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tican Radio Vatican Radio
Vatican Radio

2009-12-10

-

  •  圣座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介绍十二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本笃会士多伊茨的鲁佩托
  •  教宗本笃十六世呼吁各国认识到杀人地雷带来的人道悲惨后果
  •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正研拟协议
  •  法国在将临期做团结互爱的宣传活动
  • -



     圣座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    (梵蒂冈电台讯)圣座新闻室十二月九日公布:圣座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渴望促进彼此间的友好关系,双方一致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本(十二)月三日下午六点,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曾来梵蒂冈拜会教宗本笃十六世,当时圣座新闻室发表公报,指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和圣座同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口约一亿四千两百万,天主教徒约九十六万五千,六个教区,五位主教,一百二十一位教区神父,修会会士两百一十五位,修女三百七十五位。

    top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介绍十二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本笃会士多伊茨的鲁佩托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二月九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主持例行的公开接见活动,接见八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并向他们介绍十二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本笃会士多伊茨的鲁佩托(Ruperto di Deutz)。这位神学家留下许多著作,其中以讨论罗马教宗的身份角色、圣体圣事和邪恶的存在为最重要。

    鲁佩托出生在比利时,孩提的时候双亲按照当时的习惯,把家中一个儿子送到隐修院接受教育,像是奉献给天主一样,可能的话,走修道的路途,因此便把他送到比利时列日的圣老楞佐本笃会会院。鲁佩托进入本笃会院后,便爱上修会的生活,终于加入了这个隐修会。

    教宗推崇多伊茨的鲁佩托是一位极为廉洁正直的人,对罗马圣座忠贞不二,在做学问上知道善用理性来研究信德的奥迹,并以祈祷和默观来认识这些奥迹的真义。他认为默观是认识天主的极致。在他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争端,问题出在皇帝极欲干涉教宗任命地方主教的权柄。教宗则设法避免皇帝指染教会事务,不让世俗权威操纵教宗任命主教的职权,也不愿意地方主教受政府指使,因为帝国干预教会事务出于政治和经济野心,而不在乎教会牧灵的需要。

    当时烈日的主教奥特贝尔托(Otberto)倾向帝国政治,不听从罗马教宗指挥,把老楞佐隐修院院长给充军了,鲁佩托毫不迟疑地跟随他的院长被充军去。等到这位主教回头改过,听从了教宗,他才跟院长返回列日。值得一提的是:鲁佩托一直不肯接受奥特贝尔托主教祝圣为神父,因为这位主教不服从教宗。只有当他的主教听从教宗之后,他才接受祝圣为神父。由于返回列日后,一些争端尚未平息,他终于决定前往德国多伊茨,但这一去就没有再返回比利时。所以,他被称为多伊茨的鲁佩托。教宗说:“鲁佩托的榜样教导我们:当教会内部发生争端时,伯多禄继承人教宗的训导给我们保证什么是忠信可靠的健康教义,也因此赐给我们内心的平安和自由”。

    十一世纪中叶,欧洲发生有关圣体圣事的神学争论,当时法国图尔教区主教贝朗瑞(Berengar)主张圣体只是象征性地代表耶稣的临在。鲁佩托极力反对这种说法,他强调耶稣的整个人性和天主性的的确确存在于面酒形象的圣体圣血中。他的大力维护正统教义致使贝朗瑞主教的主张遭到谴责。

    十二世纪,欧洲也发生天主圣善全能和罪恶存在之间的争论。当时法国拉昂(Laon)神学院的教授们提出问题说:如果天主是全能全善的,为什么有罪恶存在?这些教授们用哲学方法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说法说:“天主并不愿意罪恶存在,但祂准许罪恶存在”,也就是说天主不情愿地准许罪恶存在。面对这种论调,鲁佩托不使用哲学逻辑来解释罪恶存在的理由,因为他认为哲学不足以解释这个重大的问题。他从天主的仁慈出发,强调天主绝对美善,除了善以外,不希望任何事物。鲁佩托指出罪恶的根源在人本身,在于人错误使用自由。鲁佩托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字里行间充满宗教热忱,对天主的无限仁慈、忍耐和对人类的爱顾赞不绝口。

    教宗因此结论说:“鲁佩托是一位热心、精辟、极为深入的神学家,他就像隐修院神学的每一位代表一样,知道把理性研究信德奥秘和祈祷默观联结在一起,这是认识了解天主的极致”。

    top

     教宗本笃十六世呼吁各国认识到杀人地雷带来的人道悲惨后果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本笃十六世呼吁各国认识到杀人地雷带来的人道悲惨后果。教宗的信函由圣座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主教签名,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近期召开的禁止使用、储存及生产这些杀人武器的会议上宣读。教宗在信函中再次提出要实际关怀这些武器的受害者,并邀请各国也要关怀集束炸弹和轻武器的受害者。教宗表示,确保和平不是靠着武器,也不能纯是“军事问题”。

