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9-06-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聖體是賜給所有人的恩典,是人生活的中心

教宗與聖座
-教宗在基督聖體聖血節強調聖體是賜給所有人的恩典,是人生活的中心
-教宗向國際明愛機構的成員說:基督的愛是所有愛德活動的基礎

教會與社會
-阿拉伯聯盟發表文告,譴責在巴格達綁架加色丁禮的阿哈德神父和其他5名年輕信徒的事件

世界24小時
-布什在美國駐羅馬的使館會見聖埃吉迪奧團體的代表
-黎巴嫩貝魯特附近基督信徒占多數的地區發生一起謀殺案,1人死亡
-以色列國致力於同敘利亞進行和平談判的努力

********

教宗與聖座

教宗在基督聖體聖血節強調聖體是賜給所有人的恩典,是人生活的中心
(梵蒂岡電臺訊)對每一代的基督信徒來說,聖體聖事是人們在這個因思想和經濟制度而變成乾旱沙漠的世界中所不可缺少的食糧。這是教宗本篤十六世於6月7日基督聖體聖血節下午舉行隆重彌撒祭典時所說的。這台慶祝聖體聖血節的彌撒是在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前面的廣場上舉行的。彌撒結束後,教宗並帶領信友們進行聖體遊行,從聖若望拉特朗大殿遊行到聖母大殿。

以下是本台的有關報導:

********
教宗在彌撒中講道時說:耶穌是“生命的食糧”,是支持人在世上旅程的食糧,而聖體聖事奧秘則是“基督奉獻自己的恩典,向我們揭示了天主對每一個人的無限的大愛” 。基督聖體聖血節提醒我們的正是這一點,這是一個超越我們理解能力的奧秘的現實。因此,我們無須為今天仍有許多人難於接受基督臨在聖體聖事內而感到驚奇。教宗告訴大家,當初也和現在一樣,聖體聖事是一個“相反的記號”,因為“天主降生成人並為了世界的生命而犧牲自己這個事實,令人的智慧陷入危機中。”

但是,在這個被“擁有”的邏輯主宰又充滿暴力的世界中,聖體聖事是基督信徒賴以活存的食糧。教宗這樣說:

“正如瑪納之於以色列民,聖體聖事對每一個基督信徒來說,是在穿過這個世界沙漠時所不可或缺的食糧。這世界因著那些不促進生命反而羞辱生命的思想和經濟制度而乾枯,這世界受到重權重利思想的主宰而不重視服務與愛;這世界中經常是暴力與死亡文化得到凱旋。”

教宗在講道中也強調,宗徒們在最後晚餐中所領受的聖體,也是賜給所有的人、賜給全世界的恩典,應該將之公開展示給人們,使每一個人都能夠與經過的耶穌相遇…………使每一個領受他的人都能夠因著他的愛的力量而獲得痊癒並且更新。在談到福音記載耶穌所行的五餅二魚奇跡時,教宗這樣說:

“主耶穌所行的這個奇跡仍然是對我們的一個清楚的邀請,要我們每一個人作出自己的貢獻。五餅二魚指的是我們的貢獻,雖然微小卻是必須的,主耶穌把我們的貢獻變成給與所有人的愛的恩典。基督今天繼續勉勵他的門徒們親自努力做出貢獻。”

教宗接著指出,聖體聖事召叫人成聖,要人將自己奉獻給弟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聖召是與耶穌一起做世界賴以活存的掰開的餅。而朝拜聖體則要我們反思基督為全人類犧牲的事實。教宗說,基督聖體聖血節是要人們能夠明白主耶穌敲我們的心門的意思,他要我們讓他進入我們的心中,不僅僅一天,而是永遠。教宗最後說,在基督聖體聖血節舉行聖體遊行,是讓耶穌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他陪伴我們行走陪伴我們生活。
********

教宗向國際明愛機構的成員說:基督的愛是所有愛德活動的基礎
(梵蒂岡電臺訊)昨天8日上午,教宗接見了出席國際明愛機構第18屆大會的與會人士,向他們發表了一篇以基督的愛為中心的講話,他強調:基督的愛是所有愛德活動的基礎。教宗在談話中特別向國際明愛機構大會於6月5日新選出的主席馬拉迪亞加樞機致意。昨天覲見教宗的人士中包括了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科德斯總主教。

國際明愛機構這第18屆大會於6月3日開始在梵蒂岡舉行,4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在為期一周的會議中,就本屆會議的主題:“愛德的見證與和平的締造者”研討有關這個機構進行4個優先職務的策略,就是:在緊急情況下的工作、在和平時局中的工作,如何在這到處發生衝突的世界中締造和平,以及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宗向這些從事愛德工作的人士說,從國際明愛機構這類的組織的工作,可以看到基督的愛德成果。他重申,愛德機構的主要職務是協助教會從事它的使命傳揚天主的愛。因此,國際明愛機構的工作不僅僅是代表教會工作,它的工作也是教會工作的一部分。

教宗接著談了基督信徒的愛的意義,他說:“每一個愛德行動都應該受到引導人發現天主的愛的個人信德所啟發。在明愛機構工作的人都應該在世界上為這愛作見證。”教宗提醒大家基督信徒的愛超過了自然的愛的能力。正如聖保祿所揭示的,這是一種神學的德行。只有在愛德活動中奉獻自己,這活動才相稱於肖似天主的人。隨後,教宗指出,度愛德的生活使人能夠追隨教會所宣揚的服務窮人的聖賢,而在聖德中成長。

