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 01-
2004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中国天主教徒於元旦祈求天主降福护佑、早日战胜SARS
-香港教会响应教宗呼吁 募捐援助伊朗地震灾民
-教宗强调和平教育 香港教会团体以行动和应
-台湾教友夫妇在圣家节重发婚姻誓愿
-越南再度出现针对基督信徒和佛教徒的迫害活动
-印度 天主教会领袖、人权组织社团代表共同探讨印度东北部和平大计
-2004年一月 生活圣言
******
中国天主教徒於元旦祈求天主降福护佑、早日战胜SARS
【亚洲新闻北京讯】全中国的天主教友们,都在隆重的圣道礼仪中庆祝和迎来了二OO四年。从昨天清晨到晚间,首都北京的各堂区分别举行了感恩圣祭,数以千计的教友们扶老携幼地来到圣堂参与礼仪。
刚刚过去的二OO叁年中,中国经历了SARS的严峻考验和政府领导人的换届。基督信徒们在弥撒圣祭中的祈祷意向,几乎都是祈求天主的降福,帮助中国再次战胜SARS?威胁。
此外,弥撒中还为伊朗地震灾区的灾民、?饱受战火蹂躏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为世界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为恐怖主义早一天彻底在世界上消失而祈祷。无论是主持礼仪的司铎们,还是参与礼仪的教友们,都遵循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的二OO四年世界和平日文告的教导,祈求童贞圣母玛利亚的代祷,愿世界迈向全球化的步伐,能够奠定在爱与道德的基础上。恰恰是在最近几天来,中国连续出现了两次重大的恶性事故--重庆市开县井喷,和辽宁省鞭炮厂的爆炸。这两起事故无疑是盲目追求利润、玩忽职守所造成的恶果;是缺乏道德观念基础的"全球化的恶表"。据本社驻重庆市通讯员报道,事件发生後,本社通讯员得以同万洲教区主教取得了联系,听取了当地天主教会领袖人物的看法。主教表示,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天主教会的建 或者教友在井喷中受到伤害。但是,"天主教会向遇难者的亲人家属深表亲切慰问和关怀,并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援,为全体遇难者祈祷"。
香港教会响应教宗呼吁 募捐援助伊朗地震灾民
【香港公教报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伊朗地震受害者祈祷,又呼吁天主教机构协助当地的人道救援工作。
本地的天主教团体亦替灾民筹募经费,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吁请「信友为灾民祈祷并慷慨解囊,以支援赈灾工作及协助灾民重建家园」。为此,各堂区须於一月四日或一月十一日作特别募捐,形式任择。善长亦可把捐款交给香港明爱。
伊朗东南部克尔曼地区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生黎克特制六点叁级强烈地震,已经造成了至少两万五千人死亡,叁万人受伤的严重纪录。该地区的历史名城巴姆完全夷为平地,许多人仍然被埋在瓦砾中,伤亡人数逐渐增加。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十二月二十七日致电伊朗当局,表示哀悼和慰问之意。他呼请国际团体以具体的行动对伊朗灾民表达支持和关怀。二十八日,教宗再特别邀请天主教的爱德慈善团体,慷慨地回应遭受如此严重灾难打击的伊朗人民的需要。
教廷驻伊朗外交使节莫托拿总主教(A.Mottola)对传媒表示,当地属少数的天主教团体已开始替灾民募捐;当地的主教亦於廿七日会晤,商讨如何回应这场灾难,他们先送出一万二千五百美元作救援金;堂区廿八日开始收集捐款。伊朗约六千五百万人口中,天主教徒约有二万五千人。
教宗强调和平教育 香港教会团体以行动和应
【香港公教报讯】今年一月一日世界和平日的宗座文告以「和平教育」为主题,本地教会亦致力提倡培育和平的工作,以建设一个和平友爱的环境。
致力促进和平的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其执行秘书称,和平与正义、尊重人性紧扣在一起。正委会执行秘书陈丽娜十二月十九日对本报说:「和平并非一个独立的议题,它与正义相连,当中包含对人的尊重、人的发展以及对公义的维护。」
对於现时的培育工作,她说:「以往的气氛较冷漠,现在则愈来愈多教友关心社会事件……在培育和平的工作上,希望让教友以信仰角度了解事件,以信徒身份关怀别人。」
