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30-11-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牧靈訪問土耳其 教宗與聖座 教宗牧靈訪問土耳其-厄弗所 教宗是與上午九點一刻從安卡拉乘土耳其航空公司專機向西邊飛去的,經過一個小時又一刻鐘之後,降落在土耳其西海岸濱地中海的伊茲密兒城。伊茲密兒是土國第三大城,有三百萬居民,農工商業都發達。它雖然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卻是個現代化的城市,因為歷代以來這裡經常發生地震,所有建築幾乎一次又一次地被震垮,又加上歷代不同民族在安娜托列亞半島高原上的戰爭,這些天災人禍使伊茲密兒屢次被夷為平地。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一九二二年的土耳其希臘戰爭,當時敗退的希臘軍隊把全城付之一炬,土耳其國父凱莫爾接過來的是個滿目瘡痍空城。據說伊茲密兒是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的故鄉,在第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便在這裡成立了一個重要的教區。第十四世紀奧托曼帝國在安那托利亞半島興起之後,伊茲密兒的教會開始勢微,今天,這個總主教區的基督信徒也不過一千七百五十人而已,有九個本堂區,十三位神父,十二位修女。 教宗這次來伊茲密兒,並不是要訪問這個城市,而是要到四十五公里外的小亞細亞古城厄弗所。厄弗所是地中海沿岸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地區,躲在一個美麗的海灣內,依山面水,撫媚非常。公元前先後被波斯帝國和馬其頓帝國統治,公元一二九年被羅馬帝國佔領,成為羅馬帝國在亞洲的政治、學術、和貿易中心,這裡的哲學學府和規模宏大的切爾所(Celso)圖書館曾輝煌一時。公元六五五年遭阿拉伯伊斯蘭教徒侵犯,公元一三零八年遭奧托曼土耳其人徹底夷為平地。這裡尚留有許多古跡,而且保存得相當好,其中不少仍然繼續在維修中。 在教會歷史上,厄弗所更是盡人皆知的地方,早在教會初興時期厄弗所就是基督信仰的中心地之一,那裡的教會團體對福音傳播羅馬帝國的亞洲省有很大的貢獻,宗徒大事錄第十九章第十節有相關的記載。更重要的是新約聖經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在厄弗所寫成的,比方說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前書、致斐理伯人書、致迦拉達人書、還有致厄弗所人書,聖若望宗徒的三封書信和他寫的第四部福音也在這裡寫成的。聖若望宗徒在《默示錄》中所提到小亞細亞省七個教會,其中為首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厄弗所教會。 然而,使厄弗所成名的更重要理由是聖母瑪利亞、聖若望宗徒、聖保祿宗徒、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聖弟茂德、聖馬西莫、以及後世許許多多的聖人聖女都在這裡生活過。為了紀念聖若望宗徒在這裡生活並在這裡去世,第六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儒斯蒂尼亞諾曾在這裡建造一座大聖殿。再說,很多教友都知道教會歷史上第三屆大公會議,就是於公元四三一年在這裡舉行的,那次大公會議確定並宣認童貞聖母瑪利亞為天主的母親,同時譴責聶斯托內異端。真福若望二十三世教宗曾擔任聖座駐土耳其宗座代表十年之久,他當選為教宗後,曾叫人在厄弗所聖母朝聖地聖堂內點燃一支蠟燭。後來他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整個大會四年期間,這盞燭火也都點燃著,以至他漫長的臨終時期,也是如此。 聖母瑪利亞在厄弗所的家距離厄弗所城有四公里。這個地方是天主教遣使會會士根據德國一位名叫安娜•加大利納•艾美里克的預言者的啟示,於一八九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發現的,這位德國女士曾透露那個地方為聖母瑪利亞安眠之地。這個小房屋是第一世紀建在面向愛琴海的山腰峭壁上的,這座山叫做“夜鶯山”。中世紀時代這裡建了一座隱修院,聖母的家成了是這座隱修院的一部分,但當時還沒有人知道這是聖母的家。上個世紀伊茲密兒省的省長曾叫人在聖母之家的牆壁上,以伊斯蘭教可蘭經的字句寫了?美聖母的話說:“瑪利亞,唯一沒有遭到魔鬼指染的女性”。此外,在厄弗所聖母朝聖地聖堂同樣也寫了不少可蘭經?頌聖母的經文。 從考古學方面來看,厄弗所這裡並沒有發現聖母故居的鑿鑿證據,但根據第一世紀流傳下來的消息資料和第十三世紀敘利亞的一個證明,都指出聖母瑪利亞和聖若望宗徒曾在這裡生活過。為此,不但基督信徒,就連伊斯蘭教徒都尊奉這裡為聖母的故居,伊斯蘭教徒在前往附近一座重要的清真寺朝聖之前,都先得到聖母之家朝聖。今天,在聖母之家朝聖地度祈禱生活的是無染原罪聖母小姐妹隱修會的修女。
