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0

2017/01/06

-

-



教宗接见意大利中部地震灾民:重建需要众人投入心灵和双手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元月5日中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了意大利中部去年地震的灾民约7千人。教宗在即席讲话中谈及灾民痛失挚爱和一切的伤痛,勉励他们「先重建心灵,再重建家园」。

当天有两位灾民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拉法埃莱(Raffaele Festa)讲述地震当下的情况,请求教宗以祈祷支持他们重建家园;灾区诺尔恰的一位本堂神父卢恰诺(Luciano Avenati)指出,当地的灾民不肯离乡避难,他们决定留在故乡重建家园。卢恰诺神父说:「我们虽然失去了房屋,但我们成了一个大家庭。」

教宗从他们感人的见证中提出4个关键词,分别是重建、双手、创伤和关怀。他首先阐明重建的重要性说:「有一个词汇反覆出现,那就是『重建』。拉法埃莱简洁有力地说出:『先重建心灵,再重建家园』。卢恰诺神父也说要『重建教会团体的社会与人性结构』。」

教宗鼓励灾民怀着梦想「重新开始」,切莫沉溺於痛苦中。许多人失去挚爱,心灵受创,我们因此必须「重建心灵」。教宗指出,「重建心灵不是『明天会更好』的态度,不是乐观主义。不,这里没有乐观主义的空间:我们要抱持希望,而非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是「一种暂时管用的态度,却没有实质内涵」。「今天我们需要重建的希望,这要靠『双手』来完成」。

「双手」这个关键词打动教宗的心灵。灾民亲手挖开碎石瓦砾,救出他们的挚爱;劫後余生的幸存者张手互相拥抱;医护人员、消防队员和志工向他们伸出援手。教宗表示:「重建需要投入心灵和双手,我们的双手,所有人的手。我们常说,天主有如工匠,用手创造了世界,用手医治。」

至於「创伤」这个关键词,教宗引用卢恰诺神父的话说:「我们留在那里,以免进一步伤害我们的故土。」教宗为此告诫「切莫进一步伤害那已受伤的人;切莫以空洞的言词伤害他们,甚至以不尊重痛苦,毫不温柔的消息伤害他们」。相反地,「静默、轻抚和心灵的温柔」能预防伤害。关於灾民们此刻的创伤,教宗表明:「创伤会痊癒,伤疤却会存留一辈子,成为这痛苦时刻的回忆;人生将会多一个伤疤。」

受创的地震灾民展现出不少美德。卢恰诺神父见证了灾民的「坚强心灵、勇气、刚毅、忍耐以及团结互助」,并为此感到骄傲。教宗则为坚守羊栈的本堂神父们感到骄傲,他说:「拥有这些看到狼来了也不逃跑的牧人,多好啊!」

教宗强调,在拉法埃莱和卢恰诺神父的见证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关怀」。「关怀使我们更有人情味,成为更好的人,更勇敢。在人生道路上独自前行是一回事;与他人手牵着手,并肩同行则是另一回事。」

教宗吐露他对灾民的关怀,提及他8月24日地震当天的心情说:「我那天一早醒来,就发现一张字条写着两次地震的事。我当时有两个感觉:一是我必须去灾区,必须去;二是我感到悲痛,非常悲痛。我那天带着悲痛去主持弥撒。」

教宗最後感谢灾民前来罗马与他相会,感谢他们「互相协助,重建心灵、家园和社会结构」,也感谢他们以受苦的心作出的无私见证。

inizio pagina

教宗接见圣召牧灵人员:培养圣召需要祈祷、敞开门户、行走及作见证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元月5日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了800名出席意大利主教团全国圣召牧灵大会的人士,勉励他们在培养圣召的工作中首先要祈祷,聆听青年的心声,让他们行动起来。意大利主教团於元月3日至5日在罗马召开圣召牧灵大会,讨论的主题是:“起来,去吧,不要害怕”。

教宗在接见活动中,放下事先准备的讲稿,即席发表了一篇讲话。他提到将於2018年召开的世界主教会议的主题“青年、信德与圣召分辨”,强调圣召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为负责圣召牧灵工作的人员指明一条应走的道路:祈祷、敞开门户、聆听、行走的使命以及作见证。

教宗指出,祈祷极其重要,但我们却应敞开门户祈祷,接纳青年。教宗以这次圣召牧灵大会的主题解释敞开大门祈祷的含义说,“起来”正是天使对坐监的伯多禄说的话;伯多禄被救出狱後,立即去了一个信友的家,但他多次敲门仍不得其入,因为那些由於害怕而紧闭门户祈祷的信友们起初并不相信是他在敲门。

许多青年的情况也同样如此,他们即使听到那“起来”的召叫,却因害怕而宁愿闭门留在房屋内。敞开门户祈祷则意味着勇於冒险,勇於与青年一起冒险,因为只满足於召开大会却不核实大门是否敞开,无济於事。教宗提到一些教区的圣召丰沛,那里的主教们邀请信友为圣召祈祷。

