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11/04

-

-



教宗接见各宗教代表:“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3日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致力於慈善事业的不同宗教代表,其中有基督徒、犹太信徒、穆斯林和佛教信徒。教宗在慈悲禧年之际呼吁各宗教代表发扬慈悲的精神,关怀弱势群体,在友好对话中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绝不以天主之名为暴力辩护。

今天是友爱的时代,是各宗教相遇和对话却“不混合”的时代,从而更好地相互认识与理解。谈到基督徒的核心讯息是慈悲与怜悯,教宗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句古语:“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意思是:顽固强硬是速死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教宗解释说:“怀着怜悯的慈爱照顾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乃是真正的宗教精神;这样的宗教精神能克胜滥用职权的诱惑,不拿人的生命做买卖,常把他人视为弟兄姐妹,而非数字。”

真正的宗教传统促使人“亲近那些身处困境而需要更多呵护的人,例如患病,残疾,贫困,遭受不公,受到冲突与移居影响的人”。“天主在对我们每个人的良心说话,勉励我们超越自我封闭并敞开自己。祂的声音如此回荡在我们心中:拥抱在我们之上的那一位,祂在叩响我们的心门;拥抱我们身边的近人,他在叩响我们的家门,渴望得到关注和帮助。”

教宗继续说:“在这动荡和记忆缺失的世界,人们匆匆走过,把许多事抛在脑後,却不知自己有如行屍走肉,毫无目的。今天我们像需要氧气那样需要更新生命的无偿之爱。人渴望慈悲,而技术却不能解除这种渴望。人所寻找的是一种超越暂时慰藉的爱,一个不再有波涛汹涌的安全港湾,一个始终宽恕与修和的拥抱。”教宗强调,宽恕“是我们可以给予他人的最大礼物,因为它是无比珍贵的礼物,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肖似天主”。

此外,慈悲也要延伸至“周遭世界,我们共同的家园”。因此,我们蒙召守护共同的家园,避免今天导致严重生态危机的无节制和贪婪的消费。

教宗然後谈到某些“与慈悲相背”的宗教讯息。教宗说:“很不幸的,每一天我们都会听到暴力、冲突、绑架、恐怖袭击、遇难和毁坏的消息。以宗教或天主的名义为这样的暴行辩护,实在是骇人听闻。我们要明确谴责这种卑劣、亵渎天主、污染宗教追随者心灵的行为。我们要促进不同宗教信徒之间的和平相遇,以及真正的宗教自由。在这方面,我们对天主,对世人,对未来负有重大责任,需要我们全力以赴,绝不能有任何敷衍之心”。

inizio pagina

教宗追思已亡节弥撒:追思先亡,抱持复活的希望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日追思已亡节下午前往罗马城外“第一门”公墓主持弥撒圣祭,为所有已故信徒祈祷,包括无人纪念的亡灵。教宗在当天的推文中写道:“我们怀着信德给已故的亲人扫墓,也为无人纪念的亡者祈祷。”

当天弥撒的第一篇读经取自《约伯传》,叙述约伯在经受重大考验时仍对天主怀有热切的希望。教宗解释说,约伯处於黑暗中,他濒临死亡之门。在这焦虑、悲痛及苦难中,约伯宣示了他的望德:“我确实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的辩护人要在地上起立。我要看见天主:我要亲眼看见祂,并非外人”(约十九25-27)。

教宗指明纪念亡者的双重意义:悲伤和希望。他说,墓地是个悲伤的地方,它让我们记起已故的亲人,同时也提醒我们将来也要死亡。然而,我们在悲伤中却拿着鲜花作为希望的标记。

“悲伤搀和着希望,这就是我们众人在今天庆典中的情感。我们在亲人的遗体前纪念他们,同时怀抱希望。我们也感受到这希望能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也必须走这段旅程。我们人人都将走这段旅程。或早或晚,人人都有这一天;痛苦或多或少,人人都要经历。但我们是藉着希望之花,抱持着那对来世的强烈希望来走这段旅程。”

教宗强调,耶稣背着祂的十字架第一个走完了这旅程,为我们开启了复活的希望之门。“今天,我们带着这双重记忆返回家中:纪念过去,我们已故的亲人;谨记未来,我们将走的旅程。我们应坚信耶稣的承诺:‘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若六40)。”

inizio pagina

教宗打电话给诺尔恰的总主教,再次向地震灾民表达关怀之情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日下午打电话给意大利中部斯波莱托-诺尔恰总主教博卡尔多(Renato Boccardo),再次向地震灾民表达他的关怀之情。教宗向博卡尔多总主教说:“我愿意向诺尔恰和瓦尔内里纳的所有人民表达我的关怀、我的祈祷和祝福。我对信仰遗产的毁坏感到非常难过。我在斯堪的纳维亚访问时随时关注你的人民的悲剧,我在那里为你们祈祷。”

博卡尔多总主教在电话中向教宗讲述了当地人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担忧。教宗答道:“我们必须鼓励人们,帮助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教宗也勉励博卡尔多总主教“接近他的人民,不要让他们失去希望”。这希望也包括“继续留在他们的土地上生活”。

意大利中部地震灾区居民的房屋被震裂,圣本笃大殿倒塌,约有2.2万疏散者需要援助。诺尔恰本笃会院副院长尼瓦科夫(Benedetto Nivakoff)神父向本台解释他们会院的情况。他说:“我们愿意留下来,培养新的圣召。希望总是发自基督,不是以废墟,而是以灵修为基础。隐修生活,就如所有人的生活那样,必须是朝向天堂的路程、灵修的道路。这不是说建筑物不重要,建筑物非常重要,但是这样的时刻却令我们想到什麽才是更加重要的事。”

这麽説来,教会并非只是石头的建筑物,更是人的信仰团体了?尼瓦科夫神父答道:“我们与居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圣本笃对诺尔恰人而言是最重要的居民。他们非常虔诚,这不是我们的功劳,他们认为隐修士就是该城主保的大使。当地居民在所有方面帮助我们,也请我们为他们祈祷。他们知道,10月30日早上地震时我们正在祈祷。他们也知道这确实是天主的恩宠,没有任何人死亡,这确实是个奇迹!”

