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祈禱思潮

3月16日     四旬期第三週星期二
        達尼爾先知書 3:25,34-43
        聖詠 25[24]:4-5,6-7,8-9
        瑪竇福音 18:21-35

  耶穌設了一個比喻來說明寬恕之道。伯多祿用了猶太人的標準(參創4:15),擬定寬恕七次為極限,但耶穌卻說七十個七次(參創4:24),以喻無限的次數;給我們說明,人人都生活在天主的愛海內,沒有化不了的仇,沒有忘不掉的恨。

  表面上,故事中的「債」,有罪的含意。在當時的社會制度裏,奴隸幾近不可能欠下主人的債。而故事中的僕人,竟欠下主人近乎天文數字的沉重債目:一萬塔冷通。「一萬」是古希臘幣制中的最大單位,而「塔冷通」是最高的幣值。如此巨大的債務,顯然是喻示一種懲罰。但主人悲天憫人的心腸,容得下任何巨債;只要僕人向他哀求,債務遂一筆勾銷--------- 充分表現了天主的寬宏大量。我們就正正面對一個這樣的主,我們欠祂一籮籮數不清,算不完的債,只要我們回頭,友愛兄弟姊妹,一切欠下的都可以不計了。

  再看那「惡僕」如何待他的同伴。「德納」是當時羅馬幣制中最細的單位,一個德納是葡萄園工人一日的工資。一百德納雖然不是小數目,但相對一萬塔冷通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他領受了主人的恩惠,卻沒有惠及同伴--------- 生活於天主的愛中,卻沒有愛心。

  天父,教我們學懂由心裏寬恕,好堪受你的寬恕。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