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0 - 01- 2004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義大利駐聖座新任大使呈遞國書,教宗勉勵義國人民日益團結,彼此關懷,推動世界和平和歐洲基督信仰的價值
-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大使的彌撒

教會與社會
-印度西羅馬拉巴雷西禮教會呼籲信徒關愛、尊重、同情愛滋病患
-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在2004年加強對剛果難民的援助工作
-哥斯達黎加天主教會要求政府在學校中傳授締造世界和平的概念

世界24小時
-法國和利比亞針對法國"聯合航空運輸公司"航班空難受害者賠償問題達成協議
-車臣獨立分子表示可以停止恐怖行動
-"精神號"太空船在火星表面的第一步移動被推遲幾天
-格魯吉亞要求瑞士凍結接近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的幾個人的銀行帳戶

******

教宗與聖座

義大利駐聖座新任大使呈遞國書,教宗勉勵義國人民日益團結,彼此關懷,推動世界和平和歐洲基督信仰的價值
【梵蒂岡電台訊】 義大利駐聖座新任大使若瑟•巴爾博尼•阿夸元月九日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呈遞到任國書。教宗藉著向他發表歡迎詞的機會,向義大利政府和全體國民說了一篇很重要的談話,希望義大利全體國民越來越團結,彼此關懷,努力促進世界和平,並在歐洲發揚基督信仰的價值。

教宗向新任大使讚揚義大利說:「義大利在艱困的時刻都知道保持高度的利他的精神,懷著責任感和慷慨的心情,大方地協助那些需要具體關懷的人。我們也不能忘記義大利始終在國際上留意建立一個公正的秩序,使人的尊嚴和不可剝奪的權利受到尊重」。

教宗當然也指出這樣的精神不免會遇到危險,就如不久之前義大利軍人和志工在伊拉克遇難的事件。雖然如此,教宗還是期望義大利繼續本著它傳統的人道和慷慨的特性,在地中海地區、在巴爾幹半島、在中東、乃至在阿富汗和非洲大陸推動真誠的對話。

對義大利新任大使,教宗一定不會忘記談基督信仰和歐洲的密切關係。他說:「義大利也有資格和名份促使歐洲承認自己的基督信仰根源,好使歐洲能過保證它的居民擁有一個不是轉瞬即逝或以經濟政治利益為本的面貌」。教宗囑咐義大利政府和政界人士繼續向這個目標邁進,他強調:「倫理道德基礎和理想是推動歐洲合一的力量根源,如果歐洲願意穩定,則這個力量根源在今天就變得更為必要。希望義大利繼續提醒歐洲姊妹國家所擁有的基督信仰的非凡資產,這個資產使歐洲在歷史上成為偉大的」。

今年是聖座和義大利簽署拉特朗條約七十五週年和簽署馬達馬宮協定二十週年紀念,教宗強調這兩個條約協定使義大利和聖座在彼此尊重的狀況下,發展雙方之間持續與和祥的對話及成果豐碩的合作,以增進人和社會的公益。

最後,教宗重申政教之間一個始終敏感問題,他說:「教會不要求特權,也不越出它所負的精神使命的範圍。雙方之間的協議沒有其他目的,只在使教會完全自由地行使它的的普世使命,以增進義大利人民的心靈益處,並造福整個社會。至於義大利政府,它有義務制定有利於家庭的法律,使家庭更有生命力。國家必須幫助家庭,協助鞏固家庭的結構,絕不能壓制家庭父母選擇教育子女的方式的自由」。

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大使的彌撒
【梵蒂岡電台訊】 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元月八日下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聖座駐布隆迪共和國大使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的彌撒,多位來自總主教家鄉愛爾蘭的親友參與這台祭禮。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布隆迪首都布瓊布拉附近遭武裝組織狙擊份子野蠻殺害。

索達諾樞機主教在彌撒講道中,引用布隆迪主教團的話,哀悼考特尼大使說:「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日以繼夜,不停地幫助布隆迪人民重建他們彼此之間的了解,並透過對話來建立和諧」。

聖座國務卿又引用聖座聖事禮儀部部長阿林澤樞機主教元月三日在愛爾蘭尼納城為考特尼總主教主持喪禮的彌撒講道詞說:「我們的信德引導我們,尤其是在痛苦如現在的這個時刻。信德給我們的生命投注新的光芒,直到把生命的殞落改變為生命的晨曦為止」。他又說:「愛使我們哭泣,信德使我們喜樂。懷著聖人的這種安詳,今天我們紀念已故的邁克爾弟兄。他的去世不外是現世和永恆兩個生命之間的橋樑,也不外是跨越人生兩岸之間的橋樑」。

遇害身死的聖座駐布隆迪大使的親屬九日上午特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接見,彼此都充滿哀痛不已。

教會與社會

印度西羅馬拉巴雷西禮教會呼籲信徒關愛、尊重、同情愛滋病患
【梵蒂岡電台訊】愛滋病患者有權被葬在教會的墓地。這是印度天主教西羅馬拉巴雷西禮教會領導人維塔雅提爾樞機的一個指示。該教會喀拉拉邦的一位總主教在一個通告中提醒信徒們應該以關愛、尊重和同情來對待患愛滋病的人。通告要於本月11日在總教區中的所有堂區和印度全國的西羅馬拉巴雷西禮教會中分發。

