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6/11/30

-

-



教宗清晨弥撒:基督徒要有小孩子那样的谦卑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2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强调:上主把救恩奥迹启示给小孩子,而不是智慧及明达的人。小孩子的美德是敬畏上主。

当天福音叙述耶稣称谢天父,因为“祂把救恩奥迹,自己的奥迹启示给了小孩子”。教宗说,天主喜爱那些理解祂的奥迹的人,这些人不是智慧和明达的人,而是小孩子,是有“孩子之心的人”。

教宗说:“在圣诞节,我们看到这些小小的东西:一个孩子,一个马槽,一位母亲,一位父亲,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要拥有一颗宽大的心,但态度却应像小孩子。由叶瑟的树干将生出一个嫩枝,上主的神将住在他内。这小小的嫩枝将有小孩子那样的美德,即敬畏上主,怀着敬畏上主的心行走。敬畏上主并不是恐惧,不是的,而是按照天主给我们的祖先亚巴郎的诫命生活:‘我们应在天主面前行走,度无可指摘的生活。’谦卑,这就是谦卑。敬畏上主就是谦卑。”

只有小孩子“才能够完全懂得谦卑的意义,敬畏上主的意义”。因为“在上主前面行走”,被天主注视和守护,感到上主给予他们向前走的力量。教宗解释说,这就是真正的谦卑。

“善度谦卑的生活,基督信仰的谦卑。要敬畏上主,敬畏上主不是害怕,而是说‘你是天主,我是一个人。我这样前行,带着生命中的种种小事前行。我在祢面前行走,努力度无可指摘的生活’。谦卑是小孩子的美德,真正的谦卑不是那种戏剧性的谦卑,不是的。这种谦卑的人会说:‘我谦卑,而且以此而骄傲’。这不是真正的谦卑。小孩子的谦卑是与天主同行,不说别人的坏话,只注重服务,感到自己很渺小。”

教宗继续表示,要谦卑,要非常谦卑。天主注视并决定把自己的圣子遣送於她怀中的那位少女,便是非常谦卑。随後,她即刻前去探望表姐依撒伯尔,只字不提“所发生的事”。谦卑就是这样,“与上主同行”,我们幸福、喜悦,因为“祂注视我们”,我们因谦卑而喜悦地赞美。

教宗最後总结道:“耶稣欢欣赞颂,因为天主把祂的奥秘启示给了谦卑的人。让我们为众人恳求谦卑的恩宠,敬畏天主的恩宠,与天主同行努力度无可指摘的生活的恩宠。因着谦卑,我们警醒祈祷、施行爱德和喜悦地欢欣赞美。”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见科学家:需要一个保护受造界的法律体系

◊  

(梵蒂冈电台讯)在我们造成不可逆转地破坏之前需要建立一个保护生态系统的法律体系,这项任务必须有科学家的合作。教宗方济各11月28日接见宗座科学院全体大会的60位与会者时如此表示。与会者於11月25日至29日在梵蒂冈庇护四世别墅探讨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影响。许多国际知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科学界和基督徒团体在保护共同家园方面越来越团结。我们的家园面临生态衰竭的威胁和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现象的增长。教宗从他最关心的生态问题,即他的《愿祢受赞颂》通谕谈起。

教宗首先赞赏科学家们的工作说,“科学对於重建全球生态平衡的使命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你们深刻感到应该与今日或明日的人类团结一致,关怀我们的母亲大地,这令我倍感欣慰。这项工作令人钦佩,因为它完全致力於促进人类的整体发展、和平、正义,以及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近代思想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因而肆意“掠夺大自然,却不考虑它的潜在实力和演变法则”,从而“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教宗解释说,这是不对的,相反地,我们应该对受造界负起完全的责任。

教宗说:“实际上,我们不是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守护人,每天早晨掸去藏品上的灰尘即可;我们是保护和发展生命、地球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中人类生命的合作者。”

教宗勉励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要被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所束缚”,要建立一种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及其社会後果的文化模式,好使“巨大的生产潜能不仅仅让少数人获益”。

“科学界透过学术内部跨学科的对话,懂得了如何研究和展示我们地球的危机;同样的,科学界今天也蒙召树立领导地位,从整体出发,并在我们星球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上,例如在水资源、可持续能源、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找到解决方案。以技术-经济为导向的新型势力必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不仅破坏环境,也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民主、正义和自由;在这之前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涵盖不可侵犯的底线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法律体系,而这样的建设离不开你们的合作。”

