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5-05-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拜會教宗,兩人共同祝望克服宗教和文化緊張局勢,支持展開嚴肅談判,解決中東和平問題
-教宗勉勵聖奇利祿聖梅多弟國際主教團努力醫治過去的創傷,建設未來的歐洲

教會與社會
-“曼谷氣候變化會議呼籲各國減少發散廢氣來抑制地球氣溫繼續上升

世界24小時
-促進伊拉克穩定的國際會議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閉幕
-以色列超過15萬人在特拉維夫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總理奧爾默特辭職
-法國總統候選人為星期天的決選投票發出最後的呼籲

********

教宗與聖座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拜會教宗,兩人共同祝望克服宗教和文化緊張局勢,支持展開嚴肅談判,解決中東和平問題
(梵蒂岡電臺訊)伊朗前總統賽義德•穆罕默德•哈塔米五月四日上午前來梵蒂岡拜會教宗本篤十六世,兩人彼此交談約三十分鐘。聖座新聞室在一份公報中指出:這次談話使得雙方都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祥和對話的重要性。這種對話的目的在克服我們當代嚴重的緊張局勢,同時促進成果豐碩的合作,為各民族之間的和平與發展服務。聖座這份公報又提到教宗和伊朗前總統也談到中東和伊朗國內基督信徒團體的處境和問題。

關於中東的局勢,公報說教宗和伊朗前總統都強調國際團體應該推動強有力的創舉,就如在埃及西奈半島紅海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國際伊拉克穩定會議一樣,以便展開嚴肅的談判,這樣的談判能注意到所有人的權利和利益,也尊重國際法理,同時意識到必須重建彼此的信任。

哈塔米會晤教宗的事早就安排在去年十一月,但由於教宗去年九月在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發表的演講在伊斯蘭教世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反應,以致臨時取消了那次會晤。

哈塔米於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五年間擔任伊朗總統,一九九九年三月曾來梵蒂岡拜會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是伊朗有史以來第一位來梵蒂岡拜會教宗的總統,他的來訪給伊斯蘭教和基督信徒之間留下了對話的標記。

這次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前來羅馬,主要目的是參加宗座額我略大學《額我略基金會》和伊朗駐聖座大使館聯合舉辦的《文化協談:和平的挑戰》會議。五月三日哈塔米抵達羅馬時便說:“在暴力已成為最重要的事的世界中,能夠談和平,這已經是了不得的事了”。四日上午哈塔米又在額我略大學表示:“希望將來與教宗合作,為醫治這個世界的創傷。不過一次的會晤恐怕不夠,因為世界的創傷太廣泛了”。

哈塔米前總統給教宗帶來了一份禮物,那是一本伊朗畫冊,內容是有關和平的象徵性圖畫。教宗則以梵蒂岡博物館成立五百周年的一支藝術性紀念筆回贈。

教宗勉勵聖奇利祿聖梅多弟國際主教團努力醫治過去的創傷,建設未來的歐洲
(梵蒂岡電臺訊)取名“聖奇利祿聖梅多弟國際主教團”的巴爾幹半島地區三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的天主教主教們,已經完成了他們在羅馬向教宗本篤十六世述職的五天行程。這些國家地區是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以及科索沃。教宗向已經解體的前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地區的主教們談到三件要事,即關於司鐸的培育,教友的使命,以及對歐洲未來的貢獻。

關於司鐸的培育,教宗說:“司鐸是完全為教會服務的,教會是”生活的和精神的有機體,它不從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政治上,而是從臨在於神職人員身上的基督的行動汲取力量。上主願意他的教會向所有的人敞開。許多世紀以來,教會在傳播福音,與各種不同的語言、種族、民族和文化接觸時,都保持普世性的傳統。教會這種在不同中保持合一的特徵,你們各位主教每日都可以體驗得到“。

關於教友的使命,教宗說:“今天,一種錯誤的觀念傾向於渲染個人的需要,而忽略了每個人對天主和對他所屬的社會團體的義務。因此,重申個人正確的公民責任觀念是很重要的事,因為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存共榮的概念,就是從這個觀念而來的”。

關於對歐洲前途的貢獻,教宗指出目前的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和科索沃在這方面仍然不容易做到,因為過去四十年清一色思想牽制,導致了整個社會缺乏自由和責任感的態度。也因此很難於抗拒西方物質主義的引誘,甚至陷入相對主義、自由放縱、極端主義、政治上原教旨主義的危險之中。為此,教宗勉勵巴爾幹半島這三個國家和一個地區五十萬天主教徒的主教們不要灰心,但要聯合力量,耐心地推動他們的牧靈工作,相信在天主的幫助下,有朝一日必定能夠有所豐收。

教會與社會

曼谷氣候變化會議呼籲各國減少發散廢氣來抑制地球氣溫繼續上升
(梵蒂岡電臺訊)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的世界氣候改變會議昨天4日上午通過了第三個報告,這個報告的內容旨在與地球增溫抗爭。400名與會的專家們呼籲全球從2015年開始減少散發形成溫室效應的瓦斯,以使溫度增高限制於2到2.4度,科學家們說,超過這個限度便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請聽本台的報導:

********
與全球氣候變暖的不良效果抗爭是可能的。我們擁有必要的科技來做這件事。這是曼谷氣候改變會議中呈現的一個立論。會議中達成一個協議來減緩對地球具摧毀性的氣候變化。會議的報告沒有停留在政策上,而是實際研究了減低發散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所需要的技術和成本。這個由聯合國氣候改變問題專家們擬定的報告要交給世界上的政治界人士,要求他們實行有關的措施並作出有關的決定。但是,必須儘快有所行動!未來的20到30年將是關鍵性的時期。5月4日所達成的協定要催促那些尚未簽署京都協定的國家儘快簽署。這個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擬定的國際協定,已經有100多個國家簽署,並於2005年俄羅斯批准後生效。美國是未加入的國家之一。
********

關於聯合國的報告,義大利新科技、能源與環境機構的氣候問題專家阿爾塔雷為我們分析說:

:這個報告中明確說出各國政府在減緩氣候改變上所應該有的具體行動。導致氣候改變的原因是大量使用煤炭燃料,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並將這氣體發散到大氣層中。

:報告呼籲世界從2015年開始減少發散溫室氣體,所根據的是什麼?
:定這個日期是考慮到人們對這方面的認識和目前的趨勢。專家們認為,如果世界氣溫增加2度,會令氣溫的平衡再次快速改變,達到令人無法控制的程度。

:報告所呼籲的是那些簽署了京都協定的國家的政府或是那些沒有簽署的國家的政府?
:聯合國氣候改變問題各國專家小組是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各國都有代表參加。這個組織為全世界工作。它的報告是向全球所有國家的政府發出的。

:還沒有簽署京都協定的國家能做什麼貢獻?能如何提供他們的合作?
:美國製造了全世界廢氣的四分之一,就是25% 。因此,華盛頓如果能夠對這個問題多一點關注,肯定是一個重大的貢獻。當然,這個報告也是為促使中國、印度等國家提供他們的合作,對這些國家,當然不能要求它們中斷他們正在進行的發展進程。比方說,中國以煤炭為主要的能源,而煤炭比石油帶來更嚴重的污染。

世界24小時

昨天5月4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促進伊拉克穩定的國際會議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閉幕
-以色列超過15萬人在特拉維夫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總理奧爾默特辭職
-法國總統候選人為星期天的決選投票發出最後的呼籲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促進伊拉克穩定的國際會議昨天4日上午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閉幕。前天3日對伊拉克的經濟和政治重建5年方案達成協定。包括美國、敘利亞和伊朗在內的47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和官員以及所有國際龐大機構的代表出席了在紅海上舉行的這項會議。本台記者作了以下的報導:
******
出席關於伊拉克國際會議的代表團4日應邀對幾個關鍵主題做出答復,這些主題是伊拉克的安全、對抗恐怖主義、管理自然資源和難民的悲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特別要求在邊界監控方面進行更多的合作。伊朗則對華盛頓政府做出嚴厲批評:伊朗代表團指控美國在伊拉克進行恐怖行動,他們所指的主要是5名伊朗人在伊拉克被逮捕。不過,對話的渠道並未關閉:伊朗和美國專家在休會期間舉行了會晤。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傳來了重要的標記:3日通過的方案預計消除3百億美元的外債並加強促進伊拉克團結和聯邦的進程,有能力保障穩定和安全。會議上不僅討論了在伊拉克的重建與修和,也談到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例如,土耳其繼續與在伊拉克庫爾德斯坦有基地的要求獨立的庫爾德組織較量。這個問題也同確定基爾庫克的地位有關,這個盛產石油的伊拉克城市是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和土庫曼人爭執的地方。約旦和敘利亞則擔心從伊拉克不斷流入的難民。沙特阿拉伯指責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減少他的政府中遜尼派教徒的成員,使什葉派的伊朗更有利於干涉。伊拉克加色丁禮的主教們也在高峰會議上向穆斯林弟兄發出沉痛呼籲:主教們在一份文件中要求停止迫害基督信徒,停止在伊拉克進行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上” 的摧毀。主教們也邀請所有社會和宗教力量“為共同的和平目標”聯合在一起。主教們滿意地接納伊拉克重建方案,同時強調,沒有基督信徒,國家無法重建,基督信徒是伊拉克人民歷史上享有完全權利的一部分。
******

(梵蒂岡電臺訊)以色列超過15萬人前天3日在特拉維夫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總理奧爾默特辭職,他被指控在領導抗擊真主党遊擊隊的黎巴嫩戰爭中嚴重失誤。今年4月30日,獨立委員會發表報告,稱那場戰爭是“嚴重的失敗”。奧爾默特則強調不辭職,儘管有街頭壓力和這份報告上提出的批評。

(梵蒂岡電臺訊)法國總統候選人為星期天的決選投票發出最後的呼籲。右翼黨的薩爾科奇堅持建一個“強大國家”,有能力“行動、自由和權力分散”的意願。社會黨的羅亞爾著眼于法國的未來“愛她的所是”,一個“關懷的法國”。人們預計薩爾科奇在決選中獲勝,他現在的民意支持為54%,羅亞爾為46%。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