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宗與聖座
─宗座國際神學委員會對女性擔任執事持否定意見,問題有待教會訓導當局決定 ─教宗舉行冊封真福大典,表揚六位教會先賢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接見聖座教會文物委員會全體委員指出文化是新傳播福音工作的工具 教宗說這番話的目的在強調重視教會文物在傳播福音和牧靈工作上的重要性。關于教會藝術財產的本質,教宗說享受藝術之美和宗教目的分不開,宗教建築正是在舉行敬禮天主奧蹟的禮儀中達到美的極致,因為在這個時刻展現出它存在最真實的意義。 教宗強調教會與藝術的密切關係說:「教會願意提供希望的根源,這個根源也透過文物來克服悲觀和失落感。這些文物可以是新人文主義的酵母,在這樣的新人文主義上可以更有效地發展新傳播福音的工作」。教宗因此呼籲法律以適當的措施來保障對藝術文物的維護,那些措施必須顧到當地居民的宗教、社會和文化需要。 宗座國際神學委員會對女性擔任執事持否定意見,問題有待教會訓導當局決定 上面的聲明是由國際神學委員會祕書長,道明會士喬治•科捷神父發表的,這項聲明是針對今年十月八日法國天主教"十字架"日報的報導而發出。該日報宣稱教會可能對女性擔任教會執事一職採取開放的措施。喬治•科捷神父則更正日報的說法說:國際神學委員會的研究並沒有對女性擔任執事一職表示可能,反而持著排除可能性的看法。 喬治•科捷神父說:「國際神學委員會固然沒有以權威來表示態度的職權,因為那個權威是屬於教會的訓導當局,但是它提出從研究中得到的兩個重要的指點:一個是古代教會傳統上所提及的女性執事與男性執事不同,因為從晉升執事的禮節和所擔任的職務看,女性執事與男性執事有別;另一個是神學委員會的研究重新肯定聖秩聖事的一體性,那就是說,主教與神父的職務之所以和執事的職務有別,這只能從聖秩聖事極為深入的一體性的內部來了解」。換句話說,主教、司鐸和執事三項神職同屬於一個聖秩聖事,執事並非脫離主教和司鐸的神職而單獨存在,既然沒有女性晉升主教和司鐸,當然也沒有女性擔任執事。 這位聖座教義部國際神學委員會祕書長說,委員會的意見是對教會傳統、尤其對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和大公會議之後教會當局的訓導經過謹慎的研究而得出結果。現在,這個問題只有待教會最高訓導權威當局根據神學委員會的研究報告來作最後的裁決。
教宗舉行冊封真福大典,表揚六位教會先賢 馬爾科•安東尼奧神父是意大利傳教修會會士。1801年誕生在意大利北部一個顯貴的家庭中,從小受到信仰虔誠的母親的淳淳善誘,15歲便有前往中國傳教的心願。加入傳教修會後,於1824年晉鐸,到都靈的會院兩年後,擔任了會院的院長直到1880年去世,享年79歲。他雖然因為健康原故無法實現往中國傳教的心願,卻把這出外傳教的熱火轉向自己的同胞並大力支持傳信部的工作。他在各處講道,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人們都專心一致地聆聽他宣講天主的仁慈。但他也不僅是宣道,還以實際的行動來救助窮人,成了聖文生•得保利的忠實追隨者,從愛窮人和服侍窮人來表達愛天主和服侍天主。馬爾克•安東尼奧神父創立了納匝肋女修會來為病人服務。 兩位烏干達的要理教員達烏迪•奧克洛和吉爾多•依爾瓦都以幼小的年紀為福音殉命。達烏迪大約於1902年在烏干達北部的一個村莊誕生,父母都是外教人。他14歲時在公波尼會傳教士甘巴雷托神父手中領洗入教。吉爾多則生於1906年左右,他的父母原是外教人,後來領洗入教。吉爾多和達烏迪同時領洗。