陈丽娜指出,宣扬和平的工作始终存在着一定困难,对於那些不大关心时事的信徒来说,他们往往鲜有接受关於和平的培育。针对上述情况,正委会开始於主日在堂区展开宣传和平的活动,并於堂区举行展览,主动向信徒宣扬和平信息。
陈丽娜指出,正委会过往於堂区举辨一连串工作坊、分享会及讲座,针对公平贸易、居港权、基本法第二十叁条等议题,让信徒了解社会事件,期望最终能建设一个和平友爱的社会。
她说,「教友未必能即时消化不断发生的社会事件」,她期望正委会能透过评论时事,让公众明白人的价值和尊严。她援引民主议题为例称:「民主选举,不是只为争取一人一票,以多数压制少数,更重要的是配合民主制度保障社会公义,维护弱势权利」--而这正好也是和平的具体内容。
她表示,正委会希望透过和平教育提升信徒的关社意识,帮助他们整合信仰和社会生活。「神恩各有不同,期望教友按自己所拣选的方法实践公义与和平。」她指出,社会能够关注弱势社群,并让人人得到尊重,方可达致和平与公义的理想。
陈丽娜说,教会是基督有形的标记,信徒透过生活作见证,令更多人接纳和平的价值。她补充,教会没有利益取向,在和平教育方面易於以持平的角度出发。
事实上,二○○叁年八月,叁十多位香港公教青年前往印度班加罗尔,参加第叁届亚洲青年节,研习和平信息。
亚青节筹办人之一的冼启聪十二月十九日指出,活动的主题是「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旨在研习教宗对和平的见解:以真理、公义、爱、自由作为建设和平的四大支柱;大会希望透过连串活动,让参加者反省和平的信息,表达对弱势社群的关怀。
本身是香港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干事的冼启聪表示,亚青节活动着重生活经验,亦加入了分享和游戏环节,让青年体验团结友爱等活动主题;他们亦安排了与会青年参加当地的「青年和平游行」(Youth
Walk for Peace)。
在「青年和平游行」中,大会安排参加者探访致力促进和平的团体,包括前往宗教寺庙作宗教对话,与协助街童团体或照顾爱滋病人的志愿机构交流,期望参加青年能本着仁爱的心学习各团体关注的议题。冼启聪引述大会的信息称,每位公教青年均有责任推动和平,并在此议题上与不同宗教团体合作。
在宗教对话层面上,冼启聪表示,大会邀请了不同的宗教人士到场分享,从宗教角度分享对和平的理念。他表示,大会期望与会青年能够在其身处环境中发挥所长,重新探索及贡献当地的和平文化。
台湾教友夫妇在圣家节重发婚姻誓愿
【台湾教友生活周刊讯】天主教圣家善会高雄分会在今年的圣家节推动齐家运动,由高雄教区林吉男辅理主教为结婚廿五周年以上的夫妇们主持「重申婚姻誓愿礼」,共有十六对夫妇参与这永难忘怀的盛会,其中有一对结婚已五十四周年,数对即将届满金婚的夫妇,当天圣堂布置得像举行婚礼一样,红色的长地毯及粉红花饰的拱门,洋溢着喜乐的气氛。
林主教在弥撒中重申:「基督徒稳固弥坚的婚姻生活,是福音在现今社会里极佳的见证,夫妇们自婚姻圣事中领受的圣召,就是在婚姻生活里活出信仰的真正价值,爱情弥笃的家庭是社会安定的基石,今天参加的都是结婚廿五周年以上的夫妇,你们都以自身的生活实践着信仰,为家庭付出完整的爱,为你们的子女暨亲友们立了好榜样。处在今天的社会里,婚姻神圣的价值观及家庭应发挥的功能,正承受着相当大的挑战与冲击,基督徒家庭处在这个环境里,为实践彼此在婚姻圣事中所领受的恩宠和相互的许诺,你们肯定家庭生活的价值,并努力地贯彻新世纪新福传会议的决策,以行动实践「建立信望爱的福传家庭」,选择在圣家节重发婚姻誓愿,再次地表明彼此的情爱,愿意效法并弘扬圣家的精神,你们就是活的见证。」
圣家善会高雄分会本着效法纳匝肋圣家的精神,为帮助每一个会员建立基督徒的信仰家庭团体,推行齐家运动,共同促进夫妇间的信仰生活,鼓励夫妇在彼此欣赏及接纳下,生活出婚姻的许诺,并负起培育子女信仰的使命,强化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在互相尊重下,使子女能感受被爱、被接纳,从而学会怎样去爱、去尊重和接纳他人,同时为增进家庭成员间的共融,加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共同分担责任,同甘共苦,体验家庭团体生活的意义。在离婚率日渐升高及家庭功能式微不彰的台湾社会,期望透过基督徒们的努力,给社会注入一股清流,此次在圣家节办重发婚姻誓愿,也期望堂区团体能重视福音家庭的价值,共同来提倡家庭生活的新价值观,以直接、间接地传扬耶稣基督的爱,推而广之以实际的行动来建立「信望爱的福传堂区」。
越南再度出现针对基督信徒和佛教徒的迫害活动
