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9-07-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聖座於6月30日發表了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給中國天主教會的牧函後,立刻激起了熱烈的響應。我們在這次的東南亞通訊中為大家介紹單國璽樞機對教宗牧函的感想、陳日君樞機對教宗牧函的回應、以及大陸教會領袖對教宗牧函的歡迎:

教宗致中國天主教會的牧函單國璽樞機主教讀後感想 (單國璽樞機) :

********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當選伯鐸繼任人之後的第二天,接受每一位樞機主教個別祝賀時對我說?“我的心很親密地懷抱著在中國的教會”(”MY HEART CHERISHES VERY CLOSELY THE CHURCH IN CHINA”)。教宗因為關懷愛護在中國的教會,所以在就職以後就努力不懈地尋找解決在中國之教會的種種困境之途徑。今年元月他召集了教廷的重要神長、中國主教代表、神學與教律專家等人所組成的關懷在中國之教會的會議。教宗親臨閉幕典禮致詞,並宣佈要寫一封“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獻身生活者及教友的信”,在本文內簡稱《教宗信》。這封信已在今年五月二十七日(聖神降臨節)簽署,並在六月三十日正式宣佈。現在我願意將我對這封信的讀後感想與讀者分享。

一、 對真理的闡明與堅持

這封信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教宗對“真理的闡明與堅持”。教宗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普世教會所宣信的教會之本質、使命、結構等神學信仰的真理。兩千年來,普世教會以及各地方教會的聖職人員和信友們都相信教會是耶穌所建立的“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團體,(參閱《宗徒信經》),(《教宗信》五)。在這封信中教宗特別強調教會的“至一”性以及“從宗徒傳下來的”聖統傳承,今分述於下。

教宗解釋天主教是“至一”的教會,教會之“至一”性的根基“除了同一個信仰和同一個聖洗外,特別以聖體聖事和主教的品位為基礎”(《教宗信》五號引用梵二《教會憲章》26號),而“主教的合一,則是以羅馬教宗-伯鐸的繼承人為其永恆、有形可見的主因和基礎(梵二《教會憲章》22)。為這個緣故,教宗引用梵二之《教會憲章》的話特別強調“每位主教是其個別教會的有形的統一中心和基礎,各地方教會如果是真正的教會,那麼教會最高的權威,就是以羅馬教宗為首的主教團必須在其中,絕不可缺。而且伯鐸繼承人之職權是各地方教會的內在本質”(《教宗信》五)。

教宗闡明了上述普世及各地方教會大家共同的信仰,這是從宗徒傳承下來的信仰。否認這個信仰或缺乏這個信仰中的一部分要素,例如教會中的共融、合一、主教的職權、教宗的首席權和普世牧職等,就不可稱為真正的天主教。由此也可以清楚地知道由外力強行加給教會的機構組織,特別是淩駕教會聖統之上的機構組織,都是相反天主教基本信仰的。

二、 寬恕、共融、合一

教宗很瞭解教會在中國的歷史,特別是最近半個多世紀所受的嚴酷迫害與考驗,許多主教、神父、會士及教友們,為了堅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所受的慘酷迫害,甚至流血殉道的事蹟,已受到了普世教會的敬佩。但是教會的成員是由脆弱的人所組成,賴天主的恩佑堅持信德而英豪殉道者大有人在,然而也有因著人性的脆弱“在世界的變故及教會的弱點中常存著失落信德的危險,如此也破壞友情和愛德”(《教宗信》六)。這些在信德方面的“失足者”(LAPSI)在各時代的教難中都有,也是教難稍緩或平息後,地方教會內部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如何對待他們?“忠貞者”與“失足者”之間自然會產生一種緊張的現象,彼此猜忌、鄙視、抱怨、分裂(參閱《教宗信》六),這些困難在人性方面都是很難克服的。初期受迫害的羅馬教會在這方面給各地方教會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排除了諾瓦茲奧派和多納蒂斯派的嚴格強硬立場,而勸勉鼓勵“忠貞者”信眾,以耶穌基督慈愛寬宏的心胸,寬恕接納那些真心悔改,渴望重回慈母教會懷抱的“失足者”。教宗深知“寬恕與接納”是共融的先決條件,為達到“真正的共融必須經過痛苦掙扎的修和”(《教宗信》六)。為這個緣故,教宗勸勉鼓勵在大陸之“忠貞教友”:“要以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之名忘記過去,寬恕曾加害我們者,忘悼所受委屈,在愛德中實踐和好”(《教宗信》六)。

