美國國土安全局官員的協調下,普林斯頓大學專家團隊等相關領域的大師們檢驗了梵蒂岡的這份信件。儘管失竊時間不明,美國調查人員依然追查到原版文物:帕森斯(Robert Parsons)先生2004年在紐約從一名書商手上購得這封信件,渾然不知文物的轉手沒有得到梵蒂岡的授權。帕森斯的遺孀瑪麗(Mary)知情後,決定放棄對這信件的一切權利。

在調查失竊古書和手稿的非法買賣期間,美國國家安全調查部門尋獲並歸還了哥倫布的三封信件:除了梵蒂岡的那一封,另外兩封分別屬於佛羅倫薩里卡迪圖書館,以及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圖書館。

inizio pagina

澤納里樞機:敘利亞發生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災難

◊  

(梵蒂岡電台訊)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在此機會上,羅馬額我略大學舉辦了有關難民的研討會,聖座駐敘利亞大使澤納里樞機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澤納里樞機說,每當他想到敘利亞時,就會想到兩幅圖像:一幅是安置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米開朗基羅雕刻的《聖殤》像。他每次進入大殿時,都會在雕像前停留片刻,在這幅像上看到“敘利亞抱著自己的孩子”,即成千上萬的傷亡者。樞機想到的另一幅圖像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他說:“敘利亞遭到強盜襲擊,被丟在路邊”。

聖座大使提到敘利亞這七年的戰爭時說,婦女和孩童因這場衝突所付出的代價比所有的人都還多。在阿勒頗東部,有2千名至6千名無人照顧的孩童流浪街頭,有可能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喪失性命。此外,婦女們則要供養為數眾多的孩子,因為她們的丈夫有的死於戰爭,有的失蹤。

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難民人口源自敘利亞,目前共有1200萬人離開叙利亚或者流離失所。澤納里樞機表示,他們的夢想是能夠返回家園,回到自己的家中。

inizio pagina

波蘭明愛會援助敘利亞家

◊  

(梵蒂岡電台訊)敘利亞阿勒頗馬龍尼禮教會總主教多貝吉(Joseph Tobji)這幾天在波蘭進行訪問。他在波蘭格但斯克接受本台訪問時,提及波蘭明愛會援助敘利亞家庭的計劃。他說:“參與援助敘利亞家庭活動的每個波蘭家庭每個月援助一個敘利亞家庭的日常生活。我認為這是一項慈善和愛的舉動。”通過這項活動,已有1100多個敘利亞家庭得到同樣數目的波蘭家庭的援助。

多貝吉總主教也向波蘭各方人士陳述了敘利亞的最新狀況。日前,他在華沙會見了該國主教團主席加德斯基(Stanisław Gadecki)總主教,強調阿勒頗是“苦難的象徵”。

在阿勒頗東部,有2千名至6千名無人照顧的孩童流浪街頭。多貝吉總主教解釋說,“戰爭把他們的家給摧毀了,他們雖然得到國際組織的援助,但這還不夠。有紅十字會、紅半月會和其它基督信仰慈善機構,例如耶穌會的難民服務社和其它團體都在援助有需要的人,但是,需求非常大。多貝吉總主教接著表示,明愛會“正透過支持教育工作和提供童年時期所需的一切來幫助敘利亞兒童。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老年人問題。青年人離開了敘利亞,離開了他們的親屬,這些留下來的人慢慢變老,他們需要有人在他們身旁”。

在舉行世界移民日之際,阿勒頗馬龍尼禮總主教想到那些因戰爭不得不放棄一切的人的 “日常生活問題”。這戰爭已持續七年,人們逃離原居地,他們現在生活的地方“缺少生活必需品,諸如水、電、工作、醫療和教育。我不知道人們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總主教也提到基督徒,他強調說,在這一方面,最緊急的是移民現象,這現象會使得國家空虛。這是一個敞開的創傷。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6月20日

◊  

人的尊嚴並不取決於他的公民、移民或難民身份。挽救躲避戰亂與貧苦之人的生命實屬人性之舉。#WithRefugees @M_RSezione

La dignità della persona non dipende dal suo essere cittadino, migrante o rifugiato. Salvare la vita di chi scappa dalla guerra e dalla miseria è un atto di umanità. #WithRefugees @M_RSezione

A person's dignity does not depend on them being a citizen, a migrant, or a refugee. Saving the life of someone fleeing war and poverty is an act of humanity. #WithRefugees @M_RSection

Dignitas personae non ex eius civitate vel condicione migrantis seu perfugae pendet. Vitam servare illius, qui bellum ac miseriam fugit, opus est humanitatis. #WithRefugees @M_RSection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6月20日

◊  

讓我們透過窮人、被遺棄者和難民與耶穌相遇。我們不要讓恐懼來阻礙我們接納有需要的近人!#WithRefugees @M_RSezione

Incontriamo Gesù nel povero, nello scartato, nel rifugiato. Non lasciamo che la paura ci impedisca di accogliere il prossimo bisognoso! #WithRefugees @M_RSezione

We encounter Jesus in those who are poor, rejected, or refugees. Do not let fear get in the way of welcoming our neighbour in need. #WithRefugees @M_RSection

Iesum convenimus in paupere, reiecto, perfuga. Ne patiamur metum officere quominus indigentem proximum recipiamus. #WithRefugees @M_RSection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