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8/06/23

-

-



教宗接見援助東方教會善會:中東若沒有基督徒將不再是中東

◊  

(梵蒂岡電台訊)援助東方教會善會(Roaco)第91屆全體大會6月22日在羅馬閉幕。當天上午約100名與會者在梵蒂岡蒙教宗方濟各接見。教宗本想宣讀之前準備好的講稿,但“他對中東的擔憂甚大”而決定即席講話。

教宗說:“今天的中東是困境和苦難的交匯地。此外,中東地區面臨基督徒遭滅絕的危機。中東若沒有基督徒將不再是中東。事實上,基督宗教搖籃裡的基督徒人數越來越少。許多人不想回去,因為苦難如此沉重。”

在黎巴嫩,一半人口是黎巴嫩人,另一半是鄰國敘利亞的難民。約旦、土耳其和歐洲同樣如此。教宗說:“中東地區存在巨大的罪行,可憐的窮人為此而受苦。這是權力欲望的罪行、戰爭的罪行,一次比一次嚴重,甚至使用了尖端武器。受苦的是百姓、孩子。”

教宗也譴責了另一種罪,我們的罪。他說:“生活與信仰不一致的罪。有些神父、主教或修會宣發神貧誓願,卻像富人一樣生活。援助東方教會善會也接受寡婦的善款,正如部長樞機所言,這是一種象徵:卑微者微薄的捐獻。但是我願意這些奢華的會士、基督徒,某些主教或修會作出更多的捨棄,以幫助他們的兄弟姐妹。”

教宗最後總結道:“上主絕不遺棄我們,因此我要說中東是一個希望,一個我們必須抱持的希望”。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濟各接見聖言會士:聆聽渴求麵包和正義之人的呼聲

◊  

(梵蒂岡電台訊)走出去會晤那些遭受社會排斥的兄弟姐妹,傾聽那些要求麵包和正義之人的呼聲。教宗方濟各6月22日上午在接見150多位聖言會士時如此表示。

聖言會是一個男修會,1875年由聖楊生·愛諾德(Arnold Janssen)神父創立,旨在培育向全世界派遣的傳教士。教宗方濟各勉勵與會者牢牢抓住自己的根,去會晤那些“被自私利益所踐踏”和“自暴自棄”的弟兄姐妹,讓他們體驗到天主的臨在,天主“前來會晤他們”。

教宗方濟各對聖言會士的講話涉及三個方面:信任、宣講和兄弟情誼。教宗首先強調,不要“恐懼和封閉”,不要阻礙聖神的行動,卻應“勇敢地走出去,見證那使人感到幸福的福音喜樂”。這是一種需要藉著每日的聖言和聖事不斷更新的信任。

關於宣講教宗指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向所有人宣講天主的聖言至關重要。“如果我不宣講福音,我就有禍了”。聖保祿的這句話應當在每一位聖言會士的心中繼續燃燒。

最後一點勉勵關於兄弟情誼。教宗說,一個團體內的神父、會士和平信徒彼此相親相愛,覺得自己是一個家庭的成員時,就是“最偉大的福傳”。世界和教會需要感受到這樣的兄弟友愛,儘管存在差異和多元文化,而這正是他們最大的財富。一如每個良好的家庭那樣,大家會發生吵架、爭執,但最終將重歸和諧與安寧。

inizio pagina

教宗訪問日內瓦:基督徒需要新的福傳動力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6月21日下午在日內瓦的大公聚會中強調:「我們之所以團聚在這裡,也有賴於在旅程中先我們而行的人,他們選擇了寬恕的道路,竭力回應上主的旨意:『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十七21)」在數個世紀的對立後,因著上主「無限寬恕」的仁愛,這次聚會得以舉辦;教宗對此表示欣喜。貢獻良多的包括所有「受到耶穌熱切心願所驅策的人,他們不甘受制於許多爭端錯綜複雜的癥結點,卻鼓起勇氣高瞻遠矚,對合一懷有信心」。