    10年当中一项“重大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个任务就是“向世界打开了没有杀人地雷的道路”。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信函中用这句话恭贺了决定消除危害地球的可怕武器的国家。不过,教宗的眼光更远,他也提出协助这些武器受害者的政治和人道意愿该当“每日”更新。未来的世界不仅要结束杀人地雷造成的流血悲剧,也该让许多国家武库里其它大量杀人武器停止嚣张,这些武器给太多的家庭带来悲哀。教宗在信函中提出:“怎能把杀人地雷的受害者同集束炸弹或轻武器以及小口径武器的伤亡者区分开呢?怎能只扫除这类武器而对其它武器视若无睹呢?如何能禁止杀人地雷而继续使用集束炸弹这种残酷武器,却使广大地区不受损害呢?集束炸弹起到的大部分作用同杀人地雷一样。”教宗肯定地表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绝不能、也不该伤害平民百姓,更不能伤害到弱小者。”

    教宗针对这个问题指出了对外交行动模式加以更新的必要性,这个模式在关于集束炸弹公约的范围内取得了“不容否认的成果”。教宗注意到,需要鼓励各国间的合作,与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和其它跨国组织的合作,禁止生产上述武器,摧毁现存的武器,在布满地雷的地方清除这些武器。教宗在信中又指出,圣座“在这个机会呼吁所有国家认识到杀人地雷导致的人道悲惨后果。事实上,经验显示这些武器与其保护平民,却为保护国家给平民造成更大的伤害及损失。”相反,“继续造成数以千计受害者的事实提醒我们,必要时也需要再三重复:企图用纯军事的观点建设和平与稳定只是幻想。”教宗最后强调,在此时的危机时刻,“不可忘记我们对遭打击最严重和处在不利境遇的国家予以关怀、分享和秉公行事的义务。”

    top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正研拟协议

    ◊    
    (梵蒂冈电台讯)联合国于十二月七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高峰会议进入第三天。192个国家的代表撇开最初的热情,目前正在拟订一份协议,将于会议结束时交由各国领导人签署。大会同时宣布,2011年气候变化高峰会议将在南非举行。
    在哥本哈根「贝拉中心」没有人抱持乐观,但也没有人失去信心。192国家的代表知道路仍漫长,他们也清楚至少必须创建一个平台,以建立共识。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十二月八日所说:「没有时间可浪费。」。
    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污染大国」—美国和中国。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索(Josè Manuel Barroso)强调指出:「美国和中国还没准备好」。北京方面,在会议开始之后就要求已开发国家继续前进给予榜样,遵循京都议定书及巴利会议所设定的原则,藉由具体的努力及技术转移协助贫穷国家,以「展现政治诚意」。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77国组织提出一份不同于丹麦草拟的协议提案,内容包括:限制全球气温升高两度的目标、在2050年全球废气排放量,相较于1990年减少百分之五十或相较于2005 年,减少百分之五十八以及富国必须努力减少百分之八十的废气排放。
    在哥本哈根,环保激进份子发动抗议;在罗马,12 月9 日上午绿色和平组织的八位抗议者,登上斗兽场拉开长达三百平方米的抗议布条,上面写着:「哥本哈根现在就必须签订历史性协议。」。
    一个国家执行环境政策要付出多少成本呢?本台访问金融及市场杂志主编贝尔托内(Ugo Bertone):
    答:有可能付出极大的成本。我们评估每个国家要为此付出数十亿美元,特别是谈到印度、中国及巴西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在这情况,或许更好谈全球的成本,因为气候问题是不分国界的。在这点上,我想这是在哥本哈根所举行的重要国际首脑会议,所必须面对的主要课题。
    问:这几天,有人谈到未来三年,哥本哈根将支持发展中国家三百亿美元,有人说是五百亿美元,正确的数字是什么?
    答: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讲的是志愿而有效益的付出,超越数字问题。上届在日本京都所举行的会议也是高调地宣告将给予巨额援助,最后真正拿出的金额却很少,事实上,哥本哈根会议必须特别克服的是上届京都会议所引起的失望。我们谈论的是来自欧洲三百亿美元的援助,将透过不同的市场机制,有直接的补助,有税收优惠,有奖励,有公式的联系汇率。但最重要的是要引起良性循环。除了来自政府的直接援助,需要有一很强的激励,让所有的经济体能更环保,减少污染。我们希望藉由这三百亿美元,能够引发成为数千亿美元的良性循环。



       

    top

     法国在将临期做团结互爱的宣传活动

    ◊    (梵蒂冈电台讯)法国将临期的开始总是与众不同。今年也一样,12月12日,法国童子军和他们的负责人将去奥地利维也纳取回白冷之光,这是童子军运动在欧洲多个国家传达和平的标记。把白冷之光分发给来自法国各地区童子军代表的仪式将于13日上午,在巴黎圣楣里教堂(Saint Merri)隆重举行,他们将把这道光传送到法国各教区。白冷之光是团结和兄弟友爱的标志,童子军要把它传给最贫穷最脆弱的人。整个将临期,法国青年的服务使命是在地铁站内举行小型宣传活动,使人注意到那些最贫穷脆弱的人。

    这项创举的口号是“圣诞节在地铁内。哪里不期待信仰,信仰就在那里”,这个口号的目的在给过路人提出在等待圣诞节来临之际如何生活的问题。24个基督信徒运动团体也发出反省与行动的宣传,为使每个人从将临期开始,在面对他人和环境时要有更尊重的态度。“不同于寻常的圣诞节”创举将以“圣诞节温暖我们的心”这句话陪同法国人一起度过圣诞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