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
祈禱思潮
5 月18日 復活期第七週星期六
宗徒大事錄 28:16-20,30-31
聖詠 11[10]:4,5,7
若望福音 21:20-25
保祿被同胞陷害入罪,解往羅馬等候向凱撒上訴。期間不用收監,獲准獨居一處,自由出入和接待訪客,惟右臂須與看守他的士兵繫在一起。整整兩年就這樣宣講福音。最後,連凱撒的士兵都有領洗入教的(參斐1:13-14)。
宗徒大事錄的作者說保祿這期間的傳教工作「非常自由,沒有人禁止」。保祿的自由不在於客觀的處境,卻在於他的心境。回顧他的傳教歷程,多少次他走到陌生的外邦城市,向滿懷敵意的人宣講,倒頭來不是收監,便是受鞭打,以至扔出城外。不過,保祿從未因這些挫折而克制。每次被逐出城,他都若無其事地走到另一個城市去。諷刺的是,福音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傳遍歐、亞一個又一個城市。
到了羅馬,保祿淡然地告訴當地的猶太人:「我原是為了以色列所希望的事,才帶上了這鎖鏈。」(宗28:20)。繫在手的,不過是一條鎖鏈;縈繞保祿心底的,卻是按不住的聖道。鎖鏈沉重?挪它作踏板吧!好讓福音一躍而遍及大地四極。
主耶穌,求賜我力量跨越一切障阻,一生只管跟隨你。
5月 18日 五旬節前夕(晚上彌撒)
創世紀 11:1-9 或
出谷紀 19:3-8,16-20 或
厄則克耳先知書 37:1-14 或
岳厄爾先知書 3:1-5
聖詠 104[103]:1-2,24,25,27-28, 29-30
羅馬書 8:22-27
若望福音 7:37-39
聖父、聖子、聖神這端天主三位一體道理,是經過早期教會的激烈爭論,最後由大公會議確立的。雖然天主聖三的道理仍是一個奧秘,不能解釋,沒有信德的人更難接受。但對基督徒來說,這端道理豐富了我們的信仰,增加我們對天主的認識,更能拉近我們與天主的關係。聖父、聖子宛如世俗的父子關係,不難理解,是祈禱的好對象。今天的讀經強調聖神的德能和祂在我們信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厄則克耳先知記敘枯骨復生的神視,帶出以色列復興的訊息,清楚提到「上主的神」、「氣息」、「我要把我的神注入你們內」。岳厄爾先知也這樣記了上主的斷語:「我要將我的神傾注在一切有血肉的人身上」。先知們都在描寫天主的德能和力量,但沒有明確道出位格。到了新約時代,始自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奧蹟,我們開始認識聖神為有位格和神格的天主第三位。今天羅馬書一再提到聖神的德能;若望記述了耶穌的預言:那信仰他的人將要領受聖神,即聖神要莊嚴地降臨,成立聖教會,聖化信徒。
天主聖神,求你降臨,引導我們成為天主聖潔的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