教宗在厄弗所主持的彌撒中將在土耳其的天主教會小團體託付給聖母瑪利亞 教宗的彌撒和講道都是用義大利文說出的,講道有一位年青神父作土耳其文翻譯。教宗說在今天的彌撒聖祭中,我們願意為了聖母瑪利亞作為天主的母親而讚頌上主,這是公元四三一年在這裡舉行的厄弗所大公會議所確定並宣認的奧跡。教宗說他的前人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兩位教宗都曾經來到這裡,而真福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也曾在土耳其擔任過十年的宗座代表。這位真福教宗非常敬重土耳其人民,他曾在心靈日記中寫說:“我熱愛土耳其人民,我重視這個民族的自然本性,在文明的道路上有為他們準備的位置”。教宗說:“本著同樣的精神,我也向這個民族,特別向生活在這裡的基督的小小羊群致意,為鼓舞他們,並表達普世教會對他們的熱愛。感謝你們生活在這裡,感謝你們在這塊地方為教會所作的見證與服務,這裡原是基督信友團體快速成長的受祝福之地”。 這台彌撒恭讀的是若望福音第十九章所記載的,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之前把母親托給若望宗徒照顧,也把若望宗徒交給聖母作兒子的一幕。這一幕的交會點和實踐正是在厄弗所這裡展現出來的。教宗引用聖安瑟爾莫的話說:“如果聖母瑪利亞在應許天主要求她作為聖子的母親的那一刻起,便把我們整個人類都抱在她懷中,那麼她就在耶穌指著若望宗徒向她說:‘女人,看,這是你的兒子’那一刻起,開始進行她作為信友的母親的使命”。 教宗又說:“聖保祿宗徒在給厄弗所人寫信時,開頭便祝候他們說:‘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父天主和主耶穌基督賜與你們!’恩寵是改變人和世界的力量,平安則是這種改變的成果。基督是恩寵,也是平安。…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兩者合而為一,這樣的合一可以擴展到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文明之間,因為基督是來向天下各民族宣講和平的,各民族都來自唯一的造物主天主”。 教宗祝望說:“在天主的話的安慰下,我們在受到聖母臨在所祝福的厄弗所這裡,為各民族之間的和平舉心向天主特別祈禱。從歐亞兩大洲的自然橋樑,安娜托列亞半島的邊緣這裡,我們為所有生活在被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稱為神聖的地方呼求和平與修好。這塊聖地是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土地,是接待地上萬民都要因他而獲得祝福的民族的地方。願整個人類都享受和平!願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早日實現: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
下面請聽本台特派員從厄弗所為各位寫的報導: “藉著這項訪問,我願讓你們感覺到不僅是我的,也是普世教會對土耳其這裡的基督信徒團體的關愛和精神上的接近。在這裡的的確是個少數人的團體,每天面對不少的挑戰和困難。”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提到了在厄弗所這裡曾在公元431年召開了著名的大公會議,隆重宣佈了瑪利亞的神聖母性。因此,瑪利亞為天主之母,她由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託付給人類作他們合一和友誼的母親,世界從未像今天需要這樣一位母親。教宗為各民族間的和平向天主獻上特別的祈禱: “從安納托利亞半島的這一角,各大洲間的自然橋樑,我們呼求和平與修好,首先為居住在這塊稱為‘聖’的土地上的人,無論基督信徒還是猶太教徒和穆斯林都視它為一塊‘聖’地:它是亞巴郎、伊撒格和雅各伯的土地,為接待一個為萬民成為受祝福的民族。願整個人類有和平!願依撒意亞的預言儘快能實現:‘使眾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也不再學習戰鬥。’” 教宗提到這次使徒旅行的格言:“基督,他是我們的和平。耶穌不僅帶來和平,他的確自己就是我們的和平。”基督是恩寵,是轉變人和世界的力量,擊倒了分裂的圍牆,為使人類成為一個家庭。本篤十六世再次向生活在這個國家的基督的小羊群說話,鼓勵他們堅持信賴和團結,同聖母一起唱贊主曲。教宗說: “在受到困難和危險的考驗的時候我們也懷著喜悅來唱它,正如羅馬的司鐸安德烈•聖托洛作出的美麗見證,在這台感恩祭中我也願意提到他。瑪利亞教導我們,我們喜悅的源泉和我們唯一的堅實支柱是基督,他對我們重複他的話:‘不要怕’,‘我同你們在一起’。我們將自己託付在他強有力的手臂上。教會之母,求你永遠陪伴我們的旅程!天主之母,聖母瑪利亞,為我等祈!” 本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談教宗在土耳其與該國政界和宗教界人士度過的重要的一天 ******** 大公宗主教府發言人季米特里奧斯總主教談土耳其東正教會的處境 答:從國際範圍講,對他的臨在有很強烈的期待。像教宗本篤十六世這樣的人物對改善不同的條件作出了貢獻,首先是宗教自由,其次是不同宗教團體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問:我們談談在土耳其這裡的東正教徒和其他占少數的基督信徒。您能夠更好地為我們解釋同當局的關係所存在的困難嗎? 小亞細亞是養育聖人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