【亚洲新闻华盛顿讯】总部设在美国的捍卫人权及宗教权益的组织--"自由之家",发表了二OO叁年总结报道,并在其中强烈谴责了越南河内政府。报告中,列举了现河内政府针对国内少数民族基督信徒的一系列迫害行径。
二OO叁年十二月初,十九名越南警察先後摧毁了西北部地区四个村庄的圣堂和民房。同时,报告中还指出,地方当局还公开对基督信仰团体的领袖人物进行了死亡威胁。除威胁外,二OO叁年期间,警方还导致叁名少数民族基督信徒的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年仅十岁的儿童。
"自由之家"还援引美国加 福尼亚州的一家新闻通讯社的报道,十二月九日,胡志明市的警察,为了谋杀一名新教牧师,制造了一起火灾。当时,这位牧师刚刚会晤了美国国务院成员简·格兰。尽管身负重任,但是,他还是逃脱了死亡的厄运。不仅如此,警方还逮捕了他的一名同事,驾驶摩托车的福音派教徒。後来,新教牧师带领一些教友在警察局前静坐示威,并进行祈祷。警方迫於压力,终於释放了这名教徒。
"自由之家"负责人尼娜·谢尔女士发表声明指出:"新教牧师在同美国国务院官员见面後,立即遭遇了一场与死亡较量的'火灾'。显而易见,这是河内政府对美国宗教自由政策的蔑视。"她还表示:"是到了向越南政府明确展示我们的努力的时候了,我们要使其最终成为一个重视国际社会的国家。"
世界佛教团体也对河内政府进行了指责。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名现年七十四岁的越南佛教僧人,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市的佛教寺庙前自焚。这位僧人曾经在越南的集中营 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抵达美国。他在通过佛教资讯中心国际事务办事处发表的一封信中,解释了此举的理由:"我希望越南能够享有信仰和宗教自由。我希望越南能够向人权与民主开放。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身体,希望人们能够听取我的呼吁。"
印度 天主教会领袖、人权组织社团代表共同探讨印度东北部和平大计
【信仰社古瓦哈蒂讯】日前,印度东北部地区七个邦的一百多名来自民间组织社团、宗教信仰团体和捍卫人权组织的代表们,在古瓦哈蒂举行会议,代表当地叁百多个不同种族,共同商讨如何制止长期以来席卷东北部地区,特别是阿萨姆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的种族冲突暴力行径。
鲍思高神父教育服务中心的慈幼会士们,在友好基金会的合作下,主办了这次活动,旨在研究将和平与和谐重新带给被暴力席卷地区的战略性措施。目前,印度东北部充斥着暴力、贫困、失业。学生、记者、知识份子、民间组织负责人、学者和宗教人士等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们,还在大会结束後,联合走上古瓦哈蒂的街头宣传和平,并吸引了叁千多人主动加入到和平的行列中来。
慈幼会士托马斯神父在向本社介绍这次活动时表示,"我们有责任提出有助於和平的建议和战略性行动计划。我们应该成?和平的人、成?和解的人。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去高呼'拒绝暴力'"。
古瓦哈蒂总主教区总主教托马斯·梅南帕兰比尔蒙席,身体力行亲身投入到了和平运动中。他直接参与各种族联合组成的和平小组,鼓励与会代表们,"和平是可能的,我们能够拥有和平。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由战争组成的,而且还是由共同努力合作,建设伟大的和平文明的历史。"总主教强调了选择非暴力手段争取和平的必要性,因?"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
在发给本社的总结文件中,与会代表们一致表示将本次活动命名?"和平行动"。指出"地区内拥有的不同种族团体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认可每一个团体的希望与灵感,以及强烈渴望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文件强调了建立透明政府的必要性,让社团、运动团体、平信徒和宗教人士,成?监督发展的主角;在各个领域中促进和平。
2004年一月 生活圣言
「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若十四:27)
今天在世界各地,大约有叁十处地点正在进行武装冲突。虽然当中有些是举世触目的,有些则已被人遗忘,但它们两者的残酷程度却不相伯仲。暴力、憎恨、激烈的争执同样也经常在那些所谓「处於太平」的国家出现。
