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1- 03- 2000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殉道聖人趙思定

欣聞教宗將為中華殉道先烈宣聖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三月十日召開公開的御前會議,正式核定中華殉道真福趙榮等一百二十位宣為聖人,並訂於今年十月一日(主日)在羅馬隆重舉行宣聖大典。
這是我中華民族所有的人長久所期待的一天,海峽兩岸人民,港澳及海外華人,都將歡欣踴躍,熱烈慶賀。
依教宗本篤十四所說,「殉道」是「由於個人對耶穌的信仰,或堅持其他與天主有關的德行,而自願忍受考驗或接受死亡。」
「天主教教理」指出:「殉道是對信仰的真理所作的最高見證:殉道是至死不屈的見證。殉道者為死而復活的基督作証,他與基督因愛德而結合。」(二七四三號)
宣聖為教友來說,是幫助他記得應該忠於他們領洗時,對基督的承諾,必要時為此而流血致命。信仰的實踐與洗禮所激發的徹底革新,其本身就是與被釘十字架並自死者中復活的基督相結合。教友每天的生活,都該為基督作證。
宣聖為我們同胞的意義是:我們應該效法這些先烈,常有為真理作證的勇氣,不可為了一己的利益,或金錢、權勢、地位而放棄真理,且要做到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要效法這些殉道先烈,見賢而思齊。
自福音傳到中國以來,有很多的傳教士和教友為了信仰而受迫害,為了堅持信仰而捐軀致命的,這次將為教會正式認可宣聖,並能為普世教會公開敬禮的一共有一百二十位。他們是從一六四八年第一位殉道聖人劉方濟神父,到一九三零年為主致命的高惠黎神父;代表四百年來的殉道烈士。
此一百二十位聖人中,八十七位是國人,卅三位是客籍傳教士。主教六人,神父二十三人,修士八人(其中一人為輔理修士),七位修女,七十六位平信徒(其中二人為望教者)。年齡最大的七十九歲,最小的七歲。包括教會各階層的人,老中少幼各個年齡層的人。教友中有傳道員,有家庭主婦、有守貞女子,有幼童。
這一切表示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聖,都能為主而犧牲。雖然我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取殉道榮冠,可是教友的每天的生活應該是符合福音的生活,為基督作見證的生活。
教宗訂於十月一日在羅馬舉行宣聖典禮,具有特別意義,因為該日是傳教主保小德蘭的慶日,同時也是主日,希望我們從各地有很多教友去參與盛典,光榮天主聖三,崇敬中華殉道聖人。
中華殉道聖人,為我等祈!

王愈榮 主教

∞∞∞∞∞∞

約 旦 河

聖座活動

教宗赴聖地朝聖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于昨天三月二十日上午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起飛,開始進行他就任二十一年來'最長'的一次朝聖訪問旅行,目的地:聖地。所謂聖地,是指與天主救贖人類的歷史、尤其是與耶穌基督一生執行天主拯救世人的使命有密切關係的地方。這次朝聖之旅之所以最長,是因為教宗期待前往的時間最長,準備的時間也最長,必須考慮的事務最多,當地的政治局勢最複雜,朝聖意義最重大,舉世最關心,結果將最難預料,可能也是與天主救恩史有關之地的最後一次巡禮。
教宗此行前後共七天,按照行程先後為約旦王國,在這裡的最重要活動是到乃波山朝聖;然後到巴勒斯坦白冷城耶穌誕生之地朝聖;最後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昔日耶穌舉行最後晚餐、耶穌發表天國大憲章'山中聖訓真福八端'的山丘、聖母領報大殿、以及耶穌的聖墓等地朝聖。

「梅瑟由摩阿布曠野上了乃波山,上到耶里哥對面的丕斯加山峰,上主就將全地指給他看說:這就是我對亞巴朗、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說我要給你後裔的土地。我讓你親眼看見,但你不能進去」(申.三十四,1-4)。