「我們受惠於很多人的信望愛三德,他們秉持福音溫和的力量,有勇氣改變歷史的走向;那段歷史曾叫我們互不信任,彼此疏遠,盲從於四分五裂的惡劣增長趨勢。因著聖神、大公運動的啟發者和嚮導,如此的走向得以改變,一條既新穎又古老的道路留下了無法抹滅的軌跡:它是修和的共融之路,目標在於彰顯那早已使信徒相結合的手足情誼。」

適逢世界基督教協會成立70週年,教宗強調,70也是耶穌派遣出去傳教的門徒人數。這意味著傳教乃是面向萬民,而「每個門徒為此必須成為使徒」。然而,基督徒如果彼此分裂,怎能傳揚福音呢?教宗指出世界基督教協會的起源正是出於這個反省,他同時也對此表達擔憂,因為「大公運動與傳教似乎不再像當初那樣緊密相連」。可是,「將福音傳到地極是我們基督徒的天性」。

關於這點,教宗闡明:「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新的福傳動力。我們蒙召成為活出並分享福音喜樂的子民,頌揚上主,服務弟兄姊妹,渴望為所有還沒領受恩寵、認識耶穌的人開啟前所未見的美善的視野,並因這份渴望內心熾熱。我堅信,只要傳教動力有所提升,我們之間的合一也會得到增進。」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為受苦者服務,指出「福音的可信度取決於基督徒如何回應在世界各地蒙受不義的人的呼喊;日益加劇的排斥現象導致貧困、挑起衝突,令他們深受其害。弱小者越來越受到排擠,缺乏糧食、工作和未來;與此同時,有錢人的數量減少,卻愈加富有。讓我們感受到受苦者以淚水發出的質問,心生憐憫,『因為基督徒的綱要就是『擁有一顆可以看到的心』。(《天主是愛》通諭,31號)」

inizio pagina

教宗在日内瓦主持彌撒:我們要彼此相愛和寬恕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6月21日在日內瓦訪問世界基督教協會時,在會展中心為信眾主持了一台彌撒聖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以《天主經》為主軸,提出三個把我們帶到信仰核心的關鍵詞:即天父、食糧和寬恕。教宗解釋說,“‘天父’一詞是開啟天主的心的鑰匙”。耶穌是“日用糧,是生活的基本食糧”。

首先,天主是父親。教宗表示,只有說天父時,“我們是以‘基督徒的言語’祈禱,以‘基督徒’的身份祈禱”。“我們的天父”是“生命的公式”,它揭示了我們的身份,我們是“天主心愛的子女”。這公式能解決孤寂的原理,並給我們指出該當做什麼:即“愛天主,我們的天父,以及他人,我們的弟兄姐妹”。教宗說,《天主經》是我們和教會的祈禱,給我們提供靈性生活的標記。每當我們在一天的開始和任何重要活動之前劃十字聖號,每一次當我們說‘我們的天父’時,我們將再次回歸我們的根源。我們要不厭其煩地說我們的天父”。

耶穌是日用糧。教宗說,“如果祂不是我們生命中的食糧,每日生活的中心,日常生活的氣息,一切都是徒勞”。不幸的是,“我們的很多弟兄姐妹缺少這食糧。“誰若是在食物上投機倒把,他就有禍了!食物是日常生活的基礎,人人都應該得到食物”。在一個很多人認為“生活變得如此複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選擇一個簡樸的生活,擺脫不必要的牽絆。

教宗說:“讓我們選擇簡樸‘食糧’,重新發現靜默和祈禱的勇氣,一個真正屬人生活的酵母。讓我們選擇以人為主,好使人際關係,而不是虛擬的關係得以發展。我小的時候,在家裡,如果有麵包掉在地上,家人會讓我把它撿起來,親吻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天所擁有的一切,並守護它。不要用了就丟掉,但是要珍惜和保護”。