企圖破壞消滅教會的人,在各時代及各地方都採用古老羅馬帝國征服其他民族的策略“分而治之”(”DIVIDE ET IMPERA!”)教會內部的緊張、摩擦、失和、分裂、敵對,正是仇教者的謀略和企望。現在是時候了,大眾應放棄過去的恩怨,把握現在,共融合作努力將教會這 只小舟“劃到深處去,撒網捕魚”(參閱路五4)。“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若四35),大家應該 攜手收割。大陸許多教區在牧靈福傳工作上合作無間,因而近年來有了非常豐碩的收穫。這是教宗與普世教會所樂聞的好消息。

三、 互相尊重,坦誠協商

教會和政府本來服務的對象都是民眾,雙方存在的目的也都是為謀求民眾的福祉。教會的服務範圍是民眾之宗教、倫理、道德等方面的事務;政府則是社會秩序、治安、民眾之衣食住行醫療等方面的事務。教宗尊重國家政府的權利,同時也衛護天主及其教會的權利,他引用耶穌的話說:“凱撒的,就應該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瑪二十21)。

世界民主自由的國家以及各大宗教,大都接受“政教分離政策”。雖然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相當清楚,但是也有重疊及模糊的地帶。在重疊及模糊的事務方面就需要雙方善意坦誠地協商了,例如按行政區重新劃分一些教省及教區的問題等。但有些問題涉及教會的本質,例如“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和民主辦教原則”(《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章》第三條),很明顯地破壞教會之“至一”性及共融合一的本質,《教宗信》說:“與教會道理是無法調和的”(《教宗信》七)。

對於普世所關注的在中國任命主教的問題,《教宗信》第九號有詳細的說明:“當教宗頒發宗座任命狀祝聖一位主教時,是行使他的最高神權,這一權力的介力是純宗教性的,並不是不適當地干預國家內部事務,或侵犯國家的主權。”教宗引用“國際法也闡明為某一宗教團體任命牧者,是一個完全行使宗教自由權利的結構因素。聖座切望在任命主教事務上能夠完全自由”。教宗也表示:“我希望同政府就主教人選和任命主教的公開,以及地方政權承認新主教必要的民事效應等問題,達成協定”(仝上)。教廷在互相尊重的原則下,希望和政府坦誠協商一些不損教義完整的技術問題。

四、希望與祝福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的這封信中,對於遭受嚴重迫害及殘酷考驗的教會“忠貞”人士,表示無限的欽佩與感激,同時在他們身上也看到在中國之教會的光明遠景。教宗對這些“忠貞人士”在長久受迫害中所形成的一些看法和態度有充分的瞭解與同情。不過,在事過境遷之後,要求他們“要以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之名忘記過去,寬恕曾加害我們者,忘掉所有的委屈,在愛德中實踐和好。這就要求我們屈尊就卑,放棄個人由艱難困苦的磨練中得來的見解,使在中國之教會的信眾和牧人之間共融的聯繫能展顯出來,並使之成長,是必須而又迫切的”(《教宗信》六)。請注意教宗在此信內特別用“我們”,這說明教宗和受迫害者忠貞人士之間的認同與厚愛。

教宗對在教難中的“失足者”也以慈父的心情關懷愛慕他們,希望他們能早日回歸慈母教會的懷抱;也希望“忠貞者”能夠協助他們早日回歸,寬恕接納他們,和他成為“一牧一棧”(參閱若十16)。關於“那些主教在特殊的環境的壓迫下,未經教宗授命而接受了祝聖,事後提出要求和伯多祿繼承人及其他主教們共融,先教宗考慮到他們的誠意和環境的複雜性----,以普世牧者的職權授給了他們合法的身分的全部職權”(《教宗信》八)。在此信教宗也坦誠的指出?很可惜,有些已經被教宗合法化的主教們,不敢正式向神父會士及教友們說明他們已合法的身分,以致在教區內發生嚴重的良心問題,甚至製造互不信任和分裂的問題。教宗在此信內鼓勵這些主教們向自己的聖職人員及教友說明,並顯示自己被教廷合法化的身分,也希望聖職人員及教友接納並服從他們(參閱《教宗信》八)。

教宗在他這封信中,對大陸教會、主教、神父、會士、教友們充分流露出來了他的關懷、愛護、鼓勵、欽慰與掛慮以對將來的美麗憧憬與希望。教宗也給在中國的教會送上他熱誠的宗座降福。

結 論

教宗的這封信是純粹的牧函,他不但以神學家而且也以普世教會最高牧人的身分和權威,闡明了教會兩千年以來所信仰及宣認的教會本身之性質、結構、使命等重要的“教會學的信理”。希望這封信能夠澄清許多誤解,也讓人知道:在宗教信仰和教義方面,教會是絕對不會妥協的,但在無關教義之技術方面,教會和教內部分人士或其他有關人士是常可以協商的。

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對在中國之教會的信仰、牧靈、福傳、靈修等各方面提出一些指導原則。希望讀者以善意、虔誠、祈禱的心閱讀普世牧人的信,細心默思,並見諸實行。

