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1-06-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天亞社、香港公教報、亞洲新聞通訊社:

--教宗致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已完成定稿
--越南樞機致函北京官員,冀望訪問中國
--亞洲主教聽取現代傳播方法並親身實習
--本篤會開始為韓戰殉道者申請列聖品程式
--美醫院牧靈專家 香港主持專業培訓
--印尼西爪哇一基督教聖堂再度遭到襲擊
二零零七年七月份生活聖言


教宗致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已完成定稿
   【天亞社梵蒂岡城訊】梵蒂岡國務卿表示,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給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已有最後定稿,這封期待已久的信件正在翻譯並準備付印。

   泰西修.貝爾托內(Tarcisio Bertone)樞機,接受義大利天主教日報《將臨》的訪問時透露上述消息,報導在六月三日刊出。他說:「信件的內容已確實得到聖父同意,現正翻譯成多種語文,並進入付印的技術程式。」

   他沒有進一步透露牧函內容和發表日期,但羅馬不少人相信牧函會在未來數周公佈。

   教廷的文件一般先以義大利文出版,接著會譯成英、法、西、德或其他語文。教廷沒有透露此牧函會翻譯成何種語言,但中文將是首要的翻譯版本。

   今年一月十九至廿日在梵蒂岡就中國天主教會問題舉行的會議結束時,教廷發表新聞公報,表示教宗會致函中國大陸的一千二百萬教友。該公報指出:「教宗在廣泛聽取會議所提出的建言報告後,慨允寫一封致中國天主教徒的牧函。」

   天亞社曾報導,與會者看過長達廿五頁的牧函草稿。他們在會上發表意見,其後又提交了修訂建議。教廷有關方面參考了他們的意見,對牧函作出修訂,過程中教宗密切跟進,最後批准了最後定稿。

   為表示尊重和善意,預期教廷會在公開牧函前,給中國當局一份文本。



越南樞機致函北京官員,冀望訪問中國
   【天亞社香港訊】一位越南樞機在致函中國政府官員時,建議在中國首都的北京教區的主教候選人,應在所有大陸主教一起祈禱和討論後選出。

   越南南部胡志明市總教區範明敏樞機五月廿二日,寫信給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劉海星,以及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王作安。一位越南教會人士說,該兩名中國官員三月初曾率領七人代表團到胡志明市主教府,與範樞機進行閉門會議。

   七十三歲的樞機在信中說,該次訪問給他留下很多美好印象,「這可視為給了我與在諸位國家的天主教會共融的橋樑。」範樞機並未言明訪問的日期。

   上述越南教會人士五月下旬對天亞社說,信件以中文和越南文撰寫,由中國駐胡志明市總領事館轉交。但直至五月卅一日,樞機仍未得到中方回應。

   據天亞社得到的一份信件副本,範樞機表示希望訪問中國。他原本計劃在四月初,帶領一些越南神父、修女及教友回訪這兩位中國官員,以及北京和上海兩位年老病弱的主教。

   範樞機說:「祇可惜,在北京主教去世前,我不能拜會他。」北京教區傅鐵山主教四月廿日死於肺癌,享年七十六歲。

   該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會消息人士五月廿八日指出,計劃未能實現,是因為總領事館希望樞機以貴賓身分訪問中國,但這需要由在中國的邀請單位發出邀請函。

   他說,雖然樞機揀選以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為邀請單位,並與上海教區金魯賢主教有書信往來,但他一直未獲主教團回應,故未能成行。

   消息人士說,范樞機告訴金主教,希望九月下旬或十月能夠前往北京和上海。

   三月會面的內容或許可從樞機主教最近這封信件中洞悉一二。他在信中為中國的人民和天主教會的長遠利益,以及中國和梵蒂岡有「美好的交往」,提出一些建議。

   他認為解決北京教區繼承問題的「最好方式」,是由中國主教團召集所有中國主教,「而不是任何一個組織召集」,給他們一些時間反省、祈禱、會晤,互相討論和認識,表決出幾位現職主教作北京主教的候選人。

   他續說,然後,教廷向中國政府提交這些候選人名冊,徵求意見,當中國政府同意後,教廷才委任北京新主教。

   範樞機相信,若能「在安靜中自由祈禱,互相交換意見,不受任何壓力或威脅支配或控制」,各位中國主教一定可以作出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天主教會有長遠利益的選擇和決定。

