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
祈禱思潮
6 月28日 常年期第十二週星期五
聖依勒內(主教,殉道)
列王紀下 25:1-12
聖詠 137[136]:1-2,3,4-5,6
瑪竇福音 8:1-4
以民視巴力斯坦為唯一的聖地,世界上其他的地方都是鄙陋庸俗的。這根深蒂固的傳統宗教民族思想,使流亡異域的以色列民,思鄉之情,更悲更切。
聖詠詩人哀怨地憶述放逐巴比倫,聚居在幼發拉底河畔的時候,因為身處異邦而不能唱熙雍的歌。於是,只有把由耶京帶來的琴絃掛在楊柳枝上。但俘虜他們的,卻要他們唱聖歌奏聖樂。詩人由於忠於禮規,寧死不屈,一心殷切期待能早日返回熙雍--------
天主神聖的居所。詩人因追念熙雍而灑的眼淚是有價值的,是天主所喜悅的,因為愛慕熙雍就是愛慕天主。
聖師們大多愛引用這篇聖詠來描述與俗世苦戰的教會。今日的我們,無論身在何方,最緊要的同樣是要仰望渴想我們的本國--------- 天上的家鄉。更要永遠懷念耶穌在熙雍給我們彰顯的救贖奧蹟。
主啊,若我們不常常懷念你,不渴望回歸天上耶路撒冷的家鄉,我們還可以有甚麼更好的渴想!
6月 28 日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
(前夕彌撒)
宗徒大事錄 3:1-10
聖詠 19[18]:2-3,4-5
迦拉達書 1:11-24
若望福音 21:15-19
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矗立著兩尊大型雕像:分別為掌握天國鑰匙的聖伯多祿及持劍衛道的聖保祿像:二人在教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觀乎二人的背景,不禁令人看到,主基督在選擇為祂福音服務的人時,竟是這樣令人意想不到:素被視為宗徒之首的伯多祿,在救主受難前,竟三次否認祂;保祿更甚,就如在今天書信中他親自表白的,他原是個熱誠而急進的猶太教徒,曾猛烈迫害過天主的教會。但二人不但沒有被主所擯棄,反而在基督愛的感召下脫胎換骨,成為教會的支柱,奠定了基督信仰廣傳於世的根基。
在信仰旅途上,我們豈沒有離棄主、傷害祂教會的作為!但主基督同樣的愛的呼喚,仍不斷的向你、向我發出,在乎我們如何作出回應。是自暴自棄,執迷不悟,或是積極接受呼召,成為不再顧慮自己的不足、有限,卻願全心倚賴主聖名的德能,為基督救恩訊息勇於作證的基督徒。
聖伯多祿、聖保祿,請為我們轉禱,也幫助我們反思您們的信仰歷程時,從中吸取訊息,做我們信仰經驗的強心劑,好為教會的廣傳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