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9-01-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與聖座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親自宣佈元月二十五日將發表他第一道名叫《天主是愛》的通諭
教宗這樣說:“本月二十五日,下星期二,我將步武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芳蹤,前往聖保祿大殿,同東正教和誓反教的弟兄們一起祈禱,為感謝上主所賜給我們的一切,也為祈求上主引導我們走在基督信徒合一的道路上”。接著,教宗又說:“在二十五日那同一天,也將發表我的第一道通諭,名稱大家都已經知道,即《天主是愛》”。 教宗於是自己扼要地介紹他的通諭說:“這不是一個使人立刻想到大公合一的主題名稱,但它的大原則或背景可以說是如此,因為天主的愛和我們的愛乃是基督信徒合一的條件,也是世界和平的條件。在這道通諭裡面,我要指出有關愛的各種不同層次的概念。在今天使用的名詞中,愛這個字如果從基督信仰的愛德來看,經常非常遠離基督信徒所想像的,但是我願意指出:愛其實是唯一的行動,只不過有不同的層次而已”。 教宗繼續說:“性愛(eros)是男女之間的愛的贈與,它來自造物主同一個慈愛的泉源,可以發展為捨己為人的愛;性愛也會發展為兩個真正彼此相愛的人的分享,使人不再尋求個人自私自利的快樂享受,而是首先尋求對方的好處。於是,性愛便改變為愛德,這個愛德在經過一番淨化和昇華之後,就擴大為對自己的家庭、對社會的大家庭、對教會的家庭、對世界的家庭愛”。
教宗進一步解釋他的新通諭說:“我也設法指出那來自天主的、極為個人化的愛的行為,唯一的愛的行為,也應該表現為教會的有組織的行為。如果說教會的的確確是天主愛他所創造的人類的表徵,則信德的基本行為也應該產生教會的行為,也就是教會必須愛。這就是所謂的愛德(caritas)。愛德不是一種單純的組織機構,就像其他的組織機構一樣,而是天主在我們心中所創造的個人的愛這個最深刻行為的必要表現,也是天主之所以為天主的行為的反射,它反射出我們是天主的肖像“。 教宗表示,他的通諭寫好又經過翻譯後,也過了一段時間了。現在,似乎也是天主聖意的安排,就在大家一起為基督信徒的合一祈禱的那一天,通諭能夠與大家見面。他希望這道文獻有助於光照並幫助基督信徒的生活。 在此之前,教宗在講解有關基督信徒合一的要理中強調:“天主教的基督信徒大公合一運動不同於和其他宗教或意識形態的對話關係。這一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頒佈的《大公主義法令》第一節說:‘這個合一運動,又稱為大公運動,參加的人都呼求三位一體的天主,並承認耶穌為主和救世者’”。足見不具有這種信仰的人士不是屬於這個大公合一運動的範圍。 教宗指出:“為基督信徒合一祈禱表達了促使全體基督信徒重建圓滿的共融的共同心願。這樣的祈禱,毫無疑問,是求得合一恩寵非常有效的途徑”。 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席馬蒂諾樞機主教在泰國帕塔亞召開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 馬蒂諾樞機主教重提大公會議這篇重要文獻的訓導,突出了更好地理解在當代社會中宣講福音的迫切性,並且特別提出經濟發展與工作、民主與和平這些當前的緊要課題。他談到世界的人性化以及世界的改變,使這個世界除了能夠滿足人的基本需要外,也能讓人表達他的創造能力,他並強調這些價值在救贖遠景上的重要性。 馬蒂諾樞機強調,根據地球上的財富屬普世所有的原理,社會正義該當以使所有人類得以更公正地分配世上財富為目標,以全球關懷的眼光看,關懷不只是促進慈善和人道的工作,更是一項道德義務,是建立促進全人類發展結構的義務。 馬蒂諾樞機主教繼續反省“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這篇文獻的訓導,重點提出國家與教會的關係中彼此自主的一面,這關係到政治社會和宗教社會之間進行健康合作的問題,教會既不能隸屬國家,也不能利用國家的權力作為傳福音的工具,因為傳福音不是國家的事。他再三指出,國家的純粹世俗性質並非信仰隱藏不見或信仰沒有社會意義,也不是說政治民主是政府的最佳形式。關於世界上的和平這個至關重要的課題,馬蒂諾樞機再次表示了加強國際機構和克服經濟不平衡的重要性,他並堅決譴責了武備競爭。 最後,馬蒂諾樞機告訴與會人士,“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文件中社會訓導的卓越遺產也被全部收入教會社會訓導綱要內並加以更新。他並宣佈,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將於今年11月10日和11日在曼谷籌辦關於教會社會訓導綱要的亞洲大陸會議。