   他指出,因著對人民和天主教會有足夠的信心,中國政府會為人民的和諧、中國天主教會的共融,為梵蒂岡和世界上每一組織的交流創造有利條件。他寫道,這將為社會的長久進步和國家穩定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上海教區金魯賢主教六月一日對天亞社說,範樞機寫信告訴他擬於十月訪問上海。這位九十一歲主教說:「我會熱烈歡迎他,希望他能跟我們介紹越南教會的經驗。」


亞洲主教聽取現代傳播方法並親身實習
   【天亞社曼谷訊】第六屆亞洲主教團協會社會傳播研習會五月廿八至六月二日在曼谷聖母升天大學舉行。與會者包括六位總主教、十九位主教、十五位神父、二位修女及九位教友,共來自十二個國家。是次研討會的主題為「亞洲牧職與媒體的匯流:教會的現代傳播科技」。
研習會不僅介紹新穎的傳播方法、網絡世界的道德及互聯網上的信仰培育,還提供電腦實習機會。與會者自由選擇參加不同工作坊,提高電腦知識及互聯網技巧。這個實踐機會對職務繁多但電腦技能較弱的教會領袖大有幫助。

  
   宗座社會傳播委員會諮議員,泰國聖若望大學校長猜那隆向多位亞洲主教及其他教會人士指出,資訊科技和傳播將在他們的生活中,「發揮重大作用」。猜那隆對與會者說,他們應當視電訊及科技為牧靈職務的「工具」。


   這位美國聖心傳教會修女安琪拉.亞納.茹科夫斯基(Angela Ann Zukowski)修女就「媒體匯流與牧職」發表演說,強調現代科技對牧靈民計劃和使命甚為重要。

   她說,教會人士必須專注於本身的使命,「然後探究到底有甚麼通訊科技能符合我們的需求」。

   她解釋,探討的角度不是如何把科技套到牧職上,而是為教區或堂區建立「一套全面的綜合數碼計劃。我們必須仔細審視,如果策劃完善,就會邁向一個與別不同的科技世界」。

   在印度專職傳訊業務的阿爾溫.費爾南德斯(Allwyn Fernandes)指出,教會必須與時並進。他向與會者說:「七十年代,我家有電話;八十年代,開始有電視;九十年代,又有電腦。這一切本來經由獨立的線路各自存在,但現在都集合在一個網絡。電話與電視結合,電視又與電腦結合了。」

   他指出,人們合力建設互聯網,利用網誌、錄像及社會網絡調整內容和傳遞方式,以便符合個人需要。他問道,教會領袖從中領略到甚麼。

   與會的主教中,十一位來自緬甸。當中的班茂教區雷門.蘇姆努特.昂(Raymond Sumlut Gam)主教,希望瞭解社會傳播。他認為是次研習會的內容有趣,尤其是宗教網站及那些「對個人生活或教會」有幫助的內容。


   主辦者擬於未來數周內發表會後聲明。

   首屆社會傳播研討會於一九九七年在新加坡舉行,其後三屆於九九、零一及零二年在泰國舉行,第五屆則於零四年轉到印尼舉行。


本篤會開始為韓戰殉道者申請列聖品程式
   【天亞社首爾訊】亞洲最大的本篤會隱修院,開始為卅六位在北韓本篤隱修院轄區犧牲的殉道者申請列入聖品。

   倭館聖本篤隱修院李瀅雨院牧宣佈這一消息,並表示已就此在隱修院成立審查小組。他於五月十日在團體彌撒中宣佈決議時說:「我們整個隱修團體熱切渴望表彰先輩的信德見證。」倭館位於首爾東南二百卅公里。

   這些殉道者包括一位主教、十八位神父、十三位修士、三位修女和一位女教友。李院牧表示,他們是於一九四九至五二年間,在監獄或拘留營內殉道,原因是北韓共產政權「敵視基督信仰」。

   他說,這個名為「院牧辛(Bonifaz Sauer)主教、金致鎬神父及同伴」的列品案,由隱修院擔當呈請人。殉道者包括本篤會士和教區司鐸,他們在當時的咸興宗座代牧區和德源本篤隱修院轄區從事傳教工作。

