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6-
10- 2001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各地教聞 國際新聞一瞥 聖座活動 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辦利瑪竇抵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教宗發表書面致詞,祝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對話管道並使雙方關係正常化 教宗在書面致詞中指著利瑪竇說:「以天主教會這位傑出的子女為榜樣,我願意重申聖座對中華民族的深切好感和關懷。眾所周知,這個民族最近在社會、經濟和教育領域上,即使困難重重,也獲得長足的進步。但願中國知道:天主教會誠願再次提供謙虛和無私的服務,以造福中國的天主教徒和這個國家的全體居民」。 教宗在致詞中並明確指出:「今天的天主教會不向中國和它的政府要求任何特權,它只希望恢復對話,以便達到一個以彼此尊重和互相深入認識的關係」。教宗強調:「可惜,歷史告訴我們:教會成員在中國的行為並非絕無過失,這是人性及其行為有限的自然苦果,更是受到艱困局勢的約束所至,這些局勢與複雜的歷史事件及彼此衝突的政治利益有關」。 教宗也提到在中國發生的禮儀之爭和政治捲入宗教的後果,他說:「連神學之爭也不缺乏,它激怒人心,給傳播福音的工作帶來重大的困擾。在近代歷史的某些階段,出自歐洲列強的"保教權"有不少次也限制了教會行動的自由,損害了教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這些局勢和事件影響了教會的進展,阻礙了教會專心為中華民族的益處,執行其創立者耶穌基督所託付給它的使命」。 教宗于是表示:「我為過去的這些過失和缺陷深深感到遺憾,對這些事情竟在不少人心中造成了天主教對中華民族缺乏尊敬和重視的印象,使他們信以為天主教對中國懷有敵意,我實在惋惜。為這一切,我向所有多少感到自己被天主教徒的這類所傷害的人士請求寬恕和原諒」。教宗又強調:「教會不應該畏懼歷史的真理,它內心雖然痛苦,也要承擔它的子女的責任」。 最後,教宗對中華民族懷著更新和深摯的友情表示:「希望盡早看到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交流與合作的具體途徑。…大家都知道,聖座以整個天主教會的名義,我相信,也為了全人類的好處,祝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啟一個對話的空間,在克服過去的不了解之後,能夠為中國人民的好處與世界的和平攜手合作。目前國際團體極其不安的時刻,所有的人都應該共同努力,一起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友善和團結關係的建立與發展。而在這種情勢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聖座關係的正常化,無疑地將為人類的前途帶來積極的影響」。 各地教聞 教宗向中國人民道歉引起各界人士的熱烈反應 台灣的單國璽樞機說,教宗在信息中強調了對話的重要。單樞機指出,教宗希望能夠恢復和北京已經中斷的對話,但信息中沒有提到立刻恢復外交關係。樞機說,他們希望中國政府對教宗的話有正面的反應,但必需等待。他又說,在台灣沒看到任何不好的反應。他們一向尊重教宗的想法,知道教宗愛護中國人民,教宗對在中國的教會特別關注。這個教會受到迫害,教宗當然為此擔憂。教宗表示希望與中國接近,這不是第一次。但如果中國政府繼續保持共產主義政治理念,與聖座建立外交關係便會很困難。單樞機也說,這也需要看聖座的態度,而下一步則要看北京的反應。 四川萬縣的徐之玄主教則向信仰社說:"教宗的這些話不平凡,令人振奮。教宗高瞻遠矚又明察秋毫。我們中國天主教徒讀教宗的信息,都興奮而且感動。我們的感受是沒有人能夠了解的。我們常常面對一些需要解決的尷尬和艱難的情勢。今天,教宗完全展示了他的誠懇、謙遜和天主教會的善意。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夠逃避自己對中國人民的責任了。按照我們禮尚往來的傳統,我們也應該對教宗充滿熱情的信息作出回應。" 北京的一位天主教友說,只有真正的父親才會為自己的子女作出這個舉動。教宗又一次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無條件的愛。這位教友強調,教宗不僅愛中國教友,他愛所有的中國人。這位教友認為,教宗的信息能協助人們以公允的態度來看歷史,並教導人們在新千年代傳播福音的正確途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何光滬教授則表示:關係正常化能帶給雙方益處,而且很多人將來都會承認這一點。何教授說:"如果中國想穩定和解決官方教會與地下教會間的問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關係正常化。"他認為在這方面有希望,但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實現。何教授也認為,最大的阻礙是共產黨內部一些人的保守思想。 中華民國駐聖座大使戴瑞明大使說,教宗做了一個傑出的舉動,就是請中國人民寬恕。他解釋說,教宗不僅表達歉意而已,他的舉動比這更加意義重大而非凡。因為教宗是唯一請中國人民寬恕的人,任何曾經侵略過中國的西方國家都沒有過類似的舉動。戴大使說:"我們贊同中國和梵蒂岡互相接近和對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孫玉璽在一項記者招待會中則表示,中國將細心研究教宗的信息。孫玉璽說,中國一向願意改善與梵蒂岡的關係,並一直強調兩個原則,就是:一,梵蒂岡必需與台灣斷絕關係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二,梵蒂岡不得藉宗教而干涉中國內政。 巴基斯坦天主教和基督教領導人士為阿富汗難民呼籲並實際協助難民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10 月25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消息是: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會議上強調了美國應停止襲擊阿富汗和前國王沙阿在喀布爾未來政府中的主要角色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應停止襲擊阿富汗和前國王沙阿在喀布爾未來政府中的主要角色,這個未來政府不應該只由一個組織來壟斷,這是昨天25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召開的會議上做出的決定。這項會議已經舉行了兩天,有各部族領袖、伊斯蘭學者和流亡的政治領導人出席,討論塔利班之後在阿富汗的安排。另一方面,喀布爾現政權指控美國飛機在坎大哈轟炸並炸毀了一輛卡車,車上乘坐了許多人,被炸死的人數尚未統計。在赫拉特和坎大哈城,至少17人在24日夜間死於空襲,坎大哈城既沒有電,也沒有水。此外,數以千計的巴基斯坦武裝人員昨天25日聚集在與阿富汗的交界處,聲明準備加入塔利班的聖戰。 (梵蒂岡電台訊)美國仍舊為炭疽病的危急狀況擔憂。在白宮響起警報後,前天24日在參議院的另一個辦公室發現了炭疽病菌,當時,國會在關閉了幾天後正準備恢復正常生活。布什總統則請人們放心。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台訊)北愛爾蘭於昨天25日恢復正常的政治生活,自治政府恢復運作。這項決定是在愛爾蘭共和軍宣佈解除武裝後作出的,隨後,英國軍隊也要拆除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哨卡。國際社會對促使共和軍改變策略的環境進行了反思。一些觀察員將這個問題與9月11日在美國的襲擊事件掛上了鉤。義大利"晚郵報"駐倫敦的記者阿提基耶里向本台表示: 答:實行恐怖主義已無法被接納。在大不列顛和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理解不了本˙拉登的邏輯,因此也就自然地不能再接受共和軍的曖昧立場。 問:是什麼原因促使游擊隊解除武裝呢? 問:我們是否可以知道多少武器將被繳出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