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9-
08-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講解聖詠第八十三篇並慰問中國和歐洲水災災民 關于水災,教宗說:「最近幾個星期以來,惡劣的天氣襲擊歐洲和亞洲幾個地區,造成嚴重的災害。特別是中國中部地區,有數百萬人必須面對災情。在捷克共和國和德國,被嚴重水災打擊的人正在面對重建艱困工作。我除了向所有的災民表達我的關切並為他們祈禱之外,也鼓勵和祝福各國和人民間爭相援助災民的行動」。 在慰問中國和各地水災災民之前,教宗先講解了聖詠第八十三篇的涵義,這一篇聖詠的主題是朝拜聖殿歌。舊約聖經記載,古代的以色列人經常前往耶路撒冷聖殿朝聖,因為他們相信聖殿是萬軍的上主的居所,是天主的宮殿,是極其可愛的地方,在那裡逗留一天遠勝過在別處逗留一千日,以色列人寧願站在天主的殿宇的門限,也不願意逗留在惡人的帳幔裡。就連麻雀和燕子也都在上主的祭壇找到了住所和安置幼雛的窩巢。 教宗把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聖殿朝聖的路途用到現世人生的旅途上,這也是教會,特別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後的教會所習慣稱呼的現世教會和現世人生的旅途。教宗稱這個旅途是一種神秘的上升,是從現世的涕泣之谷走向現世以後的目的地,也是在每週六日的辛苦工作生活走到星期主日的精神綠洲甘泉。 教宗因此說:「從這個觀點看,就像教父們所領會的,朝聖旅途就是整個人生的比喻,這個人生介於遠離天主和親近天主之間,介於神秘和啟示之間。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平日六天的勞動工作都因著第七天星期主日在禮儀和祈禱中與天主的相會,而變得內容豐富,受到聖化,充滿光明」。 約翰內斯堡世界可行發展高峰會議達致漁業全面協議但農業問題嚴重 昨天二十八日,高峰會議開始討論世界能源的問題,這也是今天世界上極為嚴重、而且是絕對熱門的議題,因為這與所謂的"地球發燒"有密切的關係,相信必定會有一番舌戰。根據世界銀行科學部主任羅伯特•沃森向會議強調:最近歐洲和亞洲許多地方發生的嚴重水災將會更經常地發生,因為地球的體溫過高。羅伯特•沃森呼籲工業國家有效地減少排除熱瓦斯氣,因為這是地球溫度增高,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教會與社會 不須重新談判只須予以落實 ******** 世界高峰會議的正式大會是在桑德頓會議中心舉行,中心設在約翰內斯堡富有地區的一個豪華建築內。可以想像它為四個圓環,而且四環同時運作: 第一環是主要的會議大廳,正式揭幕儀式便是在這裡舉行的。隨後的幾天,則要進行一系列的對話。將有政府部長、專家們與民間組織的代表們之間的討論,希望從他們的討論中得到一些構想和意見,然後在最後一天的會議中一起提出來。每一個對話都有來自9個主要團體的代表出席。下星期,將有上百位國家和政府元首前來在會議大廳中向出席高峰會議的人士發言。 第二環正在談判高峰會議的文件。高峰會議將發表兩個文件,一是宣言,一是落實計劃。目前,整個宣言和四分之一的落實計劃仍然需要得到所有與會者的同意。主要的分歧有:第一,全球化,財務和貿易。第二,明確而且有時限的目標。第三,10年前里約會議所強調的預防和責任原則應該如何處理。第四,良好的管理。第五,非洲問題。有些大型會議也開放給民間組織和傳媒參加,不過,非常艱困的談判和政府代表間討價還價的辯論則不公開舉行。 第三環中,大約有40個由民間機構成員行程的核心團體在監督高峰會議的談判,並設法對即將達成的協議有所影響。 第四環是傳媒所在的地方,大約有3千多名記者在報導高峰會議的新聞,在與會重要人物的記者會中發問。 26日的第二項大會中討論的主題是衛生問題。比起1994年的開羅人口會議來,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這次會議中似乎失去了重要地位。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在有關公眾衛生問題上則採用了慣常的方式來討論。代表們強調了對抗瘧疾、腸病、愛滋病等疾病,沒有提生育衛生問題。 在第三項大會中討論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問題時,一位代表非政府機構發言的馬來西亞女士,對發展的主要模式做了極有見識的批評。她指責不適當的科技、消費主義、不受約束的貿易和市場力量,令生物的多樣性受到損害。在這方面,地方上的人民和原住民受的痛苦最大。 前來參加會議的耶穌會代表在高峰會議揭幕時已經全部到齊,總共有28位代表,來自17個國家。 世界24小時 昨天,08 月28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美國總統布什與沙特阿拉伯大使會晤結束後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和伊拉克間的緊張局勢再度上升。伊拉克外交部長薩布里昨天28日集合阿拉伯國家,邀請它們在美國進攻的情況下團結一致。中國也反對華盛頓的進攻,但是要求伊拉克政府"徹底有效地"執行聯合國的議案。美國方面的緊張局勢也上升:布什前天27日與沙特阿拉伯大使會晤結束後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聲明。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布什政府內部對萬一進攻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仍有不同的意見。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催促進行軍事行動,共和黨權力機構的幾位高層人士潑冷水,他們中有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老布什過去的顧問斯考克羅夫特。基辛格闡明:"必要和可分擔的介入行動應該看作是一個整體戰略。"在美國經濟危機和9月11日週年臨近的時候,美國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行性是多少?本台記者就這個問題請教了義大利"晚郵報"的特派員費拉利: 答:從軍事方面看,顯然美國隨時都可以進攻伊拉克。但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講,情況就很複雜了。確實,存在著薩達姆正在準備大量殺傷性武器的說得過去的疑慮,但這些疑慮為發動這種軍事行動的理由還不充足。這便是美國為什麼處在困境的原因了。首先是外部困難,因為發動這項軍事行動不再有盟軍,美國該當自己支付這筆費用,而且伊拉克不是阿富汗,薩達姆也許比阿富汗游擊隊更加危險。再就是內部困難,指的是政府內部的關係:有時令人感覺,美國不是有一個政府,而是兩個或三個。事實上,國務卿鮑威爾用一個語言色彩說話,賴斯用另一個語言色彩,拉姆斯菲爾德又用另一個不同的。顯然,從這些態度得出結果是不容易的。這就是為什麼布什的選擇到了極為微妙的地步。 問:國際上發出反對進攻伊拉克的不同聲音,英國在前外交大臣庫克發表聲明後,似乎也內部分裂… 問:如果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在中東的衝突中會有何影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