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祈禱思潮

11月2日

追思亡者
追思亡者的彌撒讀經,可由多篇聖經選讀中隨意取捨;唯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把經文摘錄為三式,列刊如下:

第一式
智慧篇 3:1-6,9
聖詠 116[114,115]:5-6,10,15,16-17
羅馬書 6:3-9
若望福音 11:17-27

第二式
依撒意亞先知書 25:6-10
聖詠 23[22]:1-3,3-4,5,6
默示錄 21:1-5
若望福音 6:51-58

第三式
達尼爾先知書 12:1-3
聖詠 42[41]:3,5;43[42]:3,4,5
默示錄 14:13
瑪竇福音 25:31-46

 

      




  

 

 

 

 

 

 

本文作者取第三式經文作反省

  親友離世,難免使人沮喪傷心。教會訂今天為追悼亡者節,信徒不但為亡者求安息,也可藉此舒解思憶。

  瑪竇福音記載了耶穌的末世教訓。一開始,耶穌便告訴人,祂第二次來臨時的景況:將會有天使陪同一起,在自己的光榮中(瑪25:31),但祂卻沒有說出時間,只說出再來是為了審判人和審判的標準。

  耶穌再來時審判人的標準,是根據人在世時所行的愛德行為,這行為就是為兄弟姊妹服務。耶穌舉了一些例子:餓、渴、赤身露體、患病和坐監;為這些兄弟姊妹服務,只是將愛情表現出來的部分例子。這是在日常生活中,可具體表達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情。

  在現代生活裡,我們可能沒有直接地給貧困的人食物、水、衣服等等,耶穌所舉的例子,是指那些弱小的,最卑微的人;他們不被放在眼內,不能分享社會財富或生產成果;那些因政治或言論等因素而受壓迫坐牢,受到不公義對待的人。這些都是我們關心和服務的對象。

  假如我們遵守耶穌的訓導,在生活上愛人如己,那麼,在我們離世時,就可堂而皇之接受耶穌的判決,得享永遠的生命(達12:2)。
  
  仁慈的天主,請你幫助我,在去世的時候,是在你內,使能分享耶穌的救恩,因為你曾說過,「凡在主內死去的,是有福的」(默14:13)。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