每一个民族对和平、和谐、合一都有深切的渴求。但纵使有种种努力和善意,数千年以来,我们还是无法达致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耶稣来到世上是为给我们带来平安,但他说,这平安并非好像「世界所赐给我们的」一样 (参阅若十四:27),因为它不是单纯指没有战乱、斗争、分离或灾难,「他的」平安还包涵极丰富的含意:就是生命和喜乐的满全。它是整个人的救赎、是自由、是各民族间的爱所产生的手足情谊。耶稣自己就是我们的和平
(参阅弗二:14),为此他才可以说:
「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为把「他的」平安赐给我们,耶稣究竟做了些什麽?他付出了自己作代价。正当他向我们作出平安的承诺时,他被自己的一位朋友出卖,然後被交付在敌人的手中,更被判处残酷和可耻的死刑。他置身於敌对的双方之间,肩负着各种仇恨和分离,却拆毁了阻隔各民族之间的墙壁
(参阅弗二:14-18)。他为了爱我们,在感到被天父遗弃後,才死於十字架上,藉着他的死亡,人和天主之间、人和人之间重新修好,因而把普世的手足情谊带到世上来。
我们也应该这样去缔造和平。这要求我们具有一份炽热的爱,使我们能够去爱那些甚至不会对我们的爱作出回应的人;使我们懂得宽恕、超越敌我的 畴、爱他人的国家如同自己的一样。为能缔造和平,我们该从心底去改变自己,从一个自我中心的胆小鬼,变成一个虚怀若谷的真英雄,并日复一日地为兄弟姊妹服务,甚至随时准备为他们而牺牲生命。此外,为能缔造和平,我们还需要用一颗新心去爱每个人,并以新的眼光把每个人看作是一起建设普世手足情谊的同路人。
我们或许会反问:「难道这也包括我那些爱吵架的邻居?妨碍我事业发展的同事?敌对政党的成员以至踢足球的对手?和我有不同信仰及国籍的人?」
是的,每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和平应该在我和每一个邻人所建立的关系中诞生。意大利的政治家兼历史学家佐丹尼先生(Igino Giordani)曾说:「邪恶源於人的内心;为免除战争的危险,我们需要消除那些造成战争的因素,即侵略、剥削和自私的心态。我们需要重新建造自己的良知。」(注一)
「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今天耶稣怎样才能赐给我们平安?藉着我们的互爱和彼此间的合一,他就会临现在我们中间 (参阅玛十八:20)。这将会使我们体验到他的真光、他的力量和他的圣神,而圣神的效果就是仁爱、喜乐与平安
(参阅迦五:22)。平安和合一是携手同行的。
在这个月里,我们特别为所有教会祈求,祝愿她们彼此能达致一份完满与可见的共融,我们因此要加倍注意合一与和平之间的维系。近年来,我们也看到许多教会和个别的基督徒一起为和平所作出的种种贡献。
如果我们基督徒彼此之间没有满全的爱,也没有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团体那样一心一意,我们怎能为耶稣所带来的那极深邃的平安作证呢 (参阅宗四:32)?
如果我们改变,世界也将会随之改变。我们当然要尽力去消弭纷争,并制定法律,来促进人与人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共处。我们更要强调那些使我们团结一致的共同点,为培养一份爱好和平的精神而尽一己之力,这样,我们将会一起为全人类的福祉而作出贡献。
如果我们能为真正的价值观念,如容忍、尊重、忍耐、宽恕和谅解作见证,并把这些价值观念广传开去,那麽,其他与和平对立的心态也会自然地消失。
这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验:当时,我们几个女青年决定只为爱而生活。我们既年轻又害怕,但是当我们开始努力彼此为对方而生活,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甚至甘愿冒生命的危险为他们服务时,每样事物都因而改变过来。我们体验到一份内在的新动力,还看见我们身旁的人开始改变:一个细小的基督徒团体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爱的文明」的种子。最後,爱战胜了一切,因为它比一切都要强。
在这个月里,让我们尝试这样生活,好能成为一个和平及正义的新文化酵母,我们也将会看见一个新人类在我们的心中及身旁诞生。
卢嘉勒
(注一) 佐丹尼先生着「战争无用论」("L'inutilita della Guerra"),第111页,二零零叁年於罗马第二版

|