在诺尔恰的本笃会士们来自世界各地,地震後他们是否想离开呢?尼瓦科夫神父说:“没有,反之这些会士们比以往更渴望留在这里。他们丝毫没有离开的想法。我们希望在这里为会士们修建一个家,为隐修士们建造一座更坚固、更宽敞的会院,好能接纳更多的圣召。”

inizio pagina

圣座介绍服刑人和社会边缘人士禧年活动

◊  

(梵蒂冈电台讯)慈悲特殊禧年已进入尾声。教宗将在11月份主持两大压轴活动,分别是11月6日的服刑人禧年弥撒,以及11月13日的社会边缘人士禧年弥撒。13日当天,普世教会也将关闭所有圣门;隔一周,11月20日主日,慈悲禧年将正式结束,教宗方济各将隆重关闭圣伯多禄大殿的圣门。

负责慈悲禧年活动的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总主教於11月3日在圣座新闻室介绍这些活动。他首先提到教宗方济各对服刑人的关爱。教宗自从就任以来,多次牧灵访问各地监狱,并在颁布禧年大赦的牧函中特别念及服刑人。教宗写道:「愿服刑人每次跨越自己牢房的门槛时,都将心思意念和祈祷交托於天父。对他们而言,这项举动就是在跨越圣门,因为天主的慈悲能改变人心,能化铁窗生活为自由经验」。

11月6日在圣伯多禄大殿的服刑人禧年活动将有4千多人参加,包括来自12个国家的服刑人、服刑人家属、监狱工作人员、辅导神师和警察。菲西凯拉总主教指出,这些服刑人所受的刑罚不一;他们的临在展现出,我们必须「在刑罚与刑期之外提供未来和希望」。届时,许多教区的主教也将拜访当地的服刑人,与他们一同庆祝禧年。

11月13日主日,教宗将为6千名社会边缘人士主持禧年弥撒。他们遭社会排斥的原因包括经济不稳定、疾病、孤独和没有亲人。菲西凯拉总主教表示,「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殿与许多社会边缘人士一同庆祝禧年,是要教会记起耶稣所说的:『你们常有穷人同你们在一起』(谷十四7)。因此,关闭慈悲圣门并不代表教会已完成她的关怀使命,而是教会本着已度过的禧年,加强自身的见证」。

inizio pagina

圣座驻联合国代表:宗教自由在许多地方持续被践踏

◊  

(梵蒂冈电台讯)联合国大会第71届会议第3委员会於10月31日开会讨论人权的促进与保护。圣座常驻联合国纽约总部观察员奥萨总主教在这次会议上表明,每个人天生享有同等的尊严和基本的生命权。从受孕到自然死亡的所有阶段,人的生命权都必须受到支持和保护。不幸的是,这项权利始终被忽略和缩减。

奥萨总主教指出,「胎儿、寻求安全的移民、战争受害者、穷人、年长者和死刑犯的生命权一直被人忽视和摒弃」,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却不予以重视。再者,生命权也涵盖了适当的居住条件。为此,「各国必须应对普遍丧失生命权的现象,这个现象与贫穷密切相关,尤其是不适当的居住条件与无家可归的问题」。

在废除死刑方面,国际社会愈加具有共识,奥萨总主教赞许这是保护生命的一大进步。他引用教宗方济各向第6届世界反死刑大会发表的视频讯息,说明「死刑有悖於天主的计划,冒犯生命的不可侵犯性和人性尊严;死刑非但无法替受害者伸张正义,反倒助长复仇心态」。

如果想要全面理解人的权利和尊严,还必须承认「所有人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精神权利」。诚如《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所阐明的,「人人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这项权利包括改变自己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然而,宗教自由在许多地方持续被践踏。奥萨总主教指出,「人们不断只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受迫害,遭囚禁,有时还被杀害。在宗教团体方面,有些团体也陷入侵犯他人宗教信仰自由的诱惑,狭隘地诠释某些宗教信条,导致不少宗教迫害事件」。更有甚者,当宗教被滥用於定义国家的身份认同和团结时,宗教就成了歧视的理由。

圣座代表最後呼吁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关切宗教自由,为保护并促进这项基本人权而采取行动。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11月3日

◊  

基督徒的生活是一段旅途,是喜乐而非悲伤的旅途。

La vita cristiana è un cammino: non un cammino triste, ma gioioso.

Christian life is a journey, but it is not a sorrowful journey, it is a joyful journey.

Vita christiana est iter tum triste tum felix.

inizio pagina

网址: http://zh.radiovaticana.va/

欢迎您来信与我们联系,来信请用英文书写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电话:+39 06 69883187
传真:+39 06 69883844
电邮:hyjm@vatiradio.va

请转发此电邮新闻,传播福音的讯息,与教宗和教会一起关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