教宗最後提到寬恕。他說,寬恕很難,但是“上主卻認為我們的寬恕是一份恩典”。在《天主經》中,關於寬恕,耶穌說:“你們若寬免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寬免你們的;但你們若不寬免別人的,你們的父也必不寬免你們的過犯”。寬恕使人更新,能創造奇跡,在基督信仰歷史上能看到這一切。

教宗說,“我們要彼此寬恕,在數世紀的爭吵後,我們重現發現我們是弟兄,這對我們是多大的益處啊!天父看到我們彼此相愛和真心寬恕時,祂非常喜悅。然後,祂將聖神賜予我們。讓我們懇求這樣的恩寵:不要讓我們僵硬的心封閉起來,總是要求別人這樣那樣,而是讓我們自己在祈禱中、在弟兄友愛般的相遇和具體的愛德服務中先邁出第一步。如此,我們將會更相似天父,祂不計個人利益去愛,將合一的聖神傾注在我們身上”。

inizio pagina

教宗機上記者會:大公運動對話不同於勸人改教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6月21日晚上結束了在瑞士日內瓦的大公運動朝聖之旅。他在返回羅馬的飛機上向記者們表示,「我們需要從字典裡刪除『勸人改教』這個詞」,它若是存在,就沒有大公運動。教宗也透露當天他與世界基督教協會領袖在午餐時光取得共識的「美麗詞彙」,即「對話」。

當天的行程對教宗來說相當「繁重」,但他向60多位隨行記者再三強調「相遇」的重要性。教宗表明,他跟所有人的會晤都是「人與人的相遇」,超乎外在的禮節。他與瑞士聯邦主席和眾多基督教會負責人都談到有關「青年」的擔憂。教宗說:「這話題花了我們最多的時間。」今年三月的世界主教會議會前會議「激發了特殊關注」。

隨後,教宗向記者們澄清了一些議題,包括德國主教對於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婚姻中領聖體的看法。教宗概述了已取得的進展和不同立場的考量,重申深入研究這個課題顯然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一如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總主教在信函中所言。教宗表明,這封信函是「在他本人的准許下」撰寫的。教宗讚許德國主教對此展開意見交流,並呈交文件。事實上,必須詳細評估混合婚姻處境的管理職責,目前這是個別主教的權限,而不觸及更廣大的範圍,由主教團層級作出決定。簡而言之,這並非「踩煞車」,而是選擇最佳途徑。

關於大西洋兩岸的移民現象,教宗再次提出,面對逃離「飢餓和戰爭」的人,必須以四個動詞為準則:接納、陪伴、安頓、融入。各國應秉持這些原則量力而為。再者,各國政府應當「達成協議」,首先是在短期內管理「緊急危難」,然後制訂中期政策來解決遷徙現象的根本原因。教宗建議在處境極為艱難的國家,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內創造就學和就業機會,以終止「移民販運」問題。饑荒問題則能在國際社會的同心協力下「得到解決」。

然而,戰爭和基督徒受迫害的問題難以解決。教宗指出,當今戰爭的根源在於「人權危機」。他批評有太多「金錢花費在武器上」,並呼籲「解決所有衝突」;而且不是按照加音的方法(參閱:創四8),卻是「透過談判、對話和斡旋」來解決衝突。教宗籲請眾人對抗「原教旨主義」,也就是隱藏在各宗教,包括天主教裡的極端群體。教宗引用一位新教牧師的話說:「首個人權是希望的權利。」