約 旦 河

距今三千兩百多年前,天主要梅瑟上乃波山,把眼前的一片土地指給梅瑟看,告訴梅瑟這就是祂預許給選民以色列的福地。梅瑟帶領以色列選民離開埃及,在曠野經過四十年的奔波,終於來到預許的福地,這塊福地就是以色列人民的前途所在,可憐的梅瑟只能望地興歎,因為他沒有緣分進入,天主讓他看到許諾已經實現,便讓他安眠在乃波山頂。三千兩百多年後的今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了在公元二千年大禧年中完成他前往與天主救贖人類歷史有關的聖地朝聖的心願,終於來到昔日梅瑟攀登的乃波山,緬懷上主給選民的恩許。
公元第四世紀的時候,曾有基督信徒在乃波山建了一座梅瑟紀念碑和一所隱修院,但在世迭中,這座紀念碑和隱修院都淹沒在歷史中。公元一九三三年,方濟各會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終於找出歷史古蹟。這個古蹟是天主救恩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是個關鍵的地點與時刻。
此番教宗來到這裡進行私人性質的朝聖訪問,他心中渴望的是和古聖祖的天主、基督的天主、宇宙萬物的造物主在靜默中對話,向祂祈禱;他要拜訪的是天主,而不是任何人,他是來朝聖,而朝聖是個人內心的需要,因此,越是安靜,越是理想,人潮洶湧、旗鼓歡呼都與此不相干。教宗在乃波山為今天生活在這塊昔日的福地的各民族和各宗教的人祈禱,希望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和基督信徒都能在正義和友愛中和睦共處。
教宗是在昨天上午九點三十分起程的,經過將近四個小時的飛行,降落在約旦王國首都安曼,本台特派員之一瓜拉希為各位聽眾寫了下面的實地報導:

教宗抵達安曼機場時受到了隆重的歡迎,王室全家出動,迎接這位貴賓。教宗依照慣例降福了以盛在一只碗裡的泥土為代表的該國土地。在歡迎他的宗教當局中,有聖座駐約旦大使拉匝洛托總主教,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薩巴赫。身著傳統服裝的皇家衛隊為教宗進行的表演真是精彩動人。

教宗一觸到約旦神聖的土地便立即談到中東的和平。他向阿卜杜拉國王說:【我曉得您是多麼關心您本國和整個地區的和平啊,對您來說,所有約旦人,穆斯林也好,基督信徒也罷都能被視為唯一的一個民族,唯一的一個家庭是多麼重要啊!世界上的這塊地區存在著嚴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有關正義、民族和國家的權利的問題,為了所有涉入這些問題的人的益處,這些問題應該得到解決,並將之作為爭取持久和平的條件。】

對話繼續進行,無人能停下這股使同一塊土地上不同民族和睦共處的力量。沒有和平,這個地區就沒有更好的生活。這些話引起約旦境內所有教堂的銅鍾的共鳴,節日的鍾聲在歡迎若望保祿二世的到來。

教宗也談了他在基督降生兩千年這個機會上此行的宗教方面並提到加爾底的烏爾。他說:【在埃及和西乃山之後,今天我又來到約旦。這塊土地因耶穌基督的臨在,因梅瑟、厄利亞和洗者若翰以及初期教會的聖人和殉道者的臨在而得到聖化。你們的土地以好客和向所有人開放而聞名於世。】教宗過去同已故國王侯賽因的會談中多次提到約旦的這一特性,去年九月在梵蒂岡與現任國王的會談中再次肯定了這一點。因此,可以說,約旦是塊容忍的地方,而若望保祿二世也承認,它尊重一切宗教的傳統對宗教自由是一個保障。一切國民都感覺平等,他們有充分的權利,這樣一來,社會也得到大家的分享。基督信徒在這裡扮演著重要的角度,無論在議會,還是在政府,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他們的影響力。

約旦國王歡迎教宗的講話中也強調了這個地區持久和平的需要。他說,愛的能力比衝突的力量更強。他稱若望保祿二世的來訪是歷史性的訪問。阿卜杜拉二世為中東的所有民族乞求和平,他表示,約旦人決心將這個目標堅持到底。聖父所說的開放、和平、對話的話語一定受到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的欣賞。國王多次讚揚若望保祿二世在道德上的崇高地位,因為他是帶給人希望的人。現在,聖父要到乃波山去,那是梅瑟去世的地方。教宗的目光如同這位聖祖的一樣,眺望著整塊聖地。
******
教宗將于今天旁晚前往以色列,那裡準備歡迎教宗的活動也非常不尋常,本台特派員皮埃馬利尼為大家寫了下面的報導;

