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1- 11- 2000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聖座與拉脫維亞共和國簽署政教協定
-教宗與亞美尼亞教會領袖科雷金二世在聖伯多祿大殿聯合舉行聖道禮儀
-宗座科學院大禧年大會揭幕,主題是科學與人類的未來

國際新聞一瞥
-本屆美國總統大選
-阿拉法特在美國華盛頓與克林頓總統舉行了初步的會談
-德國全境十一月九日舉行大示威遊行,反對種族歧視

******
聖座活動

聖座與拉脫維亞共和國簽署政教協定
【梵蒂岡電台訊】 聖座駐波羅的海拉脫維亞共和國大使恩德總主教與該國司法部長達拉布卡女士十一月八日在該國首都里加簽署天主教與拉脫維亞共和國之間的合作協定。根據協定,天主教會及其組織機構在該國享有法人地位。
此外,在法律保護下,國家保證天主教會得以自由在拉脫維亞境內實踐它的使命,其中特別是有關敬禮、牧靈管理、教育、以及教會生活方面的事務。按照教會法律舉行的婚姻在國家民法上享有同等的效用。教會有法律權利在醫院、療養院、社會救濟機構、孤兒院和監獄為天主教徒提供牧靈服務。教會得以根據民法的規定,自由設立並經營社會慈善事業。天主教學校和公立學校平等,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公立學校的宗教課程將依照規定推行。國家和教會將積極合作,維護文化資產。最後,拉脫維亞共和國軍隊將設置隨軍指導司鐸,以照顧教友軍人的信仰生活需要。

教宗與亞美尼亞教會領袖科雷金二世在聖伯多祿大殿聯合舉行聖道禮儀
(梵蒂岡電台訊)就職後第一次來梵蒂岡正式訪問的亞美尼亞教會最高領袖科雷金二世,十一月十日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聯合舉行了一項聖道禮儀,禮儀中,教宗把珍藏在意大利那波里聖額我略修女院中的亞美尼亞的開教使徒聖額我略的聖髑送還給亞美尼亞教會。
聖額我略是第三世紀下半葉的人,年輕時曾在卡帕多西亞的凱撒勒亞接受基督信仰的教育,第三世紀末年返回亞美尼亞,把福音帶給自己的同胞,當國王蒂里達泰領洗奉教之後,全國人民隨之信仰基督。所以,亞美尼亞是全世界第一個全國人民一起奉教的國家民族。相傳在宗徒時代,已有聖巴爾多祿茂和聖達徒兩位宗徒把基督的福音帶到那裡。
這次科雷金二世的訪問為期四天。其間最重要的活動便是十日上午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聖伯多祿大殿共同舉行的大公合一性聖道禮儀。禮儀充滿東方教會的色彩和氣氛,非常引人入勝。在講道中,教宗提到亞美尼亞教會歷代以來所受的迫害,就如聖額我略生前受過本國君王迫害一樣,這位聖人所受的迫害可以說是亞美尼亞全國基督信徒遭受同樣命運的先兆。的確,從那時侯起,這個民族就不斷受到外族的欺凌,最嚴厲殘酷的一次就是本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土耳其人的大屠殺。
教宗也談到亞美尼亞宗徒教會與羅馬天主教來往接觸,以期雙方達致完全合一共融的目標。教宗說:「現在我們必須熱心祈禱與工作,希望我們早日恢復完美的共融,以便在同一個祭台舉行感恩祭,這個祭典乃是我們在基督內合一的最高標記和泉源。但是在那一天來到之前,我們個別舉行的感恩祭禮都會忍受兄弟缺席的遺憾和痛苦」。
科雷金二世也在聖道禮儀中感謝教宗把聖額我略的聖髑贈還給亞美尼亞教會的隆情盛意,以及歷代以來,特別是本世紀初亞美尼亞人民遭受屠殺時,羅馬教會給以的種種關切和援助。科雷金二世並再次邀請教宗于明年亞美尼亞教會慶祝開教一千七百週年時,前往亞美尼亞訪問。
禮儀結束之前,教宗和科雷金二世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兩個教會都信仰三位一體的天主,信仰主耶穌基督,信仰至一,至聖,至公,由宗徒傳下來的的教會。此外,雙方也承認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教會都保存著真正的聖事,特別是經由宗徒的傳承而保存下來的聖秩和聖體聖事。最後雙方教會也把注意力集中到未來的合一問題上,教宗和科雷金二世邀請信友們祈禱,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彼此能走到有形可見的完美的共融的地步。

宗座科學院大禧年大會揭幕,主題是科學與人類的未來
(梵蒂岡電台訊)宗座科學院大禧年年度大會于十一月十日在梵蒂岡揭幕,來自許多國家的四十九位院士和五位專家及十六位受邀人士出席這次會議。
宗座科學院已經很久在準備這個主題的討論,去年十一月曾為此召開過一次籌備性的會議。科學院祕書長索龍多蒙席告訴本台說:「科學是人的產物,所以科學不可以與人作對,而應該幫助人變得更有人性,使人能夠實踐做人的目的。從另一方面說,今天的科學也要求另一個科學給以協助,這另一個科學並非實驗科學,因為不是用數學可以演練出來的,而是由宗教經驗而來的智慧,這個智慧的科學有一部份也來自哲學,那就是教宗在他的信仰與理性通諭中所指出的那個智慧」。
參加這次宗座科學院院會的世界知名科學家中,包括綠色革命之父張德慈教授和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

國際新聞一瞥

昨天11月10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一瞥"報導的內容是:

-本屆美國總統大選
-阿拉法特在美國華盛頓與克林頓總統舉行了初步的會談
-德國全境十一月九日舉行大示威遊行,反對種族歧視

以下是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出人意料之外的本次美國總統大選,可能還需要好幾天才能揭曉,因為佛羅里達州還有部份郵寄的選票至今還沒有寄達開票所。美國有關當局給以十天的時間為限,希望到時候能有個水落石出,以安定越來越沸騰的輿論喧嚷。由於共和黨候選人布殊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兩人的得票相差率極有限,因此兩黨和各方的支持群眾更加著急和注意選票的動向。很多人開始懷疑這個從十八世紀便開始使用的美國選舉方式是不是還合時。在眾說紛紜之際,俄勒岡州和新墨西哥州也傳出計算選票有問題的疑惑,這兩州的傳言很可能會影響到其他更多的州的不良反應。

(梵蒂岡電台訊)巴勒斯坦政府領導人阿拉法特雖然已在美國華盛頓與克林頓總統舉行了初步的會談,但是中東的局勢沒有好轉。兩天以來加薩地區和附近地方又有三個巴勒斯坦人死亡,耶路撒冷城也發生反以色列的爆炸案,幸好沒有人受害。九日當天,巴勒斯坦極端勢力的重要份子侯賽尼阿巴亞特在白冷附近遭殺害,這件事更為中東動亂的局勢火上加油。

(梵蒂岡電台訊)德國全境十一月九日舉行大示威遊行,反對種族歧視,尤其是反對反猶太人的行動。這一天正是代號水晶夜的反猶太人行動六十二週年紀念日。水晶夜是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開端,德國許多猶太人的會堂和商店都被砸毀,猶太人則遭逮捕和毆打。這次德國全國大示威,除了紀念昔日的恐怖事件之外,更在表明德國大部份人民反對種族歧視的決心。光是柏林就有二十萬人參與。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