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6-
01-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各地教聞 聖座活動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起的亞細西世界和平祈禱日圓滿結束 這一天雖然意大利全國各地普遍陰雨,亞細西城位於山腰,氣溫更低,冷風吹得更緊,雨下得也不小,但是宗教所激發出來的那股愛人類、愛大自然、愛世界的熱忱已經早把陰冷驅散了。大約七十位應教宗邀請前來的全球各大宗教的領袖或代表坐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兩旁,其中包括來自台灣高雄佛光山的依益、覺彥和覺儒三位佛教法師,他們面對著聖座各部會首長、意大利總統、總理、政界要員、世界幾個教區的樞機主教、總主教、主教、駐聖座外交使節團、以及數千位參禮的人士,尤其面對著把現場景像立即傳播到全球各地的電視攝像機,為人類愛好與渴望和平的心願作了最真誠、最徹底的見證。 一般而論,凡是人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地有宗教信仰,這幾十位宗教領袖或代表的出席和作證,正反映出廣大人類厭惡暴力、愛好和平的心願。宗教雖然不同,理念也許各異,可是對生命最高、最珍貴價值的認同與肯定卻無二致。正因為這點,各宗教領袖與代表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登高一呼之下,才毫無成見地響應,由四面八方不辭辛勞,千里迢迢而來。 二十四日這一天的祈禱活動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是全體聚集在聖方濟各聖殿底層外面搭有臨時頂蓋的廣場,為和平作證;其次是各宗教領袖或代表在為他們準備好的地點,按照自己的儀式禮節為和平祈禱,最後大家又重新聚集在上午的廣場,發表促進和平的宣言。 在上午的和平作證中,代表不同宗教上台作證的人士所發表的講話無不擊中每位聽眾的心靈,讓人讚嘆天主那麼奇妙地引導不同宗教的心智都走在慈悲憐憫、寬宏大量的道路上,大家不謀而合地說著內容同樣的語言,令人實在覺得人類不分東南西北,都是手足兄弟,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即相親相愛,大家要唾棄的邪惡也只有一個,即仇恨與暴力。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東道主身份最後發言作證,他說:「我們來亞細西作和平朝聖之旅。我們以各宗教代表身份聚集在這裡,為的是要捫心自問我們為和平盡了甚麼力,也為祈求祂賜給我們和平的恩典,並為我們渴望有一個更公正、更團結的世界的心願作證。我們願意貢獻一己之力,消除恐怖暴力、仇恨和武裝衝突的陰霾,這種陰霾最近幾個月以來在世界上變得特別灰暗沉重。正因為如此,我們願意在此彼此聆聽:就憑這一點,我們便已經看到和平的標記。就在這其中,已經有了對我們所擔憂的疑問的答覆。就因為這個聚會,便有助于沖淡彼此懷疑和互不諒解的陰霾。但是黑暗不是用武器來驅除,黑暗要用點燃燈塔來驅散。記得幾天以前我向駐聖座外交使節團說過:仇恨只能用愛來克勝」。
教宗繼續說:「今天我們在亞細西相會,這裡的一切無不在談一位傑出的和平先知方濟各。他不但受到基督信徒的鍾愛,其他宗教的信徒和一般即使遠離宗教、卻推崇正義、修和與和平理想的人士,也無不敬愛他」。「天主賦給人心追求平安與和諧的自然本能,這是比任何暴力的傾向更內在、更堅韌的渴望,我們今天來到亞細西這裡,正是為重新肯定這個渴望。我們願意代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感受來表達這個心願」。 教宗進一步提到人類古今歷史上有許多男男女女因為是虔誠的宗教信徒,而成為傑出的和平見證,他們用自己的表樣教導世人有可能在個人與個人之間、在民族與民族之間建立彼此相會和在和平的道路上攜手並進的橋樑。我們要效法他們,汲取他們的經驗作為我們為人類服務的靈感。 教宗向在場的人士,包括各宗教領袖和代表,再次強調人類極度需要和平、正義與寬恕,同時指出:「走這條路需要謙遜和勇氣。今天我們與天主對話的相聚會晤提供我們機會,讓我們再次肯定我們在天主內看到正義與仁慈是那麼美妙地結為一體。天主對自己和對人都極其忠信,即使人遠離了祂,祂也不變。為此,宗教乃在為和平服務,給我們今天的人宣揚締造和平的迫切性乃是宗教、尤其是宗教領袖的任務」。 教宗和各宗教領導人士從亞細西呼籲:不可再有暴力、戰爭、恐怖主義