“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些教区在圣召上受到了祝福。我问这些主教们:‘你们是怎样做到的?’答案是,主教每个月都写一封信寄给那些愿意为圣召祈祷的人,他们是老年人、病人和教友夫妇。”

教宗强调,主教们的首要之务应是陪伴信友团体祈祷,其次才是宣讲福音。“我可以制定出最重大的牧灵计划,最完美的活动安排,但若没有祈祷做酵母,就不会有力量。因此,我们首先应祈祷。在伯多禄敲门的那个夜晚,信友团体正是在祈祷”。

为了培养圣召,圣召牧灵人员需要敞开门户、祈祷并坐下聆听青年,且要多聼少说。教宗表示:“要聆听青年,对他们说的话只点到为止。这句话将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内心运作。”因此,在青年身上花费时间极其重要。

青年必须行走,促进圣召的工作就是让青年行走,在行走中陪伴他们。教宗解释行走的使命说:“举办牧灵活动让青年参加,同时也要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的一周时间去向那里的人民传教,或向另一个人民提供社会援助,或者利用整个假期去医院服务,做这做那,或为大都市的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总之,青年需要这样做。”

谈到司铎和修女们的见证,圣召牧灵工作的最後一个重要环节,教宗说:“不错,一个青年能感受到上主的召叫,但这召叫常是具体的,至少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我想成为他或她那样的人’。我们的见证吸引着青年,这是优秀的司铎和优秀的修女们的见证。”

教宗最後期勉圣召牧灵人员“不可做寻求安全感、关闭门户或找不出时间的人,而应让人看到你们是宣讲的人。”

inizio pagina

缅甸罗兴亚儿童溺死照片引发全球舆论关注

◊  

(梵蒂冈电台讯)16个月大的罗兴亚难民儿童舒哈耶(Mohammed Shohayet)随家人从缅甸若开邦(Rakhine)逃难途中溺死的照片传遍了整个世界。在缅甸若开邦生活的穆斯林少数群体罗兴亚人被该国视为非法移民,遭到军方的镇压。国际移民组织近几个月的资料显示,有3.4万罗兴亚人离开若开邦前往孟加拉避难。联合国难民署也对缅甸的残酷镇压表示谴责。

2015年在土耳其海岸溺亡的小艾兰(Aylan Kurdi)唤醒了许多欧洲人的良知,引起人们对移民悲剧的关注。这张小舒哈耶的照片是否也能让人们关注罗兴亚人,全世界受迫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梵蒂冈电台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意大利贝加莫大学亚洲当代史教授卡尔迪罗拉(Stefano Caldirola),他说:

答:罗兴亚人的问题已持续多年,但常被公众忽视,尤其在欧洲和美国。这个悲剧毫无疑问将撼动人心,唤醒国际舆论对罗兴亚人问题的关注。

问:关於迫害罗兴亚人的指控,缅甸政府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但直到今天仍没有找到侵权证据,而最终结果要等到1月底才公布。您对调查结果有何期待?
问:不抱太大期望,因为这个委员会由军方主持。我们之前已经谈论很多,军方早已过滤掉大部分调查结果,所以结论可能是从未发生迫害,然而我们从逃往孟加拉的罗兴亚人的证词得知,曾经发生过滥杀、拷打和强奸。

问:这个局势是否对缅甸首届民选政府,尤其是对执政党领导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构成影响呢?
答:毫无疑问影响很大,这也因为昂山素季在执政前由於她对罗兴亚人的言论和她对这一严重人道危机的漠不关心而招致批评。现在昂山素季已经执政,可情况并未改善。这有损她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长期以来被视为缅甸人权卫士的形象。这也对国家未来蒙上阴影,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民主与和谐化进程都把罗兴亚人排斥在外,缅甸官方把他们视为“非法移民”,即使他们在若开邦(当时叫阿拉干)生活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现在有超过一百万罗兴人生活在若开邦。否定这些人的权利,为缅甸的民主化、以及缅甸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谐化进程蒙上了巨大阴影。

问:仰光总主教貌波(Maung Bo)枢机几天前祝愿2017年是缅甸的和平年。这路途还遥远吗?
答:路途依然遥远。当然,针对某些种族和少数群体的措施已经大有成效,但罗兴亚人的问题清楚表明需要做的还很多。此外我们还应考虑到,罗兴亚人的问题被西方国家长期忽视,但在穆斯林国家则是媒体热议的话题,尤其在东南亚国家,这必将在未来引发缅甸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例如马来西亚或印尼。

inizio pagina

教宗方济各2017年1月4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辣黑耳,“你的後裔大有希望”

◊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月4日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谈论基督徒的希望,当天他引述耶肋米亚先知书中辣黑耳的形象,阐明在哭泣中活出希望的重要性。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

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在今天的要理讲授中,我愿意与你们一起默观一位在哭泣中活出希望的女性形象。在哭泣中活出的希望。她就是辣黑耳,雅各伯的妻子,若瑟和本雅明的母亲。根据《创世纪》的记载,她在生产第二子本雅明时因难产而去世。