   本篤會士一九零九年到達朝鮮北部後,在德源建立隱修院,並管理兩個傳教區。一九四五年朝鮮半島分裂為南北韓後,韓戰爆發期間(1950-1953),本篤會士逃到南韓,並在倭館重建隱修院。  

   列真福品是列聖品的前奏,候選人先獲宣佈為「真福」,再經教會裁決後才可獲宣認為新的聖人。列品程式通常由候選人所屬教區的主教開展。

   在北韓卅六位殉道者中,卅三位在平壤教區範圍內殉道,兩位在鹹興教區,另一位在德源隱修院轄區內殉道。然而,分別身兼平壤教區和鹹興教區宗座代牧的首爾總教區鄭鎮奭樞機和春川教區張益主教,已同意將申請權移交給李院牧。

   自韓戰以來,北韓已沒有教會組織,也沒有神父駐居。

   一九八四年,韓國開教二百周年的慶祝活動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一百零三位韓國殉道聖人,他們都是在十九世紀殉道。二零零二年六月,韓國主教團為另外一百廿四位早期殉道者申請列品。

   另外,從去年十一月開始,他們獨立地將崔良業神父的個案申請為精修聖人。

   對精修聖人列真福品,教會要求有一個奇蹟是藉著候選人的轉求而獲得;倘若候選人申請列入聖品,則需要另一個奇蹟。但對於申請殉道聖人列真福或聖品,則無需任何奇蹟。


美醫院牧靈專家 香港主持專業培訓
(香港公教報訊)美國醫院牧靈專家喬文博士訪港期間,應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邀請,為本地牧靈部同工主持專業培訓講座。

這次全日培訓講座五日二十四日假座落明愛醫院的牧民委員會會址舉行,題為「專業牧靈工作者:召叫、檢定和合作性」。

喬文博士(John Gillman)的講座內容包括了牧靈工作專業化的方向,醫院牧靈的角色和心靈關顧評估工具。

講座中,他和四十多位出席同工一起,重新檢視個人在牧靈工作中的聖神召叫,在工作中發揮基督的精神。他說,牧靈工作者要達到專業化,不單要在個人工作表現及神學知識上達到認定的水平外,更要在人際關係、領導才能和專業的權責上,達到一定的要求。他又利用了一個案例,協助參與者明白心靈關顧評核工具的運用。

參加者中,有來自不同醫院的牧靈部同工,亦有教區醫院牧民委員委員。活動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見解。教區醫院牧民委員在醫院管理局屬下三十間醫院,設有天主教牧靈部。

喬文博士為美國聖地牙哥VITAS 寧養部的檢定臨床培訓課程(CPE) 的督導及檢定牧靈工作者、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宗教科助理教授和美國 NACC 醫院牧靈工作者評核委員會的成員。他在神學及牧靈專業上著作良多,亦曾在世界各地週遊講學,致力培育及推廣牧靈工作。


印尼西爪哇一基督教聖堂再度遭到襲擊
(亞洲新聞/通訊社雅加達訊)印尼西爪哇地區一基督教聖堂再度遭到襲擊。這一事件,於星期日發生在萬隆。清晨九點三十分,一夥高喊著“真主偉大”的歹徒闖進了聖堂,用聖經擊打牧師妻子的頭部;並制止了孩子們的主日學、搗毀了四幅基督像。

一位目擊證人表示,歹徒們聲稱是反背教聯盟運動成員;指責聖堂沒有獲得進行宗教活動的許可。但是,反背教聯盟運動發表聲明,表示與這一事件沒有任何關係。

根據印尼內政部長公佈的一條法令,必須經所在地六十名居民同意、並有九十名信徒的情況下,才能成立宗教活動場所。據經常到聖堂參加活動的一位婦女介紹,他們早在七年多以前就獲得了開展宗教活動的許可。

星期天的這起暴行,再度證實了以穆斯林信徒為主的印尼壓制宗教自由的各種企圖。特別是西爪哇,連續爆發了一系列的穆斯林激進分子強迫基督信仰聖堂關閉等事件。自二OO四年九月以來,當地三十多所聖堂被迫關門。