在这方面,国际政治反应冷淡。教宗对此表示说:“政治屈从於技术和以谋利为前提的金融的现象表现在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心不在焉’或达成全球共识的迟缓态度,也表现在以高尚的权利诉求为面具的持续战争,这对环境,对人民的道德与文化财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教宗最後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保持希望,努力利用天主赏赐我们的时间。我们不乏许多令人欣慰的迹象:有人愿意采取行动,选择公益,秉持负责和团结的态度。在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下,可持续和整体的发展能为所有科学家,尤其是为有信仰的科学家,带来巨大的科研动力。”

inizio pagina

梵蒂冈天文台:促进教会与科学相调和

◊  

(梵蒂冈电台讯)“让我们出去重新观看星辰”。梵蒂冈天文台前任台长,耶稣会士何塞‧富内斯(Josè Gabriel Funes)神父不久前在新书《梵蒂冈天文台》发布会上,引用诗人但丁的这句话说明天文学的使命乃是“在无边无际的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星系面前,让人重新看到受造物的渺小和脆弱”。

新书《梵蒂冈天文台》於11月下旬出版,作者是玛利亚·罗萨莉娅·布菲蒂(Maria Rosaria Buffetti)。梵蒂冈天文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观象台,16世纪末已开始运作。今天,这个圣座的天文台由耶稣会士负责,他们领导分别设在罗马的冈道尔夫堡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格雷厄姆(Graham)山的两个中心,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梵蒂冈天文台的宇宙论学者琼蒂(Gabriele Gionti)神父在新书发布会上首先简述了这座天文台的历史。他说:“梵蒂冈天文台於1891年成立,与良十三世教宗颁布《新事》通谕是同一年。当时的世界正盛行现代主义,科学界对教会存有一种敌意,认为教会落後;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梵蒂冈天文台正是为证明教会并不反对科学。”

“圣保禄修会会士登扎(Francesco Denza)神父对梵蒂冈天文台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他是享有盛名的耶稣会天文学家塞基(Angelo Secchi)神父的弟子。塞基神父被誉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了可根据光谱划分星等,就是根据星光的分解来判断星等,打破了只靠光亮密度的局限。”

“登扎神父向良十三世教宗提议建立一个新的天文台,因为在意大利统一後,圣座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天文学者。良十三世采纳这个建议,在梵蒂冈城国内建立了天文台。天文台成立後马上投入一项极其重要的国际计划:拍摄天体图。这项工作始於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到1952年终於完成。同时,梵蒂冈天文台也经历多次变迁。由於光污染,天文台先是从梵蒂冈迁移到冈道尔夫堡,然後又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Tucson)建立了分台。”

良十三世教宗建立天文台,表明教会不仅不反对科学,反而推动一种“真正和可靠的”科学。梵蒂冈天文台的诞生是出於为教会辩护的目的,却也成了教会与世界对话,以及如何使宇宙定律走近天主的研究的一部分。琼蒂神父继续説道:

“建立天文台的目的在於调和教会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梵蒂冈天文台的成员同其它天文台的成员一样,都是科学家,他们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出席国际会议,参加天文学和宇宙学的重大讨论。事实上,科学与信仰并不矛盾。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究,我们设法寻求天主的奥妙;通过宇宙间的和谐和科学定律,我们认识到宇宙的美丽,它向我们讲述了创造和谐的造物主。”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6年11月29日

◊  

耶稣召叫我们做祂的慈悲见证人,把喜乐和安慰带给他人。

Gesù ci chiama ad essere portatori di gioia e di consolazione, come suoi testimoni misericordiosi.

Jesus calls us to be bearers of joy and consolation as his merciful witnesses.

Iesus vocat nos qui gaudium consolationemque afferamus, veluti eius misericordes testes.

inizio pagina

网址: http://zh.radiovaticana.va/

欢迎您来信与我们联系,来信请用英文书写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电话:+39 06 69883187
传真:+39 06 69883844
电邮:hyjm@vatiradio.va

请转发此电邮新闻,传播福音的讯息,与教宗和教会一起关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