教宗也談到基督信徒的愛的普世性。他說,“天主的愛是給與每一個人的”,因此,教會的愛德也具有普世性的目標,必須包括在謀求社會正義方面的努力,但僅是改變不正義的機制仍不足以保障每一個人的幸福。教宗重申,政治不是教會的職務,他指出,教會的使命是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重視人內心深處的需要:促進他的尊嚴和使他得以獲得永恆的救援,否則,無法克勝今日世界中的挑戰。教宗讚賞組成國際明愛機構的150個分佈在各國家的分機構的工作。他鼓勵明愛機構的所有工作人員堅毅地從事傳揚基督的愛的特殊使命,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豐盛的生命。

教會與社會

阿拉伯聯盟發表文告,譴責在巴格達綁架加色丁禮的阿哈德神父和其他5名年輕信徒的事件
(梵蒂岡電臺訊)阿拉伯聯盟通過其秘書長穆薩前天7日在開羅發表文告,譴責在巴格達綁架加色丁禮的阿哈德神父和其他5名年輕信徒的事件,5個年輕人已獲釋放。安莎通訊社和傳教通訊社報導了這個消息,並說,穆薩也譴責了幾天前在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其他基督信徒遭屠殺的事件。他所指的也是加色丁禮的拉吉德神父和其他3名執事上星期天被來路不明者殘殺的事件。穆薩稱這些行為旨在“縱容在伊拉克的民族分裂”,他呼籲伊拉克人民不要允許“企圖打擊伊拉克的團結、安全和穩定的人得逞,這些人企圖破壞伊拉克社會。”

世界24小時

昨天6月8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布什在美國駐羅馬的使館會見聖埃吉迪奧團體的代表
-黎巴嫩貝魯特附近基督信徒占多數的地區發生一起謀殺案,1人死亡
-以色列國致力於同敘利亞進行和平談判的努力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舉行的八國集團高峰會議已經結束,會上達成了重要協議:八個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同意一項援助非洲的計畫,撥出6百億美元對抗愛滋病、瘧疾和肺結核。昨天8日傍晚,美國總統布什抵達義大利,他將於今天9日上午拜訪教宗本篤十六世,他也將與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會晤,在美國駐羅馬的使館會見聖埃吉迪奧團體的代表。關於這項會晤,聖埃吉迪奧團體的發言人馬拉齊迪接受本台記者訪問說:

:這是件出人意料的事。我們在很久前就有接觸,抱著探索性的心態看是否就布什總統的來訪達成一致意見。當然,這也同美國政府許多年來關心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和平工作和人道工作有關,尤其想到最近同象牙海岸達成協議,今年3月4日該國結束了內戰,我們同布基納法索的總統對此做出了貢獻,還有就是治療在非洲愛滋病的龐大計畫。這是我們同美國政府的來往,這種關係從80年代起基於許多原因便已經開始了。

:當然,這項訪問是一個結構上的機會。據我所知,總統將同聖埃吉迪奧團體的幾個代表召開一項圓桌會議。這個團體將向布什說什麼?
:這項圓桌會議集中討論對抗世界上的貧窮和解救非洲的衝突、愛滋病、沒有權利的兒童問題,然後我們再看。

:你們會提出一項建議,一個較具體的計畫嗎?
:較具體的計畫寫在了聖埃吉迪奧團體的歷史上。我們有治療愛滋病計畫的“夢想”,我們有可能是最廣泛最有效的治療和對抗愛滋病傳染的方案,當然,較為具體的一個是使它成為有效地推動世界大國的政治來抵抗在非洲的愛滋病的工具。這當然是第一步,然後使其他人參與。

:你們期待或希望這次會晤能有哪些結果?
:無論如何,這是一項有建設性的對話。我們當然也驚奇,不過我們也期待能夠有聆聽。我們希望這只是開始。

:你們不會感到有不被公共輿論所瞭解的危險嗎,如不被和平分子所瞭解?
:我們一向不涉入思想理念的框框,因為這也是祈禱所教導我們和對天主聖言的聆聽。顯然,聖埃吉迪奧團體也是和平與對話的同義詞,但這並不是說隸屬于和平主義的理念思想,這個理念思想從未尋求有建設性的道路來具體地克服困難,停止戰爭、衝突。我們為和平而工作,正是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高興見到美國總統布什。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離貝魯特不遠的一個基督信徒占多數的地區前天7日晚上發生一起謀殺案,1人死亡。黎巴嫩明愛會的負責人庫里告訴傳教通訊社,這起凶案“對黎巴嫩的工業和經濟是個沉重打擊”。他又說,尚無人承擔恐怖行動的責任,但顯然是“著眼使黎巴嫩經濟癱瘓的勢力的一隻手。”明愛會繼續向巴勒斯坦難民提供協助,這些難民逃出了納赫爾難民營,因為伊斯蘭武裝同黎巴嫩軍人在那裡打仗。根據統計,難民營內還有至少3千平民被困住。

(梵蒂岡電臺訊)以色列國致力於同敘利亞進行和平談判的努力。以色列的“新消息報”透露了這個消息,根據這家報紙,奧爾默特總理向大馬士革寄去親筆函。這家報紙進一步說,以色列準備撤出戈蘭高地,為同敘利亞展開和平談判。據說,以色列國也要求敘利亞解除同伊朗、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組織的任何關係。從大馬士革政府方面,到目前為止只是做出願意開展談判的泛泛聲明。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