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避静─
(41)
最後晚餐
张春申神父主讲
 |
张春申 神父 |
四部福音以及保禄书信都有耶稣最後晚餐的记录,各有特殊的强调,我们尝试综合;但是之前,先将揣测耶稣的主意。更好我们先从加里肋亚阶段说起;根据我们已讲的的道理,虽然加里肋亚时期,耶稣声动万丈,但是他已感觉自己被人误解,主要是由於不论群众,甚至门徒已经把他政治化,尤其在异族侵占的环境中,耶稣对此并非莫不关心,然而他的解决之道是接受天国来临的福音,唯有如此,始能彻底地改革所有的人心,建构爱的世界。於是他的眼光自加里肋亚转向犹太人的信仰中心耶路撒冷,但是他也知道此举的冒险,甚至导致更大的误解。所以现在的对照福音非常鲜明地指出去耶路撒冷途中的叁次预言,而且同时也流露耶稣的为大众做赎价的决心。最後进了耶路撒冷,由於耶稣在加里肋亚的声望,那里应该早有所闻。如果我们根据若望福音(七-十二章)反而在耶路撒冷耶稣与犹太人中的法利塞与司祭冲突极大。这里的问题已经在於耶稣的超越身份,亦即他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宣讲与行动又遭遇了阻碍与敌对。於是在这样的生活实况下,他选择以身殉道,期待天主自己来关闭天国实现的救恩时代。这一切反应在他与宗徒的最後晚餐中,保禄的传述即是其核心。
「这是从主所领受的,我也传授给你们了:主耶稣在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圣了,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的,你们应这样行,为纪念我』。晚餐後,又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次喝,应这样行,为纪念我』。的确,直到主再来,你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你们便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十一23-26)
这个核心几乎在四部福音中都有特殊的处理,值得予以注意,不过大体上,一方面玛窦与马尔谷,另一方面路加与若望较近,虽然後者最为突出。
玛窦与马尔谷二者次序完全相同,公义会的阴谋、伯达尼的晚餐、犹大斯通敌卖主、最後晚餐「建立圣体圣事」、末了耶稣预言门徒逃避和伯多禄背主。然而有一细点上却显出马尔谷的独到之处,那便是伯达尼的晚餐中那位倒香液在耶稣头上的妇女。马尔谷如此特写说:「末了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珍贵的纯『纳尔多』香液。她打破玉瓶,就倒在耶稣耶稣头上。」(谷十四3)这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举动,似乎与最後晚餐中,耶稣所说:「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流出来的。」互相对照。玉瓶打破了,香液倒出;新约的血,为大众流出。这位妇女是否代表教会呢?马尔谷有这个思想吗?
保禄与叁部对照福音在最後晚餐中,都记载了建立圣体圣事。耶稣以掰饼与分杯,以及同时所说的话,表示他将以身殉道,而且藉此天主与人类建立新而永久的盟约。他们都清楚地表示圣体圣事的末世性,纪念基督的圣死,期待天国光荣地来临。(路二十二14-20)
路加则在最後晚餐中插进了宗徒争论彼此之间的地位,耶稣在这机会上说了「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是谁大呢?是坐席还是服事人的。」(路二十二24-27)这话表示他自己是上主的仆人。
至於若望编写的最後晚餐最令人惊闻的是并无建立圣体圣事,却记录为门洗脚,洗脚是仆人的事,若望与路加在这思想相合。圣体圣事表达的耶稣作为上主的仆人,他来不是受人服事,而且为大众做赎价。(参阅依五十叁11-12)於是耶稣在晚餐厅中为门徒洗脚。
最後,若望指出的是:在最後晚餐的餐桌上耶稣揭露有人要出卖他,同时又在那时有个斜依在耶稣怀里的爱徒。耶稣辞退了犹大斯,之前他已向紧靠在自己胸膛上的爱徒示意谁要出卖他。(若十叁21-30)
这便是第四福音告诉我们餐桌上发生的事,他是否告诉我们圣体圣事是爱,然而也是审判吗?(参阅格前十一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