1917年初,剛領洗不久只有15歲的達烏迪,自動請求接替一位去世的要理教員從事傳教職務,他的請求於年底在要理教員大會中獲得批准,他被派遣到另一個地方:帕莫爾,吉爾多自願擔任他的助手和他一同前往。甘巴雷托神父曾預先警告他們這項工作的困難和危險,因為帕莫爾地區距離遙遠、經常發生部族間的爭鬥、以及當時盛行奴隸交易對他們造成的危險。不過,達烏迪回答說:"我不怕死。耶穌也是為我們死了的。" 達烏迪在帕莫爾的工作包括:一大早,擊鼓召集有意學習道理的人前來誦唸早課,他自己和吉爾多並誦唸玫瑰經。教兒童重覆背誦經文和要理問答,並加上聖歌。此外,他到附近的村莊探訪望教者。黃昏時,他又召集望教友祈禱唸玫瑰經,並以恭敬聖母的聖歌為結束。主日參加他的祈禱聚會的人數比平常更多,因為其他的要理教員也參加。達烏迪的工作因為有吉爾多的協助而進行得更加順利。 達烏迪性格平和害羞,勤奮履行自己的要理教員職務,從不涉入任何紛爭。吉爾多聰明和善,除了協助達烏迪召集慕道者外,還擔任副村長的文書。兩人都非常受到村民的喜愛。當時,由於一名英國殖民官員實行的一項措施引起人們的憤慨,因此,有些人想以暴力方式來把新來到的基督信仰宗教澈底消除。就在這樣的緊張情勢下,兩名年輕的要理教員成了他們打擊的目標。 1918年10月一個清晨,5個人來到達烏迪和吉爾多的草蓬要殺害他們,招待他們的長老勸阻無效。他們引誘達烏迪和吉爾多放棄基督信仰和要理教員的職務被堅決拒絕,便先後將兩名要理教員用長矛和刀殺死。當時達烏迪只有16到18歲,吉爾多更小,只有12到14歲。他們殉道前,有人來警告他們時,吉爾多回答說:我們何必害怕?我們沒有做任何傷害人的事。神父派我們來這裡傳授天主的聖言。在今日烏干達的動盪情勢下,這兩位年輕的要理教員的殉道顯然具有 世界24小時 昨天10月18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內容是: -美國接納分兩階段解除伊拉克武裝,但仍可能對薩達姆有所行動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接納將解除伊拉克武裝的進程分兩個階段進行。這個提案仍然需要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不過,美國仍然堅持,即使沒有聯合國的決議也可能對薩達姆有所行動。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的有關報導: ******* 【梵蒂岡電台訊】在朝鮮透露了有關一個祕密核子計劃後,國際間更加致力於說服該國放棄發展核子武器。韓國派遣了一個由統一事務部長率領的代表團前往進行一系列的談判,日本則警告朝鮮,必需遵守國際協定。從北京前往漢城的美國特使詹姆斯凱利也要求朝鮮迅速銷毀核子武器。 【梵蒂岡電台訊】昨天上午在莫斯科發生的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1人死亡6人受傷。事件發生在莫斯科城西南區的美國連鎖快餐點麥當勞的附近,當局立刻令居民疏散。據警方說,攻擊事件中所用的炸藥,相當於5公斤的三硝基甲苯,其中並可能摻了金屬碎片,以加強殺傷力。 【梵蒂岡電台訊】菲律賓馬尼拉也於18日發生炸彈攻擊事件,3人死亡22人受傷。有關的情形,請聽本台特約記者卡肖利的報導: *******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總統布什在以色列總理沙龍來訪期間向他提出了一個有關中東的新方案,方案中包括在2006年內成立巴勒斯坦人國。不過,和平的希望阻止不了暴力,巴勒斯坦人已經表示要為在難民營中遇害的人報仇。本台特約記者莫塔報導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