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2-06-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接受五國新任大使呈遞國書,特別強調蘇丹達爾富爾的人道危機和亞洲地區的宗教信仰自由問題 在共同性質的講話中,教宗用法語指出富裕的國家不可以濫用地球的財富,卻要幫助貧窮的國家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各不同的宗教也必須合作,培養自己的信徒尊重別的宗教的信仰和文化。 關於富裕與貧窮國家的關係,教宗強調:“今日的世界比過去任何時代更需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尤其必須特別關注那些最貧窮的國家。事實上,不可能無償地使用貧窮國家的財物,而不使這些國家也分享世界成長進步的果實。所以,每個國家當局都有義務攜手合作,使世界的財富獲得妥善的分配。這樣的合作對國與國之間和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彼此關懷與友愛以及對世界的和平都有重大的影響”。 至於宗教信仰問題,教宗向五國大使說:“各宗教都有義務培養自己的信徒與國內的全體同胞建立友愛的關係,並關注每個人。再說,真正的宗教信仰生活決不會成為人與人和團體與團體之間分裂或暴力的因素。相反地,宗教信仰生活使人知道他人是應該受到保護和協助成長的兄弟姐妹”。 隨後,教宗針對個別國家的狀況說話。他向蘇丹大使艾爾法基•哈米德表示:他對蘇丹境內達爾福爾地區長期以來的人道悲哀慘境感到深深的憂慮。那裡的戰亂嚴重打擊平民百姓。每個人都知道和平不是用武力得來的,而是用對話和談判的方式取得的。教宗因此呼籲所有對達爾福爾局勢負有責任的人士繼續努力,按照自己責任做出抉擇。 對非洲布隆迪新任大使多米迪勒•巴蘭西拉女士,教宗強調必須要有締造和平的勇氣,好使布隆迪國內能夠建設越來越友愛,也越來越團結的社會。布隆迪曾經陷入多年的內戰,兄弟手足彼此殘殺,幾乎有一半無辜國民莫名其妙遭屠殺。內戰雖然結束,但是全體國民至今仍然感受著內戰的巨大創傷。教宗表示:戰爭的創傷能夠在耐心與堅定地尋求真理中,以及在不排除正義的寬恕中獲得痊癒。教宗特別提到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布隆迪遭殺害的聖座大使邁克爾•考特尼總主教,這位聖座大使正是為了幫助布隆迪國內建立修和而遇害的。教宗邀請布隆迪有關當局繼續努力,使這樁謀殺案件內情水露石出,並將罪犯交由法律處置。 對巴基斯坦大使艾莎•利亞茲女士,教宗談到信仰自由的關鍵問題。他說一個穩固的民主社會的基礎是有能力支持並保護宗教信仰自由。而宗教信仰自由是基本權利,是人性尊嚴的一部分。教宗又說:“在宗教信仰自由越來越受到嚴重威脅的世界中,我鼓勵巴基斯坦進一步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命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按照自己的良心行愛德的權利,以及免於受到威脅恫嚇的權利”。 對北歐波羅的海愛沙尼亞的新任大使尤里•塞連塔,教宗說:“二十世紀最後十年整個東歐所發生的巨大革命,在在顯示人與生俱來、不可壓制的自由渴望始終臨在每個人和每個民族心中;而真正的自由與實踐真理、尊重人性尊嚴、彼此尊敬、互相關懷都是分不開的”。 最後,教宗向冰島新任大使斯特凡•拉魯斯•斯特凡松談到歐洲基督信仰的根源。他說基督信仰培育了冰島的文化,使它相似歐洲大陸的文化。教宗讚揚冰島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也稱讚冰島對能源的妥當應用。教宗強調:與大自然保持和平以及各民族之間維持和平,這兩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 教會與社會 “渴望為所有人得救”的波蘭方濟各會士利普尼察的西滿將被教宗宣佈為聖人 答:西滿在1435-1440年間生於利普尼察穆羅瓦納,他是波蘭中世紀的人。自幼早熟、熱心,自然而然地願意度從父母親傳給他的祈禱生活和對天主之母的熱愛。喜愛讀書,1454年進入克拉科夫著名的雅蓋隆學府。正好在這些年間,卡佩斯特拉諾的聖若望也到了這座城市,他以自己的聖德生活和熱情的宣講吸引了許多青年追隨亞西西的方濟各。西滿當時也憑著年輕人的熱忱,在1457年要求進入斯特拉頓的方濟各會院。他在做補贖、刻苦、祈禱的生活中接受方濟各精神並在這塊土壤上為發願和晉鐸作準備,他在1460年領受鐸品。他為民眾宣講大約20年的時間,清楚地彰顯了聖神使他得以豐富的智慧恩典和恩寵。他以長時間的祈禱和深入研讀聖經來準備他的使命。