晚上8點10分,教宗乘火車返抵梵蒂岡,他雖然疲倦卻十分高興。他在回程時特別為這一個意義非常重大的日子感謝了意大利鐵路局的負責人士和工作人員、和他一起乘坐火車前往亞細西的人士、所有參加和平祈禱活動的人以及參與籌辦工作的人。 舉行亞細西和平祈禱日的第二天,1月25日,教宗在梵蒂岡招待所有參加亞細西活動的各宗教領導人士一同進午餐。他在感謝他們勇敢地向世界聲明:暴力與宗教不能一同前進時說: "我們帶著互相間的相異處同桌進餐,我們為謀求和平而團結在一起。這個出自真誠宗教信仰的職務,肯定是天主對我們的企盼。這也是世人對宗教人士身上尋找的。這是我們在這特殊時刻所能給予人們的希望。願天主賜給我們做祂的和平工具的恩典。" 問:亞細西祈禱日引起了廣泛的反應,請問,這個活動對廣大的電視觀眾起了什麼作用: 問:從這次活動的盛大到它結束時的成果,您認為,亞細西和平祈禱日能為將來帶來什麼果實,或您企盼它帶來什麼果實? 各地教聞
各宗教在亞細西舉行的和平祈禱大聚會,在世界各地引起共同反響 "不要"暴力,要有更多的理智;"不要"以歪曲信仰天主的理念為合理的借口。這是教宗和世界各大宗教代表1月24日從聖方濟各的城市和象徵和平的地方亞細西,發出的普世性的信息。對這個宣言和信息的最先反應,是從中東、亞洲和英國傳來的。本台特約記者莫塔從耶路撒冷作了以下的報導: 方濟各會的院長在歡迎聖座大使和代表桑比主教及其他許多貴賓時,談到亞細西的祈禱。他說:"祈禱也是為我們這塊痛苦和焦慮不安的土地。許久沒有朝聖客來這裡了,你們的來到,是對我們的安慰。"當天的彌撒讀經和加拿大主教團主席貝泰勒主教在證道中對讀經的解釋,突出了這項禮儀的意義。他把致哥羅森人書信中的話:"你們要穿上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和含忍。要互相寬恕。"(哥,3,12-13)結合亞細西的聚會,強調,這就是締造耶穌留給我們的和平的道路,是天主的命令。他說,為領會和平,我們的心必須和祂的心一起跳動。 從幅員遼闊的亞洲也傳來了對亞細西做的承諾的呼應,這裡是參加亞細西祈禱聚會的許多宗教祖傳的地方。信仰社主任切維雷拉神父向本台表示: 在香港和澳門,亞細西祈禱日使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合作有所增加。在香港,穆斯林以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國人居多,但更重大的消息則從俄羅斯傳來。24號,在天主教聖母無原罪始胎主教座堂舉行了一項禮儀,有16位不同宗教的代表參加。莫斯科宗主教的代表埃列色夫神父也在其中。25號,各家報紙也登載了阿萊西奧二世宗主教對亞細西主題非常正面的評論。宗主教用極為修和的語氣表達對大公和宗教間對話的看法說:亞細西精神似乎結好果實。 在介紹從世界各地傳來對亞細西各宗教祈禱聚會的最先反應的結尾時,本台特約記者斯卡菲從英國作了一篇報導,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那裡的信徒們和新聞界對教宗的這項精神創舉是如何反應的: 在這個國家中,宗教多元化已經是個事實,在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和在全球的戰爭背景,使得所有人都擔心起來,幾個星期以來,在新聞界和電視節目中都引起了活躍的討論。英國和威爾斯天主教會領導人奧康瑙爾樞機主教也以天主教神職人員的身份參加了亞細西的聚會,他指出,英國天主教徒贊成教宗為與世界各大宗教信仰達致新協議所報的希望。這位英國的樞機主教評論和平祈禱日時,引用了甘地的一句名言:"以眼還眼的尺度使世界成了瞎子。"奧康腦爾樞機也祝望,由美國領導打擊恐怖主義威脅的政治-軍事聯盟,能轉變為為爭取正義和關懷窮人的共同奮鬥。樞機主教還重申,共同努力的動機應該是積極的,即:"為了一些目標,而非反對一些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