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0-
08-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伊斯蘭教與天主教連絡委員會發表反種族主義和支持對話文化的公報 雙方代表團在聯合公報中強調:「我們兩個宗教都教導人說:全能的天主創造眾人平等的尊嚴,為此我們拒絕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我們譴責存在于許多社會中的種族主義的行為,同時願意肩負努力消除導致種族歧視的偏見和不了解的責任」。 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的聯合公報並呼籲個人、教育機構、社會團體、以及傳播媒體,聯合一致,共同努力消除種族主義說:「我們相信服膺宗教價值和努力推動對話,以便達致彼此的了解和互相的尊重,能夠使世界走向正義與和平。 雙方最後肯定將繼續推動對話的文化,並攜手合作使這個文化進入自己的團體中,尤其是教育和文化內容中。 烏克蘭二十世紀殉道真福的歷史公諸于世 二十世紀被稱為教會殉道的世紀,因為天主教兩千年來的歷史中,約有七千萬基督信徒殉道,其中有四千五百萬是在剛才結束不久的二十世紀中為信仰捐軀的,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死在蘇聯共產黨的迫害之下。不少殉道者有稽可考,但無名的殉道者更多。那是一個悲慘的世代,可歌可泣的世代,更是大無畏的英勇世代,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公元二千年大禧年中,不但盛大紀念了二十世紀的殉道者,更要求全球各地教會收集殉道者的名錄和史料。 羅馬觀察報記者詹保祿•馬太編著這本書的方式是透過實地訪問殉道者的親友和見證的途徑,記錄下殉道真福的事蹟。這些殉道真福如果不是遭蘇聯共產黨殺害,今天應該還有很多位健在。然而,他們寧願被殺,也不願意屈服于壓力,背棄自己的信仰。他們為基督所作的見證對今天的世界仍然具有警醒的作用。 教宗所冊封的殉道真福中有主教,有神父,有會士修女,也有在俗教友。但是這本新書也收錄了一位還沒有列在真福之列的女子的英勇事蹟。其實烏克蘭殉道者是不計其數的,二十七位真福也只不過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而已。這位女子要是活著,今年應該四十二歲。她名叫瑪利亞,一九八二年九月的一天,她提著一個手提包在利沃夫街上走,手提包裡面放著舉行彌撒所需要的聖爵等東西,為帶給一位神父暗中舉行彌撒聖祭。路上瑪利亞遭攔截,她因為不願意讓給手提包,結果在路上狠狠地遭打死。 為了寫這本書而遍訪東歐各地的詹保祿•馬太說:參訪東歐的教會實在令人怵目驚心,類似的情形在其他某些國家中還有很多。他說烏克蘭利沃夫一個家庭告訴他,他們的父母親只因為希望每個星期天都能望彌撒,領聖體,因此便失落了房子、工作、並遭監禁起來。這樣的殉道者不是遭殺害,卻付出極大的代價,他們絕不會被列入聖品,但是就如去年教宗在利沃夫主持冊封殉道真福大典時所說的:史料即使沒有記載他們,但是天主絕不會忘記他們,因為天主已經把他們的芳名用黃金寫入聖人的名錄中了。 教會與社會 猶太教和天主教人士紀念聖女十字架的貝納德殉道60周年 昨天聖女十字架的貝納德殉道60周年紀念日上,在比克瑙舉行了一項大公性祈禱聚會,為德國納粹集中營的受害者祈禱,也為世界和平祈禱。參加祈禱聚會的人士包括聖女所屬的加爾默羅會的成員、歐洲的代表以及天主教的人士,如:巴黎的呂斯蒂奇樞機,慕尼黑的韋特樞機和科倫的梅斯納樞機等等。此外,在波蘭奧斯維茲附近的加爾默羅隱修會院中,也舉行了一台彌撒。彌撒由克拉科夫的總主教馬哈爾斯基主持,當地的主教、加爾默羅會的省會長神父共祭。馬哈爾斯基樞機在彌撒中說:"埃迪特•施泰因喚起我們深入地反思自己的信德見證。" 聖女十字架的貝納德生前的許多著作之一:"十字架的學問"是對十字架聖若望的靈修作品所做的論述。"十字架的學問"一書中包含了這位聖女極度犧牲的意義,她的信息非常適合目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所處的緊要時刻。關於這方面,宗座德肋撒神修學院的副院長,加爾默羅會的切爾維拉神父說: 答:在"十字架學問"這本書,透過埃迪特•施泰因的哲學和現象學方面的感性,有如滲入十字架的奧秘:十字架是耶穌救贖世界的途徑,是耶穌放棄的呼喊,祂以這一聲呼喊打開了天父的心懷並且進入其中。如果我們沒有能力使我們心中的仇恨死去,我們便不能走向復活;如果我們不能像耶穌一樣度過這些個人的和團體的悲劇,我們便不能真正與天主及弟兄和好。埃迪特•施泰因告訴我們,沒有十字架便沒有復活。而她以殉道來完成的大愛也是與所有人和好的途徑。但願埃迪特•施泰因的殉道對她的猶太人同胞來說,也是一個帶來生命而不是死亡的和好的記號。 問:埃迪特•施泰因怎樣看女性在教會和在社會中的角色? 教宗尊重原住民的信息在聯合國的原住民日中發出迴響 世界24小時 昨天,08 月09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在巴基斯坦的基督信徒幾天內受到第二次襲擊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在巴基斯坦的基督信徒幾天內受到第二次襲擊,這令他們大為震驚。一伙武裝人員襲擊了塔克西拉由誓反教經營的一家醫院。事件發生在昨天9日上午,4人死亡,其中一人是襲擊者,至少26人受傷。本台特約記者帕斯庫奇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襲擊伊拉克的主張會使它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狀態。阿拉伯國家否認給予美國空軍後勤方面的支持,歐洲也顯出冷淡。與上次的波斯彎戰爭相比,美國的聯盟已經削弱。對這個問題,義大利"晚郵報"的特派員費拉利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 答:當初的戰爭打起的理由是侵犯了國際權利,因為薩達姆占領了科威特,這一點是不能接受的。今天對伊拉克的指控總是老一套,即繼續生產化學或大量摧毀性的武器。今天的理由有誇大,說無論如何,在美國方面要進行軍事行動,因為薩達姆˙侯賽因要從政治舞台上消失,這個事實使美國處在頗為複雜的地位。然後是經濟方面的因素:我們切莫忘記,1991年波斯彎戰爭,雖然不是全部,但幾乎是阿拉伯國家出錢的,即由薩達姆侵略行動的受害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出錢。那麼,今天沒有一方願意出一分錢,不僅如此,在沙特阿拉伯國內有巨大的困難。法赫德國王5月起住進瑞士的一家醫院,探訪他的人似走馬燈一樣,一個接著一個,這表明也存在著繼任王位的問題。法赫德同父异母兄弟阿卜杜拉是王室中的強人,對美國人非常強硬,不願意聽到進攻伊拉克的事情。因此,美國找不到聯盟,在這項行動中不僅蒙受軍事上的重擔,正值股市處在困局時,也擔負經濟上的重量。我們很清楚,股市是不喜歡戰爭的。 問:至少在短期內,較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派遣觀察員到伊拉克。令人無法理解的是:要是伊拉克沒有任何要隱瞞的,為什麼對派遣檢查人員還要提條件呢? (梵蒂岡電台訊)南韓總統金大中昨天9日任命"每日新聞"報社的經理張大煥為總理。總統發言人說,在這個資訊世界中,張大煥一直是國家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的運動中的先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