根據英國人權運動組織的研究發現,西爪哇是印尼反基督信仰團體最為猖獗的熱點地區。



二零零七年七月份生活聖言

「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迦5:13)

到了公元五十年,保祿宗徒已經到過小亞細亞的迦拉達,即現今土耳其地區傳教,並在當地成立了不少基督徒團體。信眾們都以極大的熱忱接受了信仰。保祿曾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活現地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也領受了洗禮,穿上基督,獲得天主子女的自由。在這條嶄新的道路上,保祿曾確認說:『以前你們跑得好!』

後來,他們突然改往其他地方尋求自由。保祿感到驚奇,他們竟這樣快便離棄了基督。為此,他極力催逼他們去重新找回基督給予他們的自由:

「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

我們蒙召得到的是什麼自由?我們不是已經可以隨意做我們喜歡的事嗎?當耶穌告訴當時的猶太人說:『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他們反駁說:『我們從未給任何人做過過奴隸。』耶穌卻回答:『凡是犯罪的,就是罪惡的奴隸。』(若8:31-34)

這裡所指的是一種較為隱蔽的奴役,它是罪惡的後果,並會折磨人的心靈。我們也非常熟悉它的各種不同的面貌,例如:過於自信自大、貪戀物質、追求享樂、驕傲、憤怒等。

我們不能單憑自己的力量去徹底擺脫這一種奴役。自由是耶穌給予我們的恩賜:祂甘願作我們的僕役,並為我們獻出自己的生命,好讓我們獲得自由。耶穌邀請我們善用祂給予的自由,去度一種貫徹始終的基督徒生活。

盧嘉勒曾向一群青年談及自由的話題,她這樣解釋:『自由並不是單純在善與惡之間作出抉擇,自由是不斷的趨向善。』她又繼續說:『我體會到,善使人自由,而罪惡卻使人變成奴隸。為獲得自由,我們必須去愛,因為自我正是我們受奴役的主要原因。所以,假如我們常常能夠為他人設想,或在履行自由的本份上承行天主的旨意,照顧近人的需要,這樣,我們便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並因此獲得自我的釋放。』1

「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

我們應怎樣實踐本月的生活聖言?保祿宗徒親自告訴了我們該怎樣做:『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惟要以愛德彼此服事。』他進一步解釋我們為什麼要以愛德去服務:『因為全部法律總括在這句話內:「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迦5:13-14)。

這就是愛的矛盾。幾時我們為了愛而去服事他人,幾時我們相反本性自私的傾向,我們便忘記了自己,能夠顧及他人的需要,我們也因此而獲得自由。

我們被召選在愛內活出自由:我們擁有去愛的自由!對,為獲得自由,我們必須去愛。

「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

越南的阮文順樞機為維護信仰,而被囚禁了十三年。即使被禁錮,他仍然感到自由,因為他至少可以去愛那些看守他的獄警。

他憶述說:『當我被單獨禁錮時,五名獄警輪流來看守我,每次都有兩個人與我在一起。他們的上司曾告訴他們:「你們每兩週要與另一組輪換值班,免得你們被這位危險人物所污染。」後來他們又改變主意說:「你們再不要輪換值班了,否則所有的獄警都會被這位主教污染。」

『起初這些獄警絕少跟我談話,他們只簡單地回答說:「是」或「不是」。這是個多麼令人遺憾的局面(……)。他們要避免與我談話。

『一天晚上,我腦海中浮現了這一個思想:「文順,你仍然十分富足。你有基督的愛在你心中;去愛他們吧,如同耶穌愛了你一樣。」

『第二天,我開始以更大的愛去看待他們,並以微笑和親切的語言去愛他們身上的耶穌。我開始向他們講述我周遊其他國家時的所見所聞(……)。後來他們當中有人想向我學習外語,如法文或英文。於是這些來看守我的人便成了我的學生呢!』2

查迪神父及霍嘉娜撰寫3

1 節錄自1995年5月20日盧嘉勒在羅馬對年青人的談話
2 節錄自《希望的證人》(Testimony of Hope),聖保祿出版社及傳播機構,2000年。
3 查迪神父,獻主會會士,是羅馬《嘉勒學院》及《宗座慈幼大學》的神學教授。
霍嘉娜是普世博愛運動基督徒合一國際秘書處,基督徒合一中心的聯合主任。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