1463年,他成了小兄弟會中第一個在克拉科夫的瓦維爾主教座堂官方宣講者。較古老的文獻稱他為“熱情非凡的宣講者”。1478年,他在義大利住過短期時間,參加在帕維亞召開的修會大會。在那個機會中,他去了拉奎拉西耶納的聖貝爾納迪諾的墓前朝聖,到了羅馬的宗徒們的墓前。然後去聖地朝聖。西滿以愛病人和受苦人的卓越見證為他的生命戴上德行之冠。1482年8月15日瘟疫橫掃克拉科夫城,他知道將死亡和痛苦的時間轉變為行愛德的有利時間。他與同會弟兄們一起照顧病人,加倍守護在臨終者的身旁,到處安慰人、施與聖事和宣講天主的聖言。他也不可避免地染上瘟疫,成了他獻身工作的犧牲者。1482年7月18日臨終時雙眼注視著十字架,請求將他以最卑微的方式埋葬。 問:他的特恩是什麼? 問:他給今天的世界留下什麼訊息? 世界24小時 昨天6月1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伊拉克動盪不安的局勢嚴重影響當地的基督信徒社團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伊拉克局勢繼續動盪不安,當地的基督信徒社團也受到嚴重影響。天主教加色丁禮教會聖心女修會在首都巴格達的會院被伊斯蘭民兵佔據,他們可能是什葉派教徒。在當地什葉派激進分子領袖威脅要強迫基督信徒婦女以面巾蒙面後,這樣的事件將會繼續發生。此刻,加色丁禮教會正在舉行教務會議,當地基督信徒社團的問題正是會議研討的主要課題。我們請亞洲新聞通訊社的記者阿雷瓦托談談伊拉克基督信徒的現況: 答:加色丁禮教會的主教們和宗主教現在都使用“迫害”這個詞來談當地基督信徒社團的狀況。而這迫害的現象還不僅在伊拉克的內部而已。不僅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伊斯蘭教組織向這些團體施壓,他們也同樣感到國際聯軍和伊拉克政府當局的壓力,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被拋棄了,完全受不到保護。情況最惡劣的當然是在巴格達,其次是在摩蘇爾,庫爾德斯坦的基督信徒的狀況也令人非常擔憂,那裡的基督信徒村鎮從今年4月起遭到數次襲擊。 問:正如伊拉克主教們說的,這樣艱難的情勢嚴重的影響了當地的基督信徒社團………… 問:為什麼伊拉克政府和在伊拉克的聯軍不保護基督信徒? 問:那麼,伊拉克的基督信徒為什麼會在現在陷入這樣艱難的處境呢?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在經過一個相對平靜的夜晚後,黎巴嫩軍再度炮轟巴勒斯坦人難民營附近的伊斯蘭民兵的據點。昨天的衝突是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設立國際法庭審訊行刺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案件的決議24小時後爆發的。黎巴嫩政府和大部分反敘利亞的國會議員都認為,藏在難民營中的伊斯蘭民兵是“敘利亞的工具”。敘利亞政府一向否認與行刺哈里里有關,同時警告,設立國際法庭會令黎巴嫩的局勢更加惡化。此刻,人們擔心暴力很快會蔓延到全國各地。事實上,在黎巴嫩其他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難民營地區,也爆發了政府軍與伊斯蘭民兵的衝突。 (梵蒂岡電臺訊)今年3月在加沙地區被劫持的英國BBC廣播電臺電視臺的記者約翰斯頓首次出現在一個伊斯蘭網路上,他聲明自己受到良好待遇。劫持者再次要求以釋放伊斯蘭教徒來交換這名記者的自由。然而,此刻雙方談判的空間很有限。根據新聞來源說,以色列願以釋放幾名被判終生監禁的巴勒斯坦人民兵,來交換一年前被加沙的激進分子組織劫持的以色列兵。昨天,以色列南部被巴勒斯坦人從加沙發射的兩枚導彈擊中,幸而沒有造成傷亡。 (梵蒂岡電臺訊)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再度緊張。就在舉行8大國德國高峰會議的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批評美國藉著在歐洲設立太空盾牌計畫而再度展開武器競賽。我們請對前蘇聯地區有深入認識的義大利“教友家庭”週刊的副社長斯卡廖內談談這個問題: 答:俄羅斯是那些不滿美國政府政策的國家的第一個。美國的政策很少顧及其他人民其他國家的需要。因此,普京作了這樣的批評。 問:那麼,為什麼拿這個在歐洲的太空盾牌計畫作為爭論的對象呢? 問:美國人退出了反波羅的海地區導彈協定。俄羅斯現在威脅要退出在歐洲的傳統武器協定。請問,這有冷戰的味道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