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祈禱思潮

1月 21日       常年期第二週星期二
           聖依搦斯(貞女,殉道)
           希伯來書 6:10-20
           聖詠 111[110]:1-2,4-5,9,10
           馬爾谷福音 2:23-28

  相信我們在學生的年代都曾經做過「我的志願」這類的作文練習。這表示我們從小便有希望的意願。在人類的存在中,如無希望,根本無以生存。自殺的人證實這一論點。他們都是在萬念俱灰,一切絕望的景況下,幹出這般傻事。所以不管我們的希望是虛無飄渺或只是白日夢,或確實可以按步就班,得以實現的,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存有希望,因為希望是生活的原動力,使我們勇往直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

  在短短的十一節經文裏,希伯來書的作者三次提到「希望」:「以達到你們的希望」(11節),「去抓住那擺在目前的希望」(18節),「我們拿這希望」(19節)。最後的一個引用(19節),把希望比作錨,表明了作者對希望的瞭解:基督徒的希望像錨一樣可靠,因為投到天上的至聖所內。這些都說明了希望或望德,是我們信仰的基本成分。作者把望德、信德和愛德,連結在一起,成為在基督內獲得新生命的必經之路:望德發自信德,信德則以愛德行事。只要信友忠於基督的仁慈,望德會保證信友在聖洗時領受的恩寵,能在復活時充分發揮救贖的實效。

  主,請強化我們的望德,直到我們進入你的神國,享見你的聖容。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