教宗在這封信結尾時送給在中國之教會一個美麗的禮物,就是將五月二十四日“進教之佑聖母慶節建立為全世界教會聯合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日”。
******** 

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對教宗牧函的回應:

教廷於六月卅日公佈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信函後幾小時,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向傳媒發放聲明,作為回應。全文如下:

********
   等待了很久的教宗的信終於發行了。一如他在一月底許諾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寫了一封信給中國的主教、神父、修女及平信徒。

   教宗寫信給一個國家的天主教團體確是一項創舉,這當然因為國內的天主教會過去幾十年經歷了不尋常的遭遇;教宗特別關懷他的子女,並希望在目前看來似是關鍵的時刻給予他們一些指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六月初,教廷國務卿宣佈教宗的信稿「已獲批准」。聽來有點奇怪,「教宗的信獲教宗批准了?!」大概按教廷的傳統,教宗的信脫稿後還讓某些部門的官員過目甚或修改,這也解釋為何五個月後才完成,當然最後批准的還是教宗本人,由他簽署,因為這是他的信。

   粗略地看了這封頗長的信,我有一個印象、兩個願望想跟傳媒分享。

   一個印象:我非常欽佩教宗本篤,他在對真理的執著和對教徒的眷愛之間取得了一個可貴的平衡,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神學家,又是一位聖賢的慈父,他能同時尊重真理及表達愛心。感謝天主給我們這樣一位好領袖!

   一個願望:教宗詳細講述的真理都是一些教會傳統及普世共識的原則,全屬宗教範疇,毫無政治意圖,更沒有任何意思攻擊任何人。我的願望是希望我國領導平心靜氣從這角度去解讀,藉此更明白天主教不能背棄的本質。

   還有一個願望:國內主教神父的聲音一向不能上達最高領導,現在教宗的信到了領導們手裡,那末將來主教神父和最高領導的對話可以以這封信為基礎。教宗強調教會是由主教們領導的,主教們和教宗是不能分裂的。我的願望是國內主教神父都和教宗站在一起,讓我們國內的教會真真實實是全世界所共認而敬佩的天主教會,這樣也為我們的祖國爭光。
********

大陸教會領袖歡迎教宗牧函

部分已閱讀教宗致中國天主教徒牧函的中國教會領袖表示,他們覺得此信的內容積極正面,並表達願意聽從教宗的合一呼籲。天亞社的有關報導說:

********
   一些已閱讀牧函的大陸神職人員、修女和教友領袖,與天亞社分享他們的第一印象。直至七月三日,部分人已經把五十頁的中文牧函看過幾遍。在河北省一些地方教會,更印發了幾千份副本分發給教友。

   「地下」教會齊齊哈爾教區魏景義主教及一些領袖對天亞社說,他們很感激教宗對中國教會的親切關懷。在東北黑龍江省的魏主教說,教宗的信就中國教會生活和福傳事業提出一些指導,為中國教會指出了前進方向。

   天亞社得悉,省宗教事務官員七月三日召魏主教往省會哈爾濱,表達當局對此信的不滿。

   河北省保定教區一位地下神父認為信函非常有意義。他說,「羅馬教廷到了說話的時候了」,明確清楚地闡明立場,「和善友愛地面對那些與你對立的人」。
  
他續說,特權與《八點指示》之撤銷,標誌著中國教會慢慢走上普世教會的正常軌道。

   他指出,牧函發表之初,可能有些人會不理解、不接受,但他認為「大家應該無條件的服從接受,才是對教會的未來負責任。」

   魏景義主教說,他完全同意教宗的觀點,特別是撤銷所有特權,因為國內的情況已轉變。

   教廷曾賦予地下教會特權,容許地下主教未上報教廷之前祝聖其他主教,以及祝聖沒有受過正規神學培育的神父。它還指示天主教徒避免與隸屬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的主教或神父,在聖事上的相通。

   一些地下教會神職人員告訴天亞社,他們將召集神父和教友一起研讀牧函。其中一人更表示,他準備請教區內的公開和地下神職人員對此信表態,以便為教區的未來制定明確計畫。

   同時,天亞社接觸的一些天主教徒說,他們需要時間去消化這篇充滿神學論述的長信,以及思考其影響。

   在北京的一位年青女教友說,信中有若干處她並不瞭解,那可能是由於她對教會道理及其整體情況所知有限。

   華北「河北信德社」社長張士江神父說,教宗是以普世教會的牧人的身分,從靈修、神學、教會學和牧靈學的角度來對中國天主教的全體神長教友致辭。

   他指出,中國教會各團體都需要一點時間去閱讀、領會和理解它。至於中國社會各界如何看這封牧函,還有待觀察和研究。

   幾位曾出國深造的公開和地下年青神父表示,他們關注牧函對中梵關係的影響。他們說,他們不知道政府會如何反應,尤其是雙方在主教任命問題上「沒有商量的餘地」。
********