耶肋米亚先知提到辣黑耳,是为了安慰流亡中的以色列子民,先知的话充满了感情和诗意;换句话说,先知透过辣黑耳的哭泣而给予希望:

上主这样说:
“听!在辣玛有叹息声,酸辛哭泣;
辣黑耳哀悼自己的儿子,不愿受安慰,因为他们已不存在了!”(耶卅一15)

在这几小节中,耶肋米亚先知把这位民族中的女性描绘成家族中的族长:这是一个深处悲痛与哭泣的现实,却也享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愿景。在《创世纪》的叙述中,辣黑耳因难产而死,她为了让儿子活下来而接受了死亡;在这里,先知却说她生活在流亡者聚集的辣玛,哀悼自己的儿子。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是在走向流亡的路上死去的,一如辣黑耳说的:儿子们“已不在了”,他们永远消失了。

为此,辣黑耳不愿意受安慰。她的拒绝表达了其悲痛之深切,其哭泣之苦楚。面对丧失儿子的悲剧,一位母亲不愿接受安慰的言语或举止,因为这样的言行总是不恰当,绝不能减轻一个不能也不愿癒合的伤痛。这是一种与爱成正比的伤痛。

这一切每个母亲都懂;今天也有许多母亲在哭泣,她们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儿子。面对一个难以接受的死亡,任何安慰都无济於事。辣黑耳包含了世世代代每位母亲的痛苦,以及每个人为无可挽回的损失而流下的眼泪。

辣黑耳拒绝受安慰的态度,教导我们也需要以审慎入微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痛苦。若要对丧失信心的人谈希望,我们就应先分担他的绝望;若要擦乾受苦者的眼泪,我们就应与他一起哭泣。只有这样,我们的言语才能确实给人些许希望。如果我无法如此在哭泣、悲伤中发言,那麽就最好一言不发。我们可以用爱抚和举止,却无需言语。

本着谨慎体贴和爱,天主用真心话而非假言假语回应辣黑耳的哭泣;耶肋米亚先知继续说:

上主回应她的哭泣说:
“你要止住痛哭,
不再流泪,
因为你的辛苦终必有报
──上主的断语──
他们必会由敌地归来!
你们的前途大有希望
──上主的断语──
你的子孙都要归回自己的疆域。”(耶卅一16-17)

正因为母亲的哭泣,儿子们拥有了活着回家的希望。这位妇女之前在生产时为了让儿子能活着而接受了死亡,现在她以自己的哭泣为流亡的子女、囚犯,以及远离祖国的人开启了新生命。上主以一项许诺来回答辣黑耳的辛酸和哭泣,这对她来说才是真正得到安慰的理由:子民将从流亡之地归来,在信德中自由地活出自己与天主的关系。泪水生出了希望。这不容易理解,但千真万确。在我们的生命中,泪水经常播种希望,是希望的种子。

我们知道,耶肋米亚的这番话後来被圣史玛窦在记述无辜婴孩被杀害时引用(参阅:玛二16-18)。这让我们想到弱小者被杀害的悲剧,想到强权蔑视和践踏生命的恐怖。白冷城婴孩为耶稣而死。耶稣,这位无辜的羔羊,後来又为我们众人而死。天主圣子分受了人类的痛苦,我们不可忘记这一点。每当有人向我提出这样的难题,例如:“神父,请告诉我,儿童为何受苦呢?”我实在不知如何回答。我只能说:“你要注视被钉十字架的耶稣:天主把祂的儿子赐给了我们,祂受了苦,也许你在那里能找到答案”。但答案在我的脑子里却没有。天主赐予祂的圣子为我们奉献自己的生命,我们应注视天主的爱,唯有这爱能指明安慰的道路。因此,我们说天主圣子参与了人类的痛苦;祂分受并接纳了死亡;祂的圣言才是安慰的言语,因为这言语出自哭泣。

在十字架上,祂这位快要断气的圣子,再次让祂的母亲享有母性的富饶,把她托付於爱徒若望,叫她做信徒子民的母亲。死亡被打败了,耶肋米亚先知的预言继而成为现实。圣母玛利亚的眼泪,以及辣黑耳的眼泪,孕育了希望和新生命。谢谢!

inizio pagina

教宗推文2017年1月5日

◊  

愿仁爱与非暴力主导我们对待彼此的方式。

Che siano la carità e la nonviolenza a guidare il modo in cui ci trattiamo gli uni gli altri.

May charity and nonviolence govern how we treat each other.

In aliis tractandis semper adsint caritas et mansuetudo.

inizio pagina

网址: http://zh.radiovaticana.va/

欢迎您来信与我们联系,来信请用英文书写地址。地址是:

Chinese Programme,
Vatican Radio,
Piazza Pia 3,
00120 VATICAN CITY

电话:+39 06 69883187
传真:+39 06 69883844
电邮:hyjm@vatiradio.va

请转发此电邮新闻,传播福音的讯息,与教宗和教会一起关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