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3-02-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哈威雷•奧塔斯樞機主教殯葬彌撒,推崇亡者以生命和使命帶給希望 教宗推崇身為天主教慈幼會會士的哈威雷•奧塔斯樞機主教是一位忠貞、慷慨、親切、始終樂意貢獻一己之力的牧人,從小就富有傳教的精神。他的一生和所從事的工作給人帶來希望。教宗在彌撒道理中強調:“哈威雷•奧塔斯樞機主教追隨聖鮑斯高的榜樣,原來希望度慈幼會風格的會士生活,前往傳教區與青年一起生活。但是天主聖意召叫他從事別的職務。他在大學界和聖座擔任使徒工作,卻從未在神學界和文化界、尤其在教授和修會會士之間忽視靈修指導的工作”。 二月二日舉行殯葬彌撒禮這一天,正好是教會禮儀年上的“獻耶穌於聖殿慶日”,這個節日對獻身修會生活的人士意義特別重大,所以也是他(她)們的節日。這天的彌撒福音取自路加福音第二章的記載,?述耶穌誕生後,在耶路撒冷聖殿接受割損時,有一位年邁、名叫西默盎的義人看到耶穌聖嬰正要接受割損禮,便把他抱過來說:“主啊,現在可以照您的話,讓你的僕人平安去吧!”(路2,29)。 教宗指著教會當天彌撒禮儀中的福音,強調對殯葬彌撒所追思的人也具有特別的意義,他說:“‘主啊,現在可以讓你的僕人平安地去吧!’這句話乃是黑夜降臨時,教會對天主的祈禱。今天,在我們的兄弟抵達現世生命夕陽西下的時刻,想到福音這段祈禱,意義更是深遠”。 若望福音有耶穌的話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教宗引用這段福音說:“為生活在基督內的人,死亡並不可怕…哈威雷•奧塔斯樞機主教願意他在教會內的一生和使命成為希望的訊息。他藉著追隨聖鮑斯高所從事的使徒工作,有力的告訴每個人基督始終和我們在一起”。 聖座國務院曼貝蒂總主教表示:基督信徒與伊斯蘭教徒的對話必須以經驗為基礎 會中發表的新書是兩年前去世的路易吉•朱薩尼蒙席的遺作,他是普世教會聞名的天主教“共融與釋放”運動的創始人。他的遺著《教宗意識》一書翻譯成阿拉伯文,以另一個書名《放寬理性》出現。聖座外交首長曼貝蒂總主教認為:“這本譯成阿拉伯文的著作對經常必須面對困難局勢的阿拉伯語基督信徒是一項禮物。中東地區基督信徒繼續減少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去年有數千天主教徒離開伊拉克,在黎巴嫩也是因為戰亂和暴力,而有許多基督信徒離開當地。為此,支持這些基督信徒團體,使他們保持自己的地方身份面貌,扮演他們在中東本地能夠和應該扮演的角色,這是很重要的事”。 曼貝蒂總主教也表示:“朱薩尼蒙席這本書為伊斯蘭教徒也有益處,因為譯成阿拉伯文的書名《放寬理性》作出一些提示,足以面對伊斯蘭教世界正在面臨的危機,這些危機來自信仰與理性多種形式的分歧”。
教宗本篤十六世會見度奉獻生活的會士和修女,聖座修會部部長羅德樞機談奉獻生活 問:羅德樞機主教,請您談一下度奉獻生活的人在當代世界存在的意義。 問:羅德樞機,今天我們看到社會上的俗化現象發展迅速。奉獻生活在這些挑戰面前該當不斷地更新,才能作福音宣講的見證人… 問:樞機主教,我們看到今天非默觀生活的修會在聖召方面有危機,而青年人卻對默觀生活的修會有好感。請談談您的看法… 問:樞機主教,如果亞西西的聖方濟各、聖依納爵羅耀拉、聖若望•鮑斯高今天再回來宣講福音,您認為他們會說什麼? 問:羅德樞機,您會向一個願意追求奉獻生活的年輕人說些什麼?您會如何解釋全部奉獻給天主的美好呢? 世界24小時 昨天2月2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氣溫改變會議在巴黎結束,專家警告本世紀結束前氣溫將升高1.8度到4度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在巴黎參加聯合國政府間氣溫改變研究機構有關地球氣溫問題會議的500位專家,在昨天2月2日會議結束時發表了一個報告,警告在下個世紀前,氣溫將上升1.8度到4度、海水水平將升高、冰山將溶化,而地球氣溫超熱的現象要持續1千年以上。聯合國的的這個機構是在1998年設立的。請聽本台的有關報導: ******** (梵蒂岡電臺訊)據來自外交界的消息透露:伊朗開始在該國中部納坦茲的核子設備內裝置離心機,即使伊朗否認有這樣的行動。該國所宣佈的計畫仍然是裝配3千個工業用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駐德黑蘭的特約記者詹克納托為本台分析說:伊朗所作的是完成提煉工業用濃縮鈾系統的第一步。伊朗說,他們的鈾是用來生產核發電廠需要的燃料。不過,西方世界懷疑伊朗有意使用濃縮鈾來進行更高層的用途,就是生產核子彈。問題是,已經有18年之久,伊朗一直在秘密進行研究,完全沒有透露有關的消息。到目前為止,伊朗只使用了兩個離心機組合,每一個有164個離心機,都是為研究的目的。而設置3千個離心機應該是為了開始進行工業的生產,以便在今後數年中達到生產5萬到6萬個離心機的目標。 問:伊朗一直說它的核子計畫是為了和平用途,但實際上會轉變為軍事的目的嗎? (梵蒂岡電臺訊)2006年一年中有111名新聞記者遭殺害,871名記者被拘捕,1472名受威脅,912個傳媒機構遭審查。這是人道機構“無疆界記者”組織在年報中對世界上98個國家的新聞自由情況所作的報導。這個報告已經於2月1日在巴黎發表。該組織指出,2006年的情況是自2004年以來最惡劣的一年。伊拉克連續4年占名單的首位,39名記者遭殺害,其次是墨西哥,9名記者遇害,菲律賓,6人遇害,俄羅斯、哥倫比亞、斯里蘭卡各有3名記者死亡。阿拉伯國家的情況沒有改善,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象牙海岸、津巴布威都屬於危險的國家。亞洲侵犯新聞自由的現象也達到令人警惕的地步,廣泛進行“審查”尤其在中國和朝鮮如此。 (梵蒂岡電臺訊)巴勒斯坦人地區馬贊主席的法塔赫党與哈馬斯極端組織間的停火協定被破壞。昨天2日在加沙附近發生的槍戰中,兩名法塔赫成員喪生,根據醫院方面的消息來源說,稍後,又有13人死亡。巴勒斯坦人權力當局的馬贊主席再度呼籲保持鎮定。 (梵蒂岡電臺訊)伊拉克的納傑夫在上星期天爆發衝突後,當局宣佈實行宵禁,以避免武裝者進行新的攻擊。昨天,駐伊拉克的美軍在遜尼派重鎮拉馬迪殺死了18名涉嫌為伊拉克遊擊隊成員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