教宗最後表示,意大利和希臘在援助移民方面「慷慨熱心」,土耳其、黎巴嫩和西班牙也大受讚賞。針對美國的移民悲劇,教宗再次堅決地說:「我與該國主教站在同一陣線。」

inizio pagina

全球第一所中國公學的聖家堂重新向公眾開放

◊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國公學聖家堂(Chiesa della Sacra Famiglia dei Cinesi)6月20日重新向公眾開放。這座聖堂經過近120年棄置後再一次成為東西方文化的“橋樑”。當天上午,200餘人出席揭幕典禮,其中包括那不勒斯總主教塞佩(Crescenzio Sepe)樞機、那不勒斯第一市區醫院主任馬里奧·福倫扎(Mario Forlenza)、坎帕尼亞大區主席溫琴佐·德盧卡(Vincenzo De Luca)、意大利主教團華人牧靈協調人孔賢明神父,以及多位華人神父修女。

按照那不勒斯教區與市區醫院的協定,修復後的聖家堂由教區無償使用,為華人提供牧靈服務。那不勒斯總主教塞佩樞機在揭幕典禮中強調,這裡不僅是舉行禮儀和教會活動的場所,它還應當發揮其歷史性使命,繼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

意大利主教團華人牧靈協調人孔神父對聖家堂的重開表示歡喜與感恩。神父特別指出,聖家堂之後將與意大利醫療機構合作,設立針對華人的醫療診所,將福音精神落實在近人身上,尤其是來到意大利的華人。孔神父也展望道,藉著中國公學聖家堂的歷史影響力,他們將成立一個中意交流協會,加強在宗教、歷史、文化方面的學術交流。孔神父歡迎各界人士前來那不勒斯中國公學聖家堂參觀,為建設這座橋樑添磚加瓦。公學的創始人天主之忠僕馬國賢(Matteo Ripa)神父就安葬在聖家堂內。

那不勒斯中國公學曾是全世界第一所中國公學,又稱聖家書院,是現在那不勒斯東方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Napoli "L'Orientale")的前身。公學創始人馬國賢神父,意大利傳教士,1710年從意大利抵達澳門,隨即北上入京,成了康熙皇帝的宮廷畫師。1724年,馬國賢神父因禮儀之爭後清政府的傳教禁令,攜帶幾名中國學生返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建立了中國公學,以培育更多中國本土神父。中國公學獲得了時任教宗克萊孟十二世的認可,在156年的歷史中,培養了上百名精通拉丁語的中國神父,為天主教會在中國的當地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聖家堂的主祭台上方恭放著一幅聖家像,描繪了兩位祈禱中的中國學生圍繞在聖母與耶穌身旁的情形。聖像出自18世紀意大利畫家安東尼·薩爾內利(Antonio Sarnelli)之手筆。
 

inizio pagina

教宗訪問日內瓦博賽大公運動學院

◊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6月21日在大公祈禱結束後,前往距離日內瓦25公里的博賽大公學院用午餐。這所學院成立於1946年,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研究員來這裡進修大公神學、傳教學和社會倫理學。這裡的教授來自不同的基督宗派。

在一間特別預備的餐廳裡,教宗與世界基督教協會的領導、聖座促進基督徒合一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共進午餐。菜單包括蔬菜韃靼沙拉、烤魚加白米飯和炒蔬菜,最後是鮮果檸檬蛋糕和西番蓮。

午餐後在花園裡舉行了互贈禮物儀式,之後教宗參觀了博賽大公學院的大公小堂。教宗的禮物是一面牧靈訪問紀念幣:一面描繪了教宗方濟各的徽章,另一面则是博賽大公學院所在的博賽城堡,這是一棟十八世紀的建築。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8年6月22日

◊  

愛他人應當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

L’amore per gli altri deve diventare la costante della nostra esistenza.

Love for others needs to become the constant factor of our lives.

In alios amor habitus fieri debet nostrae exsistentiae.

 

inizio pagina

網址: http://zht.radiovaticana.va/

歡迎您來信與我們聯繫,來信請用英文書寫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電話:+39 06 69883187
傳真:+39 06 69883844
電郵:hyjm@spc.va

請轉發此電郵新聞,傳播福音的訊息,與教宗和教會一起關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