去年11月已在墨西哥城舉辦了相關的美洲大陸會議。 聖座一心委員會將於本月23和24日在梵蒂岡召開關於愛德的國際會議 世界24小時 昨天1月18日,本台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伊朗要求與歐盟國家恢復談判核子問題卻不肯放棄鈾燃料研究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伊朗要求德國、法國、英國重新展開與伊朗的核子問題談判,但強調它恢復研究鈾燃料的決定決不改變,德黑蘭政府也威脅說,如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呈制裁伊朗的議案,伊朗將停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德國、法國、英國的政府則堅持向安理會提交議案,並要求伊朗執政當局澄清有關對它的軍事用途核子計畫的質疑。我們請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的特派員內格利談談伊朗的核子危機: 答: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是以談判的方式展開的。在這個談判中,伊朗似乎願意作出妥協,來交換該國在禁止核子武器擴散計畫中占一席位。伊朗要求西方給與經濟協助、加入世貿組織、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然而,在最近兩年中,特別是自從美國佔據伊拉克後,問題改變了:美國首先派斌嘎復函,以後又派兵伊拉克。中東的政治地理改變了,在阿哈邁迪內賈德當選為總統後,伊朗政權的強硬派更加壯大起來。這個具潛力的部分認為他們有能力製造核子武器,作為在伊朗萬一受攻擊時的抑制力量。 問:伊朗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嗎? (梵蒂岡電臺訊)以色列司法部長利夫尼女士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新外交部長是沙龍總理創立的新政黨:進步党的成員。此刻,沙龍的健康狀況雖然穩定卻仍然嚴重。前天晚間,醫生再度為他施手術換呼吸管。在巴勒斯坦人方面,法塔赫組織和哈馬斯組織因25日將舉行的大選而發生的衝突更加劇烈。法塔赫方面認為,如果極端的哈馬斯組織不放棄反和平進程的路線,國際間對巴勒斯坦人的援助便不能有保證。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對哈馬斯的支持大為增加,不過許多觀察家都認為,這個極端組織不會在大選中得勝。聖地護守人皮扎巴拉神父也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原教旨主義組織不會在大選中獲勝。他相信大選會有好的成果。” 皮扎巴拉神父指出,雖然此刻哈馬斯獲大量支持,令局面變得困難,不過,他相信和平進程和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談判是必要的。因此,不論哪一方面贏得領導地位,都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梵蒂岡電臺訊)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訪問中國8天後已經回國。據韓國瀛海新聞通訊社報導說,金正日在北京曾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會談,兩人所談的核心問題是朝鮮的核子計畫。 (梵蒂岡電臺訊)美國一名76歲的死刑犯被注射了致命的一針而死。卡拉倫斯•雷•艾倫被控指使人謀殺三個人的罪名。這個被判死刑的年老犯人已經瞎眼,必須坐輪椅。雖然許多團體要求免除他的死刑,最高法院卻仍然於17日執行了死刑。關於艾倫被處死,義大利聖埃吉迪奧團體的發言人向本台說: 答:艾倫已經是一個沒有能力再傷害他人的人了。他瞎眼、不能行動,又患了嚴重的病。不久前為他做了最後一次的心臟治療,以能夠執行死刑。當然,他過去曾犯了嚴重的罪行。而這也顯示出死刑應該像奴隸和酷刑一樣屬於過去的事。死刑原是為了作事後的懲罰,卻變成了國家的報復手段。社會下降到和兇手一樣,這樣做,什麼益處也得不到,只會使人們良心不安。 (梵蒂岡電臺訊)海地再度發生攻擊聯合國人員的暴力事件。17日,兩名聯合國維和部隊成員在首都太子港的衝突中遭殺死。當時,兵士們在所設的路障守衛。從2004年2月到今天,已經有13名聯合國人員在海地犧牲,維護部隊的領導人,巴西籍的巴切拉爾將軍也是遇害者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