不久前,總教區中的一位本堂神父拒絕為一名愛滋病人行臨終傅油聖事,以後又不准許他的親人為他舉行宗教的葬禮和將他埋葬在堂區的墳場。當地教會人士解釋說,因為無知才作出這樣的決定。不過,這件事仍然在信徒間引起了巨大的反應和不安。維塔雅提爾樞機在通告中提醒信徒說,任何歧視愛滋病人的舉動都違反了基督信徒的愛德,對抗愛滋病是教會今日的一個使命。樞機又說,在與愛滋病患接觸時,應該按照教會的社會訓導而表現出基督信徒的責任心和真正的愛心。

根據印度衛生局的最新資料,該國患愛滋病的人超過了4百50萬,佔全國人口的0.8%。

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在2004年加強對剛果難民的援助工作
【梵蒂岡電台訊】耶穌會的難民服務機構計劃在2004年加強援助剛果難民的工作,使流落外國的剛果難民得以返回家園。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負責人威龍賈神父說,這個計劃已經於2003年展開,不過,在2004年將會加強。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在剛果的金沙薩的三個中心和在盧本巴希設有六個中心,都為難民提供糧食和人道援助。在南部,耶穌會士則進行教育兒童的工作,在西北部,耶穌會難民服務機構恢復了一所醫院和許多醫療中心的運作,在東部的步基伍,則開設了12所小學。根據該難民服務機構所宣佈的,耶穌會的這個機構除了協助剛果難民返回家園外,並將在2004年下半年展開一個協助被孤立的人民的計劃,包括社會援助、教育、和醫療方面的協助。

哥斯達黎加天主教會要求政府在學校中傳授締造世界和平的概念
【梵蒂岡電台訊】哥斯達黎加天主教主教團主席烏羅阿主教深信"締造世界和平"這個重要概念,應該在國內的學校中傳授給學生。主教並要求哥斯達黎加政府採取他的建議,在短期內賦諸實行。這位主教是在聖何塞的主教座堂舉行祈求和平彌撒時向政府作出這個建議的。他在彌撒中講道時指出,只有當人民認識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時,國家才能得到穩固的和平。他又說,接受了和平思想教育的人民可以有助於資源的平均分配,以使大家都能改善生活水平,以避免陷入貪污的弊端。

世界24小時

昨天,01月09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法國和利比亞針對法國"聯合航空運輸公司"航班空難受害者賠償問題達成協議
-車臣獨立分子表示可以停止恐怖行動
-"精神號"太空船在火星表面的第一步移動被推遲幾天
-格魯吉亞要求瑞士凍結接近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的幾個人的銀行帳戶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法國和利比亞針對法國"聯合航空運輸公司"航班1989年在尼日爾上空墜落事件遇難者賠償的複雜問題,在巴黎達成協議,每位遇難者的家屬將分四次得到1百萬美元。在震驚全球的洛克比事件結束之後,這個問題也得到解決。在那次空難中有17個國家的170人死亡,其中包括54個法國人。案件調查結果指利比亞秘密警察對該事件負責。

(梵蒂岡電台訊)車臣獨立分子表示,只要俄羅斯總統普京保障"嚴格遵守國際法",就可以停止對平民的恐怖主義行動。車臣游擊隊主要指揮巴薩耶夫作了上述聲明。那麼,這位分立分子領導人的聲明會開啟哪些具體前景呢?意大利"新聞報"有關問題的專家基耶薩向本台表示:

答:這項聲明非常曖昧。況且從一個做盡壞事,無所不為的恐怖分子的口裡說出國際法律,令我著實吃驚。普京該尊重國際法,這話如何解釋?我們假設,這是說讓普京承認車臣是個獨立國家,一個俄羅斯聯邦之外的國家。普京恰好從未作過這個聲明,今後也不會作。巴薩耶夫的這個聲明似乎沒有根據,因此,在外交、政治或為結束車臣戰爭所進行的討論方面,沒有任何可能性。

問:普京在車臣問題上素來採取強硬路線。巴薩耶夫的聲明對他會有什麼影響?
答:我認為他不會相信這個聲明。普京此時的立場很硬,他在得到國內公共輿論的支持上毫無問題。他的路線就是戰爭,就是無條件地戰勝他所稱的"土匪",即反叛分子。因此,依我看,要俄羅斯政府改變立場,沒有絲毫希望。

(梵蒂岡電台訊)"精神號"太空船在火星表面的第一步移動被推遲幾天。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本打算在星期天能完成所有初步程序,但在目前,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第一項探索被推遲到下週三,因為保護太空船在接觸火星時免遭碰撞的汽袋中的一個的位置還有問題。無論如何,這個問題並不嚴重。

(梵蒂岡電台訊)格魯吉亞要求瑞士凍結接近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的幾個人的銀行帳戶。伯爾尼邦聯司法部門的資深人士証實了這個消息,並且說,格魯吉亞要求瑞士邦聯給予司法協助的請求是在2003年12月底提出的,在涉嫌濫用和吞併公款的人物中包括前政權的部長和國會議員,不過,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並不在內。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