二零零七年八月份生活聖言

「所以,我們……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耶穌。」(希12:1-2)

聖保祿致希伯來書這封書信的對象是所有的基督徒,它談到基督徒的生活經常受到考驗和磨難。有時,我們會感到沮喪,不禁提出這個疑問:「我們為什麼不選擇一條較容易的路?為何不乾脆放棄呢?」

可是,這篇書信的作者卻邀請我們在這條已經踏上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這雖是一條艱苦又代價高昂的道路,但卻是福音的道路,它帶領人達致滿全的生命。事實上,作者催促我們基督徒在這條路上奔跑,甚至在痛苦的壓力下,也不要偏離賽道。

我們這些決志追隨耶穌的人,必須好像運動員一樣,要具備無比的耐力,並以堅持到底的精神,留在賽道上,好能跑到終點。這份堅忍的能力來自我們深信天主與我們同在的信念,與及我們不達到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

首先,我們要集中精神,注視著耶穌。祂是我們的嚮導,祂帶領我們穩步前進。此外,在苦架上的耶穌是英勇、堅持和忍耐的典範,尤其當祂感到被天父捨棄的時候。在考驗中,祂仍然堅定不移,祂甚至把自己的靈魂交托在那位看似捨棄了祂的天主手中。(參閱路23:46;谷15:34)

「所以,我們……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耶穌。」

盧嘉勒常常提及耶穌如何英勇地面對那最大的考驗,毫不退縮:祂以自己的見證給我們樹立了最佳的榜樣,好使我們懂得如何跑好這場競賽和克服考驗。在苦架上,被捨棄的耶穌已承擔了我們生活上的每一個痛苦和考驗。
現在就讓盧嘉勒自己向我們解說應怎樣把雙目注視著耶穌。

「我們被恐懼壓倒了嗎?耶穌在苦架上被捨棄時,不也是被那份恐怕被天父遺忘了的恐懼感所壓倒嗎?」

當我們感到沮喪,充滿挫折感時,我們仍然可以舉目仰望耶穌,祂在那一刻「好像深深地陷入一個感覺:在祂神性的苦難中,祂欠缺了天父的安慰;在那可怕的考驗前,祂彷彿失去了堅忍到底的勇氣……現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迷失嗎?在祂極度的痛苦中,耶穌好像也不能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因而呼喊出祂的『為什麼?』……幾時我們瀕臨絕望,或身心受創,或遇上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疾病,甚至一個荒謬絕倫的景況,我們都可以常常回想起被捨棄的耶穌的痛苦,祂親自承擔了我們這一切的考驗,和數之不盡的罪愆。」

在每一個困難面前,祂都會站在我們身旁,並隨時準備分擔我們的每一個痛苦。

「所以,我們……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耶穌。」

我們該怎樣生活這句聖言呢?讓我們注視耶穌吧。盧嘉勒說:「在我們生活上的各種考驗中,讓我們習以為常地呼喊祂的名字。我們將會稱祂為:被捨棄的耶穌—孤單,被捨棄的耶穌—疑惑,被捨棄的耶穌—受傷,被捨棄的耶穌—考驗,被捨棄的耶穌—憂苦,如此類推。

「假如我們能夠呼喊出祂的名字,祂便會看出我們在每個痛苦的背後發現了祂,並把祂辨認出來,這樣祂便會以更大的愛來回應我們。假如我們能夠擁抱祂,祂便會成為我們的平安、慰藉、勇氣、平衡、健康和凱旋。祂將會是一切事物的解釋和答案。」

「所以,我們……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耶穌。」

路薏絲的經驗也是如此。多年前,她無意中找到一張印有這句聖言的單張,上面還寫滿註釋。她親自跟我們分享這個經驗:「我接到一個突如其來的噩耗:我的二十九歲的長子遇上交通意外,嚴重受傷。我焦急萬分,慌忙趕到醫院去。我的兒子躺在那裡,動也不動,目光呆滯。這情景使我感到絕望。在極度悲痛的日子裡,我偶然經過醫院的小聖堂,在那裡找到一張生活聖言單張,它邀請我雙目注視著被捨棄的耶穌。我專心地把單張從頭到尾讀一遍。我對自己說:『對,它真的一語道破我正在面對的考驗……』當我返回那使人絕望不堪的深切治療病房時,我再沒有感到好像要殉道一樣,反而覺得它把我連接到天主的愛那裡。在我的兒子彌留之際,我竟然有力量捉著他的手,為他祈禱。他終於去世了,但我卻感到他從未如此真實地活在我的心中。」

查迪神父及霍嘉娜撰寫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