【在教宗保祿六世的歷史性聖地訪問過了36年後,又一位教宗踏著基督的足跡前來。他是在今年大禧年中,前來這個飽受戰爭衝突之苦的聖地、兩個民族三個宗教的搖籃朝聖的。他所有見到的聖地,政治背景與36年前,也就是1964年已經大不相同。今天,這裡的居民六分之一是阿拉伯人,猶太人也不再佔移民的50%。

從以色列國來說,當年,它是一個孤立的國家,今天它已是土耳其和美國的盟國,它也因科技進入亞洲地區而出名。在此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的龐大、移民從俄羅斯前來、以及長久在巴勒斯坦佔領區駐軍等原因,該國的政治和思想建設大為削弱,因而促成強烈的原教旨思想潮流,屬這個潮流的人反對建國者多元文化的民主觀。前總理佩雷斯今天說,這些極端派的原教旨主義猶太人控訴人民中60%並不遵守教規。這些人也正是指教宗的往訪破壞了安息日規矩的人。以色列許多報章強調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訪問猶太會堂的首位教宗,是與以色列建交和清楚譴責反猶太行為的首位教宗,他稱這樣的行為是與天主對立的罪行,他甚至為猶太人因基督信徒而來的苦難而作了歷史性的認罪。各報章因而強調了教宗將在猶太人遭屠殺紀念堂停留、拜訪猶太教兩位領導經師和在哭牆前面祈禱三項活動。

這幾天,走在耶路撒冷或加利利的街上,馬上可以知道這裡等候教宗的情形:到處掛滿了旗幟和花彩,牆上也貼滿了海報,數目之多,只有教宗訪問公教國家時可以相比。幾個月前,以色列准許納匝肋一個伊斯蘭教徒小團體在離聖母領報大殿僅數公尺的地方興建清真寺一事以及聖座與巴勒斯坦人簽署協定,都曾引起一些緊張氣氛,不過,以色列當局為了紀念教宗這次的歷史性訪問,為教宗準備了一件禮物:就是恢復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地方:耶路撒冷晚餐廳聖堂原有的基督信仰性質。遺憾的是,以色列當局實行的嚴厲安全措施頗教人有點吃不消,包括在修院和舉行宗教敬禮的地方進行檢查和搜索的尷尬行動在內。在巴勒斯坦人自治區:白冷的情況則不同,準備工作顯得緩和得多,大家正以節日般的喜悅心情等待參與將在耶穌誕生堂前面廣場舉行的彌撒,巴勒斯坦人也對教宗訪問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和與巴勒斯坦人領袖阿拉法特及伊斯蘭宗教領袖的會晤表現出關注。

教宗在他這次追隨基督足跡的朝聖旅行中,也要鼓舞耶路撒冷的基督信徒小團體。在以色列立國之初,共有教友二萬四千人,現在減少到只剩下四千。信友流失的原因是:住房欠缺、就業不穩定、信友的子女也因社會的歧視而前途渺茫。實際上,宗教間的對話仍只停留在教義上而沒有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不過,耶路撒冷的十三個不同基督信仰教會間的共融則日益增進,它們每兩個月舉行一次聚會,並於1994年聯名公佈了有關耶路撒冷狀況和一些神聖地區的意義的重要文件。

這塊土地是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生活、宣講得救福音和以死亡復活將自己獻給世界的地方。這塊土地是不同民族和宗教交會與重大對立衝突發生的地方。因此,教宗星期五將在這裡,在真福八端山露天舉行的彌撒,似乎更具先知性了。加利肋亞卑微的漁夫伯多祿的繼承人教宗,要在包括五萬名青年的來自80個國家的十萬人面前,將福音的精髓再一次帶給三千年代,那就是:愛仇人和憐憫罪人。這是主耶穌為世人指示的獲得和平的唯一道路,而和平正是世界尤其是這塊土地所熱切尋求的。】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